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夫之和郭沫若對曹植的評價問題

關於王夫之和郭沫若對曹植的評價問題

曹植作為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他在文學創作特別是五言詩創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對後世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以說,這個時代有成就的作家,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他的影響,他在文學史上的聲望和地位也在此時達到了最高峰。謝靈運稱讚他「才高八斗」,劉勰稱之為「群才之英」,鍾嶸更奉之為「文章之聖」。評價之高,可謂無以復加。對此評價,後世大多數文學家和文學評論家都沒有異議,自古及今,明確提出反對意見的有兩位:一位是明清之際的王夫之,一位是現代的郭沫若。

一、王夫之「揚丕抑植」的問題

21世紀以來,學術界對於王夫之關於古典詩文大家的嚴格批評有所關注。尤其是王夫之對杜甫詩歌進行了極其嚴苛犀利的貶抑,引起了眾多學者的思考和討論。王夫之將貼近歷史、同情人民的杜詩譏為「愁貧怯死」,他對曹植、陶淵明、陳子昂、王昌齡、李白、元稹、白居易、孟郊、韓愈、蘇軾、陸遊等數十位作家也多所指謫。蔣寅先生在《王夫之詩論的批判性、獨創性與詩歌批評的缺陷》一文中指出,王夫之雖然在詩歌理論上頗有建樹,但其詩歌鑒賞水平並不高。雖然所言不虛,但亦不夠圓融深刻。吳根友先生在《王夫之杜詩批評的得失斠評》一文中指出,王夫之非議杜詩「詩史」之說,是為了通過與史觀照凸顯詩歌的抒情本質和審美特質,其褒貶立足於他對詩歌本質的界定。就王夫之「揚丕抑植」的評價傾向方面,邢培順先生在《王夫之評價曹植的得與失》一文中,通過比照王夫之的文藝理念和審美傾向與曹植詩歌創作的特點,系統地分析了曹詩不為王夫之所喜的原因。他既指出了王夫之在批評曹詩上存在的偏頗之處,如其片面追求詩歌的神韻,沒有意識到風格就是局限等,又客觀地分析了曹植詩歌創作中存在的問題。

二、郭沫若《論曹植》對曹植的負面評價

郭沫若曾為許多歷史人物翻過案,引起了後世對歷史人物評價標準的反思與熱烈討論。若要總結其翻案存在的問題,就在於他弱化了基本的道德原則,而過分強調事功層面的影響。在文學作家的評價方面,他在《李白與杜甫》中「揚李抑杜」的傾向和前人的看法大相徑庭,20世紀70年代蕭滌非先生曾撰文對此提出過質疑。20世紀50年代還發生過一場關於曹植評價問題的爭論,便是由郭沫若的《論曹植》一文引發。在該文中,郭沫若繼承王夫之的觀點並大加發揮,對曹植的人品、才能和文學成就基本持否定態度。1955年,賈斯榮先生髮表《關於<論曹植>》一文,該文反駁郭沫若的觀點,並特別批評了郭沫若的「研究方法」。此後不久,張德鈞先生髮表《關於曹植的評價問題》,廖仲安先生髮表《關於曹植的幾個問題》,這兩篇又反駁賈斯榮的觀點,為郭沫若辯護。這場爭論雖然沒有使曹植研究獲得實際性的進展,但客觀上使曹植研究的問題更加引人注目。事隔二十餘年後,徐公持先生髮表《關於曹植的評價問題》,重提這一幾乎沒有結論的爭論,指出了郭沫若觀點的偏頗,對這場爭論作了總結。此後,曹道衡先生髮表《從魏國政權看曹丕曹植之爭》,分析了前人的爭論,指出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拘泥古人的舊說而不敢創新固然不對,但故意標新立異,處處翻案,也未必可取。


推薦閱讀:

郭沫若是否真的寫過「斯大林是我爸爸」這樣的詩?有原詩出處嗎?
郭沫若的人品真的差嗎?
郭沫若為什麼如此熱衷皇陵挖掘,原來是這些原因
如何看待郭沫若的人品?
給郭沫若洗地?你們這樣很危險啊

TAG:曹植 | 郭沫若 | 王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