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多少錢,你才能不刷知乎
來自專欄 極光日報
簡評:GDP 對於理解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消費者剩餘(補償支出)的變化能提供一種更直接的衡量福利變化的措施,特別是對於數字商品,實際上更加難以衡量。
關於美國經濟有一個謎,那就是為什麼在過去幾十年里它的增長速度這麼慢?
從 1946 年到 1975 年,美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 2.3%。儘管人工智慧、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相繼出現,但信息產業占 GDP 的比重從 2000 年以來也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統計中可能低估了技術創新帶來的經濟意義。比如說 GDP 作為一種經濟衡量標準,卻只考慮了人們使用貨幣支付的商品和服務。然而像 Google 和 Facebook 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並不會向消費者收費。這意味著收入統計數據中會低估了受益於科技公司增長的的消費者情況。
量化這些互聯網服務價值的一種方法或許可以是詢問人們願意接受多少補償,才能放棄使用它們一年。
Erik Brynjolfsson,Felix Eggers 和 Avinash Gannamaneni 三位經濟學家撰寫的一份論文正是這樣做的 —— 他們發現一些互聯網服務對於消費者的價值可能很大。
論文:Using Massive Online Choice Experiments to Measure Changes in Well-being
受訪者表示,他們必須得到 3600 美元的補償才能放棄互聯網地圖一年,電子郵件是 8400 美元。搜索引擎似乎特別有價值:接受調查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必須得到 17500 美元的補償才能放棄使用一年。
而電子商務、社交網路、信息和音樂似乎並沒有那麼高的價格意願。
許多互聯網產品雖然都是免費的,但換一個角度思考一下 —— 如果現在開始必須付費使用,你願意支付多少錢呢?
顯然價格越高,對你的重要性就越大。
原文鏈接:How much would you pay to keep using Google?
推薦閱讀:用戶數據中的倖存者偏差
極光日報,極光開發者旗下媒體。
每天導讀三篇英文技術文章。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人富卻很少買豪車?
※寧當和尚,不當乞丐
※歐美國家是否應該對中國環境污染擔責?
※歐盟開啟貿易戰,一個嶄新時代來臨
※中美貿易戰前世今生還有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