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的起源

風險的起源

在介紹風險之前,首先要介紹一個物理學概念:熵,他被用來度量體系中的混亂程度。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在一個孤立系統中,一切自發過程總是向著熵(混亂程度)增加的方向發展。熵增加,系統的總能量不變,但其中可用部分減少。在我們的生活中,小到為什麼房間總是越理越亂,他為什麼沒有以前那麼愛我,大到人體自身的衰老乃至人類社會興衰,很多人都嘗試用熵增的現象來解釋我們生活中發生的一切。

如果把每個人類比作一個熱力分子,把熵類比作風險,自人類社會誕生以來,從遠古社會刀耕火種,到農業社會靠天吃飯,再到現代社會的失業和貧富差距。我們從無到有了自由競爭,自由戀愛,自媒體。。。。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也是朝著混亂程度增加的方向在發展,並且單個個體在這裡孤立的人類系統中的能量其實是在不斷衰減。婚姻、產權、國家、計劃經濟等一系類人類制度的出現,甚至多子多福以及勤儉節約的文化習俗,其出發點而言就是為了防範和化解風險,使之熵減,朝著有序發展。但是生活在現代城市的人們普遍有一種焦慮,那就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自身對未來的預判越來越不可描述,時常感到焦慮。柯潔大敗阿法狗,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己說不定要失業了。因為熵一直在增加,風險從來沒有被消滅,只是變換了他原來的模樣。

也許歷史、宇宙、人生的總趨勢是熵增,但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千方百計構建一個熵減的小環境。對於個人而言,如果能讓我們的公司、我們的家庭、我們的人生在一個小環境里局部實現熵減,對我們來說就是增進活力,延長壽命。

那相比野獸,自然災害,瘟疫,現代人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哪裡呢,答案就是我們人類自己為自己畫的一個餅。

自資本主義誕生以來,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因為供給的無序和有效需求不足,人類始終無法擺脫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的噩夢。但是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以及信用紙幣的誕生,以美元為首,帶領人類創造性的憑空創造出了需求。在消費主義和金融資本的洗腦下,各式各樣的超前消費不斷被激發創造,隨之而來的是人類債務的屢創新高。信用貨幣誕生僅僅半個世紀,就把人類的債務推向歷史無法企及的高度。金融危機也取代了經濟危機,能為新的風險和矛盾的載體。

對於微觀個體而言,所有的貸款都基於這樣一個簡單的財務模型,對還款主體未來期望收入的折現。本質就是提前把每個人都可以最好的狀態風調雨順的過幾十年的收入折現,用以提前消費。這裡有兩個假設,一個是不考慮還款人的身體出現問題,二是不考慮經濟周期以及技術進步對還款人收入的影響。很多人都還在為每天中午吃什麼的時候頭疼的同時,讓人們預測未來20甚至30年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很容易被打臉的事兒。在過去的50年里,企業的壽命和人類的壽命正好形成了一個剪刀差。與50年前相比,人類的壽命得到大大的提高。而企業恰恰相反,企業的平均壽命大大縮短。曾今叱吒風雲的企業可能幾年前就被新興的勢力取代,康師傅萬萬沒想到,打敗他的是外賣小哥而不是統一。

當現代人被各種各種眼花繚亂的金融產品包圍,根據大數定理,只要樣本足夠多,風險就可以分散,但是對於個體而言,新的作死的手段層出不窮,經濟下滑,產業轉移,失業,離婚的風險「欣欣像蓉」。導致人的上限被限制而下限被擴展到甚至沒有下線。下期我們將來討論一下各個時期的人是通過何種方式提升自己的抗風險能力的。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訂閱號:dishibianjishi

weixin.qq.com/r/4i5je-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張五常:從科學角度看經濟學的災難
春節相親!需要哪些經濟學思維?
邏輯看經濟
儲蓄的故事(二)
盤點歷史上著名的6次貨幣戰爭(下篇)

TAG:金融 | 經濟學 | 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