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洞庭蘆葦(美麗中國)

洞庭蘆葦(美麗中國)

黃金明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12日   24 版)

  兩次遊歷洞庭,「蘆葦」,作為一個經典意象都讓我長久難忘。

  前一次是在初秋,時值豐水期,湖面浩渺,通往君山島的公路,兩旁都是水窪,而鋪天蓋地的蘆葦盪佔據了我的視野,那些白了頭的蘆花在風中飄揚。一叢一叢的蘆花,於黃葉及青稈中挺立、倒伏或晃動。清風徐徐吹來,蘆花顫顫巍巍地搖晃,猶如妙齡女郎的細腰,暗合著天籟的節奏,以大地為舞台翩然起舞。極目之處,蘆花宛若愈積愈厚的雪花。蘆花在風中散開,猶如成熟的蒲公英,或掉入水中,或湮滅於草叢,隨風而去。

  那一年,我們沿著如長蛇般蜿蜒而去的小路,踏入蘆葦盪的深處。蘆葦叢密不透風,又有兩三米高,我們撥開葦叢鑽進去,葦葉嘩啦啦響動,人們被蘆葦盪淹沒,猶如魚兒被水淹沒。我略為停留,已掉了隊,頓有迷失之感。但並不驚慌,幾個同伴走在前頭,她們的聲音猶如黃鸝般清脆。腳下積了一層厚厚的葦葉,於斑斕的金黃色中夾雜著灰暗。我在蘆葦盪中左衝右突,同伴的呼叫猶在耳畔,卻怎麼也見不到她們的身影。風吹蘆花的微響,腳踩葦葉的聲音,尤其是不知何處斷續傳來的鳥鳴,都加深了蘆葦盪中的寂靜。我聽到了大自然的靜謐。它讓人像一株空心的蘆管那樣寧靜、空靈。忽然,一隻白色鳥兒像飛箭般從葦葉叢中衝出,提醒了我,頭頂之上,就是飄散著絲狀雲絮的藍天,空曠而遼遠。

  初生蘆葦的莖稈和葉片都嫩綠欲滴,閃閃發亮。中學時讀孫犁先生的《白洋淀紀事》印象很深刻。但直至看了洞庭蘆葦,才真正見識了蘆葦之美。在夏天,蘆葦蕩漾,碧綠無邊。在秋天蘆花白頭,如霜如雪,一片白茫茫,讓人頓生秋風蕭瑟之感。在我們鄉間的水邊,蘆葦就沒那麼密集大片,但成叢成簇,茁壯,蓬勃,猶如一隊腰肢細軟的少女在跳躍,在嬉戲,在水邊梳頭,隨風搖曳。據說蘆葦有很多用途,譬如建草房、編器具(如葦席、繩子等)、造紙等,蘆筍能食用,蘆葉、蘆花、蘆莖、蘆根、蘆筍均可入葯。村中蘆葦太少,多派不上用場。村民有時攀折蘆花以作笤帚,是清潔鍋煲的上佳用具。近年來,隨著河水乾涸,要尋覓一叢蘆葦而不可得了。而洞庭湖的蘆葦依然繁茂,據說多用來造紙。

  這一次,適逢初春,乃是枯水期。我們驅車經過橫跨大湖的洞庭大橋,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駛,前往四周無水環繞的君山島。行走在湖底上,這是什麼樣的湖底呀,芳草碧連天,一望無際,皆是嶄新而鮮嫩的綠色。這一大片「草原」,都是剛生長出來的蘆葦幼苗。濕地、溪渠及小面積的水潭之間,都有蘆葦。在蘆葦荒蕪稀疏之處,則長滿了水稗子草、芨芨草、野蕎麥等野草,風頭竟一時不讓蘆葦。我在一處水窪見到了兩隻灰褐的野鴨,像兩塊灰布在水面上擦來擦去。見到這樣的小生靈,讓我心生歡喜。

  洞庭湖的蘆葦每天都在生長,在秋天抽出蘆花,並最終被收割一空。待明年春天又抽出嫩芽。一株蘆葦拱出地面。它在草根的殘骸上長出嶄新的葉片。它每年都要重複這樣的命運但也許早已遺忘?歲月驚心,草木枯榮,洞庭湖濱數以萬頃的蘆葦在輪迴著生命的綠意和空寂。蘆葦易折,但繁殖力驚人,其植株湧現的生命力讓人欣喜。

  洞庭湖如果只有白浪而沒有青葦及蘆花,肯定遜色不少,猶如詩有千行,卻惟獨缺了詩眼。美國大詩人龐德說,「一個人與其在一生中寫浩瀚的著作,還不如在一生中呈現一個意象」,在他看來,「意象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它表現的是在剎那間理智與情感的複合」。就此而言,湖面起伏的波浪,就是洞庭湖的永恆之詩,而無邊無際、由青入黃的蘆葦叢雖處於邊緣,卻在季節之開端或末梢成為詩中醒目的意象。在目睹著青青蘆苗的一瞬間,我頭腦卻浮現了蘆花白頭的深秋之色,而波濤在遠處發出聲響。我略感暈眩,蘆花和浪花在相互模仿,混淆不清。它們在這篇文章中交換了身體,而同樣具有了大湖之魂靈及植物之性情。


推薦閱讀:

中國模式輸出馬爾地夫受阻 不到一年遭遇兵變
冬季的東三省這麼好玩,你知道嗎?
中國上古十大名劍都有什麼?
禪的歧途 中國佛教禪宗網

TAG:中國 | 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