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產品經理(2)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產品經理(2)

之前寫了產品經理要干哪些事,這次著重講一下我認為的產品經理要擁有的能力,這也是我評價一個產品經理的依據。

首先是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指的是能夠安排好自己的任務、規劃好自己的工作、利用好自己的時間。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不固定,實際的工作邊界也不清(一直在努力變清晰)。所以做好自我管理並不是簡單的事。缺乏自我管理的產品經理,只能成為最底層的執行者,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去思考和優化自己的工作。

然後是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對產品經理尤其重要。一方面由於產品經理面臨的問題都在隨時發生變化,昨天是怎樣解決用戶的一個特殊需求,今天可能是怎樣讓產品上線延遲的風險降到最低,處理不同問題所需的知識顯然不同,很多要從原本陌生的知識領域獲取;另一方面是就互聯網和產品來說也是日新月異地在變化,舊的知識和經驗難以支撐太長時間,需要隨時更新。這裡說的不只是要學習,而是要掌握獨立學習、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許多產品經理都習慣做伸手黨直接向別人要解決方案,或者期望哪本書、哪個培訓就能讓自己立刻成為優秀、一蹴而就,這樣並非是學習能力,是偷懶而已。

再之是責任心,具備比較強的責任心表現出來,會要求產品經理隨時在線,下班後或者假期中還要解決問題,用戶的反饋要悉心回答,開發同事們的加班要一起陪,並不是自己的工作要努力去填坑......說白了,更強的責任心都意味著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在工作上。許多人並不願意這麼做,因為看似收穫和付出不成正比。我倒認為不是不成正比,而是付出和收益會有時間差。有責任心的付出,在一定時間後會讓你更了解用戶、更得到同事和領導的信任、更熟悉公司的工作流程,也就成為了更好的產品經理。有舍必有得,沒有多拿出休息時間、沒有多拿出更多精力,那就別羨慕他們。

自我管理、學習能力、責任心這三點是基礎,一個有培養潛質產品經理,必然有出色的邏輯分析能力。有的產品經理確實不太在乎邏輯、不太在意推理,更關注感性上的頓悟和創意,這不妨礙他們成為所謂成功的產品經理,不過說實話這跟時運有關。大多數產品經理遇到的狀況是,他們的工作內容失去邏輯也就沒了意義。其實目前大部分產品經理,都是偏重落實和執行這樣的環節的。說不好聽一點,就是需求經理或者文檔經理。需求和文檔要做好,必然都是邏輯完善、內容詳實,不能指望用精彩的創意打動開發,他們只在乎你會不會考慮不周全。被開發挑戰的產品經理不在少數。

關於邏輯分析能力,非常有必要提一下結構化思維模式。

先介紹下結構化思維的原理,即為什麼要使用結構化思維:1.人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限。2.人不能接收大量雜亂信息,一次只能記住4項以內事物。3.人更偏愛有規律的信息。

究竟什麼是結構化思維?我們的一切想法和思考最終都是指向一個結果的。而這個結果是可以進行拆分的,一般這個結果能夠被拆分為三到七個分論點,分論點又可以被拆分。經過拆分以後,一件事會形成一個全面有邏輯的系統體系。結構化思維就是按照這種拆分方式去思考事情的一種思維方式。結構化思維一定是目標導向的。簡單來說,結構化思維就是先確定做什麼,然後圍繞既定的問題和目標,去將相關的因素都考慮全面,然後劃分優先順序,再剔除不重要的元素,逐個擊破問題點以達到最終目的。下面附兩張網路上的圖告訴你,非結構化思維處理問題的路徑和結構化思維處理問題的路徑。

結構化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可以從下面兩方面著手:

1.有效輸出,實踐應用。搭框架,寫文章;找一個論點試著演講;在思考問題時有意識地利用框架分散思維;如果找不到框架,就羅列已知信息分類總結搭建框架。

2.積累結構。積累知名理論結構;搭建自己的結構樹。知名理論結構,比如:歸納法、演繹法、類別法、6W2H、PDCA循環、SMART原則、WBS分析法、馬斯洛需求原理等。搭建自己的結構樹,即歸納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論,所有的知識體系都吸收到自己的方法論中來。

通過訓練,在工作中,如果你能做到以假設為依據,快速、系統性的思考問題,表達觀點、處理事件,那麼你就掌握了結構化思維了。關於結構化思維的文章很多,此處不舉例。

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一個3-5年的產品經理是否有潛質,我會先考量其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學習能力、責任心,然後通過其邏輯分析能力的高低作出綜合評價。結構化思維是低資歷產品經理成長過程中必須掌握的思維方式,是可以通過訓練獲取的。

題外話,產品經理作為一個普通人,還必須有普世價值觀與同理心。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的套路(例子兩則)
不要給自己設限
寫給產品經理的機器學習演算法
產品思維——用戶畫像及場景
《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讀書筆記⑤

TAG: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