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來說所謂「時尚」和「根」(四) ——兼論《財經國家周刊》「中國時尚的『根』和『魂』」是什麼?

我也來說所謂「時尚」和「根」(四) ——兼論《財經國家周刊》「中國時尚的『根』和『魂』」是什麼?

來自專欄 童話雲裳

四、普適的,可能只有嚴謹的學術定義

張肇達談話中提到空間,這概念顯然是從建築移用過來,並不鮮見。但我認為,他所謂的空間,更應該是指服裝體,而非空間本身。曾經有一個設計師於國瑞,寫過一本書,裡面提到服裝的內空間,這顯然就是類似於建築物的空間。但建築的空間和服裝的空間,有太大的差別。建築空間,人要深度進入,在裡面有很複雜的活動,包括對建築的心理感受,這是服裝不具備的。這其實反映一個問題,就是服裝領域概念不統一,沒有一個體系性的相對嚴謹的具有學術意義的概念體系,必然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包括上次提到吳海燕對中國式審美的一種文青式概括,所謂「詩和遠方」。

張肇達的談話,實際涉及到一些基礎理論問題,如:

什麼是服裝造物體?

什麼是服裝造物體的基本屬性?

用什麼區別確定一個造物體?

關於這些,在時尚領域,儘管沒有嚴謹的學術性的論述,卻有不成文的但卻制度化的規定,這就是張肇達所言:義大利人把衣服說成是人的第二層皮膚。這就是說,服裝造物體覆蓋並模仿人體,這就成為制度,成為美的、時尚的標準。但這種屬性的普遍性的,還是片面的,理論上就沒有回答,沒有論述,也就是回到了我上面提出的三個基本點了。

顯然,中國式審美,關於服裝的,一定是在這個屬性之外成立,這也可能是張肇達想要表達的意思,那麼,既然從事實層面,從文化屬性方面,迥異於西方時尚,還為何甘願繼續使用時尚這個命名呢?這在邏輯上,也是不合理的。

而空間性,肯定不是服裝的基本屬性,如果有,那也是在服裝本身的有限空間以外的。我認為的服裝空間性,在於服裝群集後的場,一個文化的意義場域,而非張肇達所言的,一件套一件就有空間性了。這實際上涉及到一個理論問題,如何定義空間,以及如何定義服裝造物體。沒有基礎理論的結果,就是各說各說,很難有交互,都停留在感覺感性的層面,深入不下去。

這樣的模糊認知,也涉及到對時尚的定性定義問題,迄今為止,就我所知道的,還沒有嚴謹的關於時尚的理論論述,這也是時尚這個詞,這個字眼被隨意用的一個原因。如果時尚的時間,就是當下,我認為問題就很複雜。當下,就文化屬性而言,顯然是多元的,至少在學術上沒有多元,幾乎沒有學術可能,這是一;第二,時尚的時間性,有很大的現代性嫌疑,如果不對此進行理論清理,會產生很多混淆;第三、更準確的使用,我覺得風尚,能避免更多的歧義,至少和西方時尚有了一個區隔,這不也正是這麼一篇訪談的目的嗎?

張肇達提到傳統文化具有普適性,這當然體現了一種信心,中國設計走向世界的信心。中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部分老外接受,這是毫無疑問的,這可以理解為普適性。但作為一個學術概念,這提法卻是曖昧模糊的。西方文化歷史上出現過一個普適性的東西,那就是從柏拉圖開始到黑格爾結束的本體論。這基本解釋不了世界,也解釋不了人了。所謂普適性更有本質主義的嫌疑,所以當代學術更多提到的是張肇達說的相對性,還有共同性,一致性,也就是設定一個有限的東西,不要普適。事實上,文化就是差異,就是相對,就像人種的基因一樣,你的基因不可能把別人給普適了。而且,文化的強勢與否,也就是能否普適,是一種角力的結果,不單純是一個文化問題。

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圖片來自網路)

??

推薦閱讀:

世紀謎題:時裝與音樂到底有什麼關係?
身為95後妹子,她卻迷上了文玩!今天要教你最基礎的文玩入門姿勢~
條紋衣服怎麼搭配才好看?
雷達表如何鑒定真假
琥珀蜜蠟品種分類篇:金絞蜜的形成,特徵以及造假和鑒定方式

TAG:時尚 | 設計思想 | 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