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回憶」,學會感受
走進「回憶」,學會感受
——一節高中作文起始課(節選)
李哲峰
課文回放,品味感受。
回放初中課文中描寫感受的經典細節,師生共同品評:
「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問題一:該段文字中分別從哪些角度寫鄭屠的感受?效果如何?
明確:味覺感受——滿嘴豆瓣醬味;視覺感受——兩眼冒彩;聽覺感受——耳朵嗡嗡叫。形成立體效果,比直接寫疼痛更痛。
問題二:感覺是通過五官來體現的,除了剛才提到的聽覺、味覺、視覺外,大家說說還有哪些?
明確:嗅覺、觸覺。寫文章僅靠視覺是不夠的,要把眼、耳、口、鼻、舌的窗戶統統打開,讓五種感官一齊向外開放,讓它們從生活中攝取各種形象彙集於大腦,再經過加工,在我們的筆下構成一幅形、聲、色、味、觸等俱全的立體畫面。
下面請同學們再品味一段改編後的文字,對比與我們原先學過的《社戲》原文有什麼不同,哪個效果好?為什麼?
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A)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
(B)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我才記得先前望見的也不是趙莊。那是正對船頭的一叢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經去遊玩過,還看見破的石馬倒在地下,一個石羊蹲在草里呢。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魯迅《社戲》)
明確:(A)(B)兩處分別省略了部分內容:
(A)處: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
(B)處: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
這些句子不能刪,它們分別從嗅覺、觸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出發,既寫出水鄉充滿神話世界般的浪漫色彩,又寫出作者渴望社戲的急迫心情以及後來陶醉於社戲的痴迷感受。
回味過初中時的一些經典課文之後,大家想想,我們究竟怎樣才能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呢?下面就讓我們從中外大家那裡去尋找答案吧!
片段一: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輟。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郁達夫《故都的秋》)
讀這段文字的感受如何?作者是從哪些感覺寫出這種效果的?為什麼郁達夫能將感覺寫得如此真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又是什麼?
明確:該段文字寫得輕柔細膩、詩情畫意。主要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綜合感官來寫。
結論一:郁達夫有著敏銳精微的感受力,這使得文章達到了一種可以意會但不能言傳的微妙境界。——細心觀察,寫出精微的感受。
片段二:太陽升到斜岸的上空來了。太陽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沒戴帽子的頭上的密密的白髮閃著銀光,從蒼白色的,因為一動不動而顯得很可怕的臉上滑過。他好像是從一場惡夢中醒了過來,抬起腦袋,看見自己頭頂上是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輪耀眼的黑太陽。 (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大家一定都見過黑色的天空,但又有誰見過「黑色的太陽」呢?為什麼這麼偉大的作家會在股市結束時讓天空出現「一輪耀眼的黑太陽」?
明確:太陽顯然不會是黑色的,天空同樣也不是黑色的。作者這裡的描寫違背了「真實」的原則。 但是這種描寫能夠深入地再現主人公的內心感受。他從戰場上歸來,等待他的是家破人亡,一切希望都幻滅了,生存的所有意義都不存在了,主人公感到內心無比傷痛與悲涼。此時,太陽和天空,一切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黑色的」也就不足怪了。這裡雖然少了一些「真實」,但卻實現了顯示內心感受的「真切」,真實的現實被異化了、扭曲了。因此說,這種描寫也是合情合理的。
結論二:由此看來感受有個人化、主觀化的特點,有著我們自己的鮮明烙印,是你一個人的感受,受情感支配,要用心體會。——用心體味,寫出獨特的感受。
——(選自《語文教學通訊》2011.2)
推薦閱讀: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觀後感
※對於初心是什麼感受?
※過了很久一直放不下的事被別人突然提起是什麼感受?
※得癲癇病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看完《安娜貝爾》感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