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職場12式 助你走向職業巔峰

學好職場12式 助你走向職業巔峰

來自專欄 讀讀書 寫寫字

回想到當初從學校畢業即面臨失業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各種不安與忐忑充斥著我的內心。假使當時有人給我一本職場新手就業秘籍——《十二個工作的基本》的話,我一定會輕鬆不少。

《十二個工作的基本》是日本職業研究專家大久保幸夫寫給所有在職場上拼搏的人們的工作指南。適合各年齡段的職場人,尤其是職場新人。

大久保幸夫認為職場新人最應該先弄清楚的問題是對職業的正確認識。大多數情況下求職者的能力與用人單位的需求間存在著巨大的偏差。我們常聽人抱怨說工作難找,我們也常聽人說職員難招,其實這就是求職者實際具備的能力與社會需求的脫節造成的。

這種脫節會對職場新人造成阻力。職場新人本來就要面對陌生的新鮮環境與人際關係,如果在工作中處處碰壁無疑只能是增加焦慮。

大久保幸夫在給即將就業的大學生演講時常說到:

一開始請以漂流的方式行動,過段時間再切換成登山式。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厚積薄發」。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積累的,在「漂流」的過程中實現各個短期目標,再用「登山」的力量實現你的職場長期目標。

總之,職場新人不要被「投身於偉大事業的理想」所禁錮。事實上大多數人的工作動機是在就業之後才顯現出來的。在職場中大膽的嘗試,會產生新的認識。與其把重點放尋找「理想職業」上,不如讓自己在身處的職場環境中沉澱,鍛煉12 種基本能力。

請輸入描述

大久保幸夫認為,這12種能力存在最佳培養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應該在各年齡段鍛煉相應的能力,最終擁有理想的職業生涯。上面表格中的12中能力是按照年齡順序排列的。而按照能力類型可分為四種,下面我詳解如下:

請輸入描述

1、交往能力

顧名思義,就是這類的能力是針對於在工作交往中涉及他人的能力。其中包括了:

反應力(10~30歲)——工作中基本的交流能力。親和力(10~30歲)——通過笑容與寒暄形成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語境理解力(20~50歲)——工作溝通中,察言觀色以及聞一知十的能力。人脈開拓力(30~60歲)——拓展人脈關係的能力。委任力(30~50歲)——合理委派工作的能力。商談力(40~70歲)——傾聽與洽談的能力。傳授力(40~70歲)——傳授知識的能力。

在大久保幸夫的《12個工作的基本》中,交往能力佔了7種,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我們在職場修鍊的過程中,「人際交往」的重要性。與同事交往,與合作對象交往,與上司交往,與下屬交往。「人際交往」能力的始終是我們要修鍊的能力,從最佳培養年齡來看,人際交往的鍛煉跨越了10—70歲,這意味著如何在職場中愉快地與他人溝通是我們畢生所求。大久保幸夫認為,良好人際交往的開端在與「寒暄」。而當下的年輕人往往會忽視寒暄的效用。

美國作者丹尼爾·戈爾曼在暢銷書《情商》中這樣說:

在社會上取得成功,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而情商高的人最直接表現就是懂得寒暄,親切的笑容,渾身散發著爽朗的氣息。年輕人的寒暄之所以越來越笨拙,原因在於家庭中缺少寒暄的氛圍,如果在家裡沒有和家人說「早上好」的習慣,出門時也很難說出。習慣成自然,父母有義務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具有親和力的人在工作溝通時更具有感染力,即便出現一些小失誤,也很容易被諒解。在一種輕鬆的工作環境中,更有助於職場新人培養溝通能力。將親和力與溝通能力相結合,交往能力會得到穩步提升。

2 、學習能力

樂觀力(10~60歲)——緩解工作壓力的能力。持續學習力(20~40歲)——掌握學習能力。

不論是職場新手還是老將,工作中的壓力總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妥善處理壓力是一門職場藝術,是保持職場心理健康的重要環節。

有的人面對壓力時採取積極面對的態度。有的人選擇消極迴避的方法來消除壓力。積極面對當然是最好,但是大久保幸夫認為能夠積極解決的問題一般也不會使人感到壓力,那麼當我們遇見嚴重挫敗時,「消極迴避」也不失為一種壓力應對方法,不必覺得不堪。大久保幸夫告訴我們,失敗不可怕,如何在失敗後準備好下次的一舉成功才是重點。

不論是「積極面對」還是「消極迴避」,我們消除壓力的目的是保持情緒的穩定。所以樂觀力是消除壓力的核心。除了保持樂觀以外,還有一種消除壓力的重要方法,那就是持續學習

在當今高度信息化的現代社會中,隨時接收新知,在獲取大量信息的基礎上思考自己的工作是所有用人單位所渴望的職員素養。那麼這種素養的原動力就是持續學習。在職場中,一時不獲取新知,也許看不出大家的差距,長時間不學習,無知的壓力便與日俱增。所以無論如何,學習都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一項終身任務。

3 、專業能力

目標發現力(10~50歲)——自己制定職場短期、長期目標的能力。專業構築力(30~50歲)——有計劃地構建自身獨特強項的能力。在職場中有很多「隨時待命」的好員工,他們會遵照領導的指示做事,但是沒有指令就什麼也不做。大久保幸夫認為這樣的「待命族」數量龐大,不僅限於職場新人,許多的老員工也是如此。「待命族」產生的原因有二:上司的專制、職員企圖迴避失敗。

相信所有人進入職場的目的都不是為了隨波逐流,企業需要的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員工。為了我們自身的職業發展。制定職場短期與長期目標是我們工作的前提。

大久保幸夫在《十二個工作的基本》中一段關於「夢想」的解釋令我印象深刻:

所謂夢想,是指希望能在未來實現的願望。而以現實的、可能實現的方式落實的夢想,就是目標。

由此可見,制定目標是實現夢想的有效途徑。大久保幸夫認為,在工作中,我們的短期目標大多都是一個個工作任務與業績,而長期目標就是磨鍊自己的特長,並成為該領域的專家。簡言之,目標發現力與專業構築力是是我們登上職業生涯頂端的強大動力。

4 、綜合能力

當我們的「交往能力」「學習能力」和「專業能力」都具備的時候,我們還需要「綜合能力」來將所有的能力關聯起來。綜合能力包含的是「協調力」。

協調力(40~70歲)——運籌帷幄的能力。

大久保幸夫在《十二個工作的基本》中將「協調力」放在12個基本能力的最頂端,是更高級的能力。

協調力的培養最佳年齡在40至70歲。這意味著擁有協調力的人是在行業中經驗豐富,專業性強,同時身居要職。達到這個最高境界絕非易事,可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在各個階段鍛煉並獲得相應的能力,登上職業生涯頂端也是指日可待的,就看我們能不能堅持了。


好了,這本大久保幸夫所寫的《十二個工作的基本》中的乾貨我都為大家撈乾凈了。

縱觀上述的「交往能力」、「學習能力」,「專業能力」還有「綜合能力」。簡單來講就是一個職場人的成長史:

職場新人進入公司首要的是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保持樂觀地面對失敗。在職場生存期向發展期的過渡的階段要潛心學習,接著重點發展自己的專業能力。最終到達在職場中自我實現的階段。

大久保幸夫在書中描述的是一個理想的職業生涯規劃圖。而在我們實際的職業生涯中,會出現很多偶發性因素來影響我們前進的步伐,比如工作中的重大機遇,職位的調動,跳槽等等。我們可能無法按圖索驥地按照預先設定好的計劃來進行。但是只要我們不斷叩問自己:我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我的目標是什麼?我的價值觀是什麼。就能明白這12種基本技能的意義所在了。


推薦閱讀:

開始工作後的十個不要
為什麼新入職、換了新領導,你開始懷疑人生?
學會這3點,幫你成為領導喜歡的員工
職場新人如何成功地嶄露頭角?
馬云:3個技巧,讓你的同事關係變得更好

TAG:職場 | 職場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