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來西亞大選在即,有可能「改朝換代」嗎?|越界華文答問

馬來西亞大選在即,有可能「改朝換代」嗎?|越界華文答問

來自專欄 針尖

根據上屆大選的情況,華人的投票率高,而且以支持反對派為多,投反對黨的華人票達八成以上,創下歷史新高。

作者/劉嘉美

圖源:Global Risk Insights

編者按:「越界華文答問」是香港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cmef.org.hk/)的一個新項目,旨在讓不同華文地區的朋友互相發問,以達至澄清事實、消除成見及互相了解的作用。該欄目授權政見平台刊登部分文章,並收集大陸朋友對港台等其他華文地區希望提出的問題。

馬來西亞大選在即。大馬在1957年獨立以來,一直由巫統領導的執政聯盟執政(過去叫「聯盟」,後來叫「國民陣線」,簡稱「國陣」)。自90年代末,亞洲金融風暴衝擊馬來西亞,時任首相馬哈蒂爾與副首相安華髮生矛盾,亦發生稱為「烈火莫熄」(Reformasi)民主運動;由1999年大選始,過去多次選舉,反對黨聯盟都對執政聯盟造成巨大挑戰,國陣雖然保住了過半數國會議席,但在普選票上曾輸給反對黨聯盟民聯,因此,反對黨一直有「改朝換代」的期盼。

我們請來劉嘉美為我們解答有關馬來西亞大選的問題。劉嘉美來自香港,大學畢業後活躍於勞工團體。後來移居馬來西亞,繼續以文字關注邊緣底層。

問:大馬選舉委員會決定於5月9日(周三)舉行第十四次選舉,有批評聲音指這安排是為了壓低投票率。到底這會否影響投票率?除投票日的設定,執政黨還有甚麼策略增加其勝算?

答:將投票日定在周三工作日,最直接受影響的是在外州生活的選民。例如,許多在吉隆坡一帶工作的選民,投票地點仍保留在家鄉,其中幾個關鍵州屬,包括霹靂、吉打、柔佛和沙巴砂拉越都是大量人口外移的州屬。選民要從工作地回到家鄉投票,交通時間可以從數小時到一整天。

在海外也有大量移居他國的馬來西亞人,根據聯合國數字,海外馬來西亞人達230萬,部分選民因不相信郵寄選票而選擇親自回國投票,但在周三投票,會令原本有意回國投票的海外選民因無法請假或難以安排,而最終無法回來投票。即使首相宣布將投票日定為公眾假期,但對於生活在偏遠地區和海外的居民來說,仍需額外請假才能投票,預計這將會減低投票率。

大馬選舉法令並沒有規定選舉日必定要在假期進行,回看歷史,大馬曾在1995年和1999年的兩次大選里,把投票日安排在工作日,這兩次選舉的投票率分別為68.3%和69.3%,是歷屆投票率最低的兩屆,與平均投票率74.7%相差約5%,而與上一屆大選的84.4%投票率更相差達16%。

上屆大選的投票率創下歷屆新高達84.4%,反對派也首次獲得比執政黨更多的總得票。 其中有27個國會議席,反對派只以不足5%的選票微差落敗。在這些邊緣議席中,反對派以最少的194票至最多3414票落敗,投票率的加減足以改變這些選區的選舉結果。

除了低投票率將影響選情以外, 選區重新劃分也是另一關鍵。在4月初最後一次國會會議里,選區重劃正式通過。馬來西亞的選舉制度是簡單多數制,拿最多選票的候選人便勝出。新的選區劃分,把反對黨的票源集中在同一選區,把執政黨的票倉分散成多個議席,這意味著反對黨需要更多的選票才能贏得一個議席,選區劃分也大幅度改變原有的選區結構和地理布局,形成選區種族化的情況(例如,華人集中在一個選區,馬來人集中在另一選區)。

以受選區劃分影響最深的雪蘭莪州為例,其中像反對黨堡壘的八打嶺北區(PJU)國會選區從原本85,401名選民增加至150,439人,選民人數增幅為76.16%,成為全國選民人數最多的選區,相對雪蘭莪州最小的議席只有37,126 名選民,議席之間的選民人數相差達四倍,嚴重違反票票等值原則。

在上屆大選,國陣以47%的總得票,贏得60%的國會議席,而反對派民聯贏得51%總得票,卻只取得40%國會議席。新的選區劃分將更大幅增加執政黨國陣的競選優勢,根據檳城研究院研究員黃進發的估算,在新的選區劃分下,國陣只需要贏取40%總得票,就可奪取回三分二多數國會議席,也就是取得修憲的權力。

問:為何反對派會願意跟巫統的前首相馬哈蒂爾合作,組成聯盟?反對派內部會否出現分裂或互相攻訐的情況?

答:馬哈蒂爾在2003年從首相之位退下以後,在馬來西亞政壇和巫統內部仍有很大的影響力。其後,他與現任首相納吉因黨爭與「一馬」醜聞案而鬧翻(zh.wikipedia.org/wiki/%),及至2015年,兩人之間的衝突已到不能化解的局面。馬哈蒂爾多次公開要求納吉下台,而馬哈蒂爾的舉動與當時民間反納吉的情緒結合,其後他更與反對黨、社運人士共同簽署一份以推動改革為目標的《人民宣言》,之後他又高調出現在凈選盟集會,並在台上發言。

馬哈蒂爾逐步與反對派越走越近,直到他在2016年成立新政黨土著團結黨(土團黨),並正式加入反對陣營希望聯盟(希盟)。反對派自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入獄以後,群龍無首,在這情況下,馬哈蒂爾在今年年初被希盟推舉為反對派的首相人選。如果希盟贏得政權,馬哈蒂爾將會以93歲高齡再度拜相。

在馬哈蒂爾與反對黨開始走近時,反對派內部對於是否與馬合作,仍存在分歧。在馬哈蒂爾擔任相期間,多位反對黨重要領袖,包括安華、林吉祥、林冠英、末沙布等都因政治迫害而身陷牢獄。雖馬哈蒂爾從未正式道歉,但反對黨領袖都紛紛表示,為了拉倒納吉,願意既往不咎。隨著馬哈蒂爾成立新政黨,短時間內吸引20萬人加入,當中尤以年輕人為主,反對黨逐漸看到馬哈蒂爾有能力重新聚集起一股新的政治力量。

在上一屆選舉,未有馬哈蒂爾加入的反對黨創下51%總得票的記錄,城市選民和華裔等非土著是反對派的重要票源,但在鄉村和傳統馬來區,仍是執政黨的堅固堡壘。經過多年來種族主義政策和執政黨的宣傳,鄉區馬來人普遍擔心,若國陣失去政權, 馬來人將會失去保障和獨有的地位。

馬哈蒂爾和土團黨的支持者,則多來自傳統巫統的支持者。馬哈蒂爾以反對黨的姿態,進入執政黨的堡壘區,仍能牽動大批人潮,這使反對黨更相信,馬哈蒂爾能分裂執政黨的選票,也能帶著反對派進入以往難以進入的鄉村和傳統馬來區拉票。因此,反對黨內部慢慢也達成共識,願意與馬哈蒂爾合作,形成同一陣線對抗國陣。

問:凈選盟於今屆選舉有多大影響力?還有沒有其他民間力量,推動選民走出來打敗國陣?

答:凈選盟是監督選舉的非政府組織,沒有政黨傾向。在選舉期間,組織收集有問題個案和評論選委會政策。在2014年起,凈選盟連同其他非政府組織,提出民間的選區劃分方案,並分別在2015年與2016年組織全國集會,提出與選舉改革相關的多項訴求。凈選盟是目前馬來西亞非政府組織中最有能力號召大型群眾運動的組織。

在今屆大選,凈選盟前主席瑪莉亞陳(Maria Chin Abdullah)也準備在不入黨的情況下,使用希盟旗幟參選,她希望能把選舉改革和人權議題帶入議會,加強議會裡的改革聲音。

除了政黨正忙於準備競選宣傳外,地方上的活躍組織也開始舉辦監票員訓練活動,以確保投票站內都有監票員監督,防止各種作弊的情況。不過,自馬哈蒂爾成為反對派首相人選,民間組織對於是否支持反對黨持有不同立場,有社運活躍分子發起「廢票運動」,兩黨都不支持,也有組織提出要支持立場進步的小政黨。

問:對於大馬社會的種族區隔,反對聯盟有何策略應對?這些策略至今成效如何?

答:大馬是多元種族國家,主要由馬來人與原住民(69%)、華人(23%)、印度人(7%)組成。在獨立前的英殖民時代,英政府對不同族群採取分而治之的管治手段,及至獨立後,大馬憲法和政策賦予馬來人有土著(馬來文:bumiputera,有土地之子的意思)的特殊地位,土著與非土著有不同待遇,例如房屋、土地和大學學位皆有給土著的保障配額。族群之間從文化差異、歷史因素、不平等的政策待遇而形成區隔。

希盟成員黨「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曾經提出廢除土著特權,資源分配視乎需求而無分種族,但建議引起馬來社會的巨大爭議。在這次選舉,希盟在競選政綱中,選擇維持土著權益,以避免引起馬來人對換政府的不安感。

過去,反對黨難以進入傳統執政黨堡壘區進開展組織和競選工作,地方領袖對反對黨多持有排斥態度。這次,馬哈蒂爾加入希盟,形成新政黨,給予馬來人一個新的政治選項。他們競選的議席,以執政黨票倉為主。他們到當地進行競選活動時,但凡馬哈蒂爾所到之處,都出現大批人潮,反應熱烈,前所未見,只是未能肯定人潮能否轉化為希盟的選票。

選舉策略上,希盟各黨統一使用「公正黨」的標誌參選,公正黨代表的是跨種族的多元政黨,希盟中的成員黨里,以華裔為主的政黨「行動黨」棄用華裔熟悉的「火箭」標誌,而使用公正黨的標誌,以淡化他們以華人為主的形象,增加馬來社群的接受程度。

問:大馬華人熱衷投票嗎?他們在今次選舉中發揮什麼影響力,跟其他群體有否不同?

答:根據上屆大選的情況,華人的投票率高,而且以支持反對派為多,投反對黨的華人票達八成以上,創下歷史新高,親國陣報紙在選舉隔日更寫下「華人還想要什麼?」作為頭條。

對於今屆選舉,國陣的華裔政黨表示,華人票有迴流於國陣的傾向。由於上次選舉已是華人支持反對黨的最高點,不管是支持度還是投票率,也很難再創新高。加上,反對黨與伊斯蘭黨決裂,反對黨關係未能如上屆大選般團結,在華人社群里,今屆選舉缺乏了換政府的氣氛,預料這次的投票率會降低,華人的反對黨票也會因此減少。

而且,如果在外地的青年選民沒有回家鄉投票,或會影響到家中長輩出來投票支持反對黨的動力。雖然國陣的華裔政黨(包括馬華、民政黨)在大政治議題上,只是執政黨的附庸,但在半城鄉和鄉區,他們仍透過舉辦社區活動、分派資源到地方團體,來建立其穩固的組織樁腳。

華裔反應暫未見如上屆般熱烈,但當選舉委員會宣布在周三投票後,社交媒體和數個主要的華社團體立刻發起資助計劃,協助經濟困難者和海外學生回家投票。選委會不合理的安排,反倒激起華社的反應。

問:中國積極在大馬投資,執政及反對黨對此的態度如何?

答:在2016年,首相納吉出訪中國期間,便與中國政府簽下總值 340億美元的貿易協議,中國立即成為馬來西亞最大投資國,而中資在大馬全國各地都有大型基建項目,包括吉隆坡的大馬城、馬六甲的皇京港、東海岸鐵路、砂拉越大型鋼鐵工業園區和關丹港口計劃等。外間質疑,中資除了投資基建,還買下了不少「一馬公司」的資產,變相為納吉的一馬貪腐案買單。

在眾多發展項目中,以東海岸鐵路尤為爭議,反對黨議員曾批評說:全條連貫東海岸,長六百公里的鐵路,工程成本達130億美元,比一般工程造價高,加上合約沒有公開招標,是一宗不公平的交易。

雖然如此,但在大馬華人社會,對於中資大舉進駐大馬,反應兩極,有人認為合約不公平,有的則歡迎中國投資,認為納吉靠攏中國,會提高本地華人對他的支持。

最近,馬哈帝爾亦公開質疑,納吉招來的中國資金並未有惠及本地經濟,除非中資願意聘請本地工人、在本地成立公司、引進資金與技術。他承諾,若希盟執政,將會重新檢討與中國簽訂的投資合約,但執政黨則批評這樣會破壞中馬兩國關係。

問:若這次選舉執政黨能取得過半甚至更議席,對大馬政治會有何影響?

答:上屆大選結束後,首相納吉打破以往嘗試建立的開明形象,多次使用《煽動法令》,調查和檢控反對黨和社運人士,又逮捕反對派領袖安華,囚禁至今超過3年,仍未釋放。其後,他在任內更就《國家安全理事會法》和《假新聞法》等進行立法,使首相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國安法立法以後,由首相領導的國安理事會,可以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宵禁、動用武力,執法人士享有免於訴訟和審訊的權利。如果執政黨繼續贏得選舉,估計納吉將會維持他的高壓領導,以避免一馬貪腐案被調查,並進一步打擊反對派的力量。同時,反對黨也可能在選舉後,爆發內部矛盾,重演分裂的局面。

若執政黨選舉失利,權力能否和平移交將成為決定馬來西亞未來的關鍵。假設成功完成政黨輪替,根據希盟承諾,將會處理幾個主要的關鍵問,包括首相的權力和任期將會受到限制、消費稅將廢除、全面調查一馬貪腐案。至於其他社會上根深蒂固的問題,包括族群關係、財富分配等,相信在短期內不會馬上解決。

weixin.qq.com/r/fjmguD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感受馬來西亞(9)多彩吉隆坡
馬來西亞讀大學怎樣
怕水也能潛水嗎?一個旱鴨子的五天四夜沙巴之游!
馬來西亞大選結果(國會選舉)
?馬來西亞留學簽證被拒簽啦?我該怎麼辦?!!!

TAG:馬來西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