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玩法,學會畢加索立體主義!

兩個小玩法,學會畢加索立體主義!

1908年,立體主義(Cubism)誕生。

畢加索創作於1907年的油畫《亞威農少女》,

被認為是第一幅包含了立體主義因素的作品。

《亞威農少女》(Avignongirls),創作於1907年,現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五個裸女的色調以藍色背景來映襯,背景也作了任意分割,沒有遠近的感覺,人物是由幾何形體組合而成的。它被認為是第一張具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也是與傳統藝術方法徹底決裂的作品,飽受爭議,但卻影響深遠。立體主義繪畫在之後的幾十年里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領域,在芭蕾舞、舞台設計、文學、音樂上,都引起了共鳴。

什麼是立體主義呢?

百度的詞條,

聽起來高深難懂;

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畫作,

看起來抽象又古怪。

不過,畢加索曾經說過,

「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

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也許,與畢加索更心靈相通的正是孩子!

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在遊戲中,

體會大師驚人的坦誠之心和天真無邪的創造力,

以完全徹底的自由,重造任意世界。

玩法一:畢加索的吉它(解構與重組)

小朋友們如何畫一把吉它?

一定希望畫得像真正的吉它,越像越好!

其實畢加索早年也是這樣畫的,

具象而真實。

《老吉他手》,(The Old Guitarist),創作於1903年,木板油畫,芝加哥藝術學院藏。畫中的人物是畢加索剛剛自殺死亡的親密朋友,在畫作中身體的扭曲和周圍的空間,似乎充滿了孤獨的身影。1900-1904年期間,畢加索的創作大量採用苦澀的色調,(陰鬱的藍色與藍綠色),並取用陰沉的題材,被稱為藍色時期。這幅作品是畢加索藍色時期最著名的作品

但在他後來的名作《三個音樂家》中,

吉它是這樣的畫的:

樂器、琴譜都好像被撕碎了,

又以新的方式重新組合,

但並沒有拼回原形,

而是形成分離的畫面。

《三個音樂家》,油畫,創作於1921年,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是畢加索以幾何形體造型的立體主義代表作。作品勾畫了三個人物形象:左邊吹單簧管的人物,右邊拿樂譜的修士,中間是彈吉他的小丑。每個人物之間看似沒有聯繫,但又彼此相連,相連的不僅僅是人物的線條,也包括了對音樂和生活的共同追求和理想。也有個小幽默在畫面上,左邊的小狗的描寫,狗尾巴在小丑中間,非常可愛之筆!

其實,你已經看懂了立體主義!

親自動手試一試,

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第一幅立體主義作品。

首先,選擇一個具象而真實的樂器圖案,

沿樂器邊緣剪下,

再把每樣樂器手撕或剪成大小不一的碎片。

準備一張有背景圖案的紙,

下面這種抽象幾何形狀顏色對比強烈,

頗有波普風格的背景,

與立體主義一脈相承,最適合選用。

把撕好的碎片,

隨意或以一種新的方式排列組合,

粘貼在背景紙上。

屬於你自己的第一幅立體主義作品,

就這樣輕鬆誕生了!

碎裂、解析、重新組合,

立體主義藝術家們所追求和探索的方法,

你已經體驗和實踐了!

想獲得上面的素材,

在對話框回復關鍵字「立體主義」就可以獲得。

既然重新的組合併沒有一定之規,

小朋友們可以共同參與,

玩一個更有趣的集體創作。

每個小朋友,都畫一幅吉它。

注意背景色和吉它的顏色,

最好形成反差和對比。

然後,沿吉它的形狀剪下,

並將吉它一分為二為左右兩片。

小朋友互相交換半片吉它和所剪下的背景輪廓,

重新組合,排列在質地較厚的背景紙上。

同時,可以增加與主題相關的,

如五線譜,舊報紙的一兩個碎片,

隨意或錯落地拼貼在一起。

最後完成的作品,

充滿形式感和濃郁的現代氣息。

這個玩法,

讓我們體驗了立體主義創作的基本技法,

即解構與重組,總結一下:

1)完成一個具象的圖案;

2)將圖案撕成或剪成小片;

3)以新的方式重新組合在一起。

玩法二:畢加索的肖像畫(多重視角)

小朋友們試過給自己的小夥伴畫像嗎?

畢加索的朋友可是非常不滿意他畫的肖像。

畫的又像又不像,

眼睛、鼻子似乎變了形,

而且沒有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人物的主要特徵被抽象和簡化,

排列方式一反常態,

似乎是不同視角下的疊加。

1936, Portrait de Dora Maar; 1937 Portraitde Dora Maar

這正是立體主義放棄傳統的單一視點,

以多重視角繪畫的創新。

與此同時,透視的景深感幾乎消失,

背景和前景差不多就在同一平面上。

1941,DoraMaar au Chat;1941, Femme au Chapeau Assise dans un Fauteuil(Dora Maar

仔細看看畢加索畫的鼻子眼睛和嘴巴,

正是不同角度下看到的五官。

又經過了抽象和簡化處理。

利用這些五官圖案,

我們也可以完成一個有趣的立體主義肖像畫!

首先,準備一張人物肖像輪廓。

想獲得更多的肖像輪廓素材,

對臉部進行塗色,

試試用不同的顏色填滿不同的區域。

把不同視角下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圖案,

按類排列好,以供小朋友們選擇。

小朋友們按鼻子、眼睛、嘴的順序,

依次進行選擇。

在每類下面,隨意選擇所需要的圖案。

也可以用擲色子的方式選擇,

增加隨機性和趣味性。

沒有色子也沒關係,

列印下面的素材,

剪下、摺疊、粘貼就可以做成一個六面色子。

選好之後,小朋友在自己的小卡片上,

照著所選出的眼睛鼻子嘴,畫出來並塗色。

圖中的小朋友選了兩種不同的眼睛圖案。

相信在他們照著畫的過程中,

應該會有更深切的體驗:

眼睛,不同的角度,比如正面或側面,

會呈現出不同的形狀。

然後,把畫好的五官,

排放在臉部相應的位置上。

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會根據常規經驗,

把五官排放在正常的位置上,

比如,兩隻眼睛是同樣高度的。

可以引導小朋友,

再看看畢加索的肖像畫,

五官都在什麼位置上,

試試眼睛一高一低,

鼻子不在中間,

會呈現什麼樣有趣的效果?

接下來,把排放好的五官粘貼好。

最後,對背景進行塗色或裝飾,

還可以加上頭髮,

一幅饒有趣味的立體主義肖像畫誕生了!

孩子學藝術

要 主 義?還 是 要 創 造 ?

立體主義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在二十世紀最初的十年,

影響了全歐洲的藝術家,

是眾多藝術家的靈感來源,

也是現代藝術與傳統分手的標誌。

它激發了一連串的藝術改革運動,

如未來主義、結構主義及表現主義等等;

在注重形式美的實用藝術領域,

如現代工藝美術、裝飾美術、建築美術等,

更是隨處可見它的身影。

雖然畢加索是立體主義的鼻祖,但他卻說,

「我不知道什麼是抽象派,立體派,

我只知道創造、創造、創造!」

縱觀畢加索創造的一生,

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

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

然後又回到現實主義。

從具象到抽象,來來去去,

也許只有絕對的自由和無限的創造才適合他。

所以,儘管今天帶著大家玩了立體主義,

這個最具有形式主義傾向的畫派,

卻不希望在藝術啟蒙的道路上,

拘泥於形式和主義,

而是更多去體驗和感受,

更真誠傾聽自己的內心,

追隨著藝術之美,

自由地表達,

暢快地詮釋,

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內心世界。


推薦閱讀:

《鐵娘子》片頭片尾包括演員肢體語言的藝術解讀
【宇宙大腿】
博雅藝術講——「窮困潦倒」的巴黎畫派
最後的圖像丨青年藝術家 李可津

TAG:繪畫 | 藝術 | 現代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