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L姐能否拯救華采天地?
本文來自【在南京】地產公眾號網友賜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有斧正建議,或權利關係影響,請留言聯繫。
它,位於元通地鐵站西北角,是河西CBD及奧體板塊單體最大的購物中心。
它,曾經沉寂「曬地」十餘年,期間停停建建,是南京商業地產最知名的「拖延重症病患者」。
它,原本系出台灣血統。卻因擔心入寧水土不服,多年徘徊躊躇不前。於是,不得不邀請「南京MALL姐」幫助招商,扮演最後關頭的「救火隊員」。
十多年前,它的名字還略帶鄉土氣息,叫華新麗華商業廣場。今天,它也渴望趕一把時髦,叫華采天地。
3月21日,「蹉跎」了十四年的華采天地,終於姍姍來遲地舉辦了一場招商大會。此時,距離商場開業已不足8個月時間。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在這場幾乎可以決定商場生死的招商大會上,簽約的品牌陣容卻乏陳可善,還有不少意向品牌並未實現簽約。
這,對於一個單體總建面高達17萬方的垂直型購物中心來說,似乎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關鍵是,它龐大的主體才剛剛建至地面三層,卻被要求在今年11月開業。項目在日夜瘋狂趕工的同時,身上還背負著「首年客流破1000萬」任務指標的巨大壓力。
「左手台系文創,右手本土親子」。這是華采天地目前在招商策略上打出的兩張底牌。但,台寧兩地的「土洋結合」真的能激發人們渴望的化學反應?吳家班底與焦氏王朝的「雙劍合璧」,又真的能力挽狂瀾如期開業?這,恐怕是2018年南京商業最大的懸念。
一
2004年,一家來自台灣的大型企業看中了河西中央公園以西,河西大街以北數百畝的土地,並最終如願以償以底價拿下。項目早期暫定的案名為「華新麗華商業廣場」。
這宗位於元通站「黃金十字交匯點」橫向軸線上的巨幅地塊,創下了當時河西新城整體出讓面積最大的記錄。
台灣人描繪的藍圖也非常震撼:在總開發量超過100萬方的綜合發展地塊內,將斥巨資重點打造270米雙子辦公塔樓,和一座17萬方的大型購物中心。後者,也就是今天的華采天地。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元通商圈單體最大的購物中心,華采天地從拿地到敲定最終版規劃,用了整整十餘年的時間。2010年項目曾經宣布動工,但很快又陷入停頓。開發周期被一再延長。
直到2017年中,台灣商管團隊首次公開商場的招商定位,華采天地才重新進入公眾的視野。
彼時,河西商業格局與十年前的「一無所有」相比,早已大不同。
北面,以「亞洲最大購物中心」金鷹世界、世茂國際廣場(在建)、萬達廣場,吾悅廣場(在建)為代表的新江東商圈勢如破竹,商業氛圍日漸濃郁。南面,則有新鴻基國金IFC(在建),德基廣場(在建),蘇寧廣場(在建),龍湖天街(在建)等商業體摩拳擦掌,虎視眈眈。展望未來的2-3年內,河西將迎來歷史上罕見的優質購物中心井噴期,商業規模暴增。
反觀近年才緩慢動工的華采天地,需要面對的是巨大的競爭壓力。尤其是當前重點強調「體驗感」,「場景化」的主流思維下,如何在商業地產的同質化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如何在運營經驗豐富的大鱷前後夾擊下突圍,將成為這家做鋼纜出身的台灣商場必須面對的課題。
很多人或許並不知道,華采天地的母公司商管團隊當年也是南京台灣名品城的操盤手,負責規劃設計和招商營運。令人略惋惜的是,2010年開業的台灣名品城在苦苦經營四年後,就宣布歇業調整,變身為業態魚龍混雜的江蘇海峽茶城。
2013年,被業內視為華采天地的「前期預告版」,定位小型社區商業的華燈坊在招商上也一度遭遇「難以想像」的巨大困難。如今,街區的不少商鋪依然存在人氣「冷熱不均」的現狀。不斷有商戶調整,撤出。
2017年7月,被視為「3.0版重頭戲」的華采天地首次發聲:宣布要打造「世界級現代生活中心」。項目規劃「健康生活、親子同樂、美學體驗」三大類別,以時尚白領和年輕家庭為目標消費人群。為此,它還專門提出了一個消費概念,叫「生活美學」。
有商業觀察人士指出,台灣文創界長期鍾情並倡導的生活美學業態,其實在八年前的南京台灣名品城就早已出現。但在經歷最初幾個月的紅火嘗鮮期後,就顯出後勁不足的疲態。最後蕭條一片,門可羅雀。而台系商品定價過高,地域消費觀念存在較大差別等,也是此類業態水土不服,曇花一現的重要因素。
實際上,也正是出於對未來可能再次上演「水土不服」的某種擔憂,華采天地在前期招商不足的情況下,最終決定臨時抱佛腳:邀請大名鼎鼎的「南京MALL姐」參與操盤,以寄希望於「吳家班」的神助攻。
問題是,「半路救火」的MALL姐團隊這次能救得了華采天地嗎?
二
在華采天地近期公布了最新的招商品牌陣容後,不少網友都表示出或多或少的失望。
「除了盒馬鮮生,好像沒看到其他令人眼前一亮的品牌」。
「ZARA、優衣庫、CGV影院、星巴克,金寶貝,美界,這些真的太普通啊,不就是很多商業體的標配嘛」。
「VVG好樣是什麼鬼?你們為什麼都沒聽說過?」
「既然是台系商場,為何不學學人家蘇州,引入誠品書店之類自帶流量的大IP呢?」
「拿出15000㎡面積做全業態兒童體驗樓層,未來能消化得掉嗎?會不會出現商鋪空置?」
「一個號稱首進南京品牌將達到30%以上的購物中心,最後就給南京帶來這些?」
在南京本地知名商業BBS論壇上,有網友專門開帖,指出「盒馬鮮生4月份在夫子廟開出首家店,華采天地實際上並沒有搶到該品牌首入南京的第一落點」。隨即引發密集的回帖熱議。
在很多人看來,華採在如何借用盒馬鮮生這一大IP提升自身知名度上的動作顯然慢了。甚至,慢得已經不止半拍。
有網友甚至直接質疑:「就算盒馬華采店比夫子廟店面積大得多,又能如何呢?第一波死忠粉和美食達人們早就嘗鮮過了,IP熱點炒作期也早就過去了。所以,請別拿盒馬當神話」。
有業內人士表示,像華采天地這樣體量高達17萬方的垂直型購物中心,操盤難度本身就不小。如果沒有從一開始定好基調,做到「招商先行」。而是在開業前數個月才臨時趕鴨子上架,商場的招商「同質化」也就無法避免。
「業態不夠,親子湊」。「亮點不夠,餐飲湊」。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華采天地為何宣布將開出全南京最大的親子樓層,還把「以烤肉,海鮮泡飯為主的網紅烤肉餐廳嘻遊記」奉為招商的一大亮點業績。
但話說回來,這些據稱是花費大力氣引入的業態和多數品牌,南京哪家商業綜合體沒有?
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同質化已經成為國內購物中心最大的病灶。一千家購物中心,宛若一千個美貌貂蟬,儘管依然楚楚動人,卻大多都是千店一面的克隆複製品。
說到底,很多購物中心都普遍存在著「虛胖」的毛病。這直接導致無法聚攏人氣,樓層鋪面長期空置,商戶無奈撤離。甚至因經營不善而被收購改做其他用途者,也比比皆是。
縱觀南京商業地產發展歷程,水游城,虹悅城,景楓KINGMO之所以能夠被人們傳頌,除了「MALL姐」親手操盤的光環外,更重要的是它們盡量做到從外觀立面「顏值」,到內部人流動線都經過精心設計,積極營造場景,提升體驗和探索樂趣,並堅決拒絕複製。
最關鍵一點,是上述商業項目都有一個共性:它們從最初的籌備起點階段,就有「MALL姐」的參與。從規劃設計到招商運營,貫穿始終一氣呵成。但,華采天地顯然不是。
明眼人都能看出:MALL姐並不是負責華采天地頂層設計的締造者,她沒辦法徹底改寫華采天地的商業DNA,充其量只是趕來助攻一把的「救火隊員」。
難怪坊間有人調侃:這就是「親媽」和「後媽」的區別,你們懂的。
三
華采天地已公布的品牌陣容,雖然沒有太多驚喜,但你們還真別怪「MALL姐」。
人家空降三個月,半路救火助攻,能招到近百家品牌(包括意向未簽約),已實屬不易。
「一套班子,兩套人馬」。其中最大的難點,也是業內最關心的,就是磨合問題。
和水游城,景楓KINGMO等「親生兒子」不一樣,MALL姐在去年12月接手華采天地的商管負責人時,面對的是早已奠定經營基調的「半成品」。而且這個「半成品」很難輕易改動。
由於華采天地原商管團隊的嫡系身份,這個在2004年拿地的項目,內部空間幾乎沒法再做大的修改。這無形中也限制了習慣「動手術刀」的MALL姐團隊最大發揮能力的空間。
打個比方,就像一張已被人塗鴉的畫布,和一張白紙,誰更適合你作畫?更何況,前期作畫的,是生意場上最具執念,也是「最難搞定」的台灣人。
商場前期已經確定下來的很多東西,比如台系主力店品牌,比如內部動線,是根本沒法動的。所以「MALL姐」能做的,只有在招商上「配合,豐富,完善」。
這裡有必要再提一下,那個讓南京人感到非常陌生的「好樣VVG」。很多人或許想不通:「華采天地為什麼不引進人氣IP誠品書店,反而拿出4000平米給這家知名度並不高的生活空間品牌?」
答案是,華采天地與VVG本來就是攜手進退的一家人。早在2016年,華新麗華集團焦家就加碼投資好樣VVG集團。由焦家第二代華新科技董事長焦佑衡主投、第三代華新南京置產開發執行副總焦子頤(焦佑倫之女)參與入股,並在多個內地活動上力推台灣「生活美學教母」汪麗琴,試圖藉助名人效應傳播,為華采天地旗艦店鋪路。
但好樣VVG的營運模式,很多投資人卻未必能理解。2015年好樣VVG由於過度擴張,一度引發財務危機。直到焦家出手相救,才轉危為安。
而在3月的招商大會上,除了已公開的部分主力店簽約品牌,很多前來考察的商戶也並沒有看到華采天地項目宣傳的「世界級」和「現代科技」等一系列實質性內容。商場的國際標準究竟是怎樣制定的?拉幾個快時尚品牌進來就是「世界級」?商場宣傳的現代科技又是怎樣呈現的?說好的「Smart Mall」價值點凸顯在哪裡?
我們不禁思考:在各類購物中心野蠻生長的當下,開發和建造似乎是表面上的長項,但持有和經營商業往往卻是短板。同時,是不是手握「親子家庭消費」和「生活體驗噱頭」兩根大棒就可打造一個成功的購物中心?
雖然坐擁地鐵雙軌交通,但蹉跎十四年的華采天地依然任重道遠。它的操盤難度遠比我們想像中要艱難。而在南京新老商圈的生死之戰中,「首年客流破千萬」對MALL姐來說更是一個覆水難收的挑戰。
MALL姐辛苦,MALL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