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表達恨,是中國人情感世界最大的坑
愛恨有正負之分
愛與恨,是人類最基本的兩種情緒。幾乎所有情緒都可以歸於這兩種類別。我的理解是,這場論戰的核心在於愛與恨對我們的影響。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比昂說過,愛和恨都有正負之分:+love,-love,+hate,-hate。
舉個栗子:
諮詢中,我問來訪者:你覺得你爸媽愛你嗎?
來訪者:愛啊,我爸爸天天忙工作,拼死拼活維持家裡生計,沒有他,我根本上不了大學。媽媽帶我四個兄弟姐妹,身體都拖垮了,很多時候,我不得不替她去田裡收割。
我:如果有「但是」,你會說什麼?來訪者:但是,爸爸經常揍我,多是因為我學習不好;媽媽常跟我說她的痛苦,希望我多理解她,爸爸覺得她太嘮叨不願意聽。我不能拒絕媽媽,如果拒絕,我擔心她身體更差了;可當我想她聽我說的時候,她總會說:你不要給媽媽添麻煩了……
這裡面的愛,是 + 還是 -,區別就在於,是把人物化還是人化了。
一個貧寒之家為了能生存下去,沒有條件談人權,必須被物化。
被工作和家庭折磨到精疲力盡的父母,需要孩子承受他們所不能承受的,做他們的傾訴對象和泄憤工具,這樣,這個家才能勉強維持下去。
你無法要求,生活在貧困線上的父母還能給孩子多麼強大的情感支持,因為他們自己都自顧不暇。
被物化的愛,就是-愛;被當作一個「人」看待的愛,就是+愛。
所謂的「我都是為你好」這樣的愛,往往都是-的。一旦共情的需要是單向的,那麼這樣的愛,往往就是負值。
02
「我都是為你好」
很多80後都有這樣的體驗,父母往往風裡來雨里去,含辛茹苦省下錢給孩子買鋼琴,送各種學習班,他們真的很愛孩子。
可他們愛的,不是作為一個「人」的孩子,而是作為一個「物體」的孩子。
什麼意思?
因為他們從未問過你:你喜歡鋼琴嗎?你想要的是什麼?
這樣的愛,就是「母嬰」之愛——我們所有人都需要這樣的愛。但這樣的愛,不是愛的全部。
當我們是一個嬰兒的時候,我們的愛,都是-的。
如果我想拉尿,喝奶,我才不管媽媽晚上起幾次夜,我才不管爸媽剛吵完架,正在產後抑鬱階段,我就是要吃喝拉撒,你們必須馬上滿足,否則我就哭哭哭!
之後我們才開始社會化,我們才需要很多挫折,把自己和他人當成獨立的個體區別看待。
但如果這種挫折超過了我們的承受範圍,就會形成假性自我——我們會變成「孔融讓梨」提倡的那種乖孩子,看起來過度早熟,但內核還是一個嬰兒。
這樣的嬰兒會安然度過少年時代,直到進入親密關係,內核中的嬰兒本質就會暴露出來,要求他人滿足。
此時我們就會轉向自己的孩子,用一句「我都是為你好」,把「吸管」插到孩子身上……
殘酷嗎?
我不認為。
你如果在《動物世界》里看到獅子捕獵羚羊,可能會覺得羚羊很可憐。但你要知道,吃不到羚羊,獅子會被餓死,它就不可憐嗎?就是因為它長了鋒利的牙,它就不能被同情嗎?
在「物化」的世界,是不存在殘酷這樣的名詞的,只有生存。而生存要比「殘酷」這樣的詞更根本性地決定我們的行為。
03
+恨 VS -恨
我也會問來訪者:你的爸爸打你,媽媽強迫你聽她絮叨,你恨他們嗎?
來訪者:不,我很愛他們,他們那麼不容易,我怎麼能恨他們。我:也就是說,如果他們不辛苦,你就能恨他們了?你並不是沒有恨,你是不能恨,不忍恨?來訪者:是的。
我:如果你恨了他們,會發生什麼?來訪者:我爸爸就會毀了我,我就會毀了我媽媽。
到底什麼是恨呢?
恨就是需要不被滿足的時候,或遭遇入侵的時候,我們想要排除掉的不悅感的趨向。
沒有人喜歡被爸爸打,沒有人喜歡聽媽媽嘮叨,沒有人喜歡自己需要被理解的時候,卻遭受指責、無視和誤解。
當我們想要對方調整的時候,我們其實是要挑戰對方的。如果這種挑戰不能被環境容納,反而會導致更糟糕的打擊和更惡劣的結果,我們就必須忍受這種痛苦。
在我的諮詢室里,我看到大量的對自己空前指責的來訪者,因為他們的恨不能被接納,他們就轉而攻擊自己,希望自己更強大,更沒有依戀的需要,更不需要他人的理解,不需要愛。
他們的關係如此脆弱,以至於不得不給自己構建一個美好的幻想:我父母都是愛我的,他們也不容易,他們需要我更多的愛。
禁不起表達恨的愛,實在太脆弱。
這就是為什麼徐凱文提到當今社會盛行「空心病」的原因——人和人的關係,實在有太多的「假性親密關係」,我們不敢去愛,也不敢去恨。
因為我們怕一旦拿出真正的自我,這個關係就會摧枯拉朽一樣被毀滅。
04
「我不能表達恨」
很多的媽寶男和婆媳矛盾會出現,都是因為「不能表達恨」。
很多女人不明白,為什麼一說到自己的母親,很多男人會擺出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終生的革命姿態——我媽說的,都是對的;我媽不容易,你必須順著我媽!你和我媽掉到水裡?當然是救我媽啊!
媽寶男的養成,就是剛才的來訪者說的那句話:對爸爸表達恨或攻擊,我會被爸爸毀掉;對媽媽表達恨或攻擊,我會毀掉媽媽。
無論是毀人還是被毀,都是無法接受的。於是,很多媽寶男會找一個充滿戰鬥精神的女人來斗媽媽,或者找一個瘋狂的小三兒來斗妻子;會對領導唯命是從,但總會壞領導的事兒。
這就叫被動攻擊,或李代桃僵。
因為,沒有人願意生活在永遠被爸爸欺負的世界裡,也沒有人願意生活在要永遠滿足媽媽願望的世界裡。
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人」。
如果正面表達恨的方式無法實現,我們會就用負面的方式表達。不能向外表達,就只能向內或者換個方式迂迴地表達。因為人,就是表達情緒的器官,就是表達情緒的工具。
我曾經看過一個電影,因為很多矛盾分道揚鑣的兩兄弟,最後在拳擊場上相遇,彼此打成豬頭,最終兩個人緊緊擁抱,那叫一個愛。
在女性世界裡,掃地不傷螻蟻命是愛;在男性世界裡,不打不成交是愛。
問題在於,如果我們的環境太艱苦,我們就無法實現+love和+hate的轉換,而長期滯留在-love和-hate的世界裡。
我們看到太多人沉浸在對父母,對伴侶,對孩子,對世界的仇恨里,因為他們不敢承認,自己是有愛的。
05
真實,比愛恨更重要
一個來訪者在諮詢室里不斷傾訴著對父母的仇恨,無窮無盡地說著。直到有一天,我說:也許你想要的,就是讓媽媽好好抱抱你。
她愣住了,眼淚流了下來。
有的來訪者對我說,我可以攻擊你嗎?我可以拒絕你嗎?我可以說你剛才說我的,我毫無感覺嗎?
他們都在嘗試著走出舒適區,嘗試著發展曾經停滯的自我,嘗試著去發展+love和+hate。
當他們表達出太多-love和-hate時,我都無法承受了,我有時會失去諮詢師的位置,也會和他們一起陷進去,然後好不容易我爬上岸,告訴他們:剛才,我也掉進去了,我那時候沒有沉住氣。
來訪者說:我喜歡你掉進去,我從沒想發展什麼正能量的愛和恨,我只覺得剛才失控時候的你很真實,我想要的,就是真實的你。
對,那一刻,我不是諮詢師,我是一個人;他也不是來訪者,他也是一個人。
還是那句話,「沒有誘惑的深情,沒有敵意的堅決」。
我相信是那些相遇,我與你的相遇決定了什麼發生,而不是其他。而這種真實,可能會比愛和恨更重要,因為它是原初的,沒有被扭曲或加工過的。我們人生太多的問題,都是因為沒有條件去「真實」。
因而,也會更有生命力。
Ps:武志紅說過,中國人有太多巨嬰症,有巨嬰的地方,就必然有巨爸巨媽。
在中國只要任何慘事發生,一定有人要求政府立法,要求更大的國家強制力保護我們的存在。
徐凱文的說法是,我們諮詢師要小心,不要暴露傷口,以防那些容易受傷的人看到。
這恐怕就是很典型的「巨爸巨媽」心態,把全世界都看成育嬰場。換句話說,他們制定了一個規則,一切都要為創傷者讓路,那其他沒有創傷的人呢?他們的權利就要被限制嗎?
還有,創傷者必須要被治癒嗎?他們有沒有一直不好的權利?諮詢師的存在,是為了把一個人治好嗎?諮詢師有沒有權利制定一個標準告訴大家:這就是好,好就必須要執行?
拳王阿里曾在一個小巷子里被幾個流氓攔住,被打了一頓。有人問他為什麼不還擊,他說,我只在拳擊場上揍人。
諮詢師的倫理也是如此,如果要講倫理,最好還是在諮詢室里去講,不要把全世界都當成手術台或講台。
我們必須要小心,沒有那麼多人可以被我們誤導,也沒有那麼多人的人生,和我們說了什麼有關係,我們沒有那麼偉大。
所以,倫理,不如世界觀更重要。
Tips:「母親都是恨嬰兒的」
著名的客體關係大師溫尼科特列舉了18條原因,我發現,將這些原因放在父母雙方和大一些的孩子身上,很多是同樣適用的:
- 嬰兒(孩子)不是她自己心中設想的那樣;
- 養育嬰兒(孩子)不是童年的遊戲,爸爸、哥哥也不像我一樣地對待孩子;
- 嬰兒(孩子)的出生一點也不具備浪漫和神話色彩;
- 懷孕和生產的時候,嬰兒(孩子)對她的身體是個危險;
- 嬰兒(孩子)妨礙了她的私人生活,對自己全神貫注做事也是個挑戰;
- 母親生個孩子是為了安撫自己的母親,因為她或多或少會需要一個孩子;
- 嬰兒(孩子)傷害了她的奶頭,甚至讓它被咬破流血;
- 嬰兒(孩子)是無情的,對待她就像對待一個下等人,一個不領取報酬的僕人,一個奴隸;
- 從一開始她彷彿就只能愛嬰兒(孩子)、ta的排泄物以及愛ta所有的東西;
- 嬰兒(孩子)總是設法傷害她,周期性地咬她;
- 嬰兒(孩子)表現出不再信任和眷戀她,還會嫌棄她;
- 嬰兒(孩子)得到了ta想要的東西,就把她像垃圾一樣扔掉,不再理她;
- 嬰兒(孩子)一開始肯定至高無上,ta必須被保護免於意外,生活必須以嬰兒的步調進行,所有這些都需要母親不斷周到地學習;
- 最初嬰兒(孩子)一點也不知道她所做的事,或她為ta做的犧牲,而嬰兒還是不能被恨的;
- 嬰兒(孩子)有時候拒絕她給予的食物,使她懷疑她自己,與此同時嬰兒卻吃其他人給的食物;
- 明明她和嬰兒(孩子)一起出門,度過了一個糟糕的上午,而嬰兒向一個陌生人微笑,陌生人就說「ta多可愛啊」;
- 如果她從一開始就拋棄或疏忽了嬰兒(孩子),她知道嬰兒(孩子)將永遠報復她;
- 嬰兒(孩子)使她興奮,但也使她感到受挫——ta並不屬於她。
推薦閱讀:
※工作技能太差、知識結構很弱,導致嚴重的自卑心理怎麼辦?
※童年缺乏關注,父母總是灌輸負面思想,且控制我思想,長大後自卑悲觀沒主見,咋辦?
※如何能夠看出一個人自卑?自卑的人有什麼表現么?
※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是不是因為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