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頭升降的氣流機制》
來自專欄 世說音韻
在非肺部氣流機制里,喉頭機制是由喉頭的升降來提供的。對此,我的理解是:
1、喉前部的軟骨並不參與升降,可升降的似乎只是位於其後的喉部可活動部分。[+升喉]動作的時點是在成阻和持阻時,而在除阻開始時就開始自然重新下降。類似地,[+降喉]動作的時點也是在成阻和持阻時,而在除阻開始時就開始自然重新上升。[+降喉]時似乎兼有[+舌根整體內降],[+升喉]時似乎兼有[+舌根整體外升],似乎喉、舌根的這兩個動作是並行的(究竟哪個是動力又或者是否互為動力,則暫存疑)。這裡的內外是發音通道的內外軸,對於舌根(舌體在咽腔里的部分)而言,內降就是往下運動,外升就是往上運動。其中,[+內降/外升]是舌根整體的運動,而與[+舌根因可變形性質而進行的內縮/外伸]有所不同。
2、雖然一般只對「噴音」標為[+升喉],但在有噴音的音系裡,可能所有輔音(而不僅僅是噴音)都有[+升喉]的特徵。類似地,雖然一般只對「內爆濁音」標為[+降喉],但在有內爆濁音的音系裡,可能所有輔音都有[+降喉]的特徵(濁音因有較長的持阻階段而在[+降喉]時下降幅度會更大)。也就是說,喉頭機制是一種默認狀態,各音系可能會在升喉、降喉、喉頭不升不降三種狀態里選一種來作為所有輔音的默認狀態。現在被描寫為「噴音」的,似乎主要是「在升喉狀態下讀清輔音+?」。而被描寫為「內爆濁音」的,似乎包括「在降喉狀態下讀濁輔音」、「在降喉狀態下讀濁輔音+?」。
3、在[+升喉]或[+降喉]的狀態下,b/d/g、z會相對較容易演變為複合輔音[濁輔音+?]。
其原因是:這些濁輔音在持阻時口腔鼻腔通道都是[+閉塞]的,而喉頭升降會引起其中的氣壓變化,兩者配合之下就會容易在出現類似於[?]的發聲效果。其中,在[+升喉]時,閉塞通道里的氣流因喉頭升起而被壓縮,其中的氣壓增大,在濁輔音除阻之後,因氣壓效果會容易連帶著使得閉合的聲門出現一個被氣流沖開的點。而在[+降喉]時,喉頭降下會引起閉塞通道里的氣壓減小,但隨著濁輔音的持阻,聲門之下卻因肺部氣流聚集得越來越多而氣壓越來越大。於是,在濁輔音仍在持阻而還未除阻時,就會因氣壓效果而較容易出現閉合的聲被氣流沖開了一個點的情況。
在這兩種狀態下,都出現了音感類似於[?]的發聲效果,但他們的性質其實與一般的[?]並不相同。一般的[?]是聲門左右主動按壓併除阻,而這兩種情況則只是因氣壓效果而被動地有聲門沖開點。但由於在聽感上還是較為相似,因此這種被動情況相對較容易進一步演變為主動的[濁輔音+?]狀態(當然,還可能繼續清化演變為[清輔音+?])。
還須留意的是,由於[+降喉]狀態下聲門被沖開一個點的時點是在濁輔音仍在持阻而還未除阻時,因此容易被描寫為[類似於?的音感+濁輔音]的複合狀態。但其實還是應該描寫為[濁輔音+類似於?的音感]的,畢竟濁輔音的持阻起始時間還是要早於類似於?的音感的,而不必按濁輔音除阻時間來算。
推薦閱讀:
※致XXX
※思維和語言的關係
※母語是漢語的人同時掌握英法德日四門語言,不會弄混嗎?
※《聲調的發音動作及調值調域》
※【權威聚焦】標準化臨床工具與培訓推動我國兒童語言障礙診治
TAG:語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