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上進心並不是真的上進

你的上進心並不是真的上進

文/阿倫

我們生活中有那麼一部分人,操著所謂的「上進心」對自己進行無窮無盡的折磨,這種人對自己有著很高的的要求,但是沒有幾個是能夠真正做到的,一天睡醒就開始想著我要學點什麼,我要提高自己,但是結果不但沒有把對自己的要求轉化成為行動的動力,反而變成一種內耗,把自己搞的精神萎靡,一整天下來什麼事情都沒有做成,反倒是把自己整的及其挺痛苦,說好的上進結果不但沒有上進成,連基本的事情都沒有完成,而這種「不上進」的狀態嚴重違背了我們的「上進心」,結果造成更加嚴重的內心衝突,這樣的一天不但沒有效率,而且還很不開心,第二天又給自己制定了各種目標,要求自己去完成,然而只不過是在重複第一天的狀態罷了,而這樣的惡性循環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矛盾,越來越自卑,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這種「上進」變成了一種毒藥

這種所謂的「上進心「」,我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叫做「對自己不切實際高要求綜合征」這個名字有點長,但是我似乎沒有更好的詞來形容它了,那麼這種「上進心」是怎麼來的呢,《三字經》裡面有這麼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還有《荀子》裡面說過,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本人並不同意以上性本善和性本惡的觀點,我認為,人之初,性本空,更加符合人性,這裡的空指的是一個人出生就是一張白紙,我們在這張白紙上面寫上什麼就是什麼,也就是說如果他的成長環境是一個「惡」的環境,那麼這個人就有可能變成一個惡人,如果這個人在「善」的環境中長大,就有可能傾向於善。所以說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的父母容易在我們的身上尋找補償,比如,我的母親是一個對學習要求很高的,因為我母親原本學習很好,但是因為當時的生活條件所迫,沒有辦法完成學業,所以讀到二年級就沒有再讀了,因此這種人生的缺憾直接就在下一代身上尋找補償,所以從小對我的學習要求極高,相對來說我父親對我的學習並沒有什麼要求,而一個被過分要求的事情絕對做不好,著名心理專家曾奇峰說過,被過分關注的就是被毀掉的,所以我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中等偏下,每個都有屬於自己的邊界,而當這個邊界被過分的侵犯,我們就會採取保護模式,你越要我做什麼我就越不做什麼。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數學100考了14分,被我母親用竹條狠狠打了一頓,竹條都打斷掉,然而並沒有卵用,我的防禦機制讓我把數學考到60分左右,保持不被打,但是我的潛意識絕對不考高分的狀態,我後來才知道,其實我不是學不會,而是我不讓我自己去學,因為我學的太多就意味著我的邊界被侵犯的越厲害,我就越沒有安全感,每個人都有保護自己心理邊界不被入侵的本能,被過分要求就是一種侵犯。

我們並不可能完全的抵抗來自父母的要求,我們容易接受父母的投射,並且表示認同,也就是我容易內化父母對於我們的要求,把這個要求變成對自己的要求,所以當我們的父母對我們有很高的要求的時候,就容易變成我們對自己的過分的高要求,這個所謂的高要求表面上只是對自己要求比較高,但是實際上這個要求的背後是一種不被接納的感覺,最可怕的是我們從這種行為背後解讀到的是一種有條件的愛,換一種說法等於你的父母親在對你說,你只有把學習搞好了,你才值得被我們愛,而不學習好你就是一個不值得別人愛的人,這是一種潛意識的表達,事實上從父母親的嘴巴裡面說出來的就變成我們是為你好才這麼要求你的,你學習好是你自己的事情,於情於理這個事情都講得通,但是可怕的是主導我們生活的是潛意識,父母親潛意識的表達被我們的潛意識接受到了,所以變成對我們的現實影響,而這種要求直接作用的結果就是我們變得不接納自己,變得自卑了.

能夠讓我們變成自信的唯一途徑是父母的認可,但是這個認可很難得到,因為要求太高了,如果這個要求很容易達到就不是一個問題了,關鍵是父母對孩子的高要求很難達到,就算達到父母也不會給予孩子認可,潛意識裡面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擔心孩子成長太好就會離開自己(因為孩子成長好了就意味著分離,有些父母承受不了這一份分離),所以不敢給孩子表揚,而在意識層面就變成,我害怕你驕傲,所以我不表揚你。父母越不表揚自己,孩子越覺得自己沒有滿足父母,他們就越努力越對自己有高的要求,但是越高要求越不可能做到,你可以一次考100分,但是沒有辦法每一次都考100分,最後變成一開始我們說的「對自己不切實際高要求綜合征」。

我們內心的衝突來自於哪裡?那就是潛意識接受到的是你不能夠好好學習,因為你學習好了就意味著離開父母了,父母不希望你成長,這個通過父母對我們過分的要求去達到他們的要求,因為過分的要求就意味著我們邊界被侵犯,我們用不好好學習的方式去抵抗,而意識接受到的是我要好好學習,學習對我很好,潛意識抵抗,意識層面要求,這就形成我們的衝突,怎麼學都學不好。因為潛意識的裡面太大了。

另外一方面的衝突是,我們接受到的是有條件的愛,需要好好學習才能夠得到父母的愛,另外一方面我們怎麼做都無法滿足父母,所以我們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上面的兩點,一方面是怎麼做都是做不好,一方面是對自己有過高的要求,所以才會變成我們今天開頭提出了的問題,有極高的「上進心」,但是越做越糟糕,越做越自我否定。因此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所以你的「上進心」並不是真的上進心,只不過是披著上進心的外衣而折磨自己的一種內化後的父母罷了

愛社交微信公眾號:DNzcsk原文

阿倫個人微信號:alunshen

愛社交喜馬拉雅電台:愛社交自信課堂(在喜馬拉雅電台app搜索:愛社交自信課堂,有免費往期乾貨課程錄音)

愛社交百度貼吧:愛社交自信吧

推薦閱讀:

「進可攻,退可守」未必是件好事

TAG:上進心 | 社恐 | 自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