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活中的小見解: 理解

生活中的小見解: 理解

最近為了提高英語的翻譯能力,買了一本翻譯書來看,看了許久不禁覺得饒有意思。為什麼「star」會被翻譯成「星星」呢?這就涉及到了「理解」的問題。

依本人看法所謂的理解:理解就是在不同條件下的感受。

一開始在還沒形成系統性的語言之前,人們所看到一個場景,這種場景對於生存很有必要(例如發現了獵物等),為了記入下這種場景,人們才開始使用語言(例如把發現了獵物 發聲作A)。然而這種對場景的記憶屬於圖像記憶,每個人在看場景時候,如若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生理狀態,(即不同的感受下)就會將其賦予更多的意義。所以理解只是對於一個場景,處於不同條件下的感受的統一。(即當A感受了解B感受時,A和B對於同一種場景擁有同一種感受,A和B是等價的,)當然,場景中的主體是明確的(獵物),雖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額外附加屬性,但是在交流的人群基數慢慢變大的時候,由於求同的關係,慢慢地場景的本身意義就被固定了下來,但是依舊還是不能夠完全消除。也是因此就會產生所謂的誤解(即對場景的理解相對於大眾而言不同,或者有偏差)。

那麼會過頭來看,想像一下第一對進行語言交流的英國人和中國人。他們是如何理解對方的想法呢?例如,star,英國人要向中國人說明這個單詞的含義,但是他卻不明白要如何向中國人表明這個意思,於是他指了指天空中的星星。於是中國人就明白了,但是中國人明白的可能是:在天空中能發光的物質就叫作「star」,於是有一天早晨,中國人向英國人指著天空的中的太陽喊道「star」這不免就鬧出了笑話。沒辦法,英國只好一邊指著天空中的太陽,一邊搖頭。然後他們等到了晚上,英國人一邊指星星,一邊點頭喊star。這樣中國人才明白的原來star具體指的是星星,而不是所有在天空中能發亮的物體都叫star。

所以說,翻譯其實是將對方所描述的畫面按照自己思維習慣的理解而呈現的一種感受,這種感受可以是對物質的感受,也可以是精神層面的感受。當然同理,只要使用語言交流的人越來越多,一起求同,那麼這樣的「對著太陽喊star」的錯誤就會越來越少。所以要真正明白一種語言(A語言),僅依靠另一種語言(B語言)是不夠的——此時的語言可以理解為一種思維方式,它只能是無限靠近A語言。而要做到真正的理解,我想只能是融入到A語言所處的環境中,多感受,多求同。

說到這裡不禁想到,縱使說著同一種語言的人們,是否也會因為不同的感受而對詞賦予了額外的含義呢。比如說高興,學生的高興或許是考試考了滿分,家長的高興或許是因為孩子考了滿分。也就是這兩種感覺雖然都稱為高興,但是卻描述的不同的狀態。當然還有另外一種理解:高興是腦部發生的一種化學變化,而考試滿分只是它的外延,是賦予「高興」的一層外衣。那麼到底什麼才是高興呢?是一種化學反應還是所有叫作高興的事物的集合呢?

上文僅是鄙人淺見 如果有冒犯之處 敬請原諒 如有不足之處 歡迎指出 !

推薦閱讀:

如何抓住生活中改變命運的契機
一個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做好三件事
對於生活無望和無欲的區別
逃不開這三樣,就逃不開你的低配生活
生活是什麼!

TAG:生活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