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計算力6年提升30萬倍,遠遠遠超摩爾定律 | OpenAI分析報告

AI計算力6年提升30萬倍,遠遠遠超摩爾定律 | OpenAI分析報告

來自專欄 量子位

指數栗 編譯自 OpenAI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近年來發展迅猛,計算能力的提升功不可沒。

為了感受這個速度,OpenAI發布了一份分析報告,說的是2012年開始,AI訓練所用的計算量呈現指數增長,平均每3.43個月便會翻倍。

對比一下,摩爾定律的翻倍時間是18個月。從2012年到現在,計算量擴大了300,000倍。如果是周期是18個月,那隻會擴大12倍。

看著計算力對AI發展的影響,如果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未來系統的能力可能會遠遠超過我們今天的想像。

△ 對數表示

圖表顯示的是每隻AI的計算量,以petaFLOPS-day (pfs-day) 為單位。一個pfs-day),是一天中每秒進行10^15次神經網路運算,或者說每天10^20次運算。

計算速度乘以時間,可以給人類一種比較直觀的感受,就像千瓦時一樣。

△ 線性表示

注意一下,這些數據並不是硬體的理論峰值,而是估算實際進行了的運算次數。

每個加法,每個乘法,都看做一次運算,不論數值精度怎樣 (這樣看來,說是FLOP可能有些用詞不當) 。另外,這份報告並沒有考慮集成模型。

單個模型的計算量

AI的發展中有三個因素至關重要:演算法革新數據 (可以是監督數據,也可以是互動式環境) ,以及訓練可用的計算量

演算法革新和數據這兩項上的進展,都比較難追蹤。相比之下,計算能力還是可以量化的,給了人們評估AI發展進程的一個方式。

系統完成大量計算的時候,常常會讓演算法中的一些短板暴露出來。不過,至少在許多現有領域,更大的計算量表現為更好的性能,也與演算法的發展相輔相成

報告認為,單個GPU的速度不是最有用的數字,最大數據中心的容量也沒那麼重要。相比,訓練單個模型所需要的計算量,才是更好衡量標準,可以反映模型到底有多強大。

單個模型的計算量,和總計算量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並行性的限制,會影響模型的大小,以及它能夠接受怎樣的訓練。

當然,即便沒有那麼大的計算量,也可以產生重大的突破。不過,這份報告只討論了計算能力

運算速度呈現快速增長,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在GPU/TPU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定製硬體能夠支持每秒更多次的運算。不過,主要原因可能還是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讓更多晶元並行的方法,且願意為此投入大量資金。

兩年就是一個時代

我們大概可以從圖中看出四個不同的時期。

· 2012之前:GPU在機器學習里的應用還不多見,彼時取得成就相對艱難。

· 2012-2014:在許多GPU上訓練的基礎架構還很少,所以大多成就都是用1-8個GPU、1-2 TFLOPS的運算速度達成的,相當於0.001-0.1 pfs-day。

· 2014-2016:100-1000個GPU,速度在5-10 TFLOPS,結果是0.1-10 pfs-day。數據並行獲得的收益越來越少,更大規模的訓練價值有限。

· 2016-2017:出現了大批量處理、結構搜索、專家迭代 (EXIT) 等支持更強並行性的方法,還有TPU等專用硬體和更快的互聯,衝破了局限。

AlphaGo是大規模並行演算法最有名的栗子之一,不過很多規模相似的應用,現在在演算法上都可行了,並且已經應用在生產環境里。

車要開得快,還是開得穩

分析認為,圖中顯示的增長趨勢很可能持續下去

許多硬體領域的初創公司都在研發AI晶元,其中一部分還宣稱,能夠在未來1-2年內大幅提升FLOPS/Watt,即提升FLOPS/$。除此之外,重新配置硬體也可能為同樣的運算速度降低成本

至於並行性,最近發生的許多演算法革新,理論上都可以用「乘法」組合在一起——比如結構搜索和大規模並行SGD。

問題是成本可能抑制並行性的發展,晶元的效率也會受到物理方面的限制。但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報告認為,雖然最大規模的訓練所需的硬體,要花費數百萬美元;不過,目前大多數神經網路計算都不在訓練上,而在部署上。

這就是說,公司可以調整晶元的用途,或者有能力購買更多的晶元用於訓練。

因此,如果能夠刺激更多的資金投入,我們就可能看到更加龐大的並行訓練,增長趨勢也會持續更久。

這個世界的硬體總預算,達到了每年1萬億美元,所以成本上的壓力都不是太強硬的挑戰。

根據數據、指數增長的先例、機器學習專用硬體的發展以及經濟因素,OpenAI認為短期內增長趨勢還會繼續。

以往趨勢並不足以預測,正在發生的增長會持續多久,也不足以判斷,增長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不過,就算只是一個合理假設,我們也有理由開始重視安全問題惡意使用問題了。

要制定政策,要負責任地發展科技,預見是非常重要的。

未雨綢繆,好過亡羊補牢。

結尾有代碼的報告傳送門:

blog.openai.com/ai-and-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專欄:量子位 - 知乎專欄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作者

?? ?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推薦閱讀:

超算,高性能計算,並行計算,分散式計算,雲計算,這些你分得清嗎?
CUDA GPU 編程從入門到放棄
【HPC向】1. Conways Game of Life-OpenMP

TAG:人工智慧 | 並行計算 | Open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