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綠化:城市道路海綿策略
05-26
立體綠化:城市道路海綿策略
目前,我國正處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城市不透水面積急劇增加。城市道路作為城市主要不透水下墊面之一,占建設用地的比例超過了30%。與此同時,傳統管道排水方式導致道路排澇壓力大、路面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難以滿足現代城市建設對生態環境的需求。城市道路運用海綿城市設計策略,在收集利用道路雨水徑流、污染排放等方面可產生巨大的經濟、生態和美學效益。
1、生態樹池
樹池的標高一般比路面低一些,用以收集、初步過濾雨水徑流。就行道樹而言,一系列連貫的樹池可以被設計成潛在的收水裝置,最大限度地發揮收集、過濾雨水徑流的作用。
2、生物滯留池
生物滯留池是一種窄的、線性的、配置豐富景觀植物、具有規則形狀(常為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下凹式景觀空間,具有垂直的池壁和平緩的縱向坡。
3、道路滲井
在空間極為受限的鄰里街道,因為沒有有利條件設置生物滯留設施,通常採用設置滲井的方式來實現海綿城市。
4、道路中心隔離帶
道路中心綠化作為常見的道路綠化形式,在海綿城市建設上有很大的潛在利用價值。道路兩側的滯留池和中心綠化在本來沒有聯繫的情況下,結合道路橫坡的現狀,可整合為一個新的排水綠化生態系統,是一個可以用來應對道路積水的新策略。
5、立體交通
採用入水口初期棄流、入水口攔截裝置、高架下滯留池設計等方式。
6、生態停車場
生態停車場是一種具備環保、低碳功能的停車場,具有高綠化、高承載的特點,同時使用年限也長於傳統停車場,生態停車場可與生物滯留池及植草溝結合設計。
推薦閱讀:
※室外垂直綠化牆適合種哪些植物?
※紅葉石楠、小葉赤楠、紅葉李的鑒賞與辨識區別
TAG:園林綠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