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跟癌症病人說話

怎麼跟癌症病人說話

很多時候,擊垮癌症病人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因患病造成的緊張、懼怕、焦慮、抑鬱等負面心理。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癌症患者確診後一年內,自殺和因事故而死亡的風險是其他人的20倍左右。近日,英國德比大學心理學專家指出,通過「話療」解除癌症患者的心病,可以提高他們戰勝病魔的機會。

「絕症」不等於絕望

對疾病與死亡的恐懼、對治療方法的懼怕、對健康每況愈下的無助等情緒交織在一起,造成了癌症患者的負面心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一項針對2000餘名腫瘤病人的調查發現,超過50%的治療期腫瘤病人存在心理障礙。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教授袁鳳蘭表示,此時尤其需要周圍人用適當的安慰鼓勵,化解患者不良情緒,增強與疾病鬥爭的信心。

患上胃癌的張大爺曾經歷過從幾乎放棄到積極配合治療的心理轉換過程。改變主要源於鄰居老李的一句鼓勵:「您這病,我見多了,5年前我二哥也得了您這病,治得挺好,現在身體好著呢。」總懷疑自己肯定沒救了的張大爺,這才生出些信心,決定積極治療。

老李的鼓勵並非虛言。被人們看作絕症的癌症,早就摘掉了「不治之症」的帽子。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提出,癌症是一種可以調控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及時,80%的早期腫瘤患者可以治癒;中晚期癌症患者也能有效延長生存時間,其中不乏痊癒者。

袁鳳蘭說,得知親友患癌後,家屬及周邊人應該寬慰、鼓勵患者,讓他們知道,患上癌症也不需要絕望。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還可能因意識和行動上的偏頗,無形中加劇患者的精神壓力,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

一是情緒低沉,部分家屬痛哭流涕或情緒緊張,讓患者更加恐慌;

二是過於謹慎,與患者交談時小心翼翼,目光不敢對視,顧左右而言他,甚至連一個與病相關的敏感字眼都不敢提,這樣的態度反而容易讓患者起疑心,對生命失去信心;

三是關心過度,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尤長宣說,部分家屬為了表達關心,過度頻繁探視,反倒讓患者產生時日不多的負面想法。

有些話不該說

安慰和鼓勵患者時,需要講究談話技巧,若說不對,適得其反。美國《赫芬頓郵報》刊文總結了最不該對癌症患者說的幾句話。

「我知道這可能很難受,但……」除非親身經歷癌症,否則很難感同身受。這種話會讓人覺得你有點居高臨下,使人不舒服,請不要讓這樣的言語再次觸痛病患的心。

「我明白你的痛苦。」化療、放療、器官移除……癌症患者身體上的痛苦,常人無法體會,真正經歷過的人,反而不會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這可能就是命吧。」對命運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是康復的重要動力之一。在聊天過程中,引導患者抱怨命運或質疑自己,甚至一起流眼淚,都會勾起患者傷心,導致情緒低落。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種蒼白的安慰,只能顯示出你沒有用心理解他人的感受與處境。

「別傷心了,明天你就能好起來。」這些不實際、不客觀的安慰,反而讓人覺得希望渺茫。

「好好養著,想吃什麼就吃點什麼……」類似這樣的話在敏感的患者聽來,就像判了死刑,從而萬念俱灰。即使後來把說這些話的真正意圖解釋清楚,患者的心理傷害也難以挽回。

學會五個安慰技巧

談話聊天是個技術活。跟癌症患者說話,更要掌握一些技巧。哪些內容能說,又應該怎麼說?兩位專家給出了一些建議。

告知病情要因人而異。袁鳳蘭建議,對早中期患者,可暫時隱瞞病情,避重就輕,比如把肝癌說成「肝硬化」,減輕恐懼、焦慮感。對病情較重的患者告知病情,最好漸進性透露。

鼓勵患者多用成功案例。為了讓患者樹立信心,一定要傳達出這樣的意思:他的病不是最糟的,是可以緩解甚至治癒的。最好用舉例形式,比如,周圍有親友也得了同樣的病,但現在很好;看報道,某個明星得過類似的病,可現在很健康。

科普常識緩解治療恐懼。有些患者一提起「化療」,就會產生極大的懼怕心理,可以用必要的醫學知識、心理知識向病人解釋,告訴他們化療的副作用已經減少。還可以告訴患者,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先進藥物和技術手段,治療希望很大。但需要注意,相關內容最好由具有專業知識的人說,切忌靠網上查到的內容亂科普。

用與癌症無關的事分散注意力。比如,談天氣、寵物或某部電影;患者狀態較好時,邀他出去走走,有助於讓患者短時間內忘記病情,提升情緒。在聊無關病情的話題時,不要表現得太刻意,比如小心翼翼不提一個跟疾病有關的字眼,否則會有反作用。你需要做的就是坦然真誠,盡量不把對方當成一名癌症患者。

多聆聽勝過說太多。當一個聆聽者,不用刻意講話。儘力與他保持眼神交流,讓他感覺到你的坦率。尤長宣說,表達關愛的撫摸、微笑和眼神都可以告訴病人,雖然他們病了,但你對他們的關心一如既往,你會盡己所能提供幫助,和他們一起戰勝疾病。▲

推薦閱讀:

TAG:癌症 | 患者家屬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