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長大就要看書
1、潛意識造就了人類的大部分決定
2、人們喜歡短行閱讀,但長行閱讀增加閱讀速度
3、人類不是多任務處理者
4、七加減二
也許你也聽過「七加減二」原則。心理學表明,人類的短時記憶一次只能儲存5至9個信息塊。但一個信息塊包括好幾個相關數據點。比如電話號碼包括國家編碼、區域編號以及好幾串數字。它可能超過14個數字,但我們卻能輕易地把這些信息組記下來。
5、記憶重組
6、慾望控制能力從小開始
7、紅藍搭配傷眼
紅綠搭配十分傷眼的。這種效果被稱為「色彩實體視覺」,這種效果會使某個顏色在另一個顏色的影響下顯得特別突出或模糊。紅藍搭配最為明顯,同時還有別的搭配比如紅色和綠色,也是非常衝突的。
8、人們喜歡做出超出自己解決能力的選擇
不久前研究人員在超市外做了一個實驗。他們首先在試味桌上放了六種果醬,後來他們換成了24種。後來研究者發現,雖然24種的口味吸引更多客人,但購買6種口味的人數幾乎是24種的6倍。這是因為人們往往追求數量,但人的大腦一次只能處理一定數量的任務。
9、人類百分之三十的時間處於走神狀態
你經常白日里魂不守舍嗎?科學家說,人類至少百分之三十的時間處於走神狀態。有的人情況更為嚴重。但這不一定是壞事,研究者指出通常越容易走神的人越具創造力,也更擅於解決問題。
10、名單上的第一個名字將成為人們選擇和投票的對象
當然,我知道這不常發生,但人們的確習慣於選擇名單上的首個對象,無論是菜單還是候選人名單。事實證明,把名字排在候選名單的中間會使選舉率下降百分之二點五。
11、人們認為別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外界影響
那只是個人的想法。這種心理學現象被稱為「第三方影響」,它表明人們習慣於認可廣告及其他事物對他人的影響,往往否認這些事物對自己的影響。這種效果是複雜的,特別是影響的源頭不是我們自身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比如一個電視的廣告,而你已經買了一台一樣的電視)。然而,事實上許多廣告無意識地影響你的心情、態度和慾望。
12、你看到的和你所想的不一樣
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單詞中字母的排列順序不會影響閱讀。只要單詞的首字母和尾字母不變,別的儘管亂成一團你也能理解。這是因為大腦閱讀並非以字母為單位,而是以單詞為整體。人類大腦不停地處理來自於感知器官的信息,並且大腦處理這些信息(比如單詞)的方式跟感知到的(比如草字)很不一樣。
13、人入睡後大腦依然忙碌
如果你已經看了那篇名為「有關睡眠你所不知道的25件事」的文章,那你應該已經非常了解這個領域了。至於那些沒看過的,我要告訴你,熟睡時你的大腦和清醒時一樣,都是非常活躍的。既然大腦在人們熟睡時並不休息,那麼它到底在幹嘛呢?嗯,科學家猜測,大腦在夜間應該在進行信息鞏固以及聯想功能。
14、集體還容易動搖
集體不僅不利於決策,還容易受主導地位的自私人格影響,這些人往往想要利用集體精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儘管這樣,研究表明人多總比人少好。
15、期望大於實際
不巧的是,人們對未來的認知通常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好,這使得人們對未來的期盼遠比未來本身要高。
16、習慣的養成通常需要66天
每個人既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但記住,下次新年開始,只要堅持到第67天,你的新年決心就要成功了。
17、信息接收改變大腦物理機能
每次接受儲存信息時,大腦的電脈衝會在神經元之間交織升級,同時增強舊聯繫和鑄造新聯繫。正是在這些新的交織迴路的影響下,大腦機能進行了轉變升級。
18、高強度的注意力大約只有十分鐘
你也許覺得你的注意力很好,能一整節課都認真聽講,但事實上人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一般只有十分鐘,即使是非常吸引人的話題。十分鐘後注意力一般也會消退。
19、最鮮明的記憶往往是錯的
「閃光記憶」就是當人遭遇痛苦時,大腦對當時的含有緊張情緒的情景進行深刻的刻畫。比如經歷過「9·11」和「挑戰者災難」的人能夠清晰地描述他們當時的地點位置以及手裡的事務。問題是他們所說的那些細節往往都是錯誤的。研究表明,帶有強烈的情感的記憶往往會歪曲事實。
20、人們習慣於把別人的錯誤歸結到內在問題上,把自己的錯誤歸結於外界原因
想想你最近一次在馬路上被超車。你是對自己說「噢,那個傻子」,還是想「天哪,她也許今天心情不好」?估計是前者。在心理學界,這種現象被認為是基本的屬性錯誤,它認為人們習慣於把別人的錯誤歸結到內在問題上,把自己的錯誤歸結於外界原因(比如,我別無選擇,我必須超過她來避免碰撞)。不巧的是,儘管意識到自己傾向於做出不公平的判斷,人們也很難改變,於是這樣的基本性錯誤還是會繼續發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