如何評價2018.05.17發布的一加6手機?

驍龍845+8G+256G存儲

設計劉海+下巴。

設計有妥協嗎?ID設計你喜歡嗎?


對於一加來說,拿口碑換銷量這種輿論已經不是問題了。

一加5外形完成O化之後,銷量大漲,在生存問題面前,不做堅持順大流是正確的選擇。

一加6的銷量其實不用擔心,肯定杠杠的,性價比手機只要有性價比,肯定有一群人會買的。

對於一加,現在,更重要的是另一個問題。

一加是誰,一加為什麼而奮鬥。


隨著OPPO FIND系列重啟之聲越演越烈,我心中一個困惑也越來越深。

當FIND系列重啟了,一加何去何從?

FINDX可以肯定是一個高端系列,全上最高配,那麼問題來了。

我們假設FIND發了一個6+64的配置,我們假設什麼都加上去了,防水duang,屏下指紋duang,無線充電duang,OPPO囤了一萬年的拍照積累DuangDuangDuang,全都Duang上去。

那麼在網路上會有什麼輿論?

「一加6,6+64才3199,秒了秒了秒了。「

然後張老闆看到這個輿論就倒吸一口涼氣。

你們今天是要我張老闆死啊!

這種情況我們很熟悉了,比如紅米系列,紅米note4是X20,被紅米4暴打,又出了note4X的625,然後又出了一個X20版本。

這種情況我們一般叫做產品線打架,賣點不清晰。

甚至會出現魅族那種失了智,中低端瘋狂毆打高端機的情況。

FIND作為OPPO的真旗艦系列,肯定是要線上線下口碑一起做,但線上有一個一加攔在這裡,FIND要怎麼做呢?

其實不管怎麼做,都會被一加橫擋一刀,砍掉半截口碑。

你們應該都還記得小米做小米note的下場吧?

FIND在線下只要運作合適,肯定就可以穩定發展,但線上咋辦?

隔壁印度realme剛發,如果realme的線上發展不錯,OPPO是否會考慮在國內也開始試水做線上?

一加三踩著米五的失誤上位了,一加的口碑到現在一直都還不錯,但隨著國內廠商戰況越演越烈,大家的失誤越來越少,一個失誤就可能導致全盤皆輸的當下,少出招,不出錯也許才是上選。

那麼一加到底何去何從呢?一加的只做旗艦,是否又是一種無奈呢?一加的研發和傳承又在哪呢?

我們無從得知,只希望一加可以好好活下來,畢竟國內的廠商,越來越少了。


設計有妥協。目前的劉海屏只要不是COP封裝,妥協是必然的,就看你能怎麼處理的更好看了。

瞧這一群劉海屏……

ID設計比一眾劉海屏加後置iPhone式豎直雙攝要好看多了。總算不盲目追隨OPPO高配版了。

下巴還是有,能去掉下巴的操作怕是要等到COP封裝平民價了,要不然加價到7、8k也可以嘗試一下?(滑稽)

堆料流高玩,放在3k到4k間,配置上是木有問題的。可也缺乏獨特性的賣點。(對我來說,刷機方便算是一個賣點了~不過一般用戶好像不在乎這個)

在這個價位算是對標小米MIX2S去了吧?或者說接下來的小米7也是有可能的。PS:我就看你們誰先現貨!

不愧是後蓋廠,玻璃也做得不一樣(笑哭)磨砂黑,這是做的磨砂玻璃么?鏡面看多了突然看到個霧面覺得挺漂亮啊;

重量比小米6陶瓷版、MIX2S輕,比小米6玻璃版、小米note3重,以上手機重量能接受的話,應該沒什麼大礙;

缺點:

  • 還是那塊屏……異型屏大部分用的是AMOLED,今年的各家旗艦機也在擁抱AMOLED,可1080P的AMOLED素質擺在那了;
  • 電池小了點,尤其是現在幾部驍龍845機型明顯能感到比835耗電了(能耗比提升不及性能提升帶來的高耗電)
  • 中規中矩的換芯,意料之中但並不怎麼爽的漲價……

個人感覺,非常中規中矩的水桶機,沒看到明顯問題,沒有什麼驚喜,但在這個價位絕對談不上失望

最後,各位用過現在的氫OS來告訴下我簡陋的問題唄,原生用多了感覺氫OS不簡陋……功能不多但是都比較常用,比純原生要好很多,感覺是在原生基礎上加一些國內UI常見雲同步、快捷支付、負一屏等等小功能,對我來說似乎夠了。

各位,現在氫可是有雲同步咯:(定位在內測,但已經能用了)

就想看看月底的小米發布會的驚喜是什麼了(小米7?還是小米8周年紀念版?)期待一下!

最後!有耳機孔!系統原生支持LDAC!萬歲!

PS:我不想管什麼企業策略、什麼布局,我就想知道這款手機好不好就夠啦~老從企業戰略、市場佔比分析一款手機好不好你們累不累啊……賣的多在我這裡真不是好手機的標準……

同樣是刷類原生,一加的第三方包基本會移植氧的演算法,而MIX系列的開源內核對相機的支持缺失,如果像我這類想刷機的人,還真得琢磨琢磨,是回MIUI養老還是更開放的一加繼續原生玩著……目前有種想回MIUI養老的衝動……

PPS:我算是個挺包容的一加用戶了,上一代5製作成OPPO R11高配版被我噴得不行,這一次不那麼照抄了我就又誇了他幾句……

至於評論里有人提到的堅果R1,怎麼說呢……鎚子T1是同學當初在我買了一加一後不久買的,結局你們也知道,那傢伙忒坑用戶了……堅果1代也有身邊同學入手,火龍615了解一下……

然後時長不關注鎚子了,結果又聽到個堅果Pro2腰線設計導致圓形按鍵處很容易發生彎折……說老實話我真的不敢推薦堅果啊……他坑了我身邊人好幾次了……一加你說他抄襲外觀,他也沒影響使用啊……如果你們喜歡就買唄,我個人不會考慮,只會在小米和一加中挑一挑845的機器了。


不出意料的驍龍845,8G內存,DASH閃充,AI雙攝。

但是機身從金屬改為了玻璃,帶來了更重的手感,卻沒有增加無線充電

屏幕尺寸進一步增長卻依然使用一塊400ppi的AMOLED

被詬病已久卻依然執迷不悟的3300毫安時小電池

號稱為極客準備卻依然缺失的紅外感測器

近幾年來對一加的期待已經逐漸下降,連對這款差強人意的產品的評價都變得泛善可陳。

迎合市場的審美,長期被詬病的短板,還有越來越高的定價。

一加的機型越來越像是OPPO的頂配海外旗艦款,

而那個極客們曾經抱有期待的「不將就」的一加,正在漸漸淡去。


【來自發布會的彩蛋】

太心疼張老闆了,

問了一句「是哪款產品最先開始使用陶瓷的?」

期待觀眾回答一加X的他,最先聽到的是一聲清脆的

「小米!」


看知乎手機版本的討論,真的有點難過。我一度喪失了在手機版本回答問題的意願。當然,作為廠商需要反省的地方,如何和這樣的「用戶」溝通,這點上我們的確做得很失敗。

以下不涉及到為OP6辯解和解釋,反正已經上市,後續真實的上手,包括我們提供的14天無理由退換,使用的問題,真不需要「雲體驗「的。

大家都手機部分參數有所了解,但又不夠了解,反而陷入了「知識詛咒」之中。我不是技術出身,僅僅從我了解的角度拋出一些問題,希望更多的專業人員可以解釋,知乎的手機版本烏煙瘴氣太久了。

1。關於相機。sensor是一個很重要的選型,但的確不僅僅cmos面積或者單個pixel size這麼簡單決定的。從硬體角度,相機叫做整個模組。記得之前我們被用戶投訴,說明明是sony,但為什麼用第三方查看的時候卻是sunny,一加肯定用了假貨什麼的。這裡的sunny就是模組廠,一個相機模組的核心部分至少包括了sensor,鏡頭和馬達,每一個都對成像質量有很大的影響(純硬體面不涉及演算法)。三星s9+的相機模組要比同樣用363的其他廠商甚至是幾倍的價格差異。另外SONY不產手機相機鏡頭,萊卡應該也不生產手機鏡頭,行業里厲害的是大立光。

另外像素,經歷了唯像素論--像素無用論,極左極右的輿論後,可能需要對像素要有足夠的認知了。想想為什麼HTC推400萬大pixel沒有成功,最近的4和1流行。從目前的行業趨勢來講,今明年行業一定是超高像素四合一,4000萬-5000萬的像素,但一般輸出是4合1的1000萬到1250萬,比較好的解決了目前的市場爭議。

sensor工藝和soc一樣,也有代和代的區別,想想這五年,sensor工藝都經歷了什麼,同樣的1200萬五年前和五年後有什麼區別,如果僅僅了解cmos面積,可能就看不出來技術進步點了。

另外大家把傳統相機和手機成像做了對比,比如光圈,OIS等,有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想像,從歸因上會成像質量等同於光圈大小和OIS,手機上的OIS限於尺寸要求,效果上沒大家想的那麼誇張。光圈更是一個雙刃劍,如果大家注意看iPhone,就會發現蘋果對光圈數據相對是比較保守的。因為光圈越大,對於邊緣解析力就有影響,這個時候就需要提升鏡頭能力,增加P,但高度,良品率等又會受到影響,做到7P可以做到f1.5,但光圈越大,光線充足下成像卻不夠好。有攝影經驗的人,光效充足下為了成像的清晰度,一般會調小光圈。從這點來講三星s9+的可變光圈的解決問題點是對的,可惜這樣做比較貴,而且對用戶教育成本很高。

平台的dsp能力對成像影響也很大,這點上高通是遠好於mtk的,這點看看魅族的產品就能更清楚的了解。因為soc整合能力提升,現在已經看不到外掛isp來提升的,關於外掛富士通dsp問題,可以看看鎚子的T1。

演算法部分就差異更大了,這是全面體現各家相機真實實力的地方,不誇張的說,哪怕是同樣的模組,同樣的平台,兩個廠商會交出非常不同的答案。而且對影像重視的公司,這塊的人又貴又難招。這點我們還是比較自信的,我們很早就成立了獨立的影像團隊,從OP2開始,我們就在每一代交出不錯的答案。

關於519和363,看到這,相信大家會思考怎麼理性去評價了。

2.關於無線充電。我們的看法很簡單,必須要提升充電效率和同時有大量的公共設施才行。從我們測試來看10w的無線充電,因為轉化率和散熱,10w的充電效率都是很難長時間維持的。我們不會做低於15w充電效率的無線充電。無線充電最後會變成公共設施,這個時候才會發揮最大的作用。比如車載,比如星巴克普及。因為我們沒做,這樣說,又好像是我在強行狡辯了。

3.關於防水等級。在大家的印象中IP68&>IP67&>IP65, 第一位數字代表防塵,第二位是防水等級。

這裡有兩個問題,IP68和IP67差異在哪裡?誰可回答一下,IP68是沒有行業標準的。

過了IP67等於過了IP65嗎?那真不一定,這個兩個完全不同的測試,有可能過IP67,但未必可以過IP65,因為水壓的關係。所以如果是過了IP67和IP65,應該寫IP67/IP65

為什麼手機廠商防水但進水都不保修?防水出廠都會測試,但手機一旦跌落或者碰撞,都有可能影響氣密性,進而防水性,另外手機掉水裡和和水龍頭沖洗,第二種情況反而更容易進液。我們部門一次團建去海邊,帶了SONY,一下水就浸液黑屏掛掉了。

防水成本非常高,主要不是材料成本增加而是後續的檢測成本,良品率會把這個成本推高n倍。防水重要嗎?重要,可以極大降低因為浸液導致的維修(我們的防水也是從這個角度考慮的),事實上從一加5開始,我們的防水性就不錯,OP6的防水性會更好,雖然我們也做了防水性的驗證,但只標註了生活日常防水。這究竟是一個激勵因子還是一個保健因子。但IP67防水下,作為賣點,鼓勵用戶去測試各種場景下的水,那帶來的風險就太大了。且所有用戶都需要為這一部分的需求帶來的成本而買單。當然對於防水等級有很高要求的用戶,可以選擇IP67認證的手機。

4關於oled屏幕,我應該在接近3年前就在回答過這個問題,不管怎麼樣,一加會堅定的站在oled普及的技術浪潮下,說是三星邊角料的,三星哪裡能出大幾千萬片的邊角料。我也不知道該講什麼。oled會是旗艦手機的標配,OPPO、iPhone、三星,LG、vivo、華為,接下來的小米7同樣也是。我們在OP2做指紋無需按壓的時候,同樣也經歷了這個爭議期,但到今天估計已經沒有機械按鍵的指紋設計了。

未完待續。


這是一款意料之中的產品,平凡而不平庸。

說它平凡,是因為這款產品其實沒有多少可以說道的地方。

老規矩,先來簡單回顧一下產品配置清單:

配置,主打845+8+128,頂配,但沒啥好說的。

外觀,amoled劉海屏+雙面玻璃,主流,但沒啥好說的。

相機,imx519+imx376,雙F1.7,光學+電子防抖,不錯,但沒啥好說的。

電池、快充,感測器、wifi、藍牙、NFC,該有的都有,但沒啥好說的。

是的,都是旗艦配置,但都是我們能夠想像的,或者說,我們習以為常的旗艦配置。

如果非要說特色,有這麼幾點:

(1)背面拋棄了類OPPO外觀,恢復了一加家族式設計,相比於其直接竟品——小米mix2s,讓人看著順眼一些:

作為對比,小米今年算是徹底……

正面,在而今的劉海屏潮流里,下巴比較窄,比華為P20系列更得體。當然,如果你不喜歡這個,那就是絕對的減分項了,就如同我覺得小米mix2s的背面難以被容忍,但很多人覺得沒啥,一樣。

(2)相機

與OPPO R15同款雙攝,硬體進步其實還蠻大的,主攝由1/2.8英寸提升到了1/2.6英寸,依然是1600w像素,單位像素麵積由1.12um提升到了1.22um,加上光學防抖的回歸,對於夜景的提升應該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這是一款平凡的產品,但不平庸。

這款產品的直接對手本應該是小米mix2s,可惜,mix2s至今無法量產,產品發布近兩個月依然需要搶購,以至於本應該是市場主流的產品,眼看著又要慘淡收場了。

在榮耀10發布的時候,我說過這麼一段話: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相信,曾經以性價比著稱的廠商們,慢慢都式微,甚至退出市場了,極致性價比到底是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堅持性價比的廠商們真的有實力支持研發,在行業發展的浪潮中保持不敗嗎?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那些堅持性價比的廠商們,慢慢地,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

唯一的小米,也開始在2499價位嘗試引進驍龍660,把旗艦機做到3000+價位了。沒有利潤,或許真的沒有長久的發展吧?

我們批判了這麼久的榮耀,最後竟然在一種沒有對手的狀態里,獨自宣布勝利——我還沒出手,你就已經輸了。

小蒜苗:如何評價榮耀 10?

這算是最高境界的勝利了吧?

一個月過去了,我們看看,榮耀10當的起如此評價嗎?

榮耀10,4月19日發布,距今28天,4月27日上市,距今20天。

旭日大數據,榮耀10,4月份出貨70w台:

四月份,榮耀10發布11天。而榮耀9出貨100萬台花了28天:

在京東:

發售20天,京東評論數量13w+,同期上市的小米6X,京東評論數量2.7w+,而3月27日發布,4月3日上市的小米mix2s,京東評論數2.2w+。

我一直在想,小米mix2s優秀嗎?

雖然我看不上這種類iPhone X設計,但無可否認,這是一台3000+價位足夠優秀的手機,一台小米真正的旗艦機和一台好用的水桶機。

到底是什麼限制了mix2s的銷量?

產品自身?

小米品牌?

還是同期發布的華為P20系列?

都不是,限制小米mix2s銷量的唯一兇手,是產能。

沒有產能,玩兒什麼呢?

2017年,一台類R11s的一加5T,京東銷量和mix2的對比:

小米mix2,除了相機,我覺得其他部分都是比一加5T優秀的。

一加6發布了,一台普通的3000+價位的手機,但卻似乎是3000+價位目前足夠均衡,足夠水桶的手機。

類似於榮耀10。

期望小米月底的發布會能夠帶來足夠的驚喜吧,不只是產品的,還有產能的。

小米在2000+和3000+價位不斷地缺位,讓這個市場有些寂寞了。


推薦閱讀:

一加手機廣告套路之粉碎過去,摔碎參賽者手機
一加劉作虎:要為用戶打造「無負擔」的手機使用體驗
一加手機官宣:將於5月17日北京發布新款旗艦
一加"不將就",追求極致品質,實現多年不卡頓
一加5T什麼時候發布? 6英寸全面屏來襲?

TAG:科技 | 一加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