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誇孩子「聰明」其實是害了他?
來自專欄 壹心理
每天三分鐘,讓你獲得一個心理知識,這裡是壹心理的3分鐘心理學。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把4歲的孩子分為兩組,一組事先告訴他們「你很聰明」,另一組告訴他們「你很努力」,然後再給出一系列不同難度的拼圖遊戲,讓他們自由選擇。
結果發現,「聰明」的孩子都表現得較為保守,傾向於選擇更容易的任務,而「努力」的孩子則傾向於選擇更難的任務。
換句話說,被誇聰明的孩子會躲避挑戰,而被誇努力的孩子會選擇挑戰。
為什麼呢?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30年前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她提出了兩種心智模式:固定型心智和成長型心智。簡單來說,你認為自己的智力、能力等是固定不變的,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改變的?如果覺得是固定不變的,就是固定型心智;反之則是成長式心智。
心智模式,是你看待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是我們時刻戴著的一副眼鏡,你完全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卻能改變甚至決定你看到這個世界的樣子。就像實驗中,孩子們正是因為不同的心智模式,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誇孩子「聰明」,等於是告訴孩子「你做得好,是因為你聰明」,這無形中會給孩子一種暗示——
我受表揚是因為聰明、有天賦,所以要想再被表揚,就要繼續表現出「聰明」的樣子。那怎麼辦?當然是選擇容易的任務,再次漂亮地完成。
相反,誇孩子「努力」,孩子會覺得,你最看重的是他的努力,而不是他多有天賦,所以要想繼續得到認可,就要繼續努力。所以,他會更願意選擇困難的任務。
一個簡單的不同措辭,就能造成孩子們截然不同的後續表現。可見,這副看世界的「眼鏡」,往往是我們父母在不經意間給孩子選擇的。
所以,在表揚和批評孩子的時候,尤其要注意:
? 表揚孩子時,要表揚努力,而不是表揚天賦;表揚過程,而不是表揚結果;表揚成長,而不是表揚表現。
讓孩子知道你在乎的並不是他一時的表現,而是他能夠養成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的習慣,那才是真正關係到他一生成長的關鍵。
? 批評孩子時,第一要指出他哪裡錯了,第二不要放大錯誤行為,不要給孩子貼標籤,第三要告訴他如何改正。
如果既不告訴他哪裡錯了,也不告訴他如何改正錯誤,只是一味地說他不好,那就不叫批評,而是發泄情緒。這樣批評出來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形成固定型心智模式,缺乏自尊和自信。
總結一下,心智模式決定了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無論表揚還是批評孩子,讓孩子知道你看重並不是他的天賦或一時表現,而是他的努力和成長,將會讓他受益終生。
-END-
那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這裡是壹心理3分鐘心理學。更多有趣有用心理知識,請關注公眾號【心理公開課】,還可以領取60節心理學入門精選課哦~
內容來源:《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作者:魏坤琳(Dr.魏),中信出版集團
推薦閱讀:
※感統你了解多少?
※《德雷爾一家》:大海透明地藍著,彷彿夏天永不落幕
※「高手」用遊戲提高成績
※經常對孩子說「不」會壓制孩子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