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健康】從太極拳與中醫關係中體悟養生原理
太極拳與中醫養生
太極拳養生理論溯源 「太極」其名,取諸《易·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其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對立統一的陰陽所組成。其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陰陽二氣,互為其根,消長轉化,不斷運動。太極拳理論的發展豐富了中華養生的內容,太極拳「上虛下實」的練法中包含著步法的鍛煉。太極名家將步法形象地總結為「邁步如臨淵」和「邁步如貓行」,認為太極拳運動「其根在腳」,與佛家、道家的養生格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太極拳養生原理探索
太極拳是以中醫陰陽、經絡、五行、氣血等為理論基礎所形成的自成系統的訓練原理和鍛煉方法。
1.太極拳與陰陽之理
《素問·生氣通天論》謂:「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強調「保持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無疾的關鍵。太極拳有著以動靜為機、陰陽為母的行拳規律。從拳勢看,兩手臂同時運轉,分之為陰陽,合之為整體。
2.太極拳與經絡之說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合稱,「外絡於肢節,內屬於臟腑」,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太極拳將經絡學說應用於其拳理之中。如練太極拳時,需舌尖輕抵上顎,可交通督任二脈,還可刺激金津、玉液二穴,使其分泌足夠的津液,以滋潤口腔。
頭部姿勢要求「虛領頂勁」,百會穴輕輕上提且與會陰穴保持垂直,可使督任二脈之氣相貫通。太極拳強調身型猶如一張弓,身弓以腰為弓把,始終以意貫注於命門穴。大椎穴與長強穴為弓梢,上下對稱。這些例證足以證實經絡學說在太極拳拳理中的重要性。
3.太極拳與五行之道
太極拳十三勢中的八法掤、捋、擠、按、采、列、肘、靠與五行是相對應的,太極拳上肢動作通過兩臂和兩腕的旋轉、纏繞、摺疊,可對上肢的三陰、三陽經有一定的刺激,對強心益肺有良好的作用。而下肢動作通過腿的旋擰、綳、勾則可對脾經、胃經和腎經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
4.太極拳與氣血之論
從養生學而言,「氣」為生命之本源,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為陽,血為陰,氣與血有陰陽相隨、互為資生、互為依存。太極拳技法要求頭似頂懸、氣沉丹田、沉肩墜肘、尾閭中正、虛實分明、上下相隨、內外兼練。久而久之,打通任脈、督脈、帶脈,由此而使氣血暢通無阻,令血液粘滯性降低,避免出現氣滯、瘀血現象。另有文獻報道指出長期堅持太極拳鍛煉可有效調節血壓。
由此看來,根據中醫陰陽、經絡、五行和氣血學說,並結合導引吐納養生術發展起來的太極拳運動,能充分體現中醫養生文化的要義。通過長年系統的習練,可使陰陽、臟腑、經絡、氣血之間協調平和,使體內精足、氣暢、神旺,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練太極拳與不練太極拳的人,在每天看來沒有任何區別;在每月看來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在每年看來差距雖然明顯,但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來看的時候,那就是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時候,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再忙,也要練太極拳!
太極拳是一種身和心的雙重修鍊,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在生活中去體悟太極的陰陽之理。
去體悟太極吧!一人一太極,一人一人生,一拳一世界!讓身體與靈魂更好的結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