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執的背後,其實是認知能力的欠缺

固執的背後,其實是認知能力的欠缺

來自專欄 感性理論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為一個人解決問題出謀劃策時,無論你的論據多麼充分,他都毫無理由地盲目地保留自己的觀點毫不動搖。

比如,當一個女孩的感情出現問題,男朋友已經不愛她並表現出種種想要分手的舉動時,無論你怎樣勸她,告訴她這段感情已經不值得珍惜時,她仍舊一廂情願地認為「只是出了點小問題」、「他還是愛我的」。

每當你用盡一切辦法讓對方看清現實而遭到對方的反對或者沉默時,你都會捶胸頓足——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就沒辦法明白嗎?

1.

某次和朋友閑聊,他告訴我他的電腦突然不出聲了,肯定是揚聲器壞了,要網購一個揚聲器讓我幫他裝。

我問他:你已經確定過就是揚聲器的問題了嗎?

他說:那肯定啊,不出聲了那不就是揚聲器的問題嗎。

我告訴他,電腦不出聲有很多可能,比如驅動更新出了問題、音效卡帶不動壞掉了、揚聲器壞了等等都能導致電腦不出聲。我叫他拿過了先給我檢查一遍,如果是揚聲器的問題,再網購。

但他一口咬定就是揚聲器的問題,說自己急著用,完全忽視我的推測,已經再網上買好了。

我實在很無語,甚至有些小氣憤。

不過當自己平靜了一下後,突然明白了他為什麼如此固執——因為他的認知里只有「揚聲器壞了會導致電腦沒聲音」這一個原因。其他的原因他不知道,也想不到,也不願意接受。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就越缺乏判斷力。他單一的想法很難撐起邏輯思考應有的條件。

2.

有人認為固執是件好事,至少說明一個人的堅持與信念。

但我認為固執具有兩面性:在積極的方面固執,名為執著,它代表了一個人的堅定、不被同化的品質;然而在消極的方面固執則是頑固不化,不思進取。

在不斷擴充自己的認知程度和知識面的前提下,固執的確是有益的,它令人有足夠的韌性去持之以恆,做到一般人難以達到的高度;在認知程度低且不願學習停滯不前的前提下,固執只會適得其反,甚至演變為偏執。

有些人總喜歡把固執當做一種個性,無論自己的觀點與做法正確與否,都情願盲目地固執下去。彷彿不固執後就與人群一樣隨波逐流,失去了「個性」。

這些人往往喜歡把固執和「抗拒被磨平稜角」混為一談,認為自己總是獨一無二的。其實所謂的磨平稜角,是通過在社會中的歷練與學習,不斷擴充自己的認知深度和知識庫,讓自己能有更多更好的為人處世的方法,而不是狹隘的「圓滑」。

美國心理學家喬治.凱利曾經提出過個人構念一詞——由個人過往的見識、期望、評價、思維等等所形成的觀念。

一個人當遇到相似的問題或場景時,他的腦海里便會呈現出以往的經驗,並以此來對該問題或者場景做出判斷。

當認知能力很低時,腦海里的個人構念就會單一、貧乏,缺少可塑性。

因此這類人遇到問題時,個人構念所提供的策略就會相當匱乏,往往只有一種。於是他便以為這一種策略就是最好的、無與倫比的策略,而拒絕和否認其他更有效而自己所不知的策略。

而當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很高時,其獨立思考能力就會很強,自己的閱歷與知識就會豐富自己的個人構念,以提供更多的策略,從中選取最優解去解決一個問題。

3.

拿近幾年的一些網路熱門事例來舉例說明個人構念:

認知水平低的人崇尚「學習無用論」,因為他的個人構念中,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只有金錢。在見識過一些學歷不高而會賺錢的人的事例之後,他就會堅定地認為學習是沒有用的。

相反,認知水平高的人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時會考慮其潛力、社會價值、人格魅力等因素。

認知能力高的人更傾向於不斷發展自己,讓自己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提高,讓自己永遠保持前進的步伐以跟得上社會的節奏。

為什麼長輩和年輕人會有很深的代溝?為什麼長輩對遊戲、娛樂、互聯網等新興事物會有自然的排斥和抵觸?並不是長輩做錯了什麼,而是這一輩人中認知能力不高的人停滯不前,跟不上社會的發展,總是用自己陳舊的觀念來看待新興事物,難免出現偏見和不理解。

而長輩中不乏能很輕鬆和年輕人打成一片並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更加成功,人生經歷更為豐富和完善。他們不斷地提高自己,不斷地在進步。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的知識越多,就愈加謙遜,明白自己的無知了。

就像蘇格拉底所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4.

認知能力相當的人溝通起來會非常輕鬆。

你有沒有發現,在和自己的老朋友溝通交流時,即使你們相隔多年沒有見面,在闊別重逢的那一刻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話題來聊;而遇到陌生人或者是自己社會中的同事、朋友或者僅僅是有利益往來的人時,與他們聊天總會出現冷場、尬聊。

這是因為你的老朋友和你陪伴多年,你們的成長環境相似,所以擁有相似的認知水平和知識量,而社會中的短暫的關係人物和你可能只是因為工作或者利益而在一起,並沒有相似的人生閱歷,你們的興趣、話題和關注點都不一樣,這就很難聊到一塊了。

還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多年不見、成長環境迥異的兩個人,即使以前很要好,但發現如今也很難有共同話題了。因為這兩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所接收到的信息量也不一樣。隨著各自被動、主動的學習,兩個人的認知程度和知識庫存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差距,所以無論以前多麼要好,現在也只能「尬聊」。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有拋棄消極層面的固執,不斷獲取知識與經驗,保持與社會的同步發展,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才會有更多的策略,才會有更具包容性的交際能力,才會有更謙遜的態度。

這不但是一個人高智商的體現,更是其高情商前提。


推薦閱讀:

人際交往中有哪些需要避免的不易認知的不良習慣?
撩漢指南:助你睡到喜歡的人
如何優雅地犯賤?
如何增加你的有效社交
酒桌上如何拒絕別人的派酒?

TAG:認知能力 | 人際交往 | 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