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淳一談情場:那些風月老手如何把握女性心理
結婚,意味著青春的終結。
男人們的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抱有這種想法。
單身時代的男人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縱情玩樂,而一旦結婚就不能夠放縱自己了。從結婚的那一瞬間開始,多姿多彩的一頁就被翻了過去,從今往後將被家庭的桎梏所束縛,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放縱和不負責任了。
朋友中有誰結婚時,男人們會不由自主地表示些許傷感和同情:「唉,這傢伙終於輪到遭報應的這天了。」——從類似的玩笑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男人確實存在視婚姻如牢獄的想法。
從以上這個例子或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男人們是群只顧享樂、讓人感覺不靠譜的傢伙。但反過來說,男人們覺得結婚後再也不能縱情玩樂,本身就是他們重視家庭的一個明證。
不過,「單身一枝花」這種觀念在男人頭腦中確實非常顧固,他們內心確實希望趁著沒有家庭羈絆的時候盡情玩樂一番。在這點上,想必女人也一樣,至多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
近年來,一談戀愛便馬上考慮結婚的男人似乎有所增多,但是多數單身男人仍然抱著趁結婚前的大好時光盡情玩樂的想法。
遠離婚姻和家庭的羈絆、享有徹底的自由,就男人而言,大概也就只有自跨出校門至三十來歲這幾年的光陰。
在這段時期,多數男人將戀愛與結婚視為並無必然聯繫的兩件事。換句話說,他們在與女性交往的時候不會將結婚作為目的來考慮。當然這個年齡段的男人經過戀愛最終步入婚姻殿堂的也不在少數,這樣方向明確、順順噹噹地直達目標確實是個極為理想的進程,但畢竟不是所有情侶都能夠順利地照此發展。
本章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男人在結婚前對於戀愛的真實想法,這個時期的男人既有快樂,也有苦悶,人生起起伏伏,處於動蕩不安的時期。
對二十齣頭、尚無結婚願望的男人來說,最迫切需要的伴侶是能夠在一起愉快地消磨時光的女子。
這裡所謂的「愉快」,既包括輕鬆地交談和共同從事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動,還包括雙方在興趣、情致上的合拍以及和諧的性生活。既然男人尚無結婚的意願,因此對他們最具吸引力的不是那種適合居家過日子的女人,而是性情開朗、能帶來新鮮刺激感的女子。
這種前提下,時不時引出結婚的話題、竭力想用家庭將對方拴住的女人,會令男人敬而遠之。當男人還想保持單身盡情玩樂時,她們卻已經在設想著構築愛巢,期望早日步入婚姻殿堂。男人面對這樣的女人會感到困惑、害怕,當察覺到對方在認真考慮結婚一事時,男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糟糕」,隨即盤算如何避開對方準備圈就的藩籬。這種時候,女人往往會以「你對我們的今後有什麼打算?」「某某已經結婚了」或者「家裡人老是催著我去相親呢」之類的話,委婉地向男方提出結婚要求。如果男人對此不置可否,有些女人立刻會氣急敗壞,詰問男人:「你準備怎麼對我負起責任來?」或:「這麼說,你只是在玩弄我?!」坦率地說,這樣的女人最令男人感到可怕。
男女之間只要有了肉體關係,就必須結婚,男人們覺得這是個牽強無理的要求。這種邏輯就等於是說,如果不打算結婚就不能戀愛。假若是女人結婚前必須保持處女之身的觀念盛行的時代,這種邏輯或許會有市場,但現今已是男女平等、戀愛自由的年代,還恪守著「既然我把身體給了你,你就應該負起責任來」的觀念,就顯得過於陳腐了。
也有的女人出於「既然彼此相愛,結婚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嗎?」這種想法,急於向男人逼婚。此話乍聽上去有理,但我們完全可以反問一句:愛情真是萬能的嗎?假如無法承擔對方整個人生,就沒有權利去愛對方了嗎?要承擔這麼大的責任,本來美妙的戀愛就變成一種令人忐忑不安的負擔了。
女人還有一句常用的台詞:「是你讓我深深喜歡上了你,你卻……」這句話也很值得推敲,「讓」對方喜歡上自己,男人的確不能置身事外,但是將全部責任推到男人身上則是不公平的。喜歡上一個人不是那個人的責任,而是自身主觀意志的結果,用這種理由來責怪男人顯然不恰當。
《艷陽天》① 在電影史上可說佔有一席之地,雖然已是舊作,但時至今日仍常常公映,相信不少人都看過。片中凱瑟琳·赫本扮演美國某公司女秘書珍,假期孤身一人來到義大利威尼斯旅行,偶遇一名經營古董店的中年男子,兩人墜入情網。然而假期結束後,女主人公不得不返回美國。影片的最後,中年男子手捧白色梔子花,追著列車在站台上奔跑,鏡頭疊映著珍在車中含淚回望的特寫,兩個人的心中都百感交集,依依不捨地揮手告別。
筆者為寫有關這部電影的隨筆而赴義大利尋訪,向一名貢多拉船夫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假設你是電影中的男主人公,如果女主人公無法將你忘懷,再次回到你身邊並懇求和你生活在一起,你會怎麼辦?」
船夫聳聳肩答道:「我並沒有向她保證過和她結婚,所以我根本不可能對她負什麼責任。兩人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夏天,這樣不是很好嗎?如果沒有遇上我,她只能獨自在此度過一個無聊寂寞的假期,正是邂逅了我,才給她帶來一段美好愉快的回憶。如果她不能夠明白這一點,那我會感到很遺憾。」
相信不少男人都會對這名船夫的回答由衷喝彩。不過在喝彩的同時,日本男人或許在內心一隅還懷有一絲內疚吧。
這種日本式的感情,時至今日,在企業這樣的社會性組織內仍隨處可見。例如在職場戀愛中,男方對結婚一事猶豫不決遲遲不定時,朋友和同事們便會有意無意地追問:「你打算和她怎麼樣啊?」言下之意,就是讓男方承擔起所謂的責任來。有些女人也會聰明地利用這種男性責任論的觀念,動不動便在上司面前有意透口風:「我現在和某某在談戀愛,可他……」
此類現象時至今日依然難以絕跡,原因便在於「既然兩人發生了肉體關係,男人就必須負起責任」這種陳腐的觀念,在日本社會依然根深蒂固。
一般來講,女人很少會將結婚與戀愛區別開來,視作兩碼事。換句話說,女人往往將結婚理解為戀愛發展的必然結果,甚至有些極端的女人從與對方發生關係那一刻起,便開始期盼著同這個男人結婚了。男人的愛情似乎沒有那麼順理成章的目的性,對他們來說,戀愛就是戀愛,戀愛和結婚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這種觀念上的歧異或許就是造成愛侶之間煩惱不斷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需要申明的是,這裡所講的戀愛是指男女雙方認真投入的戀愛,而不是那種都市裡每天上演、數不勝數的愛情遊戲或者「疑似愛情」。這一點必須事先有所理解和區分,否則易導致誤解。
戀愛中的男人會忠實於自己的情感,但對喜歡或有好感的女子,很多男人會像前文中的船夫那樣,至多將其作為美好而寶貴的回憶一直保留。總之,戀愛和結婚是沒有必然聯繫的兩碼事,即使喜愛這個女子,結婚時也完全可以選擇另外一個女子。
所以當女方提出結婚要求時,男人們往往會如此辯解:「我是說過喜歡你,可我沒說過要和你結婚呀!」以此作為脫身的理由。
可這一套辯解在女人那裡不一定行得通。有些女人只要有此意願,會像前文所述的那樣向上司求援,或向朋友們哭訴,使盡各種各樣的手段以實現結婚的願望。尤其是女人懷有身孕後,不出意外,男人一般都是無處可逃,最終被女方逼迫著乖乖就範。
雖然女人表面上似乎對戀愛不怎麼積極主動,實際上往往較男人更加積極地經營著愛情,編織婚姻的美好前景。
「家裡人又在催我去相親,要不要去敷衍一下?」「我要是去相親的話,你會不會吃醋?」等等,都是女人旁敲側擊的一種手段。倘若男人真心實意地回答:「那你就去看看吧。」女人必然會怒由心生:「你真沒良心!」「原來你根本不把我放在心上!」於是爭吵在所難免。
為避免這類惱人的問題,男人們會從友人那兒聽取忠告,獲取些許經驗。例如:「那樣的女人你最好小心些。」或:「如果不想和她結婚,最好還是適可而止,不要陷得太深。」
尚無結婚打算的男人為遠離這樣的麻煩事,往往會同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女人交往,因為年輕女人理所當然也同樣渴望享受單身的自由,而不會急於結婚。
越是性格固執、行事刻板的女性,越容易在以身相許、情深意重之後將戀愛和結婚聯繫在一起考慮。這類人特別容易出現感情上的混亂和危機。
如果我們再深入一步探討就會發現,男人之所以不像女人那樣,將戀愛與結婚等而視之,根本原因在於男女之間性本質上的差異以及對於戀愛的認識分歧。
坦率講,在年輕男人的心目中,戀愛之於他們的重要性等同於運動、賭博等活動。這聽上去有些殘酷,但事實上,他們覺得戀愛確實與這些活動相去無幾,他們期待和女友約會,與期待去旅行、滑雪、喝酒幾乎是同樣的。
而女人一旦墜入愛河,戀愛便成為她的一切,戀愛即生命。即使提不到生命的高度,戀愛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運動或是其他娛樂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絕大多數女人認為,男人戀愛之後會像自己一樣全身心投入,或者應該是全身心投入。這樣一來男女之間往往會產生矛盾。
近年來熱衷於玩麻將的男人大為減少,但曾經有一段時期,男人們樂此不疲,幾乎個個有過通宵作戰的切身經歷,為此同戀人發生爭吵的不在少數。男人們一旦玩起麻將就停不下手,以至徹夜不歸,戀人自然怒氣沖沖:「我和麻將,究竟哪個重要?!」
面對責問,男人雖然感到愧疚,卻不會因此而放棄麻將。對男人來說,運動、賭博本來就幾乎是和戀愛同等重要的事情,但如果直說勢必激怒對方,只好回答說:「當然是你嘍。」
假若女友緊逼一句:「既然這樣,從今以後再也不許玩麻將!」聞聽此言,男人們一定會大失所望,覺得女友太不近人情。幾次下來,男人們自然會感覺女友成了一種束縛,於是伺機逃出她的掌控。
無論多麼愛自己的女友,男人終歸有屬於自己的夢想,例如駕駛帆船去航海一個月,或者和同性朋友們打幾天高爾夫球。他們渴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被任何人打擾。
與女友數日不見後,男人又會突如其來地想見到她。從這個意義上說,男人確實是一種隨性而為的生物。說起來男人似乎有些自私自利,但女人若同男友生活過一段日子,便會對此有比較深刻的了解。
這種分歧在結婚之後也不會改變,並不是男人故意忽略家庭或忘記了它的存在,只是對男人來說,家庭固然重要,可還有其他事情與家庭同等重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們的真實想法,便是「我遲早會回家的,所以希望你暫且睜一眼閉一眼吧」。
對於男人世界的規則,並非所有女人都能理解並樂意採取寬宥的態度。正如男人只從男人的視角出發考慮問題,女人往往也總是用女人特有的思維來看待事物。
有的女人時常流露出對具有浪漫氣質和冒險精神的男人的讚賞,可一旦自己的戀人或丈夫提出要駕駛帆船遠航三個月,恐怕其中大多數都難壓心中怒火,她們不能容忍男人將自己拋在一邊,於是冒出「駕駛帆船比和我在一起更重要嗎?」之類的質問。既然如此,女人當初最好不要口口聲聲讚賞那種所謂的浪漫情調。
或許有的女人會懇求說:「帶我一起去吧!」對此,絕大多數的男人都會斬釘截鐵地加以拒絕:「No!」
不是因為男人討厭她,而是因為不管幹工作也好,打牌賭博也好,駕駛帆船也好,男人們熱衷的這些活動都是限於男人的圈子,全部是由男人組成的社會的活動內容。如果帶上妻子或女友,不僅有可能打亂男性世界的秩序,更有可能影響到他與朋友之間的友情。
男人異常珍惜這種友情,友情在他們心中佔據的地位,遠遠超過友情在女人心中的地位。理由很簡單,男人如果失去友情便意味著被男性社會屏蔽在外,最終成為一隻失群的孤狼,這也意味著男人徹底被整個社會拋棄。
男人早在少年時期就開始體會到這種感覺,所以對他們而言,在男性社會中確保自己的位置,同珍視自己的妻子或女友一樣重要,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這種傾向在日本的男性社會裡尤其明顯,如果對男人的這種感覺不能理解,也就無法真正地理解男人。二十齣頭的男人,正是步入男性社會的起步階段,在這一時期,他的首要任務便是如何確定自己在男性社會中的位置。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年齡段的男人擁有一種自由寬鬆的戀愛關係是最理想的。
日語中有個詞叫「適齡期」,近年來這個詞在都市氣勢漸衰,不那麼流行了。「適齡期」原是針對到了一定年齡的女人使用的詞,其中暗含著催促她們早日結婚的意思,聽起來讓人頗感不舒服。對年輕人來說,這似乎是多此一舉的關心,但平心而論,年輕男女的確有那麼一段時期可視為最佳婚齡。其實男人也有「適齡期」,在日本社會裡,如果一個男人在適婚年齡尚未成婚,便可能被看作不成熟、不可信賴的人,甚至被上升至人格的高度來看待,許多企業不會將重要的職位給予未婚男人。
以前曾聽說過這樣的事例:有一段時期不少出租汽車公司將婚姻狀況作為招聘新司機的一項重要條件。企業方面認為,有家室的人多一份丈夫和父親的責任,因此工作中會更加小心謹慎,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會更低。加之有了家庭需要撫養照顧,短期內一般不會辭職,工作起來更加安穩,因而企業也可以更加安心。
男人如果年近三十還不成家,父母便會不停地催促:也該找個人安定下來啦。倘若他年近四十歲仍是獨身,周圍的人很可能在背地裡胡亂猜測起來:「這個人是不是討厭女人?」「不會是『同志』吧?」甚至會覺得他「可能有什麼暗病吧」。
面對來自家裡家外有形無形的種種壓力,有的男人頂住了,堅持獨身,但是大部分男人過了三十歲以後,便自然而然地產生「是差不多該成家了吧」的念頭。
男人們開始強烈地意識到婚姻一事大多是在三十歲前後,對男人來說,這個年齡段無疑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
三十歲前後的這個年齡段,也是男人精神上發生重要轉折的時期。
在此之前,男人們,包括二十齣頭的大學生,總的來說涉世尚淺,「初生牛犢不怕虎」,易陷入盲目的自信,對長輩及前輩不屑一顧、無情抨擊,甚至恃才傲物、指點江山,很有些憂國憂民的氣概。走出校門踏上社會的最初一段時期,面對象牙塔外的新世界他們充滿了好奇,依然懷著相當的自負。
然而幾年過去,他們逐漸認清了社會結構和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才意識到自己人微言輕,只不過是整部社會機器中的一顆螺絲釘而已。單靠他們個人幾乎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更讓他們灰心喪氣的是,在工作中時常會失誤出錯,遭到上司和前輩訓斥,先前那點自信慢慢地消失殆盡。於是男人們開始認識到社會並不像自己當初想像的那麼簡單美好,對自己也越來越失望。
女人踏上社會後,因工作上失誤出錯而情緒低落的事例也不少,但總的來說,男人受到的要求和期待更為嚴苛,因而更容易心理受傷。如果得不到企業以及上司的肯定,他們會陷入非常不安的境地。
踏上社會的最初四五年內,男人們的同期意識還較強,經常和同期畢業的校友及同期進入公司的同事一起喝喝酒、發發牢騷,藉以消愁和調整情緒。隨著歲月流逝,同期之間也逐漸產生了明顯的差距,特別是三十歲過後,仕途有望者與事業無成之輩涇渭分明。即便是同期的校友或同事,一起喝酒的時候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推心置腹、毫無顧忌地訴說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相反,更多的是變成了一種競爭對手的關係、上司和下屬的關係,於是能夠無拘無束相處、撫平自己郁怒心緒的朋友越來越少。
儘管現在的日本社會已有很大進步,但像這種等級森嚴的「按功排輩」現象依舊頑強地存在。男人們身處企業或政府機關,相互間日復一日地進行著殘酷無情的競爭,在這種縱向型的社會裡生存和工作,時常表現出焦慮不安或灰心喪氣也在所難免。
於是男人們自然而然地希冀從不屬於男性社會的女人身上尋求慰藉和精神寄託。在這種情況下,男人並不一定是真心想同女人戀愛或結成性愛伴侶,而是期待身邊有一位無條件的同盟者,這樣,當男人怨嘆「今天又挨部長訓了……」的時候,女人就會勸慰他:「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唉聲嘆氣的。」還會給予他最需要的鼓勵:「我想這不是你的錯,可能是部長的處理方式有問題。」男人這種心理上的脆弱期大多發生在三十歲前後,男人在這一時期無時無刻不希望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子成為自己的可靠盟友。這種關係很可能會走向婚姻:假使身邊恰好有這樣一位合適的女子,男人希望她一輩子成為自己無條件的同盟者,就會毫不猶豫地邁出結婚這一步。由此看來,女人想最終稱心如意地得到心儀的男人,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抓住他的脆弱心理。
以上是一般企業白領對於婚姻大致相同的想法。除此以外,還有人是因為到了年齡而想成個家、生個孩子、讓父母放心;有人是對單身生活感到厭倦了,希望身邊有個人幫他掃地做飯什麼的;也有人則是為了長期而穩定的性愛生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總之,在這個時期,男人們頭腦中開始考慮結婚這件事,並且付諸相應的行動。
換句話說,男人打算結婚,不一定是出於對女人的愛情,還可能是受其他各種各樣的精神因素和社會因素所迫,而作出的決定。因此,當聽到交往的男友提出「結婚吧!」之類的要求時,女人最好不要簡單地將它理解為是對方情深意濃才願意結婚,而應當對他的話打點折扣,冷靜地認識到還有其他多種因素可能導致結婚這一結果。
這樣說並不是希望女人去責備男人的小算盤或功利心,結婚本身不就是在考慮現實種種狀況的基礎上、男女雙方訂立的一份感情契約嗎?
男人正兒八經考慮結婚的時候,一般會選擇哪種女人作為結婚對象呢?
首先浮上腦海的一定是相貌。沒錯,有誰不愛美?哪個男人不希望自己的妻子貌美如花?
但事實上,男人對女人外貌的重視程度遠不及女人所想像的。出乎女人意料的是,男人最看重的是會做家務、性情溫和率直、真心實意地愛自己的女人。如果具備了以上優點,即使其貌不揚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當然能同時擁有美麗的容貌更是求之不得。不過一般來講,男人大都有自知之明,不像有的女人那樣貪得無厭。
男人經過在社會上的嚴格鍛煉,對於婚姻,不會再像女人那樣不切實際,而是以冷靜的目光觀察、物色適合自己的對象。應注意的是,男人往往不會實踐戀愛時的豪言壯語,面對婚姻,他們其實是非常實際的,他們特別注重將要成為自己妻子的這個女人能否與自己的雙親和諧相處,能否照顧好家庭、愛護家庭等等。現實中由於雙親反對而取消結婚計劃的例子不在少數,與女人相比,男人似乎更加顧忌周圍人的反應。男人這樣謹慎,是因為他們覺得:如果同一個跟父母相處不好的女人結婚,以後自己夾在父母與妻子中間,就有得受了。當然也不乏男人出於不想讓父母傷心的考慮而如此行事。與以前相比,現在的年輕人中這種尊重父母意見的情形更加普遍,這大概與獨生子現象以及長期同父母生活的年輕人增多不無關係吧。
許多公司白領中流行「賢妻助業」、「有個好老婆,就能出人頭地」的說法。男人們無不希望邀請公司同事來家裡玩或前去拜訪上司時,自己的妻子舉止落落大方,談吐自如得體,能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對於妻子穿著打扮是否太過花哨、有無浪費習慣、岳父母的為人以及妻子的家庭環境等,男人也很在意。
男人面臨結婚時,傾向於這種保守與功利的考慮,是因為男人本身是一種非常社會性的存在,故此認為一個八面玲瓏的妻子更加有利於自己的個人發展。上司一句「你有一個很不錯的妻子嘛」,不僅令男人感到自豪,同時也暗含著對男人本身的讚賞。出於這方面的考慮,男人在選擇妻子時,往往覺得長相普通但有教養、品行優良的女人要遠遠勝過那些外表出眾卻舉止欠妥的美女。正如一句戲言:「適合交際的女人不一定適合做妻子。」很多男人在擁有極富個性、性感妖嬈的情人的同時,卻選擇外表毫不出眾但性格柔順的良家女子結婚。他們正是將戀愛和婚姻區分開來考慮的。可能不少女人會譴責這類男人太卑鄙,但是冷靜地想想,很多女人對婚姻不也抱有相當現實的想法、將結婚與戀愛區別考慮的嗎?例如,戀愛時選擇花花公子型的男人,充分享受富有激情的愛情,而一旦結婚,則首先考慮的是對方的收入、發展前途以及家庭地位等諸多因素。如此看來,男女對婚姻的態度至多是「五十步笑百步」,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這種追求浪漫愛情、結婚時則轉為極其現實的傾向,在上流社會的官僚階層中最為明顯。他們中的許多人,為了實現其飛黃騰達的野心,竭力攀附政治名門或是財經界的實力人物,將門第放在第一位,而將個人的感情置於其次。
責難此種男人對愛情不誠實,或許一點也沒說錯。不過,也有不少女人經不起金錢或富家子弟的誘惑,所以不能一味地指責男人。
綜上所述,與女人相比,男人對待婚姻更加理性,能夠不惟愛情所動。當他們下定決心結婚時,與其說是戀愛使然,不如說是其他多種現實功利因素相結合的必然結局。
這不僅因為男人是一種社會性很強的生物,還因為男人常常會懷著這樣的期待:即使雙方沒有多麼牢固的愛情,但隨著兩人一起生活,愛情自然會逐漸加深。換句話說,他們認為夫妻之間的愛情不必來得太熾烈,激情四射的婚姻更容易令人感覺疲憊,且難以維持長久。對一般日本男性來說,理想的狀態是夫妻間感情平穩、自然,像一盆溫吞水一樣,至於性愛也無須過頻,偶爾為之就可以了。
這對那些憧憬著熾烈、甜蜜的兩人世界和溫馨家庭的女性或許是一種褻瀆。但對男人來說,他們所期待的家庭無非是一個不必設防、能夠徹底放鬆身心的場所,失意時能夠得到撫慰,屈辱時能夠得到鼓勵,能使自己第二天繼續鼓足幹勁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家庭如若僅止於妻子如何美貌,如何性感,男人將很快身心俱疲。男人們喜歡這樣調侃:「工作和性嚴禁入內(家庭)」,這一半是玩笑,一半也表達了男人對家庭所持的真實態度。
年輕男女對戀愛滿懷憧憬乃是人之常情,男人自然希望由戀愛關係順理成章地發展為婚姻關係。不過,一旦他們開始具體思考結婚問題時,往往不得不向現實妥協。
在這方面,女人想必也不例外。對於結婚對象,很多女人除了要求相貌以外,對其學歷、收入、父母的職業以及家境資產等也會劃定諸多條件。在此基礎上,女人們還希望與各項條件俱齊的對象經歷一段奔放浪漫的戀愛,然後再步入婚姻殿堂。換句話說,女人擇偶就好比先進行第一輪書面材料甄選,圈出達到一定分數的面試者,將目標集中在這些人身上,然後戀愛,愛上對方之後才考慮結婚。
這個時期的女人,即使原本不喜操持家務,現在也懷著與所愛的人共同開創新生活的美好憧憬,醉心於料理、插花學習,或流連於家具和日常用品賣場。女人對於即將到來的婚姻生活的期待,要遠遠超過男人。
而男人對此似乎並不怎麼沉迷,他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更加現實,與女人有著微妙的差異。說得極端些,男人擇偶,只要具備結婚的條件,即使兩人尚未達到熱戀程度,也可以步入婚姻。相反女人則無法跳過戀愛這一階段,即便是相親結婚,她們也會宣稱:「相親只不過是兩個人結識的契機,雙方經過戀愛互生感情,所以才決定結婚的。」由此可見,與男人相比,女人異常看重雙方之間的感情,並且期待著自己的人生會因結婚而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正因為如此,很多女人即使下了結婚的決心,仍然會疑慮重重:難道真的要同這個人生活一輩子嗎?自己的選擇究竟有沒有問題?有的女人甚至會猶豫再三,進而提出解除婚約。這是因為女人對於愛情本身的重視更甚於其外在形式,而男人即使稍存不滿,仍可能先結婚再設法去解決。當女人沒有十分的自信,覺得自己無法牢牢掌握對方的心的時候,很有可能不顧周圍人的勸阻,義無反顧地提出毀婚。
在小城鎮長大的女人,不少都視婚姻為極大的束縛,一旦結婚,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自由自在地玩樂、出國旅行了;生活在大都市的女人則擔心,今後將作為妻子和母親而被禁錮於家庭中,因而對告別單身時代尤為感傷。無論何種情形,都造成女人在面臨婚姻時比男人更加猶豫彷徨。如今,女性的晚婚已經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其根源恐怕就在於女人往往比男人更容易感受到婚姻給自己帶來的社會制約。
有個名聲在外的花花公子在電視節目中披露了他的艷遇體會。按他的說法,婚約在身的女人最容易得手。依照常理,男人絕不會想到去挑逗已經訂婚的女人,然而這個花花公子卻分析道,女人訂婚後往往對自己的婚事躊躇不決、心神不安,此時最容易乘虛而入,因此得手率高,而且「得手之後也用不著負任何責任,沒有比這更爽的事了」!此番言論,令人驚愕,那些風月場上的老手對女性心理的把握可謂登峰造極。
當然,順順利利地戀愛,不經坎坷而成好事,最後在雙方親友的祝福聲中邁入婚姻殿堂的情侶也不少。
毋庸諱言,男人這種生物總希望自己是同類中最強的,尤其是在妻子面前,如果不能佔上風,他們便會有一種強烈的挫折感。男人挑選妻子時大多希望對方性情溫順、婚後也固守於家庭,就是想將妻子與社會隔絕,不讓其領略到外部世界的風光,使自己更容易顯現出優勢。這種思路幼稚可笑,但卻實實在在地反映出那些缺乏自信的男人潛在的問題,他們自尊心特彆強,惟恐受到絲毫傷害。
這種男人大多不願同工作出色、能力勝過自己或學歷高於自己的女人結婚。當然也有以擁有優秀妻子為驕傲的男人,不過僅僅是少數,此處我們探討的只是大多數男人,因而可以將這少數男人排除在外。
坦率地講,絕大部分男人對於自己妻子貌美如花、出身名門及家境殷實等都會懷著自豪的心理,然而若是妻子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識水平超過自己的話,他們心裡往往就不是滋味了。
面對學歷高、能力出眾的女人,多數男人會敬而遠之,他們擔心同這樣的女人結合後,很容易出現妻子在外比自己更受認可、更被尊敬的不利局面。另外,這樣的妻子在社會上與其他男人接觸廣泛,會不會將自己與其他男人進行比較?這類擔心會令男人時常處在一種危機感中。
即便男人喜歡上能力強、積極投身於事業的女人,希望與之結成連理,往往也會遭到男方母親的反對。做母親的堅持認為,工作上太出色的女人勢必會犧牲掉家庭,甚至對家庭不管不問,絕對不適合娶進門做媳婦。近來社會上自小受到家庭寵愛、對母親有著強烈依戀的男人日益增多,這些男人最後毫無例外都會惟母親意見是從,放棄自己的選擇。
當今社會女性越來越多地活躍在各行各業,女人與男人分庭抗禮、頂起半邊天的現象早已屢見不鮮,但男人心底潛藏的這種山大王般惟我獨尊的觀念卻沒有根本改變。或許在男人們的內心深處仍然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期待著從妻子身上找尋到母親的影子,即希望妻子能夠像母親一樣無條件地接受自己、包容自己,並甘心居於從屬的地位。
在女性看來,或許這純粹是男人一廂情願的任性要求,但事實上,每個男人或多或少都懷有這種戀母情結。男人在心理脆弱、感到迷茫無助的時候渴望結婚,也正是這種心理的具體表現。對此,女人不免會如此抗議:「開什麼玩笑,我又不是你媽!」話雖不錯,但仔細想來,做妻子的有時不也向自己的丈夫尋求一種父愛或朋友之間的友情,而非單純戀人般的感情嗎?拒絕扮演母親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任性啊。
婚姻並不只是一對相愛男女兩個人的事情,他們有時候需要扮演對方的父親、母親或朋友的角色,有時候還會展現孩子般天真無知的一面,因為婚姻本身或者說生活本身需要他們這樣做。如果不能夠全盤接受這些要求,恐怕很難稱得上是真正的愛情和婚姻。
有緣人終成眷屬後,第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便是婆媳關係。
在探討這個問題時,首先必須理解:婆媳關係難以協調是很正常的現象。
對一個母親來說,說得誇張些,兒媳就是將自己最心愛的兒子奪去的那個女人。雖然多數母親也試圖去理解兒媳,但是這種兒子被奪走的意識確是難以抹去的。況且,兒子與兒媳是通過性愛結合在一起的親人,對此母親也會抱有一種近似嫉妒的感情。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有的母親在潛意識裡將兒媳看作是「勾引兒子的女人」,甚至覺得自己好像是受害者,兒子因為兒媳的緣故開始變心,要拋棄母親了。潛意識中對兒子抱有這樣的情感,做母親的自然會對兒媳產生敵視和嫉妒,可以說這是做母親的一種本能。無論是多麼通情達理的母親,潛意識中必定難以消除這種念頭。
另一方面,兒媳往往覺得丈夫與婆婆之間的親情十分牢固,而這種親情越是牢固,兒媳就越是希望割斷它,使丈夫的感情全部集中在自己一個人身上。這既是出於妻子對丈夫愛情的獨佔欲,也因為對妻子來說,丈夫已是自己最重要的親人,丈夫對妻子的愛情關乎做妻子的面子。
由此可見,婆媳關係的實質其實是圍繞著一個男人的「三角關係」,這個男人既充當著丈夫的角色同時又是兒子的身份。這種關係即便表面上看來和睦融洽,但是究其深處,總是糾結著諸多相互嫉妒的複雜心理。
婆媳之間因年齡差距產生的隔閡也不容忽視。一般來說,五六十歲的女人和二十多歲的女人生活在一起,想不發生摩擦都不可能。
由於年齡差異,人們的生理狀態各不相同,在呼吸次數、脈搏頻率、血壓等等方面,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由此帶來的是各人的運動量、飲食習慣、生活節奏以及對噪音的容許程度都不相同。例如,年輕夫妻喜歡的搖滾樂,在公婆聽來卻是難以忍受的噪音,於是便會產生家庭矛盾。
如此看來,要讓婆媳雙方和睦相處著實不易,兩者之中必須有一方作出讓步才可能相安無事。舊時是以媳婦的一味忍讓來換取家庭和睦,然而如今時代不同了,雙方都必須克制自己和容忍對方。掌握不好恰當的分寸、互不妥協的話,就可能打破兩者間的平衡關係,爆發激烈的矛盾。
因此,做媳婦的不妨對婆媳關係事先有個心理準備:兩者關係難處是天經地義的,做婆婆的註定對媳婦懷有敵視和嫉妒,不要指望雙方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構建和睦的婆媳關係。這或許就是處理好婆媳關係的秘訣吧。
夾在婆媳之間的男人,對惱人的婆媳關係又是如何看待、如何反應的呢?
簡言之,他們惟一的願望便是婆媳之間風平浪靜,不要生出什麼麻煩來。
因此,男人在決定婚事之前,尤其是將來要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家中長子,往往十分重視結婚對象能否與婆婆和平相處,當覺得毫無問題時他們才會下定決心。
然而婚後的生活並不會依想像中的那樣順利,多數情況下,男人會發現母親和妻子各自牢騷滿腹。母親會抱怨說:「你可不能對她太嬌慣啊!」「都是你平時縱容她,所以你看她花起錢來大手大腳的。」妻子則抱怨說:「媽媽根本不考慮我的感受,動不動就自作主張,命令我做這做那的。」
男人最好是永遠保持中立,兩面討好,哪一方都不得罪。對妻子他會勸說道:「老媽的話不要放在心上,聽過就算了。」對母親則百般撫慰:「我理解你的心情。我會狠狠批評她的,你就不必太動氣了。」這或許是男人的狡猾之處,但妻子和母親對於他都是最親近的親人,任何一方他都無法捨棄,所以只能兩邊說好話,希望儘力將事態平息下來。
以下是筆者從一位朋友那裡聽來的故事:有一對年輕夫妻住得離公婆家很近。母親年紀大了,做兒子牽掛她的身體,下班途中便時常順便去母親家坐一會兒。妻子對此略顯不快,所以他只得每次都瞞著妻子。然而母親並不知情,每次兒子來,母親總是煮些芋頭湯之類的讓他帶回家:「你不是喜歡吃這個嗎?帶些回去,我想她不會做這些的。」兒子怕不要會傷了母親一番好意,帶回家又惹妻子不高興,所以每次都是在回家途中獨自將這些食物吃掉。這個故事聽上去有些凄慘,但男人夾在婆媳中間過日子確實很不容易。最讓男人頭疼的是妻子有時會詰問:「你媽和我,到底誰更重要?」幾乎所有的男人都會回答:「當然是你重要嘍。不過媽媽年紀大了,又寂寞,你就多諒解吧。」但他們心裡一定在想:「兩個對我來說都重要,怎麼能說誰比誰更重要呢?」同樣,如果母親追問:「我和你媳婦,到底誰重要?」男人們便會回答:「那當然是你啦,我和她又沒血緣關係,和你才是血脈相通、骨肉相連的呀。」
男人如此辛苦地撫慰雙方,為的是息事寧人,家庭和睦。但一般說來,結婚初期,多數男人會比較護著妻子。當然,這也取決於每個人的個性差異,近年來,不少受到母親無微不至照顧的男人,一有風吹草動便躲向母親尋求卵翼。大致上,隨著歲月流逝,結婚多年的男人心理上又會逐漸向母親傾斜,一來是因為男人對妻子的性愛失去了新奇感,肉體的依戀逐漸淡漠,再者是因為母親年事漸高。
男人深知自身的世故之處,他們用這種方式周旋於母親和妻子之間,為求得片刻的安寧而煞費苦心。
母親和妻子的矛盾、不滿只會使男人倍感消沉,以至於男人為了避開妻子向其訴苦,情願在公司里加班做事,或和同事朋友一起去喝酒,以此達到晚回家的目的。有的男人則乾脆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反正這些家庭矛盾對人生來說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對於婆媳間的矛盾,大部分男人僅僅停留在聽任她們發牢騷然後撫慰幾句的階段,而不會積極主動地採取辦法加以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說,丈夫對於婆媳關係問題缺乏當事人的意識。事實上,倘若男人想對此採取些什麼措施,反而有可能火上澆油,使婆媳雙方情緒更加激化,事態失去控制。男人們憑本能覺察到這一點,因而都是盡量採取避免讓自己捲入其中的態度。
站在妻子的立場看,丈夫這種做法無疑是在消極躲避,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殊不知,丈夫也是因為無力解決問題才不得已這樣做的。
母親和妻子間產生矛盾後,丈夫一般是採取鴕鳥政策,一頭扎進沙堆里靜待暴風雨過去。如果這樣做事態還是無法收拾,作為最後一招,男人們會向父親求援,希望父親出面勸一勸母親。這一招有時出乎意料地有效,但倘若父親已經過世,或者父親與母親關係本來就不怎麼融洽,這一招也不頂用了。如果父母間關係融洽和睦的話,那麼他們享受自己的生活樂趣惟恐不及,就不會有閑心去對孩子的家庭橫加干涉了。
由此可見,男人們一心希望婆媳和睦共處,一旦發生矛盾自己卻不願捲入其中。十成中大約有八成的男人對於母親和妻子的對立紛爭感到痛苦,期盼著從中獲得解脫,而剩下的兩成人則對此類事情基本上無動於衷。這是因為,當母親和妻子分別要求男人:「你好好勸勸媽媽吧!」「你要好好管教管教她!」有些男人會覺得這是自己受到雙方器重的證據,從中獲得一種充實感。兩個女人在最後不約而同地希望從自己這裡得到聲援,由此讓男人覺得,自己才是這個家庭的核心,家庭成員都以自己的意志為意志,這對於那些自我意識較強、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看法的男人來說,當然會令他們感到得意和滿足。
即使婆媳兩人表面看沒什麼矛盾,但婆婆一般總是對兒媳抱有一種敵對性的競爭心理,為此每次兒子回到父母家時,總要變著法兒顯示對兒子的深切愛意。
「她不會煮飯燒菜,讓你跟著受罪了。」「她只管自己工作,再怎麼也應該照顧照顧自己的丈夫呀!」當兒子聽到母親如此數落妻子的時候,表面上會模稜兩可地回答:「唉,這也是沒辦法呀。」內心卻往往同意這些說法。
或許他們原本心裡就是這樣想的,卻不便向妻子抱怨。現在母親替自己說出了不滿,雖然表面上不附和,但內心卻有一種「終於說出來了」的痛快感。
這種情形不僅僅限於母子之間,在一般的人際關係中也不例外。例如自己對A有意見,但當B言辭激烈地對A進行貶損時,自己說不定會站到A的立場上替他說幾句好話。同樣的,當母親說了一大通過分指責妻子的話,雖然自己對妻子也有不滿,但會反過來勸慰母親:「算了,算了。」這樣做,男人會覺得自己的確成熟了,處理起事情來很大度。
婆婆、兒子、兒媳這三者間的三角關係建立在一種微妙的平衡基礎上,他們之間發生矛盾和爭執是極其正常的。當然,婆媳之間偶爾也有相處得非常融洽的時候。最顯著的例子便是,當兒子在外面另有情人時,對婆婆來說當前的敵人就成了兒子的情人,敵人的敵人便是盟友,於是婆媳成了同一陣營的同志。母親一面規勸兒子,數落其情人的不是,一面儘力撫慰受傷的兒媳,有時還會拉著兒媳的手向她賠不是:「讓你受這樣的委屈,真是對你不起啊。」兒媳此時也感到痛苦萬分,盡顯脆弱的一面,於是毫不掩飾自己的痛苦,自然而然地同婆婆結成統一戰線。兩人互相同情互相安慰,關係變得十分融洽。
曾經勾引兒子的媳婦,如今卻敗給了其他女人,因而傷心不已,此時婆婆會有一種無以名狀的優越感。當兒子不顧三者間的平衡,試圖擺脫「母子媳」這個三角形的時候,婆婆和兒媳之間才能夠進行真正心靈上的溝通,這實在很有諷刺意味。
我們再來探討一下,隨著時代的變遷,婆媳之間的關係會出現怎樣的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舊式的媳婦大都在少不更事的年齡便嫁入夫家,在婆婆的管教下學會操持家務,培養婦道。雖然她們時常受到婆婆的訓斥和虐待,飽受委屈,但越是這樣,就越希望能早日熟悉婆家的規矩,掌握各種技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家庭主婦,所以對婆婆的欺凌和管教能夠接受忍讓。事實上,年輕的媳婦對未來生活也有她的憧憬,儘管需要熟悉和掌握的事物多如牛毛,所謂的婚姻也不只是一個人同另一個人的結合,而是同另一個家庭的結合,但只要堅忍不拔,自己今後一定會成為這個家庭的當家主婦,取得穩固不移的地位。她們將全部希望都寄託於未來。
隨著時代的變遷,家庭越來越趨向於核心家庭①化。在人們的觀念中,女人結婚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出嫁到某個大家族,而是一個女人同一個男人組成一個新的家庭。不過舊的意識還不可能完全轉變,如今的許多婆婆頭腦中還留有做媳婦時的痛苦體驗,她們雖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再受同樣的苦,但對於兒子娶進門的媳婦,卻依舊希望她們一如從前孝敬公婆,恭順丈夫,遵守舊時的所謂婦道。尤其是一些大家庭或是小城鎮的舊式家族中,這種觀念仍然根深蒂固,難以根除。從這個意義上說,婚姻形態如今依然處於一個過渡時期,怎樣構建完美的婆媳關係,時至今日人們還沒有找到良方。
隨著家庭中孩子數量越來越少,母親花在撫育孩子方面的精力比以前增多了,甚至到了完全不必要的地步,以至於許多男孩覺得做父母的就應當無微不至。這類男孩進入結婚年齡後,很自然地對自己的妻子也提出過多要求,認為她們應該像自己的母親一樣照顧自己,凡事依順自己。然而現在的女人已經今非昔比,她們具有極強的獨立意識,珍惜自己獨有的生活方式,不滿足於只為丈夫而活。這種夫妻觀念上的歧異,使得婆媳關係又面臨著不同於以往的新問題,從而使這一老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問題是,年輕人對於性愛越來越淡漠。如前所述,婆媳關係實際上是兩個女人圍繞著一個男人所產生的三角關係。說得極端些,其中一個人通過血緣與這個男人保持著關係,另一個則是憑藉其女人的特質、通過性愛將自己和男人聯繫在一起。作為妻子,她最強大的武器就是包括性愛在內的女性魅力,倘若丈夫對此視若無睹的話,妻子就不可能在婆媳戰爭中勝出。從飲食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丈夫從小就習慣了母親的一套方式,加之婆婆對兒子的要求會盡量滿足,無私奉獻,而妻子卻往往對丈夫指手畫腳,提出各種要求,做婆婆的當然已先在對壘中佔據了優勢。妻子可以運用其女性魅力抵消婆婆在日常生活方面所佔據的優勢,從而保證三角關係的平衡。但是,一旦夫妻間的性愛日漸減少,甚至變得可有可無時,母親在這個三角關係中就極有可能佔據更加有利的地位。
換句話說,隨著難以擺脫戀母情結的「乖寶寶」式男人增多,以及男人的性慾望減退,婆婆在婆媳關係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高。
就目前的現狀看,婆媳雙方都在黑暗中摸索最佳的關係模式。
對妻子來說,與婆婆同樣難對付甚或更加難對付的是丈夫的姐妹,也就是姑嫂之間的關係。
同舊時相比,如今的婆婆不再對兒媳說三道四了,但大小姑子們仍動不動就找弟妹或嫂子的茬,毫無顧忌地尋釁滋事。究其原因,恐怕是她們覺得這個外來的女人接管了自己的家,因而對其懷有一種本能的敵意。她們認為弟妹或嫂子進門之後徹底改變了自小浸潤其中的家庭氛圍,會從生理上感覺不舒服。尤其是家境殷實的人家,這種敵對情緒會更為激烈。此外,大小姑子因為身份特殊,即使同弟妹或兄嫂關係鬧僵也不甚介意。當雙方劍拔弩張、鬧得不可開交時,母親出來緩和局勢,勸阻「你不要這麼說」,大小姑子則會回嘴道:「媽媽你不好意思說,所以只好由我來替你把話說了。」這樣一來,母親往往也就默不作聲了。
男人對於同自己姐妹結婚的另一個男人絕不會表現出類似的態度,他們連想都不會這樣想。為什麼男女之間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最大的原因便在於,男女結婚時,兒媳是進入男方家庭的「外來人」;而除了入贅女婿,男人一般不會進入到女方家庭中。所涉及到的切身利益不一樣,因此,男人和女人產生的危機感程度截然不同,加之男人在人際關係方面習慣於拉開一定的距離,能夠更加客觀地待人接物。
總之,就像世人普遍認為的那樣,沒有血緣之親的兩代人之間,永遠都不可能真正互相理解。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婆媳關係。
這並不是說,婆媳之間永遠都不可能和睦共處,切不可因此而絕望。
要想處理好這種關係,必須來一場意識革命。首先,應當對婆媳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角色這一事實有清醒的認識,婆媳不必過於親近。在此基礎上,試著進行一下換位思考,盡量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假設自己是婆婆的話會怎麼做,假設自己是兒媳的話又會怎麼做。這樣或許對婆媳關係的改善大有益處。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王小波的《東宮西宮》這本小說?
※從皇后到妓女 從妓女到皇后
※關於性,到底是我錯了還是我母親錯了?
※有一個心結始終沒有打開,不知道該怎麼辦?
※《人之初》:一個性心理治療師眼中的性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