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胡歌上《朗讀者》回憶12年前車禍的感悟

如何評價胡歌上《朗讀者》回憶12年前車禍的感悟

來自專欄 迪迪的八卦江湖

《朗讀者》第二季第三期主題是「生命」。

這一期第一個嘉賓是胡歌。

董卿先是和胡歌聊起了近年來他參演的一部話劇《如夢之夢》。

這部話劇長達八個小時,胡歌飾演的角色是「五號病人」。

胡歌說,這個角色讓他離演員這個職業更近了一步。

《如夢之夢》這部話劇是在直面死亡,於是,董卿直接切入主題:人生唯一知道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就是死亡。

胡歌面對這樣的話題,或者說就是本期的主題,自然地就聊起了十二年前的那場車禍。

那場車禍很出名,車禍發生後,媒體大肆報道,其中一些細節也得到了披露。

2006年7月,正處於事業高峰的胡歌接拍了根據金庸名著改編的《射鵰英雄傳》。就在2006年8月29日,正值射鵰拍攝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胡歌前進的步伐突然停頓。胡歌身受重傷,與他同行的女同事張冕經搶救無效死亡。經過六個多小時的搶救,除了身體的重創,全身的麻醉,右眼縫的100多針,還需要接受右眼角植皮手術。

之後,就是胡歌面臨毀容的危險,經過十多次的手術和一年的治療,胡歌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視線。

胡歌在復出後上了一些訪談節目,講述了自己的心理變化以及恢復過程,堅強和樂觀感動了許多人。

這一次,胡歌又重新回憶了一下,比如復出是因為要承擔責任,不能讓整個劇組都一直等他(《射鵰》);

比如他怎麼看待毀容這件事;

比如在《射鵰》殺青之後,他狂奔不止,把所有的情緒宣洩;

比如從一開始對自己臉部的某些部位遮遮掩掩到坦然面對;

比如對去世同事(張冕)的紀念等等。

胡歌娓娓道來,彷彿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但簡單的言語間都可以感受到他經歷了多少,裡面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委屈,有多少迷茫,有多少孤獨,而這一切,他獨自承擔了下來,並走到了今天。

但十二年過去了,再次談起這場車禍,胡歌明顯有了不同的感受。

首先,胡歌說在當時,那場車禍讓自己背負了很多的光環,給了他很多溢美之詞,但他並不需要。

然後,他說現在已經十二年一個輪迴過去,他會重新思考,這件事給他帶來了什麼。

胡歌說,他能夠留下來,應該是有一些事情要去做,有一些特殊的使命,要去完成。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十二年,他過得很好,名利雙收,但這卻不是他想要的,不是他活下來的意義。

但至於他到底要做什麼,意義又在哪裡,他還在尋找,目前還不知道,所以會感到自責。

其實,這種尋找本身就是一種意義,願意為生命思考,願意尋找意義,本身就值得讚賞。

當然,胡歌也談到了自己的理想,或者希望做的事。

他用金庸武俠小說的人物做比喻,他喜歡郭靖,胸懷天下,奉獻自己,而他現階段比較像令狐沖,想要自由,想要掙脫一種束縛,希望自己有一種可能,從令狐沖變成郭靖。

這不就是尋找的生命的意義嗎?

最後,胡歌用莎士比亞著作《哈姆雷特》的經典獨白完成了自己的朗讀,獻給在迷霧中砥礪前行的人們。

胡歌的這段採訪和朗讀,在網路上引起非常大的反響,紫光閣、共青團中央、新華網、環球時報等官媒都進行了轉發報道,因為胡歌面對生命的態度積極而又正向,給予了我們前進的能量,也激勵人們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這十二年,胡歌用實際行動證明作為偶像,作為藝人,作為演員的優秀。

在專業上,他拿到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最具人氣男演員獎」等獎項,熱播的《琅琊榜》、《偽裝者》都足以證明他戲路的寬廣和演技的卓越。

在生活上,他鮮有緋聞,極少參加綜藝,在事業上升期宣布去國外遊學,證明他不僅是個普通演員,還是個有追求,有規劃的演員。

在公益上,他多次捐助,並親身參與,成為中國慈善名人榜上人物。

這樣的演員在浮躁的娛樂圈極為難得,但胡歌做到了。

一段特殊的經歷讓胡歌從一個青澀懵懂的追風少年成長為穩重成熟的實力演員,他身體力行講述著他自己的故事,就像《琅琊榜》里的台詞:既然你活下來了,就不能白白活著。

這句話也可以作為本文最後的寄語,願我們的生命有所意義,充滿希望。

推薦閱讀:

TAG:胡歌演員 | 朗讀者綜藝 | 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