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十遍《離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皇氏三墳
好吧,完成這項成就用了我兩個小時,而且是在我曾經背會過的基礎上。
畢竟是學國學的,像《離騷》這樣的長篇經典詩詞,是必需要背會的。懈怠了半年的我再次翻閱時,悲哀的發現背不下來了,忘記了。(事實證明,定期複習,翻閱是絕對有必要的,大家不要學我。)在B站上看過一些「一口氣xxx」的視頻,我就想,我也做這樣的事好了。當然,沒有錄視頻,或許過幾天會讓朋友幫忙吧。
《離騷》是戰國時屈原的作品,整理在他的作品集《楚辭》當中,像《離騷》這麼長的詩還有《天問》,相對於《離騷》,我認為《天問》更有意思,柳宗元針對《天問》,做了一篇《天對》,屈原問一個,柳宗元就答一個,妙趣橫生,正確與否暫且不論,真的是十分好玩,有興趣的自己百度。
《天問》是向天發問,向天提出問題,一些我們或許可以用如今的科技來回答,一些我們如今也不知道答案。調侃來說,《天問》就是古代版本,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十萬個為什麼》,皇氏三墳在此強烈建議,你抽時間看一看,那麼多問題,肯定有一個可以引起你的深思。
扯回來,《離騷》實在是長,十遍聽上去不多,才十遍嘛。結果讀到第二遍就口乾舌燥,第五遍就嗓子啞了,第七遍你會發現你完全不知道在讀什麼,看的字漸漸陌生,發出的音調都特別奇怪。就像我現在完全不想說話,一句都不想說,也幸好是打字╰(*°▽°*)╯。
我發現,讀書有兩個作用,正因為這兩個作用,產生了「背會」的效果。
其一,肌肉記憶。在讀書時,會不斷發出聲音,直到最後,習慣了某種語調,就會記住了。像彈鋼琴,彈奏一個譜子,當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式,就以我為例,一個譜子反覆彈,彈上一百遍基本上就可以記住了。那些鋼琴老師,大師可以閉著眼彈,就是記住了琴鍵的位置,用手一摸就知道是do,還是mi。背書和背譜是同一個道理,產生了肌肉記憶,一切就好辦了。
其二,培養潛意識。或許叫下意識,我認為相差不多,就像叫你的名字,你就會回頭一樣。讀書讀多了產生了肌肉記憶後,就會出現下意識,可能腦海中一篇空白,但就是能背的下來,很順溜。也只有達到了這一步,文章才算會真正的背會。不過如果你不想像我一樣忘記,就每周抽出一些時間來複習,讀讀背背吧。
我承認,讓你多讀誦古詩文才是我真正的目的,如果能背會,那就更好了。
我們的文化傳承了幾千年,只是到了近代改變成白話文書寫,使用。這與我對於簡繁字體的看法相同。這是趨勢,白話文通俗易懂,便於流通,好處多多,在國際上,也更易於我們的文化輸出,便於外國人學習我們的文化。
但!!!!!我們文化的根基畢竟文言文!白話文再好,時間太短了,久而久之,文化斷層就很容易出現,隨便拿出一篇沒有句讀的文獻,一百個人中有一個能了解大致意思就很了不起了。現在,哪有一個真正的學者大儒呢?至少我聞所未聞。
簡化是趨勢,我當然不會要人們重歸文言文,但人們肚子里稍微有點墨水還是必要的。存上個幾百首詩,幾十遍古文,一點不難。
我很早就想過在世界各國開辦華夏會所,在裡面人們身著唐裝漢服,佩玉木屐,古琴琵琶,詩棋書畫一應俱全,服務員至少會背300首詩詞,每位進去的客人至少會背100首詩詞,如此一來,文化如何傳承不了?傳統又如何不能發揚?只需靜待時日罷了。
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如果是大企業家,大資本家,有復興發揚傳統文化之心思,可以聯繫我詳談,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果你只是泛泛之輩,卻有振興中華之熱血,還望勤加讀書,多背誦詩文,皇氏在此謝過。
皇氏三墳,佈道天下,雖千夫指,義不容辭。
推薦閱讀:
※排卵期同房最容易懷孕,但你總是懷不上,原因出在這裡!
※木匠爸爸鄭安全 :故鄉是我必須回去的地方
※如何理解《壽司之神》的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