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興到中國BIM:去你的,中國芯

從中興到中國BIM:去你的,中國芯

來自專欄 BIMBOX

本期視頻內容:

從中興到中國BIM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那啥,還有個花絮,看本台沒見過世面的女主播:

https://www.zhihu.com/video/980485517703577600

咳咳,開始聊正經的。

2018年元旦,羅振宇在他的跨年演講上講了這麼一段話:

人們一直認為,世界是被國境線劃分的。然而,這個世界還有一種塑造的方式,就是互聯互通。

在美國人眼中,世界是一塊一塊的,他們玩的是拳擊比賽,以擊倒其他對手為目的;但在中國,我們正在利用互聯的精神把世界擰成一股繩。中國想要玩的不是拳擊,而是拔河比賽,我們只是想把供應鏈上高價值的部分往我這邊拉一點。

美國的拳擊比賽已經漸漸過時,因為他找不到一個可以準確打擊的對象,世界正變得沒有邊界;而拔河遊戲中,所有國家的資源互聯到一起,放在一條供應鏈上,大家已經不太關心什麼東西是你的我的,只關心價值移動的方向。

然而,在這場演講結束的四個月後,美國用它的方式給出了自己的回答:世界是有國境線的,而且清晰無比,一寸也不會讓;我非常關心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我完全能找到精確打擊的對象,而且可以一擊致命。

4月17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公布了對中興通訊的晶元禁售制裁。

當制裁來臨時,習慣和平的人們才會意識到,山川河流一直在,永遠在。你想玩拔河比賽沒問題,但對方的拳擊手未必會同意抓起繩子和你玩公平遊戲。?

你可能會說:BOX,你是不是想說中國還是要自強,一萬年也要造出晶元來,再蹭個熱點,說說咱們BIM界一定要堅持開發自己的軟體?

還真不是,這期內容我們希望通過中興這個事,和你聊兩種看待世界的方式。當然,作為一個建築業BIM專業的自媒體,今天的話題最終要帶著這兩種思考方式回到我們的行業中來。

1.灰度世界思維

網路上關於中興事件的爭議非常多,我們先來看看這些爭論是怎麼互相打臉的。

首先就是前面說的,美國的強硬制裁,打了和平互聯派的臉。於是出現了大批中興通訊的同情者,說這次制裁正值中美貿易戰升溫時期,禁止交易7年正好到2025年,美國此舉就是瞄準了中國製造2025,中興是背了國家博弈的鍋。

然而,很快就有人爆出更多內幕。

原來早在2012年,美國就開始了對中興違規向伊朗等美國禁運國輸送設備的調查,2016年,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發起第一次禁售制裁,期限就是7年。在調查期間,中興請來的三腳貓律師事務所被FBI混進,找到了大量向伊朗出口軟硬體的證據。

美國商務部和中興在法庭上達成協議和解,判罰中興9億美元罰款,中興需提供參與伊朗出口的人員名單,並作出懲罰。作為交換,美國商務部暫停對中興的禁售懲罰。如果中興再次違規,7年禁令就會再次生效。

過了半年,中興提供了4名高管和35個中層幹部的名單給美國商務部,又過了一年,中興只開除了4名高管,剩餘35人未做任何處理,還照常發了年終獎。期間中興還給商務部寫信,說已經完成了內部處罰。

2018年,又一大批白紙黑字的證據被美國拿到手,最逗的是,被披露的文件中還有一部分是總結華為公司如何逃脫美國法律的經驗,這把隊友坑的也真是醉了。

於是,第二次翻轉和打臉出現了:美國哪裡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7年禁售是早定下來的,只不過是中興在緩刑期間一再犯錯,被人抓住違規的把柄,這才坐實了這次制裁。

事情還沒完。

4月20日,中興通訊董事長召開新聞發布會,他說,「中興堅決反對不公平、不合理的處罰,反對美方將細微的問題無限擴大。」?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在他的微博里稱:「這是美國向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動的突襲,欲加之罪,理由還不能找到嗎?」

那麼這個「細微問題」和「欲加之罪」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2017年3月中興承認了違規、繳納了罰款之後,與美國商務部達成了兩份協議,真正寫在協議中的內容是「開除4名涉案高管」,而其餘的35名員工這件事,是在7月份中興交給美方的信函中提到的,就是告訴美國,我不僅按照協議開除了4名高管,還處罰了35名員工。

2018年這一次對中興的處罰,並不是因為其對伊朗出售美國商品,而是因為中興自己稱處罰了35名員工卻沒有處罰。

但「處罰35名員工」這件事並沒有形成過法律文件,事情的性質從「違反協議」,變成了「虛假陳述」。這就是中興的提到的「小題大做」。

至此,「國家利益論」和「國際規則論」兩派開始了撕逼互噴。前者認為美國就是找茬;後者則認為你去國際上玩公司,就要遵守人家的規則,被人抓住把柄,怎麼制裁都是活該。

這不,5月13日特朗普在推特發文釋放和解信息,打個巴掌給個棗,這本就是談判中的進退招數,又被很多人解讀成「美國認慫了,不敢了」。?

到底哪個才是真相?當你想要選擇一派站隊的時候,你就陷入了一種單線思維模式。這種思維相信:

? 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凡事一定有一個簡單的真相,要麼你是對的,要麼我是對的。

? 如果發生了什麼壞事,一定有一個明確誘因,要麼是自己活該,要麼是外人搗鬼。

可世界真的這麼簡單嗎?

? 貿易戰是真的,互相出牌難道不應該挑軟肋、挑有把柄的打嗎?

? 中興和華為崛起的5G技術,對美國本土的威脅難道不是真的嗎?

? 中興上繳的9億罰金和開除的4名高管不算配合嗎?

? 在中興這樣的傳統企業里,不是經常把「當面罵兩句自家孩子、留個面子領回家拉倒」當成是細微的小事嗎?

到底是美國較真,還是早有目的才安插進FBI進行調查?到底中興是疏忽了,還是這35名員工有著國企中特殊的人事背景?

也許真相永遠不能被所有人得知,也許根本就沒有一個簡單的真相。兩個國家,幾百名官員與高管,幾萬名員工,幾十億的金額,怎麼可能是幾句話能說清的事兒呢?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它的複雜也正是它有趣的地方。這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第一個觀點。

2.土層世界思維

對於中興被罰的事,無論解讀成「美國惡意打擊」,還是「中興違規被罰活該」,都只不過在網上站隊吵架,吵幾天也就算了。

這種簡單的觀點只能算是沒什麼用,但下面的一種解讀就不僅僅是沒用,還反倒有害了。

投資人何杰在上個月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三個月前想做區塊鏈的創業者,現在改做晶元;一個月前轉型做小遊戲的團隊,現在也要改行做晶元。」

當然,這些創業者並沒有實力去做晶元研發,他們只是在商業計劃書和PPT中與晶元研發沾上邊。

還有一部分活不下去的企業,也琢磨著沾沾晶元的光,從資本那裡搞來點錢救急再說。

這些創業者和企業家,絕大多數連晶元是什麼都搞不懂,他們對中國芯唯一的理解,就是那張被塗成國旗色彩的CPU照片。?

中國的投資人太多了,還真的就有這樣的投資人,他們走進創客空間,開口就詢問有沒有做晶元的創業公司,投一輪種子,養兩年概念,然後找個接盤俠賣掉。

這種浪費青春和社會資源的瘋狂,當然是來自於中興被禁的民族主義解讀——一大批人被點燃了愛國熱情,出現了「像造原子彈一樣,舉國之力造出中國芯」的言論,其他行業(當然也包括我們建築業)也紛紛跟進,宣稱要打造中國核心技術,不能被外國人卡住脖子。

更有人痛心疾首,說中國共享單車和外賣燒了幾百億,尖端科技卻沒有人投資。

我們來看看這句話:像造原子彈一樣,舉國之力造出中國芯。

下面我們針對它來回答三個問題:

? 原子彈都能造,一個小小的晶元有什麼難的?

? 我們到底有沒有造出過中國芯?

? 可以用一個國家的力量來造晶元嗎?

先來看看製造晶元的難度。

晶元就是一種高密集的集成電路,因為它的密集度和複雜程度超高,並不是把電路設計出來就可以像造啤酒瓶一樣量產了。

第一道關是專利。國際主流晶元廠商幾乎把能註冊的專利都註冊了,自主晶元開發的路上,要麼需要交納巨額的專利授權,要麼花更大的代價自己從零開始做,否則幾乎每一步都要遇到專利官司。

第二道關是模擬,也就是設計完成在軟體里跑一下,看看這個晶元的微觀結構是不是能夠達成它的宏觀功能,如果誰敢不通過模擬直接拿去生產,那基本上造出來的就是一塊磚。

這個模擬軟體叫EDA工具——你猜對了,像絕大多數的專業軟體一樣,這個工具我們自己是沒有的。

目前地球上主流的三款EDA工具的生產商有兩家是美國的,一家是德國的,想做模擬,先掏幾百萬買來軟體再說。

第三道關是流片,你可以理解為小範圍的試製造。一次流片的成本,20納米級別的要幾百萬美金,16納米級別的上千萬美金,到10納米級別的流片一次要上億美金。而這種試製造基本上不可能一次成功,設計中出現了一點點小紕漏,都會導致流出來的芯「不跳」,一切要推倒重來。

第四道關是昂貴的生產設備。目前晶元行業挑戰的精度是5納米,也就是不到頭髮直徑的萬分之一。任何傳統的加工方式在這個精度下都無計可施。只能使用一些非常貴的設備,比如一台光刻機的售價是幾億人民幣——你又猜對了,這東西我們沒有,只能買。?

研發和生產晶元是一個「10億成本起步、10年回本」的生意,而一塊晶元產品的單價,從幾十塊錢到上千塊錢不等,你可以算算賬,如果沒有巨大的銷量預期,哪家公司或投資人敢冒這樣的風險?

實際上,晶元是一條龐大的產業鏈。你看到一塊小小的半導體,只是薄薄的一層土壤而已,在它下面是更多層土壤——那是無數的IP,專利,標準,工具,是西方文明幾十年來投入幾千億真金白銀夯實的土層。

任何一家企業想挑戰現有CPU的產業鏈都是不自量力。

你也許會想到,一家公司做不了沒關係,我們有強大的政府嘛,靠政府扶持,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不行嗎?

這事兒我們曾經干過,答案是:不行。

上個世紀,方舟科技的創始人李德磊找到了中科院院士倪光南,說服他參與了「方舟CPU」的研究。?

2001年,方舟1號流片成功,「中國芯」跳動了,一時間媒體稱頌,舉國歡騰。科技部重大專項、計委重大專項、信息產業部產業扶持基金都給了大量的資助。

但是,方舟很快遇到了更大的問題:生產出來的晶元沒人用。

為了避免專利官司,方舟沒有使用intel的X86架構,做自己的嵌入式體系。這就意味著它不支持windows系統,只能使用開源的Linux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

為了這顆中國芯,政府還是大力扶持的,當時針對Linux桌面端的50多個具體應用,政府出面在全國招標,從瀏覽器到視頻播放器,一個一個找人開發。

2001年北京政府採購操作系統,把windows擋在門外,給貼著「中國人自主研發」的Linux桌面端開後門。

但事實是,方舟搞定了政府,卻沒能搞定用戶。

Linux太難用了,上面裝的應用程序更難用。當時的政府員工都是裝兩套系統,領導不在的時候,還是用windows,用office,用IE。

方舟在2005年失敗了。到今天,13年過去了,人們使用電腦,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區區50多種應用了,從辦公到娛樂,再到不同的行業軟體,Wintel——也就是windows和intel的聯盟,已經建立了由上萬種應用程序組成的生態系統。?

生態一旦形成,那就是既成事實,一個windows上的免費殺毒軟體——奇虎360公司IPO就3000多億,整個生態已經不是任何企業和國家能用錢砸出來的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造出原子彈,卻造不出晶元。因為原子彈的底層無論有多少層土壤,我們都可以拿錢來換,它本身是土壤累積的最高層。而晶元不是土層累積的終點,在它上面還有更多的土層。

再回看那些抨擊中國的資本流向了共享單車和外賣、而不在晶元研發上投入的觀點,還有那些從區塊鏈轉型到晶元領域的創業者,你是不是覺得有點幼稚了?

我們如今生活的數字世界是一層層疊加起來的,共享單車和外賣是應用層,再往下一層是操作系統,再往下是基礎硬體,再往下又是生產這些硬體的軟硬體和技術。在數字世界的建設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壟斷所有的土層,包括美國。?

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二個觀點。

3.破局的希望

看到這裡,如果你感受到的是一絲絕望,認為我們面對已經形成的技術壟斷無力回天,那麼請回顧一下我們說的第一個觀點:世界並不是那麼非黑即白。

現在請你拾起這個觀點,和我們一起,從兩個角度來看中國的希望在哪裡,這也將最終把我們的話題引入到中國建築業的BIM和信息化。

第一個角度:方舟晶元失敗了,還有其他的晶元活著,比如中科院的龍芯,比如華為的麒麟。

這兩者都在晶元行業Wintel的壟斷下找到了自己的出路,這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參考價值。

CPU晶元並非只有民用電腦中才存在,它還存在於手機、洗衣機、電視、相機里,還有各種工業控制系統、高鐵、電站里。我們不一定非要在通用個人電腦上與intel正面硬剛。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中國還有活著的龍芯CPU,因為大多數人用不到它。

龍芯中科總裁胡偉武這樣評價自己的生態:政府讓國內CPU公司在小森林裡適者生存。

這個「小森林」就是龍芯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北斗衛星導航、武器裝備、工業控制等500多家用戶。

政府扶持並非直接砸錢養龍芯,而是在這些涉及到國家機密和安全的領域,給龍芯政策上的傾斜和寬容,讓它能夠實現盈利。

在這些專業領域中,龍芯不支持windows沒關係,可裝的程序少沒關係,性能和intel有差距也沒關係,只要安全性和自主性夠高,這些都可以容忍。

再來說華為。

華為的麒麟晶元選擇的路線是手機SOC領域,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包含CPU、GPU、數字信號處理、基帶、定位、多媒體等各種模塊的組合。

儘管華為對外宣稱「自主晶元」,但業內人是知道裡面有很大的水分的。

首先,華為的晶元設計是在購買英國ARM公司的架構授權後進行的。ARM你可以理解為手機行業的X86架構。如果把處理器比喻成一個建築,ARM架構相當設計規範,有了它做基礎才能建造出不同的房子。這個架構的開發成本太大,而且很可能開發出來不支持安卓系統。

ARM架構是申請了專利保護的,所以華為才必須每年掏出巨額的專利授權費給ARM。

除此之外,由於前面我們說到的高額製造成本,華為目前只能做到設計這一步,麒麟晶元的生產是由海峽對岸的台積電完成的。?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龍芯有點慫,華為有點油滑。

是的,這就是事實——龍芯縮小桌面領域追趕intel,麒麟晶元在逐漸擴大的移動領域順勢而為。他們都沒有做到那些愛國人士聲稱的「真正實現自主設計和成產」,但它們做到了一件事——生存。

不管在哪個土層中,生存下來,才有逆襲的希望。

所謂逆襲,絕不是被點燃民族感情的人所說的「舉國之力打敗Intel」——站在半山腰,感嘆爬到山頂的人給你留下的一大堆陷阱和地雷,然後扯起一面紅色旗幟包裹住身體,沉浸在悲壯的情緒中,這個畫面很美,但沒有意義。

如果說未來哪家企業有可能真的生產出超越intel的中國芯,那一定不是今天把「晶元」兩個字硬塞進商業計劃書的夢想家們,而是在泥潭中摸爬滾打,榨乾泥土中最後一絲營養並生存下來的企業家們。

第二個角度:打敗Wintel的,一定不是另一個Wintel。

windows和intel聯盟在PC時代構建的大山已經形成,其他國家和公司能做的是在這座大山中無數的土層中深耕某幾層,生存下來,等待下一個機會。

有兩家值得借鑒的公司就這樣等來了機會,它們是Google和ARM。在微軟和intel錯失了移動時代的時候,Google的Android系統和ARM硬體架構快速崛起,AA體系替代Wintel成為了新的霸主。?

脫離一座大山的限制的辦法,就是換另一座山。

未來在哪裡?方向有很多,下一個時代也許是VR,也許是物聯網,目前能看到的最明顯的領域是雲計算

在這個領域,用戶的應用不再完全依賴於本地客戶端,越來越多的功能可以在雲端實現。

隨著WebAssembly和WebGL技術的發展,以前需要本地安裝生產力軟體才能實現的功能,比如文檔、PPT製作、照片處理、甚至是大型的3D遊戲,現在都可以只靠一個瀏覽器就能實現。

在可見的未來,雲計算將是PC領域打破Wintel聯盟的最佳機會,晶元+操作系統做不來,我們可以做晶元+瀏覽器。

當然,這麼簡單的道理美國早就看到,這不,最近美國貿易代表又在考慮簽署貿易法第301條,矛頭直指亞洲最大、全球第三的阿里雲。

國家之間的利益博弈是一場永遠不會停歇的遊戲。

4.建築業數字化的未來

我們花了很大的篇幅,從中興的事件聊到複雜思維,又從國產晶元的故事談到了層級思維。

最後,我們把話題回歸到建築業數字化這個問題上來,帶著這兩種思維看行業。

BIM是建立在軟體這個層次之上的,基本上軟體都是安裝在windows之上,不涉及操作系統之爭,更談不上晶元之爭,所有在這個行業談到的「中國芯」,都只是個比喻,說得不好聽一點,大家就是蹭一蹭熱點。

不過,BIM行業與晶元行業還是有一些相似:如果說BIM有核心的話,那一定是設計建模軟體。而目前國內的BIM基礎建模軟體市場被Autodesk、Bentley、Trimble、Graphisoft、Dassault等公司牢牢把握,其中Autodesk的市場佔有率占絕對優勢。?

?這類軟體的核心技術是三維圖形技術,它需要大量的底層研發工作,成本高,賺錢慢。好在國內有企業頂住了壓力,在這個領域耕耘十年,也有拿得出手的三維圖形技術了。

可就像方舟晶元研製出來之後遇到的阻力一樣,擋在國產軟體面前的,不是政府支持,而是用戶買單——建模軟體可以開發出來,沒人用怎麼辦?

CAD時代有天正,Revit時代有鴻業、橄欖山、品茗,一系列國內的軟體公司在Autodesk的軟體基礎上開枝散葉,逐漸建立起一個生態圈,這與PC時代的wintel建立的壁壘如出一轍。

現在如果有軟體公司使用自己的三維技術去打Autodesk,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建模軟體,而是它背後龐大的二次開發成果和構件庫——這個生態壁壘正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貢獻數據與構件庫)和二次開發者(貢獻插件)的加入而越來越高。

所以,國內的BIM如果走方舟晶元的路線——也就是全靠政府支持,不管用戶體驗,帶著民族主義情緒與國外軟體在建模領域正面硬剛,結局一定是一敗塗地。

但從龍芯和華為麒麟晶元的故事,我們又能看到黑暗中的兩條路。

? 第一條路,是類似龍芯「在小森林裡適者生存」的道路。我們可以開發出屬於自己的、用戶體驗差一點、生態圈小一點的建模軟體,應用到對易用性要求沒那麼高的領域裡去。

? 第二條路,是類似華為,徹底避開「核心建模」這個市場,而去差異化的新市場開闢道路,同時不介意向國外的技術妥協,該合作就合作,該共享標準就共享標準,該拿來主義就拿來主義。

這兩種方式並非通向「自主之路」的終點,而都只是暫時的生存之道——活下去,等待機會。

BIM在軟體應用這個土層之上,又會累加新的土層上去——比如多個軟體成果的集成、軟體應用與企業管理的結合,再比如擺脫本地生產軟體的雲計算,這些新的土層都孕育著新的機會,留給生存下去的人們。

那麼,上面說的兩條生存之路,該選哪一條?別忘了我們說過,世界是複雜的,不能用民族大義一棒子打死。

BIMBOX的看法是:

對於涉及國家安全的項目,比如大型基建項目,該走第一條路。

有政府的資金支持和大型企業的人才支持,這條路會好走一些。

而且對於這種項目來說,把核心模型和數據把控在自己的手裡,是真正的剛需,這個安全的需求比軟體的易用度需求要高。

而對於其他一些民用級小項目,則顯然是第二條路更適合。

缺錢缺人這不必說,和國家安全也扯不上太大的關係。

對於一個BIM預算只有50萬,還用著盜版軟體翻模的施工單位,你和他說,可不能因為沒有「中國芯」而被外國人卡脖子,有一天打起仗來,老外禁止咱們用核心軟體了怎麼辦?

他會說:去你的吧,打起仗來,老子就不幹了。

關於建築業和BIM,有用的好玩兒的,歡迎來公眾號「BIM清流BIMBOX」坐坐。


推薦閱讀:

煤礦用注漿泵介紹及其應用
變頻水族泵室內種菜設備潛水泵 水培種植架水泵
中國玻璃屆新突破,厲害了我的國
鋁天花生產設備鋁天花加工設備結構特點介紹
全球最兇險的鐵路,最大坡度48°,運行120年至今零事故

TAG:工程學 | 建築設計 | B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