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帝國的光輝時代

該正視現實了,中國的貿易擴張,加上如今的政治擴張,不過是讓中國重回世界大國的地位而已,實事求是地講,長久以來,中國在世界上的舉足輕重毋庸置疑。歐洲殖民者及其競爭對手日本的科技與政治優勢,讓中國收斂了一個世紀的大國鋒芒(1850-1950),20世紀後半葉中國才開始緩慢的收復失地。1989年以後中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數字說明一切:16到18世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征服美洲時奪取的一半財富通過貿易交換最終流入了中國。

1850年到1950年是中國整個歷史的變調期,初到中國的西方人對中國亦形成了錯誤的印象。漫漫的歷史長河讓我們可以斷定一點,從歐亞文明大國互通往來,一直到鴉片戰爭(1839-1860),雖然強大的英國軍隊用走私毒品的方式讓泱泱中華從此沒落,但中國在科技領域、世界貿易和軍事領域的大國地位曾得到全世界廣泛的承認。

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8000多個燒土製的兵俑組成了一個軍隊。兵馬俑造於2000多年前,於1974年出土。

可以說,是中國曾開啟了東西方文明的最初往來。公元前2世紀,中國曾派遣使節和探子到中亞,近東的多個強國和中國方知曉彼此的存在。的確,在此之前中國的物品就在已經在亞洲開始流通。因此我們在古雅典的墓穴里找到了中國的絲綢碎片。雖然物品可以流通,但最初的接觸只限於負責運輸的游牧民族。古希臘人對古代中國人一無所知,而中國人也不知道希臘的存在。中國起初也只是為了軍事利益而派遣使節和探子到亞洲其它國家。北方大草原的游牧民族聯盟對中原虎視眈眈,此時中國需要外力援助,於是到中亞各國遍尋盟友。

這件18世紀的絲織皇袍上綉有古代中國皇帝的12個象徵符號。

在中亞建立了盟友的基礎以後,中國的使節活動往西進一步擴展。公元一世紀,中華使節在伊朗地區進行交流時得知了羅馬帝國的存在,當時被中國按照自身構想取名「大秦」(「有類中國,故謂大秦」)。無獨有偶,羅馬帝國的商人通過當時的伊朗了解到一個先進科技大國的存在。他們把這個神秘的民族稱為Seres(意為絲國,絲綢來的地方)。雙方比較起來,還是中國更加知己知彼,因為羅馬人當時還以為絲綢是從樹上長出來的……伊朗、中亞各國和印度當時扮演的是貿易中介的角色,它們應該更了解,這些國家的大批商人湧入中國,遺憾的是,他們所記錄的文稿都已不復存在。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經濟也好,政治也好,宣傳大國威望也罷,中國開始征服這些貿易通道上的國家,成為真正的帝國。公元前10世紀,天朝大國的軍事和行政力量始終影響著這些地區,華夏大地的分分合合也影響著這些地區的人口變遷。唐朝鼎盛時期(公元750年左右),中國的西部版圖比現在要廣闊得多,唐朝的軍隊一直駐紮到印度北部地區。大詩人李白就出生在一個當時有唐朝軍隊駐軍的吉爾吉斯。中國堪稱古代四大,或五大強國之一,我們在敘利亞還能找到中國的人物畫和文學遺迹。在古印度,或古中國後期曾流行這樣一種說法:世界有四大古國國王,分別來自中國,游牧民族,羅馬和伊朗(或印度)。

歐亞大陸形成了一種「原始的全球化」。如果說公元5到10世紀的西方充其量只算得上一個偏僻落後的省級區域,那麼此時亞洲已經開始互相分享各自的文明、圖畫、文字、見聞等。當阿拉伯突如其來的擴張席捲近東國家時,從西班牙到中國的智者們預言其一個世紀後的終結。伊朗伊斯蘭文明出現之前的沙赫(譯者註:國王)們被阿拉伯軍隊擊敗,隨即逃往中國避難。

在這場歐亞各國實力角色的大洗牌後,中國始終被所有人認為是當時科技發達,物品奇特的國家。中國人在公元十世紀之前就造出了絲綢、紙、活字印刷、船舵、陶瓷、指南針,以及火藥。當時的中國在很多領域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此時的中國在軍事和科技上遠遠超過其貿易實力,其基本貿易主要由來中國進口絲綢的外國商人把持。漢朝時已經有商人駐紮在中國從事絲綢貿易,這些人主要來自現今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地區。他們在當時的中國開展國際貿易,同時宣揚佛教。

紅色:秦朝疆界(公元前221年至前207年)

黃色:漢朝疆界(公元前206年至220年)

紅框:唐朝疆界(公元618年至907年)

斜紋:清朝疆界(公元1644年至1911年)

藍色線:鄭和下西洋的海上路線圖(1405年至1435年)

黑色線:絲綢之路

公元5到8世紀,來自撒馬爾罕,布哈拉和粟特的商人壟斷了當時的中外貿易。大量的絲綢被來自中亞的沙漠商隊運往國外。而中國當時的貴族精英們則崇尚伊朗和拜占庭的時尚。絲綢成了當時中國的通行「貨幣」,一匹標準的絲綢緞子可以當銀票來用。中國用絲綢換來武器,支付當地行政管理者的薪水。對當地的絲綢商人而言這是莫大的喜訊,他們將從中國買進的絲綢出口到拜占庭,而當地直到公元六世紀才了解絲綢工藝的秘密。

從公元8世紀末一直到13世紀,連接中國和世界的陸路交通被切斷了:中國北方陷入戰亂和分裂,穆斯林將中亞各國夷為平地,佛教和穆斯林之間鏖戰了幾個世紀,摧毀了中國的大型貿易。直到元代,從敘利亞,烏克蘭到中國呈現和平景象以後,才看到中國絲綢在西方市場上的繁榮昌盛。在此之前的9到10世紀,從伊朗來的穆斯林商人在從事中國和近東的海上貿易。自唐朝以來大規模出產的陶瓷遍布印度洋的大型港口,西方人直到13世紀才學會仿製中國陶瓷。

一切改變從宋朝開始:中國貿易開始往南方和沿海發展,加上銀票的出現,中國不再全盤否定大型貿易的社會正當性。國內貿易得到了顯著發展,貿易稅取代了國家預算中的農業稅。具有中國特色的貿易在南海附近組建形成規模,當地還有穆斯林,印度和爪哇的貿易。當時南海上穿行來往的大帆船上就已經配備了許多甲板和桅杆,還有尾柱舵,指南針,以及密封隔板。13世紀時,馬克波羅參觀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刺桐(譯者註:即泉州)。

中國貿易發展的頂峰出現在15世紀初,其中以鄭和七下西洋為代表。鄭和出身回教,後入宮為太監。鄭和率領的艦隊曾路經印度洋各個海岸。天朝國內政策的飄忽不定,日本海盜的猖獗,以及與北方蠻夷的爭戰,讓明朝的艦隊不得不將重心轉移到開發此航線上。

1421年遷都北京決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此歷史事件直接關乎地緣政治,南北較量等眾多需考量的因素。17世紀清朝代替明朝,其重心亦在北方。清朝軍隊的金戈鐵馬甚至揮至西伯利亞和中亞。天朝大國當時的國土比唐朝鼎盛時期或現在還要遼闊。與當時的中國比起來,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只能算小國和窮國,更別提「彈丸之地」荷蘭了,與這些國家不同,中國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經濟世界。也許中國因此而放鬆警惕,聽之任之,從16世紀開始,第一批來自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的商人開始從事與亞洲的貿易往來,隨後逐漸取得主導地位。

在整個歷史長河裡,中國雖擁有18世紀的最大工坊,卻偶然地與海上貿易的黃金髮展期失之交臂。當時英國生產的鑄鐵還不如中國宋朝生產的多。只舉一個例子,二十年來有關唐朝的研究取得了如此輝煌的進展並非偶然,中國目前的智者精英深知,中國的騰飛來自經濟的開放,以及中國希望給世界呈現的形象,那就是一個永久對世界開放的中國,一個歡迎全亞洲來中國開展貿易的中國。

確實,沒有哪條陸上絲綢之路可以比肩8世紀以前的那條。當航空和海上交通大行其道時,只剩下裝滿前蘇聯工廠殘骸的鐵卡車,沿著沙漠商旅隊曾經走過的天山,運到當時缺乏金屬的中國。這裡曾經可以看到裝滿絲綢,麝香,佛像和銀器的沙漠商旅隊,現在人們正籌劃鋪設輸油管道和輸氣管道。對曾經臣服於天朝的國家,比如中亞的吉爾吉斯,阿富汗乃至西伯利亞,都是中國感興趣的目標,這一切又來於其光輝歷史的直接傳承。現在的海上擴張的重要性自是不可與往昔同日而語,對海峽的控制,建立支點,對非洲和中東的投資,都是將鄭和的精神遺產發揚光大。

倘若經濟環境得到了徹底的改變,按照經濟的歷史來為中國畫走勢曲線的想法太過天真,然而,華夏精英對中國歷史的見證,所產生的覺悟都會深刻影響他們所採取的政策。這一點是今後在我們自身的政治和大學選擇中尤為要考慮的。

Etienne de la Vassière,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EHESS研究主任,歷史學家。

Mandarin: 古代中國的高級官吏在法語里被稱為madarin。這個詞的另一層意思為官話,或更廣的意義,統一的語言,普通話。從195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要求拼音為必修。拼音是用拉丁字母記寫漢字讀音的方法系統,其中包括四聲。普通話成為中國的官方語言,讓中國在語言上達成了統一。

道家:「道」在中文裡有「道路」的意思。其中心思想來自老子(公元前6世紀中葉至5世紀中葉)的哲學作品:道德經(法文譯名:Le livre de la voie et de la vertu)。道的涵義為基本的準則規律,現實的精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以陰陽太極圖為象徵,代表了超出對立的統一。道家學說是深刻影響了中國文明的哲學知識。

儒家:「儒」,今所謂「學者」,儒家教育,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哲學,道德和政治學派之一,以孔子為宗師(公元前551到479世紀)。孔子創立了有關中國社會組織的一整套規章體系。其教育的基石建立在「仁」,「義」,「禮」,「智」,「信」。孔子認為,只有正確的思想才能主導正確的行為。

故宮:5個世紀以來天朝皇帝的居所,政權中樞。明朝開始修建(1368到1644年),作為皇宮,一般人不可進入,同時它也是天地合一的紐帶。其中軸象徵著皇權。陰陽五行(水,火,風,雷,電)是整個故宮建造的指導原則。

漢朝:中國第二個朝代的名字,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後220年經歷了東西兩漢兩個時期。起初,住在大漢天朝內的人被稱為漢人。之後到19世紀清末民族主義風潮盛行時,「漢人」的說法才重見天日,主要是為了對抗滿清皇朝。自此,「漢人」成為了「中國人"的近義詞,漢語成為了中文的近義詞。

長城: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7世紀,中國為保衛北方邊界而修築的整個軍事工程的統稱。經過長達十幾個世紀的修建、破壞,再修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逐漸連成整個防禦系統。直到明朝(1368-1644)整個長城才完工,綿延3000多公里。

中國歷史大事記:

公元前2100至前1800年

英雄大禹建立夏朝。

公元前1200

商朝建立。

公元前1050至前256年

周朝。

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

春秋時期:群雄分裂與權利爭霸。

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

孔子生活的年代。

公元前480年至前221年

戰國時代,北方七雄(秦,齊,楚,魏,趙,韓,燕)。

公元前4世紀

莊周著《莊子》,道家基礎理論著作。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秦朝,於前206年滅亡。

公元前206年

西漢(前漢)建立。

公元前141年至87年

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公元25年至220年

西漢。

公元1世紀

佛教進入中國。

公元581年至907年

在經歷四個世紀後,隋朝(581至618年)和唐朝(618至907年)重新統一中國 。

公元960年至1279年

宋朝。

公元1024年

銀票流通。

公元1206年至1367年

蒙古人入侵中國,建立元朝(1271至1368年)。

公元1368年

明朝建立。

公元1420年

明朝定都北京,開始修建紫禁城。

公元1583年至1610年

基督教開始在中國傳教。

公元1644年至1911年

清朝。

公元1839年至1860年

英法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被迫打開國門,接受國際貿易。

公元1850年至1860年

太平天國掀起反對滿清統治的暴動。

公元1894年至1895年

中日甲午戰爭。中國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遼東半島和台灣。

公元1900年

義和團運動,民間秘密團體,以「扶清滅洋」為己任。

公元1901年9月7日

滿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規定外國軍隊在中國的合法化,並要求中國賠款。

推薦閱讀:

本草中華第一集講的是什麼?
來自「CCTV中華醫藥」的醋泡黑豆的配方
中華醫藥視頻團隊形象是什麼?
【轉載】中華大玄空(下篇)
《易隱》 - 中華命理

TAG:中華 | 時代 | 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