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旅行相片有哪些技巧?
去了不少地方、拍攝了不少相片,你們是怎麼怎麼整理的?
最近幾天在忙稿子,累得一塌糊塗,剛剛有點時間來回答一下。不知道題主的需求程度,我就按照一個攝影師/攝影愛好者,長期進行創作,有大量攝影作品需要管理的情況來回答吧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的是,照片管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需要有一套軟體和流程,以及比較規範的管理辦法。這裡的規範指對個人而言比較穩定易用,有操作性,可以長期遵循,並不指真的存在這樣一種「規範」。這裡也只是分享我個人採用的流程和方法,僅供參考
----------------------------------------------------------------------------------------------------
作為旅行攝影師或愛好者,我們一般會拍攝兩種照片:一種是個人創作的「攝影作品」,這些照片需要的管理流程包括導入-分類存放-選片-後期處理-輸出-存檔,這個流程中的具體步驟順序是可以互換或交叉進行的;
另外還有一種就是一般的隨手拍、紀念照,這些照片中有的是當場微博/微信就發掉了,不需要保存,還有些是幫朋友拍的,發給他們之後一般也就不存了,最後就是些純粹的紀念照,自己留著看
如果你只有第二種情況,那麼就不用接著往下看了
這裡我假設你和我一樣也堅持拍攝RAW格式,因此我們需要的就是一套照片管理/處理軟體。我使用的是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你也可以選擇Capture One,蘋果的Aperture我沒有用過,不在此討論
經常有人問我Lightroom和Camera Raw有什麼區別,它們是共用核心引擎的,所以在處理Raw照片上沒有區別,但LR是一款獨立軟體,有完整的照片管理功能,ACR只是PS的一個插件,換句話說,ACR只能用來處理一張張照片,LR則是完整的照片管理系統
下面就從上面提到的流程來說明一下如何使用Lightroom管理照片
1. 導入
無論如何導入照片都是第一步,在導入之前首先你要確定使用哪一個目錄。例如,我拍的照片有「創作型」的,也有工作用途的,所以會分為不同目錄。既然題主詢問旅行照片,那麼就假設你有一個「旅行攝影」的目錄,專門用來管理旅行照片吧。其他照片可以在其他目錄中管理,彼此獨立。
在導入階段,需要考慮的就是在硬碟建立文件夾的規則。推薦按照時間分文件夾,這是經過很多人實踐得出的經驗,按時間分是最高效最具可操作性的方法。具體分法視你的照片數量和拍攝頻率,例如我的拍攝頻率不高,就按照 年/年-月-日+名稱 的方法建文件夾。
如果你的拍攝頻率很高,也可以按照 年/月/年-月-日 的方法,隨意。我會給每個子文件夾添一個說明,比如今年4月去土耳其拍的片子,文件夾順序就是 2013/2013-4-13_土耳其 這樣。
一次導入上千張照片,選片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LR提供了 旗標、星級、顏色、關鍵字標籤等功能,此外還內置了按照器材(相機型號,鏡頭焦距等)分類的功能
旗標:有 留用、無旗標、排除 三個。這是我的主力選片工具,在第一遍過照片時,先把確定的廢片和沒用的照片設為排除狀態,然後統一刪除(也可以不刪);第二遍過照片時,把有修片潛力的照片標為留用狀態,其他的就是默認的無旗標狀態。
標好旗標之後,就可以利用過濾器將不同狀態的照片分別篩選出來集中處理
注意照片縮略圖左上角有一個白色的小旗子,說明這些照片都是「留用」的。因為我在過濾器中選擇只顯示留用照片星級和顏色的使用方法差不多,但星級我幾乎不用,因為評級本身是一個沒有「標準」的東西(怎麼算3星,怎麼算4星?)。顏色可以用來區分照片的不同用途,但我的使用頻率也非常低
關鍵字標籤的功能很強大,LR默認也提供了幾套關鍵字組,比如旅行組裡包括建築、美食、人物等,婚禮組裡包括新郎、新娘、父母等。當然你也可以無視它們,直接使用自己的標籤
建標籤是一個好習慣,但我總是很少用,因為還沒有建立起自己完善的標籤規則,而且我的片子數量不多,暫時不需要
總之,善用LR提供各種標記和過濾器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和自由地管理自己的所有照片
後期處理部分跳過,直接說說輸出吧
切記,在LR里對照片做的任何處理,在沒有輸出之前都是沒有作用於照片的。換句話說,你做了一大堆效果,然後把文件夾里的RAW文件發給別人,對方打開看到的會是最初的那張原片。
LR做的所有處理,都保存在目錄文件中。在使用LR的過程中,軟體只是記錄了你的每一步操作,並給你看到渲染後的效果,並沒有真的對照片進行處理。只有在輸出時,你才會得到一張處理之後的真正的照片。(所以千萬不要弄丟目錄文件,否則你做的所有效果都沒有了)
那麼,當你導入照片,做好後期工作後,你硬碟里躺著的還是一堆Raw格式原片。要使用這些照片,就必須輸出。輸出之後,你就會得到一堆最終的成片。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管理這些成片?
我自己的做法是,只保留所有Raw格式照片,每次需要使用照片時,打開LR,根據需求做輸出(例如用來列印的輸出大尺寸,發到網上的輸出小尺寸),使用後的照片不再保留。所以我的硬碟里只有原片,成片都在網路相冊中。
這種做法的不方便之處在於當你需要在本地電腦看照片時,要麼打開LR,要麼打開網路相冊。所以我並不建議這種做法
那麼你可以:
1. 把成片和原片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中;在
2. 在另外的空間建一套相同的文件夾系統,裡面放成片;3. 每個文件夾下再設「Raw」和「JPEG」兩個子文件夾,分別存放;4. 把原片刻盤或放在外置硬碟里備份,電腦里只留成片
我個人覺得後兩種方法最靠譜,如果你靠攝影吃飯,那麼建議選擇最後一種方法
最後,請注意,LR並不只適用於Raw格式文件,其他圖像格式包括視頻它都支持。所以就算你拍的不是Raw,同樣可以導入LR中按照上述方法進行管理我的整理方式就是全部導入到LIGHT ROOM裡面然後一個個打標。
不請自答。別的大家說的都挺好,我就補充一個,現在我處理照片的電腦有點慢了,用lr預覽raw篩片就有些頭大,加上存儲方式是raw+jpg,有時候拍了一千多張,explorer的讀取條都過不了了,所以就裝了一個Windows 系統下的raw預覽插件,從此俺就不再雙格式存儲了,好用極了。雖然lr的圖片庫十分便利和清晰,但是我已經習慣使用explorer的整理模式,所以LR的圖片庫我一般作為統計和簡單整理使用,系統整理還是交給原生資源管理器。多備份幾份就行了,硬碟有價數據無價。不過我的相機可以自定義文件名,就不需要再次重命名了,而且我也是用卡導圖的。建議在讀卡器,尤其是cf卡的讀卡器上就不要省錢了,買個好點的也不貴,關鍵是手感好,插著很舒服!&>
謝邀!
現在有很多的相關軟體可以用,但我還是覺得搞幾個文件夾來的直觀,雖然很不高端大氣。具體來說可以按地點分類,也可以按時間分類。我習慣於先按時間再按地點,比如2013年文件夾包含北京之旅文件夾,下一層有長城文件夾、故宮文件夾等,照片的exif信息有日期,所以日期不用擔心忘了。要是有gps信息更好。
另外,再按同樣方法,把選出來的或者修好的照片放進去,這裡要說的是,第一次看覺得不好的照片不要忽視,也許下一次看你就覺得是好照片了。
還要提醒一下,照片最好在兩個硬碟備份,以防不測造成遺憾。按時間順序或者按地點比較好吧.....我很喪心病狂按膠捲+沖洗方式一個個分開的...
Mac,免費用iphoto付費用aperture。可以自動按時間整理成項目,大部分raw jpg都支持,支持地理標記,提供基本修圖功能,照片修改後原件自動保留。人臉識別功能方便按人分類(一群人出去玩過後交流照片時最方便了)。
用網路相冊吧
我是直接在相機上設置,文件夾是以月份自動添加回家後頁是按照時間順序對照片進行梳理
手機里的照片可以上傳到帶有坐標記錄的應用里,實時記錄拍攝時間和地點,現在這樣的應用很多,先不說了。單反拍的照片,存在卡里的,不好整理。最初的方法是按日期,每天去的地方在文件夾上標註。時間久了很多小地方很容易忘記,需要特別標記的也可以重命名。把最喜歡的精選出來,單建一個文件夾,區分人物和風景,可以適當裁剪、修片,用於和朋友分享或其他用途。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最美的30個小鎮,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遍!
※航空去旅行-法國十七太「堡」(下)-幽靜人少的特色城堡們
※那些個整年都在旅行的網紅們,就應該傳導一個正確的旅行觀
※日本簽證新政新鮮出爐啦(文中附細則解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