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特級教師於永正:5個秘訣,做有魅力的老師

特級教師於永正:5個秘訣,做有魅力的老師

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永正,近日因病逝世,教育界多家媒體及多位教育人士紛紛發文悼念。於永正老師這一生最在意的事情:追求在課堂上能把課講得入腦、入心,與孩子們做朋友。今天,讓我們一起重溫於永正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一起緬懷這位好老師。

教育名言

1. 為了保證教學工作的實施和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師必須有穩定的課堂秩序,把握課堂的走向,處理好學生與教學的關係。

2. 對所有家長都要以禮相待,不要在家長面前指責學生。對任何學生要首先肯定他的長處,把優點放大,也要讓學困生的家長樹立信心

3. 孩子從小在一片讚揚中成長,固然對樹立信心有好處,但是一個人如果沒有受到過懲罰,他也會禁不起挫折,不能敢於承擔責任。在孩子犯錯的情況下,對其進行適當的懲罰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維護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

4. 心中藏著愛意和善意,有著民主和尊重,它一定會自然地流露,這種流露,便是一種非常簡潔的教學風格,一種令人陶醉的教學藝術。

5. 恰當地使用膠體語言,可以讓學生感到你的真誠和親昵,拉近師生的距離,如撫肩、握手、貼貼學生的臉蛋等。

於永正談教師成長

5個秘訣,做讓學生喜歡的老師

在達到理智年齡以前,孩子們不能接受觀念,而只能接受形象。「身教」無痕。教育一旦有痕——讓學生感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時候,十有八九,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

秘訣一:讓每個學生都感到你喜歡他

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喜歡。但,要老師喜歡每位學生,確實很難;可是,若像美國教育家拖德·威特克爾說的,「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則比較容易。

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某某學生,為了引起老師的關注而故意犯錯誤。有一年,我班裡一個小男孩,上課時總和同桌發生糾紛,每次被發現就嬉皮笑臉地望著我。於是我經常找他回答問題,讀讀課文,還收作業。不久他就和我親近起來,後來我稍加引導,他的小毛病就都改正了。

其實,每個學生,不管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師是否注意他。如果你的行為並不說明你喜歡他們,那你無論多麼喜歡他們都沒有用。

其實,做出喜歡學生的樣子,很簡單,可以是——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句話;一件小事;一件小禮……總之,一定是「行為」。

秘訣二:老師要有點孩子氣,童心不泯

張光鑒曾說:「要蹲下來看學生,老師要和學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學生和老師相似。」

擁有一顆童心,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

童心不泯的標誌之一,是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沒有好奇心,就發現不了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美的價值。

我們教書育人需要良好的情感,而這份情感就是在感受美的過程中不斷產生的。

童心不泯的標誌之二,就是「孩子氣」。我帶學生郊外遊玩,像個「孩子王」似的,帶著他們玩小孩子的把戲,我完全就是一個孩子,沉浸在其中,忘記了自己是一個老師。

也許有人會說我「孩子氣」太重,不像老師了。但事實證明,我越和學生相似,學生越親近我。

童心不泯的標誌之三,是理解和體諒學生。教育之所以會成為一門藝術,就是因為學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後進生這個群體是最值得研究和關注的。我會讓他們讀兩本書。一本叫「無字之書」,這本書就是我。我會努力讓他們從這本書里讀出尊重、寬容、開朗、樂觀、耐心、一絲不苟。另一本是「有字之書」,是我讓後進生讀的最重要的書。只有讀書,才能根本上轉變一個人,多少事實讓我對書的力量深信不疑。

童心不泯的標誌之四,是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想做。一個真正了解學生的老師,豈能不成為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五十多年了,學生一年年地長大,我卻還是個孩子。是一屆一屆學生的童年延續了我的童年。

教了五十多年的書,最終我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秘訣三:身教重於言傳

教育的第一個名字叫「影響」。為什麼「身教」的力量和影響,比「言教」大得多?

因為,在達到理智年齡以前,孩子們不能接受觀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因為,「身教」無痕。教育一旦有痕——讓學生感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時候,十有八九,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

教育有「說服」和「看服」之分。有人研究,人接受外界事物,主要靠視覺和聽覺。就比例來說,視覺佔83%,而聽覺只佔11%。

所以,這些年來,我首先要做到:

穿戴不敢隨便

字跡不敢潦草

說話不敢隨意

態度不敢生硬

錯誤不敢不認

行動不敢落後

備課不敢馬虎

書報不敢不讀

……

秘訣四:學會正確激勵學生

教育的第二個名字是「激勵」,我深感激勵的巨大作用。因為我從小就是在老師的激勵下逐步成長的。

當然,激勵是有講究的,我歸納出四條原則,與大家分享。

1、激勵要動情。輕描淡寫、面無表情的鼓勵與肯定,學生會不以為然,甚至不領情。什麼是真誠動情的表揚,什麼是隨便說說,學生能聽出來。學生在方方面面有了突出的表現,我都視為可慶賀的大事,不但鄭重表揚,還要通知家長,把激勵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2、激勵要及時。表揚、激勵要及時,事情過去久了,再去讚揚就失去意義了。

3、激勵要當眾。當眾表揚,既有對個人的激勵作用,又有對全班的表率、鼓動、引領效果。

4、激勵要針對。所謂「針對」,就是說激勵要有的放矢,一是針對學生的特長加以「放大」,二是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放大」他的閃光點,使其日漸增長。

要用放大鏡看孩子的優點,尤其是後進生。孩子的興趣是在激勵中產生的,是在不斷取得進步中鞏固的。激勵是偉大的教育法寶。因而,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激勵。

秘訣五:做性溫、味甘的「甘草」

我有一位學弟,他說我是一味甘草。我問為什麼,他說,甘草有三種特性,你跟他很像。幾乎每付中藥里都有甘草。它既有藥用價值,又能「調和百葯」、「解百葯毒」。

1、性溫

「溫」在孔子的「溫良恭儉讓」五大美德中居首。

這對老師尤為重要,「性溫」讓你在要發脾氣的時候,可以懂得控制,學會「冷」處理;還讓你知道作為老師一定要與學生為善,對孩子的錯誤一定要原諒。

「溫」是所有學生對老師的第一期盼。

2、包容

以欣賞的眼光看周圍,看別人,看到的就只是優點,會覺得到處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圍,看別人就什麼優點也看不到了,會感到世界一片混沌。

1985年,我剛評特級教師不久,一次研討會上有位老師說:「有人就備好了兩節課,到處教,不算本事!」同事們目光都轉向我。

這位老兄語言夠刻薄,我也完全理解他的心態,站起來對發言的老師一笑,說:「這位老兄顯然是在說我的。感謝你的提醒,作為一個特級教師,我是應當努力上好每節課。」落座不久,有人遞我一張紙條,上書「雅量」二字。

至於對待學生,我會更包容。人是易怒的動物,開始當然也很生氣,但我記住了一句格言「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3、調和

為師者對學生要溫和親切,,但一味地「溫」是不行的,還必須「嚴」,在二者之間把握一個「度」,這就是調和。

比如學生挨了我一頓嚴厲的批評,一定會感到沮喪,甚至怨恨於我,以至於產生抵觸、厭學情緒。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第二天或第三天,找一個恰當的理由,在班裡鄭重地表揚他。

實在找不到誇他的理由也無妨,學生都很樂意幫老師做事,可以請他做一件有益的事,學生會認為這是對他的信任。更簡單的方法是主動找他說話,注意,不是「談話」,是說話!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師。做好人,就是做個溫和的人,做個寬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學生的人。

於永正談課堂

做到這四點,上課真的很有意思

把課上得輕鬆一點,讓學生有愉悅感,是我一貫的追求。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效率高、效果好,這是篤定的。

「輕鬆」來自哪裡?

1.輕鬆來自老師的舉重若輕

我備課時,可能把課文鑽得很深,想得很多,但到了課堂上,我不會一股腦兒把備課所得「灌」給學生。老師一定要研究學情,借用理論家的話來說,就是考慮學生的「解讀先結構」。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年輕的人口普查員問一位老太太:「您有配偶嗎?」老太太愣了半天,反問道:「什麼藕?」這位普查員就沒有考慮這位老太太的「解讀先結構」。

了解了學生的基礎狀況,我們才能深入淺出,才能舉重若輕。

2.輕鬆來自遊戲

學習方式與兒童的生活方式有某些相似,就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那麼兒童的生活方式是什麼?一言以蔽之:兒童的生活方式是遊戲。

因此,在我的課堂上,我會時不時地與學生遊戲一把。

3.輕鬆來自老師的幽默

學生都喜歡幽默的老師,幽默的語言可以使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幽默的課堂使人精神放鬆。老師只有笑看學生,才會有幽默的心境。

「教出『恍然大悟』來,有意思」

雖然我一直強調「重感悟」、「自主學習」,但課文中有許多東西,學生是很難自己感悟出來的。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點撥和講解。

1.詞語教學就可以教出「恍然大悟」來

如一位老師教「眸子(蘇教版第十冊《愛如茉莉》)。學生說是「眼睛」,老師說「對」,就完了。倘若有人出試卷,在「眸子」的「眸」下面加個點兒,要求講講「眸」的本意,學生不就傻了眼?如果這位老師再加上一句:眸的本意是指瞳仁——黑眼珠中間的、能照出人影的部分——也叫瞳孔,豈不更好?

2.寫字教學可以教出「恍然大悟」來

我在指導寫「帽」字的時候,大約請了30位學生到黑板上聽寫,寫對的,寥寥無幾。

請看「帽」字的楷書。

錯在哪裡呢?錯在「帽」字右上部分,既不是「日」,也不是「曰」,而是「冃」(mào)。裡邊的兩橫,不和兩邊相連。

「冃」是古「帽」字,是象形字,為了加深學生印象,我特地講了「帽」字的演變過程。

最早的「帽」字就是「冃」,是個象形字;後來變成「冒」,意思是帽子戴在眼睛(目)上面,成了會意字。「帽」本來指古人扎的頭巾,後來被「借」走了,無論戴什麼帽子,統統用「帽」了。「冒」的本義便沒有了。「冃」更可憐,連個獨體字都不是了,成了字的一個偏旁。

看,寫字是不是也能教出「恍然大悟」來?這樣的例子幾乎每課都有。

「朗讀好了,有意思」

在我的語文教學中,「范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如何范讀?

教低年級,多是我先讀;到了中高年級,一般情況下先讓學生嘗試讀,然後再范讀。文學性課文全文范讀,其他文體的課文,有的讀全文,有的讀其中一部分。低年級不但范讀,還領讀——我讀一句學生跟著讀一句,我讀一段,學生跟著讀一段,讓學生一開始就走「正路」。

有人研究,如果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把一篇課文朗讀下來,課文的規範語言基本上就屬於他了。

「學有收穫,有意思」

我常常想,就語文教育而言,我應該給學生留下什麼?

是的,我們要帶著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教書。就語文教育而言,我得給學生留下語言,留下能力,留下感情,留下興趣和習慣。

1.留下語言

要讓學生識字——盡量多地識字,積累詞語,讓學生有好的語感。所以我強調大量閱讀,強調朗讀、背誦,強調「抱著學習語言、學習表達的目的讀課外書」。

2.留下能力

書寫的能力、閱讀的能力、表達的能力。我特別重視寫字的能力,要學生遵循寫字的規律——描紅、仿影、臨帖;我特彆強調「帶著思考讀書」,要讀懂文字背後的意思;我特別重視作文教學。不會表達,語文教育就失去了意義。

3.留下情感

語文是最「人文」的學科,是情感最豐富的學科,但被「應試教育」桎梏束縛了。大量的練習取代了學生的讀書,大量的講解取代了學生的思考。在現今的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少聽到師生像樣的朗讀。許多老師也不會朗讀,只有朗讀才能走進作者和課文情感的深處!

4.留下興趣和習慣

學生們如果愛語文,養成了讀書、讀報、寫作的習慣,這是我最得意的。知識缺失了還可以再補,如果興趣沒了,習慣沒養成,語文教育就意味著失敗。

每堂課讓學生有所收穫,才能感到上課有意思,這個「有意思」才是我的目的所在。

人物名片

於永正,全國著名特級教師。

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

1962年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1985年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

1995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9年教育部召開「於永正語文教學方法研討會」,推廣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教學法。

2001年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範」。

2002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13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徐州市成立於永正語文教學研究所。

曾應邀到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港澳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作學術報告2000多場次,上公開課3000餘次,發表文章百餘篇,出版《於永正課堂教學教例與經驗》《於永正語文教學精品錄》《教海漫記》《於永正與五重教學》等多部著作。


推薦閱讀:

教師節臨近:我來談談對女教師化妝的看法
有關《老師,我想對你說》的作文怎麼寫?
別人的老師 | 一位物理學名師的髮型進化史
教育部:今年全國招9萬名特崗教師,年齡不超過30歲
ESL新手開始教學職業生涯

TAG: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