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的十字架讀後感
來自專欄 迷途小羊羔
東野圭吾小說大概閱讀過五六本,從《白夜行》、《惡意》、再到《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鋪》,東野先生的筆工之精湛、心思之巧密,甚為令我佩服。每次閱讀後總感覺被打開了一扇窗戶,窺探到了繁雜人性中的一隅。
本次翻開《虛無的十字架》非常偶合,百無聊賴等待譚先生回家的時候,看到他同桌有一本東野先生的小說,原只為隨意翻看一下,果不其然被吸引住了,特地在亞馬遜上沖了7天試用的kindle unlimited會員,借閱了本書,一晚上把它看完了。
虛無的十字架想要討論的是關於犯了殺人罪的犯人應不應該僅僅被判處無期徒刑。故事從主人公一家悲慘的遭遇開始,八歲的小女被曾有殺人前科,剛獲得假釋出獄的犯人殘忍殺害,但犯人的辯護律師卻以犯人非故意殺人為其辯護,請求讓犯人僅獲無期徒刑。對於沒有切身遭遇過親人被他人殘忍剝奪生命的人,或許可以站在比較理性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但事情發生在自身上時,無法在看到至親之人,無法再重回往日幸福生活的悲傷和痛苦一定是會希望讓做錯了事情的人,能夠一命抵一命。
主人公和他的妻子為了能夠讓殺害幼女的犯人被判死刑,二審上訴,最終在他們以死為志的努力中獲得了希望的結果。但得知犯人不再對這個結果進行上訴,並且他的理由是已經厭倦了這種命運,而非是對殺害他們幼女心中有愧的時候,書中描述,他們發出了「啊,就這樣啊」的感嘆。一度希望犯人可以一命抵一命的主人公夫婦,在如期結果抵達的時候,並未獲得期望中的解脫,日子也沒有像他們所想像的那樣,可以想往日一樣再開心的過下去。他們最終離了婚,各自不再聯繫的生活下去。
主人公接替了他舅舅的寵物殯葬館,收入不多,但和他的遭遇很相似。他原本以為自己的妻子也會像自己一樣,受這件事情的影響,一直無法積極地面對生活。直到有天,再次接到當初調查幼女被殺案的刑警來電,才知道他的前妻,於近日被殺害。故事也從這裡開始引出了論題的另一面。殺人者僅在獄中獲刑,並無法讓其對所做的事情有真正的愧意,甚至有50%以上的犯人在獲得假釋或者刑滿釋放後,都會走上重犯舊案的結果。政府對此類事件的無作為,讓社會上正常的家庭存在被破壞的風險。如果說讓犯人被判死刑可以讓遺族釋然,社會可以更穩定,為什麼不直接判他們死刑,為什麼會存在為犯人辯護的律師為其申訴僅獲無期?實際上犯人的死很少能真正讓遺族獲得解放,更加無法讓他們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畢竟逝去的已經無可挽回。
前妻的被殺案很快就有人投案自首,但刑偵廳對前來自首的人有諸多疑點,但由於證據確鑿,犯人的認罪態度堅決,也只能就此定案。主人公在深入探究前妻被殺案的過程中,發現前妻雖然深受幼女被害案的影響,卻比自己想像的要堅強許多。前妻在離婚後的五年中,成為了雜誌供稿人,一開始只是做時尚雜誌,後來思考得越來越深入,對於女性犯有偷竊罪行的人也有採訪和報道,並且撰稿了一本書,深入探討《以殺人犯無罪釋放為名的暴行》,希望社會上對於殺人犯能有更好的判決和處理方式。
前妻在跟蹤犯有偷竊罪的女性中,發現其中有位女性與其他人不同。她的偷竊習慣並不是為了獲得快感,而是覺得自己只配獲得偷來的東西,希望通過偷竊來懲罰自己。顯然這位女性之前一定遭遇過什麼,讓她的想法發生了如此奇怪的轉變。前妻在生前也一定是從這位女性口中獲知了重要訊息才引來了殺生之禍。
殺害前妻的人是和這位女性曾有親密關係的學長的岳父,這位女性和她的學長的親密程度是曾在高中交往到發生關係,並在臨近高考時懷孕,在孩子出生時兩人合力將其悶死埋葬於富山合的森海中。這位女性也正因為這件事,覺得自己愧為人母、愧為人女,自己詛咒自己一生無法獲得幸福,覺得自己是個掃把星,害子害父,還害自己所愛的學長,逐步墜落成做個陪客的女人。而她所愛的學長,也從天真無邪的小夥子變成了一個想要贖罪的小兒科醫生,想要為自己曾經殘忍殺害了出生不久的兒子的行為贖罪。
殺人前妻的人便是這位學長的岳父,前妻在得知這位女性和學長的事情後,希望勸說兩人去投案自首,多於覺得自己活得很多餘的這位女性來說唯一讓她無法去投案的原因是,怕影響到這位學長,希望在得到學長的同意後再去。於是,對於殺人者必須獲得懲處有強烈認知的前妻,對此事無法放心,親自去和這位學長聯繫,希望他能夠一起去投案自首,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學長的岳父得知了這件事。
學長的岳父也不是個正常人,懶散無責任感,但對於他女婿這種有強烈責任感,並且確實已算是拯救他及他女兒於水生火熱之中的人有報恩之心,當然是用錯誤的方式報恩,通過殺害前妻滅口的方式來報恩。
故事的最後,通過學長的妻子和其岳父的口吻講出,學長已經為了自己年少時所做的無知行為,為殺害了剛出世不久的嬰兒,甚至和其他人墮胎的方式無多大區別的殺害方式,悔過自新,背負著贖罪硬殼成為小兒科醫生,拯救了更多被病魔折磨的小兒,從死神手中接回了更多的小孩,這樣的救贖方式難道還不夠嗎?學長的現任妻子的兒子並不是學長的親身兒子,學長是在得知現任妻子被人拐騙懷孕後,不希望再看到小嬰兒被無辜殺害的情況,和她結的婚。
一個人為了自己曾經犯過的錯,深深懺悔,並通過自己的行為回報這個社會,希望自己的愚蠢行為不要再發生。能有這樣的悔過之心當然是社會之福、人類之福。但是殺人者又有幾個是能發如此之心愿者?政府和社會又提供了什麼樣的條件,可以讓殺人者能夠發如此之心愿?
看完本書後,腦子裡一直回想著前段時間,看過不久的《唐人街探案2》,裡面的醫生雖然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最後等到他被確診為癌症晚期的時候,心思卻是希望通過道術來讓自己的獲得永生,道術的實施過程需要犧牲特定人的生命。他的原話是,「幾個人的死亡,可以換來無數人的生命有何不可?我的存在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活著的可能,為什麼不能犧牲這幾個人?」
一念為神,一念入魔。生命可貴,尊重每一條生命這是人類的底線。假如沒有這條底線,人和牲畜有何區別,牲畜尚可親,為人者沒有這樣的意識,將是多可怕的一件事情。
推薦閱讀:
※鴻鵠志20180130——清單革命5簡單至上
※【海平感悟】緬懷先烈
※《霍亂時期的愛情故事》讀後感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第一章總結
※中國古代統治者的「外儒內法」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