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因MDL1已經被圖書引用
本報訊(通訊員 吳軍輝 高山)記者22日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的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動物線粒體基因組中最重要也是唯一的調控區域(D-loop區域)編碼的兩條長非編碼RNA(lncRNA)。這項基礎研究成果,對動物線粒體基因組的經典認識提出了挑戰,或將從根本上改變自1981年以來科學界對線粒體基因組的既定認知,改寫生物教科書。
線粒體廣泛存在於各種真核細胞內,是為細胞供能的主要場所。線粒體擁有自己的基因組,人線粒體基因組大小為16569kb。1981年,兩屆諾貝爾獎得主Frederick Sanger等人首次測定人類線粒體基因組,並確定了線粒體基因編碼兩個rRNA、13個mRNA、22個tRNA和一個最重要的D-loop區域。動物線粒體基因組極端保守,除少量例外,普遍具有非常相似的基因組成。小小線粒體僅有37個基因,其表達量最高卻可以達到細胞polyA RNA總量的30%。線粒體除了給細胞供能外,還廣泛參與多種最重要的生命現象,例如細胞凋亡和自噬。
1981年至今,各國科研人員對於線粒體的研究只集中在編碼蛋白上,而較少注意到線粒體非編碼RNA。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並不知道D-loop區域是可以全長轉錄的非編碼RNA,很大程度上被錯誤的基因組注釋所誤導。
南開大學團隊採用最新的基於PacBio全長轉錄組技術,在國際上最先開展這方面工作,精準地再次注釋了昆蟲(已發表於RNA
biology)、大小鼠和人類等線粒體基因組,並通過比較基因組分析,最終確定了人類線粒體整條基因組全長轉錄的精準起止位點,以及兩條線粒體上100%的區域進行轉錄的最新發現。這項成果初步完成於2014年,後經大量實驗反覆驗證。結合單細胞測序等腫瘤數據,南開大學研究人員還發現這兩個長非編碼RNA在多種疾病中差異表達,有作為潛在實驗、檢測和治療靶點的可能。該團隊於2016年9月26日將這兩條長非編碼RNA命名為MDL1和MLD1AS,並對這個新發現進行了專利保護。
下面是我們文章的6次引用,包括一次圖書引用,對這些作者表示感謝
未來的工作希望各位參與
這項工作主要在2014年完成,而後一直進行功能方面的驗證,為此,做了幾千次qPCR和PCR實驗。這個基因非常靈敏,根據我們的引物可以用這個基因監控細胞的狀態,任何變化都會引起改基因表達改變,具有非常好的指示性。
比如,你設計細胞凋亡實驗,如果MDL1這個基因沒有顯著變化,那你實驗絕對是陰性。
該基因廣泛存在於從昆蟲到人所有動物線粒體,所有物種都可以做,不過我們文章發布的人的基因經過了幾千次qPCR和PCR驗證,所以建議大家先做人細胞系。
這個基因是我們發現的,先做他的功能,必然投入產出比最大。
推薦閱讀:
TAG:線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