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增強自身氣場的最佳途徑
人的氣場是看不見的,但這種力量是巨大的,就像萬有引力一樣,我們每個人身上的這種氣場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你的人生。這種氣場是怎麼形成的?
要培養氣場,沒有比讀書更好的方法。 蘇軾有詩云:【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即使身穿粗衣麻布,但只要知書達理、胸藏萬卷,一樣可以散發優雅的氣質,擁有強大的氣場。多讀書的人,思接前人,等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能氣概萬千。
一、養靜氣,去躁氣;
《大學》中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指出了一個完整的修養過程,【靜】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位置。靜可觀變,靜能制動;煩躁則失態,躁動則生亂。靜是一門真功夫。
對讀書學習來講,【板凳要坐十年冷】,特別要注意靜心研讀,不怕坐冷板凳。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的狀態,實際上也是一種修鍊自我的狀態,是個人品性修養、意志磨礪與心理能量積累的過程。堅持做到讀書學習,天長日久,自然而然身上的寧靜之氣就會越來越多,浮躁之氣就會越來越少,就能練成排除干擾、鬧中取靜的功夫,增強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定力。
二、養才氣,去迂氣;
從大的方面說,正如西漢劉向所說:【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朱熹也曾說過:【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讀書。】從小的方面說,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詩句千古流傳,清代的孫洙也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都是在說,讀書可以養人的才氣。
書讀得多了,認知水平得到提升,看待事情站得就會更高,看得就會更加深刻。積累的知識與智慧多了,處處舉一反三,思維就會更加全面,角度就會更加獨特。在解決問題上,也更能落到實處,不會腦袋空空,也不會缺少辦法;讀的書越多,解決問題就越有思路,越有用不盡的方法。
三、養朝氣,去暮氣;
《大學》中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變化的,尤其是我們這個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的時代。所以,要想跟得上這個時代的變化,更好地安身立命,不與時俱進、不自我革新能行嗎?而這隻能通過讀書學習來實現。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正如明代的馮夢龍所言:【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明末的倪元璐也說:【當以讀書通世事。】,
如果看不到當今世界的飛速發展與趨勢變化,就會變得墨守成規,抱殘守缺,暮氣沉沉。愛讀書、善讀書者,則能【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寫宇宙文章】,用開放的視野、寬闊的胸襟、敏銳的眼光,自覺地跟蹤當今世界的最新發展與變化趨勢,頭腦清醒,意氣風發,朝氣蓬勃。
四、養大氣,去小氣;
大氣是一種眼界,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胸襟。要養成大氣,則非要歷練和讀書不可。讀書可以拔高眼界,熏養境界,開闊心胸。北宋歐陽修說【強學博覽,足以通古今】,同是北宋的劉彝那句話更是無人不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有人為一己之利、封妻蔭子而讀書;有人為國為民而讀書,雖身無分文而心憂天下,力行先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人生價值觀,則是何等的大氣磅礴,讓後人景仰和效仿。
前一種人,書還讀得太少,還沒有讀透。後一種人,才算領悟了讀書的真味。
五、養運氣,去晦氣;
俗話說,【機會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一個人書讀多了,有了積累,碰到機遇就更能抓住。正面的道理,便是蘇軾所說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負面的道理,便是王安石所說的【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和陸遊所說的【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機會能抓住,等於是增加了機遇與運氣。
讀書,正是要改善自己的氣質,令自己心神調和、氣息協調,在日積月累的努力下,自然可以散發出強大的氣場。
財為養命之源,就看你有沒有財運;有財運還要看你有沒有這個命;有這個命也有這個運,還要看你有沒有財庫,否則財來財去,猶如過眼雲煙,看得見摸不著。有人身旺財運好,又善於理財,一輩子不愁沒錢花;有人身弱財稀,終身疲於勞碌;還有人身弱財旺,財來夢魘隨,有命賺,沒命享受。
作者微信:a2307226300
助你旺財運 交流訂閱
期待點評,關注今日頭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