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世界的四個層次,你處在哪一層?

認知世界的四個層次,你處在哪一層?

來自專欄 蛋殼花生

1、古人的世界觀

在「理性」啟蒙運動之前,人們基本上什麼都信。

一方面在古代知識都是稀缺的,自然而然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學到的,不明理自然無法分辨真相。

於是各路神魔,各種投機主義者,總能蠱惑起一群人,做出一些讓現在的我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當然最明顯的,就是古人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上,為什麼穿越小說里主角隨隨便便就能碾壓各大精英?

就是因為在理性啟蒙之前,人們對於世界的認識是無理由的多元性質的。

不管誰說的,他們都有可能信。

上帝說人類來源於我的創造,大家信了。皇帝說我是上天選擇的,是天子,你們應該臣服於我,大家也信了。

白蓮教說白蓮聖母,拯救萬民,也有人信了,甚至於隔壁村的村長說,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

我也信了。

2、理性的崛起

歐洲中世紀黑暗了那麼多年,人民在愚昧和黑暗中徘徊了這麼多年,突然從阿拉伯人那邊發現了一個事情。

原來我們西方的古代那麼牛逼的,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的思想竟然曾經那麼的偉大。

於是文藝復興開始了,於是人們紛紛從阿拉伯文字里翻譯起了先哲們的思想。

然後發現了不得了的事情,在《幾何原本》里,通過5條公理,竟然推理出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幾何圖形。

那麼,是不是說這個世界所有的知識,都是可以通過一步一步的推理得出結論的。

於是,慢慢的啟蒙運動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於是理性開始掌握了世界的真理,從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到波普的證偽主義,科學的萌芽出現了。

它像一套真理一樣,從把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從底層開始一步步搭建起來,最後變成一座知識大廈。

這座大廈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越來越深,讓我們新來到這個世界的人們,可以在這座大廈找到整個世界大部分知識的地圖,還有說明書。

這樣,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這樣,我們至少不會什麼都信,我們學會了去分辨。

理性的開始,也是現代文明的開始。

3、現代科學的發展

但是,科學就是絕對的真理了嘛?

那麼什麼是真理呢?

從最初的重力的發現,在到牛頓的萬有引力,再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同樣的一種力的理解,重力說是地球帶來的,萬有引力說是天體之間的超距力,愛因斯坦說這不是力,是一種空間扭曲。

那麼誰對誰錯呢?好像他們說的都對。

因為這只是三種模型而已,重力是解釋地球表面的模型,萬有引力是星體之間的模型,愛因斯坦建立在相對論上的宇宙時空模型。

哪個模型方便用哪個,計算一個炮彈的彈道,用第一個就行,而計算一個星星的軌道就需要第二個了,但是如果要去探索宇宙的真相就要第三個模型了。

但是發現宇宙的真相有點不對呀,於是比廣義相對論更加適合的假說出現了,比如數學宇宙、超弦理論等等。

於是尼采就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麼絕對的,客觀的真理,我們永遠不可能理解客觀世界。

你的一切解釋,都源於你的視角,取決於你看到了多少,這些只不過是你主觀的看法。

我們的模型的發展,正是因為我們看到發現的越來越多,才一次又一次的改變的。

4、後現代的多元主義

既然每一個模型都對,那麼是否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視角來說,都是對的呢?

於是後現代主義哲學出現了,文化的多元主義也出現了,既然沒有絕對真理,那麼自然沒有所謂的好和壞了。

西方的古典音樂好聽,那中國的鼓瑟合鳴就不好聽了?

人性本善?那人性本惡就錯了?

歌劇好聽,那京劇就不好聽了?

都對,一切文化都有其主觀的受眾群體,那麼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值得尊重的藝術。

每一個觀點也都有其支持者,都是在他們角度下的真理。

也就是說,後現代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審美的不同。

但是前面不是說了嘛,科學就是解釋這個世界最信服的方式呀,於是衝突就產生了。

既然沒有絕對的真理,那麼很多人開始覺得科學也是相對的,只是一種方法論而已,你用科學解釋世界,我用陰陽五行也可以解釋世界哈。

你們西方推崇科學,那麼我們東方完全可以不鳥你們,這不是沒毛病嘛?

畢竟一切的知識,都是我們主觀的解釋嘛。

5、觀念衝突的邏輯

這話聽起來沒毛病,但是這也是多元文化最讓人詬病的地方了。

這也是很多人經常吵啊吵啊吵,沒有一個盡頭的原因了,當然還是很多意思形態的矛盾的根源了。

如果你寫一篇文章,發表一個觀點,當傳播量大了以後,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必然的。

因為第一、我們說的一切知識是主觀的解釋,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視角下的世界的一部分。

然後第二、每個人對世界的解釋會受到所處的文化和歷史的影響。

但是第三、沒有一個視角是天然高於其他視角的,也就是說每個視角都是平等的。

我說狗肉就是用來吃的,你說狗狗這麼可愛怎麼能吃?我是建立在農村資源匱乏時代幾百年經濟習慣說的,你是物質豐富時代把狗狗當家人的環境說的,沒有優劣之分。

也就是說,第四、每個人的「視角」決定了他說話的語境,也就是說每一個觀點都自帶一個前提,自帶一個語境。

比如當我說解約用水的時候,自帶的語境是站在全球淡水資源減少的前提下,站在一種環保主義立場下的,是一種文化意識。

但是你說節約不節約對於杭州人來說根本沒什麼影響,那你是站在水分節省的經濟效益,科學分析下的,是一種邏輯科學。

所以站在你的「語境」,你的說法優於我的,站在我的「語境」我的說法優於你的。

也就是最重要的第五、在同一個「語境」下,不同的解釋是有高低優劣之分的。

解決彈道的語境下,重力就是最好的,星體軌跡下,牛頓就是最帥的,了解宇宙真相上,愛因斯坦才是牛人。

同樣挖出來一個文物花瓶,想要知道是什麼朝代的,那麼用科學的解釋,和用占卜的形式,哪一種才是最好的呢?

自然而然,對於這種客觀世界的事實問題,科學就是最好的方法。

6、認知世界的四個層次

從這五條邏輯來理解科學,我們就可以明白,針對客觀事實這個「語境」,科學是最好的解釋。

但是對於文化,對於情感,對於主觀善惡方面的「語境」每個人就有不同的解釋了。

比如還是上面那個文物花瓶,哪個朝代的需要用到科學,但是你會出價多少買下?這就個人各異了,不同的價值需求程度,就可以有不同的出價,需要站在另一套解釋下來解釋了。

萬維鋼老師在總結的時候,給我們提出了四個認知的等級。

第一級是古典,講信仰、講忠誠,信仰和忠誠之下,你什麼都相信,華夏文明最好的,祖先遺留都是瑰寶,老闆說的都是對的,爸媽肯定不會騙你的,父慈子孝才是對的等等。

第二級是現代,講理性,講真理,認為這個世界有唯一的,絕對的真相,只有這個真相下才是對的。比如堅信科學的人,對於別人的觀點不屑於股甚至大喊愚昧的人,一切以理性為內心的引導,總想要找到那個背後的規律。

第三級是後現代,後現代講多元,不講真理,認為這個世界本身就允許任何存在,他們都是合理的,他們都是解釋這個世界的多種方式,沒有優劣之分,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第四級是最高級,也就是講語境。

基於語境去理解這個世界,基於目的去尋找最優的解釋,基於同理心去尋找最契合的答案。

一切觀點,必然自帶情境,只有理解了情境,才能說你理解了觀點。

否則黑白的世界,你永遠找不到那個灰色的真相。

推薦閱讀:

貓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場認知革命
《生命的起源》
認知和交流
第一性原理思維
男人30,我也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TAG:文化 | 哲學 | 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