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的境界分3層,你在第幾層 ?

跳槽的境界分3層,你在第幾層 ?

  每年三四月份,職場都很忙,員工忙跳槽,企業忙招聘。某招聘網站2018年春季調查發現,受訪的5萬名白領中近70%開始或正在尋找新工作。

  跳槽似乎已經成為常態,如果沒有跳槽的打算,你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人們對跳槽的態度雖然說不上一言不合就翻臉,但幾乎可以用"隨便"來形容。隨便的跳槽就等於一個隨便的職場。

  跳槽的境界從低到高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最底層):仗劍職場,快意恩仇

  第二層(中間層):急功近利,投機取巧

  第三層(最高層):延時滿足,突破自我

  處於不同境界的人們,跳槽的理由迥然不同。

  1

  仗劍職場,快意恩仇

  有些人職場一不如意,第一反應就是辭職,先辭職再說。在離職的瞬間,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終於擺脫無能的老闆、討厭的同事和糟心的公司,取而代之的是要投入新東家懷抱的急不可待。這樣的人對於公司的不滿,其實在平時就多有體現,比如經常發表負面評論,抱怨不斷,甚至還時不時流露出另覓下家的想法。

  有了這樣的心態,工作上就不再用心和投入,覺得自己就待不久,干不長,所以就沒必要多花心思在工作上。

  處於跳槽境界的最底層,這種快意恩仇似的做法顯得極為幼稚,學生思維從中作祟,完全憑著主觀感受進行決策,心裡一受打擊就想跑。這樣的跳槽,他們所做的選擇其實不過是在轉場,因為根本沒搞清楚為什麼要換工作,以為跳槽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如果跳槽不過是換個環境,你在前一家是怎麼死的,下一家基本也是一個死法,連換個死法的機會都沒有。

  2

  急功近利,投機取巧

  處於第二層的人跳槽沒有第一層的人那樣隨意任性。他們對公司也會不滿,但絕不會像祥林嫂一樣,逢人便嘮叨和訴苦,他們信奉"天下烏鴉一般黑"的道理,認為勞資之間存在著天然的利益對抗和矛盾,哪家公司都一樣。他們跳槽,就是想讓自己的薪資上漲20——30%。

  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周旋於各大公司,誇耀自己曾經策划過多麼受歡迎的活動,設計過多麼靚麗的作品,開發過牛逼的程序等等。但真實情況是什麼誰知道,也許只是做做執行,或是打下手,甚至直接拿別人的作品展示。

  但也不能說這類人一無是處,他們東西是懂一些,再加上能說會道,一般都能如願以償。長時間如此只能造就一個結果,35歲中年危機,高不成低不就,越高級別的工作要求就越高,考察也更加嚴格,再想矇混過關已無可能。

  3

  延時滿足,突破自我

  心理學上有個有名的實驗"棉花糖實驗",就是讓一個4-5歲的孩子待在一個空房間里,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放著1顆棉花糖,現在他有兩個選擇:

選擇立刻吃掉這個棉花糖(option 1),或者忍住不吃,等大人待會兒(不定時間)回來之後,就能吃到2顆棉花糖(option2)。

  當這些孩子成長到27-32歲的青年人時,研究者發現,那就是當年實驗中選擇option2的孩子比起那些選擇option

1的孩子,平均來看,在這個階段取得了更好的職場業績,並且更善於規劃以及有條不紊地追求長期的人生目標。

  "棉花糖實驗"講的就是人的延時滿足能力,不會被眼前的利益誘惑,著眼於長遠的利益。

  這一層的人正是如此,要的不是現在,而是未來。他們心懷乾坤,在別人眼中的發展不錯,在他們眼中卻並非如此,比如覺得機會還不夠多,成長還不夠快,挑戰還不夠大,平台還不夠寬,不斷想著如何磨鍊自己,突破自我。

  通常這樣的人跳槽會讓領導扼腕嘆息,雖然明知沒用,但是還會繼續畫一張大餅力圖留住他們,真有點"揮淚送別"的意味。

  "我先辭職再說吧。"

  "停!"

  一旦有這樣的想法,先停下來,想想為什麼要辭職?目前的環境是否還能提升自己?卡在哪裡?有什麼方法可以克服障礙?換個環境能解決問題嗎?

  當你能力變強,話語權變大的時候,當你辭職理由不是"與人不和,工作太累,工作能力不行",而是"為了自我突破"的時候,你才真正的成熟了。

  當你痛苦時,唯有跳槽,可以解憂?跳槽只是個止疼片,還只能用一次,沒有找到真正痛的原因,還會繼續痛。

  成就靠沉澱,跳槽顯境界。

  而你,在哪一層?


推薦閱讀:

職場菜鳥跳槽寶典之「如何面試」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或者能力還達不到自己想做的事的時候,是不是該選擇做一份不抗拒的工作過渡比較好?
面試中4個危險信號,接了offer你肯定要後悔
求職時如何遠離那些不靠譜的公司?
當你面試別人的時候,你在想些什麼?

TAG:辭職 | 換工作 | 跳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