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的秘密花園3: 天橋記憶之菜市跤場

我的秘密花園3: 天橋記憶之菜市跤場

來自專欄 京跤武術

文:李寶如 《百年京跤》

在我年紀尚輕的那個年代,前門外天橋一直是京城的樂園。是平民娛樂之所,同時呢,這裡也是南半城生活用品的集散地。 珠市口北有肉市、果子市、糧食店、珠寶市。珠市口南有鋪陳市和草市。天橋有菜市、布巷子、糧食市等行業批發市場。北京解放以前,天橋電車總站對面的馬路東邊兒有一個大菜市,菜市向南是六合宮平民住宅,延伸直至天壇西門北。民國初年,宋哲元為了表現親民的一面,就在永定門外候庄南廠和天橋地區建了一批低矮的平房稱作「平民住宅」,房子修成排一排的,很是規整。愛廉館官南邊兒到天壇西門是糧食市場,在那兒我經常看到一些閑散的人嘴裡不停地員手裡拿著幾塊銀元,一邊走一一邊掂著手裡的錢發出清脆的聲響,嘴裡不停地念叨著: 「買兩塊,賣兩塊,買兩塊,,賣兩塊......」1948年,社會動蕩,貨幣貶值,銀元是當時人們比較信賴的貨幣。於是就有了這些倒賣銀元的小販,這一情形在北京解放後就沒有了。 在平民住宅的北頭,也就是六合宮的北口, 是南城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每天早展,南郊的菜農們頂著城門將菜品用排子車拉到天橋菜市,再由菜行負責將這些菜品對外批發,主要是批發給南城的各大菜店,叫「菜床」。這便是菜農——菜行——菜床的一整套模式,其中菜行在中間起著中介的作用。

每天早晨是菜市最為熱鬧的時間。菜農要賣菜,菜攤、小販、各大飯莊以及機關食堂等要買菜,這一賣一買還不能直接進行,菜農只負責把菜運過來,所以中間得有個替他們賣菜的中介,就是菜行了。菜行又叫「菜經紀」。菜農把新鮮的蔬菜運到某個菜行,就由那個菜行負責銷售,先把菜分等定價,然後過稱收錢,收完了以後給菜農應得的那部分,菜農拿了錢以後就可以吃飯、洗澡、逛天橋了,下午再回家去。

菜行不需要投資,它不像其他行業那樣需要有一個門麵店鋪,「硬體」方面,就只需要拿-一桿秤站塊空地就可以了。當然,同其他行業一樣,在菜行混得有營業執照,早年叫帖,由官府發放,又叫龍票,這就是菜行的營業執照了。菜行的龍票可以傳輩。據說早年在菜市站住腳要得到龍票很難,要長時間持有龍票就更難了,幾代人要在菜行站住腳都得有一一定基礎。所以,想在菜行干,開始時很容易,但要立住腳紮下根就沒那麼容易了。當然,有龍票只是一個基本條件,指望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就能掙錢養家是不現實的,干萊行的還要有以下幾個條件:

一:要有人緣。對誰都要笑臉相迎, 說話要和氣,也要看場合,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隨機應變。

二、要穩得住菜價。 菜價漲漲落落的,要從中看得出行情,這個就叫作「快馬趕不上青菜行」。

三、要捨得花錢。仗義疏財,廣交朋友、官私酒吃,這些也是必備條件。

四、要鎮的住場,必須粗暴蠻橫,北京話叫作「耍胳膊根」或者「耍大胳膊」,遇到鬧事的即刻擺平,所以菜行人都能練武摔跤。

五、要公平交易,一碗水端平,要叫菜農不少賣錢,買家不多花錢。穩得住菜農才能拐來買家,才會一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天橋菜市中有很多人是習武練跤出身,所以天橋菜市也是一個摔跤高手雲集之地。每天中午之前賣完菜了,大家就聚在一起練跤,後來菜市跤場搬到了先農壇,大伙兒也仍舊堅持練。1957年崇文區組建摔跤隊,菜蔬公司有侯水奎、張景雲、付有才等人選。天橋菜市經紀人裡頭練武的也很多。早年的天橋有六家菜行,每一家都有習武的背景。第一家是林文華、林文方兄弟倆開的華方園菜行。林家兄弟自幼習武練跤,憑著一身好功夫在天橋稱霸一方。新中國成立後林文華兄弟倆被鎮壓了。第二家是義和菜行,掌柜的叫常三,家住三里河,掌秤的是綽號「一撮毛」的梁四,他也是從小習武練跤,每天打赤膊穿靴子,下午到寶跤場幫場。第三家是永興菜行,這家菜行,連同德盛軒劇場前邊兒的存車場是由一一家人經營的。妹妹張九姑娘經營菜行,哥哥張八(張德泉)經營存車場。每天早上郊區來的菜農把菜卸在菜市,車就停在路西的張八車場,連帶著做生意,所以兄妹兩家的生意都做得很興旺。張德泉也是從小練武的,一身功夫還是由名家傳授,師傅是民國初年京城武術名家「大槍候」。他長拳短打無一不精,尤其善練大槍,條槍一丈多長,連槍頭帶槍把桿得有幾十斤,練起來虎虎生風。其單手握槍三起三落堪稱一絕。張德泉的兒子(張文元)隨父親從小練武,在寶三跤場和天橋股場練摔跤,也練出了一身好功夫。第四家是正大菜行由大友二友兄弟二人掌管,行裡頭的經紀人叫孫殿忠。他的大哥是耍人的,在社會上混飯,三弟是寶三跤場的夥計孫殿啟,人稱「小奔頭」。孫殿忠人稱「二瞪眼」,他和他弟弟孫殿啟長得很像,都前額骨發達,一說話就瞪眼。在新中國成立前孫殿忠有個讓人吃驚的身份,他是地下共產黨員。他在菜行一直

直受進步思想的影響,憑藉自己的身份以及家庭和社會影響,為解放北京做了很多工作,每天他在菜市拿秤開票,散市以後就在跤場說跤練功,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就開始自己的地下革命工作,勤勤懇懇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他熟悉京城來行又沒什麼文化,就一直在菜現公司做黨委書記,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後病故。第五家是興龍萊行,掌柜的是劉文啟。這劉文啟算得上是奇人一個。他從小學武術,一身好功夫,但他在穿著上十分另類。一年四季都穿著燈籠褲,腳上穿著一雙小圓口布鞋,鞋面上掛有五毒彎子圖案。他每日就以這身「招風」的裝扮招搖過市,對旁人詫異的眼光渾然不在意。他同外五區的警察和燕兒衚衕的偵組隊是朋友,都打成了一片,還和雜吧地兒的混混為伍,每日跑到天橋把式場和摔跤場玩,和人聊天,同武行跤友拜把兄弟,人家都歡迎他,因為他大方,看玩意兒大把地給錢。大家都稱他作假偵緝隊,他樂呵呵的倒是挺自得。第六家是紅興菜行,掌柜的叫王西亭,這人是個好財買臉的紈絝子弟,吃喝嫖賭抽大煙啥都干,世人稱他是大煙鬼。其他的菜行還有吉祥和山藥行。每天山藥上市專由山藥行開秤定價,這就形成了專賣,叫山藥專賣。

整個南半城的菜蔬都由天橋菜市來供應,新中國成立以後菜市搬到了天橋南緯路南上坡按行歸口,各行獨立成市,天橋的六家菜行仍舊經營著,一直到1956年六家菜行歸併成為崇文區菜蔬公司。至此,天橋菜市成為了歷史。

推薦閱讀:

北京人的「貧嘴」你不懂!
白塔寺再生計劃觀後感
老北京人現在還去什剎海喝酒嗎?
這些老北京的規矩講究,您忘了嗎?

TAG:老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