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一己之見談談六祖慧能與神秀大師
來自專欄 雜談
首先我們得看看他們兩人最出名的兩首頌。
神秀大師: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咋眼一看,大家也許會覺得它們十分的相似。其實只要認真一讀便知這兩者截然不同的。神秀大師的頌就像是他修行之路的縮影,他早年博覽群書,博學多聞。直至五十歲才拜倒禪宗五祖弘忍大師門下,開始了修行。開始了對佛學的理解,也就是學會如何達到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的境界。而六祖慧能的頌也是他自身的寫照,他只是一個小伙夫,一生都不識字,從始至終都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從未入世,何須出世?從一開始他的內心就空無一物,何須去拂拭?也許兩者都能達到至境。因為這兩首頌分別代表了漸悟與頓悟。神秀大師在多年的求學路程之中,懂得了如何保持內心的空。而慧能則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因為這首頌頓悟了本來內心一開始就是空無一物的何須去學習如何保持內心的空?這兩者沒有高低,只是達到空的過程不一樣。一個是就被外來事物影響了再去清除掉,一個是從一開始就不為所動。在我看來兩者並無高低之分。只是神秀是通過不斷的努力,走到巔峰的,慧能則是傳說中的出道即巔峰。頓悟大概就是你出發的那一刻便到了終點。但頓悟這種事太稀有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漸悟。
我本人不信神佛,但我覺得時時明悟本心是很重要的。世事混濁是無法避免的,身在紅塵中,想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對大多數人來說也幾乎是沒法做到的吧。各種各樣的誘惑,會經常迷惑我們的心,被迷惑了很正常,但如果我們可以試著放下這些誘惑是不是會更好呢?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無欲無求不可能也不應該,不然社會就沒法發展了。只是我們是不是可以放下一些不那麼重要,不那麼美好的慾望呢?我們是不是可以放下嫉妒之類的負面情緒呢?我們應該拂拭的不是對生活對理想的追求,而是應該拂拭掉那些負面的慾望。雖然我們沒有赤子之心,但起碼我們可以有一顆善良的心。
推薦閱讀:
※心靈與雞湯?
※拿出勇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俊傑小語:你永遠不知道——林志炫
※這碗毒雞湯真的害了很多女人
※學習點美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