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直譯(三十六至三十七章)
05-26
道德經直譯(三十六至三十七章)
推薦閱讀:
來自專欄 道德經直譯
三十六章:
欲將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欲將廢之,必固舉止;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
重要詞義:
歙:同翕,有吸入、聚集、收斂的意思。
固:必然、一定。
微明:在微弱的變化中看清事態。
譯文:
想要收斂事物,比先讓它張開;想要弱化事物,比先讓它變強;想要廢止事物,必先讓它突顯;想要獲得事物,必先給與。這就是所謂,從(相反的)微弱變化里看清事態,採取行動。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離開深淵,國家重要的工具和方法不可以讓別人看到。
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重要詞義:
無為:順應規律行動;不立概念,不做判斷,不基於概念和判斷行動。
無不為:萬物都依照道的規律運行。
自化:自己轉化。
譯文:
道永遠會順應自然規律而運行,(不會樹立新概念,做判斷,基於概念和判斷行動),但是道的作用卻無處不在。
王候如果能順應道的規律,萬物會自行轉化(為期望的方向)。(如果)萬物自行轉化了,王候容易有干預的衝動,我(推薦)用萬物最開始沒有任何概念的事實來震懾這個衝動。衝動被震懾,(有為的)慾望就沒有了。(有為的)慾望沒有了,就會回歸靜(不以自己訴求的視角,客觀的看事物),天下就會自行走向正確的方向。
推薦閱讀:
※提攜天地:論道家修鍊的五種境界(道家不是道教)
※怎麼理解「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道是修出來的嗎?
※《道德經》里有些什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