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佛法摘要:修持篇 一--學佛網
輕鬆學佛法摘要:修持篇 一 |
發布:妙音 [全部文章 空間 留言] 日期:2013-11-17 8:22:00 收藏 |
|
||
薰修 世尊每天講經八小時,四十九年沒有間斷,沒有放假,苦口婆心教化眾生。相信的、肯接受的,得度了;不相信的、不願意接受的,跟佛結個法緣,這一生不能得度。這個不希奇,我們也是無量劫來的修行,不知道親近多少諸佛菩薩,今天還是這個樣子。什麼原因?親近佛,但不相信佛的話,不能「依教奉行」,多半都是所謂的「陽奉陰違」,表面上學佛,背後又去造惡業,所以搞到這一生還是這個樣子。如果真的肯信,真的肯依教奉行,早就成就了,你已經是佛、是菩薩了。你再來是來度化眾生的,你是來示現的,不是真正凡夫。這些道理我們不能不懂,可是我們非常健忘,沒有人提醒立刻就忘了,境界現前起不了作用,依舊是迷惑顛倒,依舊是煩惱做主,這怎麼得了! 唯一的辦法是「薰修」。我們用念佛的方法薰修,用聽經的方法薰修,一天聽一卷帶子,重複聽八次,這就是多次的薰習,一定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可是這一片聽八次都要認真,才能得利益。不能說我聽一遍,第二遍可以松一點,第三遍可以更馬虎一點,一路放鬆,效果你就得不到了。遍遍都要認真,就像沒有聽過的那個樣子,你才能得利益,才能得受用。這樣聽經能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伏住,你的心專一。 為什麼不聽八片?因為八片所講的不一樣,內容太多,你很難得定。而短短這一片是幫助你成就「戒定慧」,目的在此。你有戒有定,戒是方法,你能夠遵守這個方法,然後才能得定。定到一定的深度,智慧就開了。智慧開了,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得大自在,真正是左右逢源,得心應手。你就是智慧做主,不是煩惱做主。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無論從事什麼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都會做得非常圓滿,自在安樂。 (節錄自21-112-01) 認識密宗 佛法裡面的密宗,密不是神祕,不是祕密,是「深密」。佛法沒有神祕,也沒有祕密,密是深密,理太深了,事上的境界也太深了,不是初學人能夠理解的,不是初學人能夠學習的。 現在的人一點根基都沒有,一接觸佛法就要學密宗的大法。就像上學念書,幼兒園都沒有念過,就要去念博士班,怎麼會有成就? 我學佛第一位遇到的是章嘉大師,他是密宗大德,所以我對於密宗的常識知道得很多。密宗的修學是有階梯的,從哪裡學起?從持戒學起,從五戒十善學起。修到什麼時候才能接受密法?嚴格的講是八地菩薩,八地是不動地,到這個地位,他主修的課程就是密法。如果不是主修,而是學一點,要到圓教初住以上才行;換言之,「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你才有資格學一點點。 那密法要不要學?要學,不學不能成佛,但它是最後一個階段,它是佛法里最高級的佛法。我們要懂得自己現在是什麼身分?幼兒園的小學生。所以,這些事情不能不懂,懂了之後,你不會毀謗,你不會感覺得很驚訝。只要以平常心看待,知道自己什麼程度、什麼身分、應該如何學習,這就對了。 (節錄自21-112-07) 拜佛 拜佛是佛家修學很重要的一個科目,其真正意義就是修平等心,消除傲慢的習氣。以我們最尊貴的頭頂禮佛最卑下的足,稱作「接足禮」。此修學的目標,在斷除我們驕慢(驕傲、怠慢)的習氣。我們對佛會行接足禮,對一般人不會,所以不起作用。因此,在佛堂是上課,學了要運用在生活當中。換言之,我們從早到晚見一切人、一切物,就像對佛一樣謙虛、卑下、尊重,以尊重佛的心去尊重一切眾生,乃至尊重一切惡業眾生,不分貧富貴賤,一律平等對待,這才能成就平等心。 然而在事上要有差別,理上沒有差別;亦即形式上有差別,心裡沒有差別,這是菩薩。「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覺」,你不能破壞了世間法。從世法來說,禮節有差等。譬如總統、普通信徒到我們這裡來訪問,我們各要用什麼禮節來對待,這就有差等。這個差等是無差等裡面建立的差等,所以差等就是無差等。因此,學佛要懂得出世法,也要懂得世間法;要懂得無分別,也要懂得差別等次。理上、心上決定沒有差別,在形式上有差別,你就做得圓圓滿滿,應付得面面周到。心上有差等,理上有差等,就錯誤了,你是凡夫,不是聖人。如果事上也沒有差等,你也錯了,你不慈悲,你破壞社會秩序,令人民無所適從。因此,理事如何圓融,要有智慧。 (節錄自21-112-03【存好心-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 禪定 「禪定」,就是胸有主宰,不會被外境動搖。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中說:「外不著相謂之禪;內不動心謂之定」。《金剛經》中世尊教導須菩提尊者,教化眾生要守住一個原則,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六祖所講的禪定,就是《金剛經》的這兩句話。什麼是「外不著相」?六根對外面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絕對不會被境界所轉,絕對不會被境界所影響,這是「禪」。六根對外面境界,心地清凈,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於是我們就懂得,「禪定」在哪裡修?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學習。果然學成了,境界現前能夠不受影響、誘惑,能如如不動,你的生死就了了,六道輪迴就超越了。如果還會被境界誘惑,你出不了六道輪迴。 (節錄自21-12-09【行好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 施大悲水 如何施大悲水?「施」是布施,就是你念大悲水布施給一切苦難眾生。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幫助人治病,另外一種是布施給小動物,像螞蟻、爬蟲類。求大悲水時,念大悲咒一定要有大悲心,如果沒有大悲心,大悲水就不靈。心地愈是真誠慈悲,大悲水就愈有感應。 (節錄自問答21-90-21) 靜坐 對世間一些忙碌的人,心靜不下來的人,我們勸導他,一天有五分鐘、十分鐘的清凈心也好,對健康有很大的幫助。這五分鐘、十分鐘採取靜坐的方式,將整個身體放輕鬆,心裡「一念不生,萬緣放下」,沒有一個念頭,對於健康長壽很有幫助。真正修行功夫到家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時身心都是放輕鬆、沒有雜念,那是功夫成熟。他不但不老不病,也不死,這是實話。 (節錄自「凈宗學院培訓目標」21-112-08) 拜佛的方法 「精進」是度懈怠、懶散的,懶散是大毛病,不是小病。治這個病要真心去懺悔,而懺悔的方法,許多古大德是用拜佛的方法。我初學也是用此方法,這是懺雲法師教給我的,每天拜八百拜,天天拜,連續拜五個半月,拜了十幾萬拜。這是治病,把自己的精神振奮起來,身體也強健了,所以拜佛是最好的運動。初學人一天最好能拜三百拜,早晨拜一百拜,中午拜一百拜,晚上拜一百拜。一百拜的時間不會超過八十分鐘,並不耽誤時間,而運動量也足夠了。 (節錄自《華嚴經》12-17-0615【一一微塵中,能證一切法,如是無所礙,周行十方國。】) 懺悔 懺悔就是改過,儒家講「不二過」。因此,真正會用功、會修行的人,他用什麼功夫?天天反省、思惟、檢點自己的過失。這一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對人對事對物,與佛的經教比照一下。我們受持《無量壽經》,就與《無量壽經》所講的比照一下,有幾件與佛講的相應,有幾件與佛所講的不相應。你能這樣檢點,就是覺悟了,佛法講開悟,你開解了、明白了。已經做到的要保持,明天還要繼續;沒有做到的,明天應當努力去做到。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06【眾生業業為重障,佛示妙理令開解,譬以明燈照世間,此法嚴仗能觀見。】) 「心地」是修道的依據 佛法的建立,一定要有土地及建築等硬體設施,修道才有場所。而軟體中最重要的是心地法門,「心地」是修道的依據。是故,聽講《地藏經》,是我們修學大乘的基礎。如果不懂心地法門,不知從心地起修,最後絕對一無所成。換言之,無論我們如何用功,發憤精進,依舊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修的無非是有漏福報而已。 中國大乘佛法是以四大菩薩為代表。第一位地藏菩薩表孝敬;觀世音菩薩表大慈大悲;文殊菩薩表智慧;普賢菩薩表實踐。 今日佛法何以如此衰微,我們修學佛法不能像古大德那樣有顯著成就,原因就是大眾沒有孝與敬,沒有根。李炳南老居士常講,若以這種心態學佛,既不是在修學佛法,也不是在弘揚佛法,而是在消遣、玩弄佛法,只是修一點有漏福報而已。而且福報決定不是在人間享,是到畜生道、餓鬼道去享。《觀無量壽佛經》教我們修「凈業三福」,此乃「三世諸佛,凈業正因」。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做到了這一福才能得人身。如果做不到,連作人的資格都沒有,所修之福當然是到惡道去享。我們何以做不到?其實是對事理了解得不夠透徹。真正透徹了解,必能懺除業障,改過自新。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撥雲見日 我們無始劫以來起心動念、妄想、執著,將自性的光明德用完全障礙了,因而自性的德用不能現前!只要除去障礙,性德自然顯現,所謂「撥雲見日」,撥開雲霧,陽光普照。雲霧比喻障礙,是假的;陽光比喻性德,是真的。真性不需求,只要離妄,真自然現前。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修觀 佛法修行的綱領、原則,著重在修觀。天台家講三止三觀,凈宗念佛法門也沒有離開修觀的原則。觀是觀念,將過去種種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即是修觀。宗門常講,修學有三個層次。 一、「觀照」,常常提起覺悟的觀念,這是觀照。觀照功夫得力,在凈宗就是功夫成片,決定得生凈土。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警覺性很高,念頭一起,立刻轉成阿彌陀佛,在宗門這就是觀照的功夫。古德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沒有關係,要警覺得快,佛號立刻提起來,把念頭換過來,即是觀照的功夫。 二、「照住」,觀照功夫深了,妄想、念頭不起,能控制得住,即是照住。照住即是事一心不亂。照住是得定,禪定現前。 三、「照見」,此是最上乘的功夫,由定開慧,就照見了,在凈宗是理一心不亂。《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見到宇宙之間一切法的真相是「無所有,不可得」。《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華嚴經》說「剎那際」,剎那際就是不生不滅,一切法不生不滅,生滅同時。《楞嚴經》說「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就是剎那際。無所有,不可得,方是事實真相。以為有所有、有所得,乃是妄想。十法界眾生,沒有離開妄想。可見妄想這一關很難突破,突破妄想就脫離十法界而入一真法界。是故,功德、福德要同時修。福德著重是在事相上修,功德著重是在心地上修。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每天拜一千八百拜的末期肺癌同修 你要不真干,現在這個世間災難很多,真正有成就的兩種人,這兩種人都是真干,都不是假的。一種是按部就班學出來的,明了,真的是一門深入,他明白了,真干;另外一種是災難現前,雖然不明了,他過去生中善根深厚,我們現在講底蘊很深,不是這一生修的,前生修的,所以他有真誠的信心。像我們最近遇到一個同修,也是得了末期的肺癌,醫生宣布他的壽命頂多只有一個月。他宿世有善根,所以他也不找醫生,也不吃藥,念佛求往生。他每天拜佛,每天拜一千八百拜。前兩天拜得很痛苦,他告訴我,第一天只拜了一百多拜,忍痛也要拜,拜到四、五天才正常,能夠一天拜到一千八百拜。拜到一個星期之後,別人知道,他自己不知道,他身上的汗流出來是黑色的,而且很臭,他自己聞不到,別人聞到,那都是他的病毒排出來了。拜到兩個星期十五天,他感覺到很輕鬆,身上衣服換下來很臟,裡面的病毒全排出來了,人好了,現在很正常。遇到我的時候,胡居士說「你是再來人」,那是真的。這是什麼?這就是過去生中的善根,他有堅定的信心,他並沒有求病好,他只求往生,沒想到他的病毒全部排出來。這是最初方便。 (節錄自 《華嚴經》12-17-1875) 究竟的大願 願只有一個願,就是求生西方凈土親近阿彌陀佛,除這一念之外,根本就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叫願,這叫大願。這一願就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統統具足了,不要一願一願去發,這一願就具足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具足十方如來因地當中所發的所有的大願,為什麼?我們在《彌陀經》上看到,世尊為我們介紹凈土,六方佛讚歎,那個六方是十方,翻譯的是簡略,原本是十方。你看玄奘大師的譯本就十方,它還有東南方、西南方、東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已經有了。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無量法門裡面,最有效果的、成就最快速的、最穩當的,就是勸勉大眾發願求生凈土。所以這一願是十方一切諸佛共同的大願,而且是個圓滿的大願,究竟的大願。 我們有沒有發?發了。為什麼去不了?當中夾雜,夾雜的力量太大了,把你的願毀掉。夾雜什麼?夾雜著七情五欲,夾雜著分別執著,這是什麼?沒放下!我又想到極樂世界去,又捨不得這裡的家親眷屬,對我好的人我要報答他,對我不好的人我要報仇,我要找他麻煩。恩怨總是不斷,財色名食睡難分難捨,這怎麼能去得了?問題發生在此地。如果真的是求往生,這個人對我好,我報答,等我到極樂世界成佛,回來我再報答他,連父母之恩亦復如是。因為你生到極樂世界,你才真正能度得了你的父母,那是真孝!你不到極樂世界去,你父母造了惡業依舊墮三惡道,你怎麼辦?無能為力!由此可知,真正是個聰明人,有智慧的人,看到家親眷屬作惡業,就像婆羅門女、光目女一樣,《地藏經》上看到的,知道自己父母一定會墮地獄,那你怎麼樣?趕快求生凈土,萬緣放下。 這個世間人對我好,很好;對我不好,也很好,統統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才清凈,你的心才真誠,跟西方極樂世界它有感應,念念都有感應。如果你的心不清凈、不真誠,那個願不起感應的作用,信願行這三個條件缺一個都不能成就。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講得很清楚,三個條件一個不能缺,一定要相信自己本來是佛,相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自性所現的,「自性彌陀,唯心凈土」,是自己心現識變的。你看這關係多麼密切,哪有去不了的事情!這不是外來的,自性現、自性變,他怎麼會不能往生!在這個世間,無論遇到人、事、物,要知道是逢場作戲,可不能認真,認真不但不能往生,認真就叫造業。業怎麼樣?業你還得受報,不善的業那個報很苦,輕報我們講是病苦,重報是惡道。跟眾生,都是迷惑顛倒的眾生結下的這些冤業,這個冤業裡頭有善有惡,善的,恩愛的纏綿,也是麻煩事情;不善的業冤冤相報,兩樣都是苦不堪言。 要覺悟,恩怨兩邊都要舍,這一生才能穩穩噹噹的取凈土。如果怨我舍掉了,恩我要報,你去不了極樂世界,你的果報在三善道,你來生好報恩。但是,你來生能不能保証再能遇到佛法?遇不到佛法,一生做好人,好人也會造惡業,福報享盡了,你生生世世惡的業現前,還是要墮三途,這個道理跟事實真相,我們要清楚、要明了。在習性裡面,這要搞清楚,本性裡面沒有善惡,習性裡頭有!佛告訴我們惡多善少。你看《百法明門論》裡面,善心所只有十一個,煩惱心所、不善的心所二十六個,不成比例。所以人學好很難,為什麼?他善心所只有十一個。學壞很容易,他不善的心所二十六個,你說這個力量多大。又何況我們現在的社會,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不善的多,善的太少了。 舉一個例子最明顯的,現在的人沒有不看電視,你看電視裡面的節目,有幾個是善的,有幾個是不善的,你不就清楚了嗎?幾個節目是給你講倫理道德的,幾個節目是給你講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你不就明白了嗎?為什麼這個世界這麼亂?為什麼災難這麼多?不必說,這種因緣你就明白了。現在人還在迷惑、還在顛倒,如果這些科學報告是真的,包括聯合國的,包括美國太空總署報導是真的的話,十年之後人活在這個世間就不安穩了,為什麼?末日的現象明顯的現前。這個地球上的冰,地球的溫度在上升,這個上升是加速度的愈來愈快,太空總署的預測是十年,也許不到十年。有人說是二0一二年,那二0一二年只有五年,這個世界上沒有冰了,南北極的冰溶化,高山的冰也沒有了,這會給地球帶來很嚴重的災害。 高山的冰溶化的時候,這些大江、大河的水源斷掉了,像長江、黃河在中國,將來枯乾了,沒有水了。現在靠這個河流灌溉的、生活的有多少人!那個時候沒水怎麼辦?南北極的冰溶化了,海水上升,科學家現在給我們很明確的數字,海水會上升六點五米,沿海的城市統統淹沒了。世界上人口是愈來愈多,居住的面積愈來愈少,這個災難就在眼前。太空總署在呼籲,趕緊要大家警覺要救地球,怎麼救法?他提出來的這個四條,第一個是素食,希望全世界的人不要再殺生,改素食,不要再飼養這些畜生。這個跟佛法講的是一樣的,佛法講所有一切災難,根本的原因就是殺業太重。第二個叫我們改乘自行車,腳踏車,換句話說,恢復到過去沒有這些科學工具的社會,人會在這個地球上繼續延續下去;叫我們要節約能源;叫我們盡量減少消費。這在日常當中,提了四個非常具體的方法,可以救地球!佛門裡面講得就更透徹、更清楚,中國的佛教一千多年來提倡素食。 我們修行的信願行這三個字,真的是天天都要去思考,都要去檢點做到多少。我們要抓住最高的綱領,總的原則就是「看破、放下」。我這一生感激老師,第一天就把這個方法傳授給我。看破是明了,這要靠經典,五十七年來天天讀經,沒有一天空過,對於宇宙、人生、世法、佛法明白了一點,放下什麼?放下的是分別執著。日常生活當中,事業方面,我們有了選擇的標準,利益眾生的,與法性相應的,與倫理道德相應的,這些事業應當做,為什麼應當做?這是救苦救難,這是普度眾生。是菩薩大願裡面主要的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全心全力把這樁事情做好。與這個相違背的,屬於個人的、自私自利的徹底放下,不要放在心上。個人的名聞利養,個人的恩怨,如果這個東西放在心上,這是個人致病的第一個因素。很多學佛的同修、出家的大德,走的時候都得癌症走的很多!這病症從哪來?就是這些東西放不下給帶來的。所以要知道,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是非人我,這個對自己健康有很大的傷害,你能把這個放下,你把致病的緣斷掉了。因是什麼?因是貪痴,貪痴放下,你得病的因沒有了。你把自私自利、是非人我這個東西放下,恩怨放下,緣也斷掉了,你身體怎麼會不健康!所以自己常常想想,我還有沒有這個東西?有,還很多,那個麻煩就大了。佛講得清楚,佛對得起我們,我們聽沒聽懂,或者是偶爾聽懂了,但是經典放下之後又迷惑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為什麼?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我們的惡習氣重,善的氣分很薄。所以我們接受聖賢教誨,這是接受善的氣分來薰習,時間很短,力量很薄弱,放下經本之後外面惡的習氣就又來了,那個惡的習氣根深蒂固,它當然起作用。那要怎麼辦?要在經典上加強薰習。 我常常給同學說,我是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根,真是佛菩薩保佑,給我這麼長的壽命,也就是給我這麼長的時間薰習。在這個世間修行,好!經上講得清楚,娑婆世界就指我們這個地方,修行一天修得好,能夠抵得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你明白這個道理,娑婆世界也有它殊勝之處,快!這個地方怎麼樣?成就快,淘汰也快;極樂世界成就很慢,沒有淘汰的,沒有墮落的,這是它那邊殊勝之處。這邊是大起大落,大起大落一定是大落的多、大起的少。大起怎麼樣?大起是不斷天天薰習,天天薰習,天天認真修行,具足信願行,行是可以提升,真的是大幅度提升,比極樂世界快。明白這些道理之後,跟《華嚴經》上所講的一樣,極樂世界要不要去?要去,決定要去。是不是很著急要去?不一定,不用那麼樣急,急不得。世間法老人常講「欲速則不達」,你很著急,因為你是情緒,那是煩惱,很急的時候煩惱起現行,怎麼能往生?往生的人帶業是帶業,現行的煩惱不能帶。所以煩惱起現行就障礙往生,急不得。隨緣,隨緣心是清凈的;急躁,心不清凈,這道理都要懂。 摘自凈空老法師講解《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25卷)【一一世界中。發心求佛道。依於如是願。修習菩提行。佛以種種身。遊行遍世間。法界無所礙。無能測量者。慧光恆普照。世暗悉除滅。一切無等倫。云何可測知。】 不可以讚歎別人 今人問題很多很多,我們不能說某個人好,某個人不好,不要說人家的是非,個人修個人的,他修他的,我修我的,彼此不相干。過去我跟李老師的時候,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見面,他教我兩句話:第一、不要讚歎別人,第二、不要毀謗別人。我聽了以後,有點疑惑,讚歎別人是好事,為什麼不能讚歎別人?想了一、兩個星期,想通了,確實不能讚歎人。讚歎比毀謗傷害人還要厲害,毀謗會叫人生煩惱,讚歎同樣也叫人生煩惱。大家對他一讚歎,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貢高我慢統統生起來了,他的道行不能再前進,只有往後退。什麼人可以讚歎?八風吹不動的人,你可以讚歎他,你也可以毀謗他。你毀謗他,他不生氣,你讚歎他,他也不以為然,他如如不動。這種人,行!所以要想害一個人,你就盡量捧他,盡量讚歎他。所以修行,起心動念、言詞舉止都要有智慧,沒有智慧,往往自己做錯了,自己還以為自己是對的,這個在佛法叫愚痴。 (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01-03-038) 李炳南老師一生節儉 李炳南老師在台中教學三十八年,我們跟他學習,沒有繳一 分錢學費。他有很多機構,我們在機構里做義工,用這個來 報答老師。我喜歡讀書,愛書,他辦了一個慈光圖書館,我 在裡面做管理員,慈光圖書館有三個管理員,我是其中之一 。 老師的醫道不錯,他自己有信心,他告訴過我,一生給人治 病,沒有犯過錯誤。他做過司法官,司法官判案子,可能有 冤枉人,但是治病他有把握。而他治病沒有收過人的錢,還 是中國古老的醫道。他自己是個小公務員,收入足夠了,他 不向外攀緣,生活非常簡單。 五十年前,我跟他在一起,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台灣錢六十 塊,合美金不到兩塊錢。他一個月的收入,正常的公家收入 ,他在孔德成奉祀官府擔任主任祕書,這個待遇是一個月有 四百多塊。他用不了,他只用六十塊,其他的錢都布施做好 事,幫助窮苦的人。 當年他在世,我們不知道,往生之後,他遺留下的東西展示 出來,我們才看見,裡面的襯衫都是補補丁,襪子也是補補 丁,外頭看不出來,自己補的。有沒有新衣服?有,他自己 很少買,人家送他的。他自己不穿,轉手送給別人。我在台 中,他還送我一套毛衣、毛褲。他自己沒有一件是新的,都 是破舊的。老師往生之後,才真的明白,真感動人。 (文摘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三集 20 13/4/30) 恆順眾生,教學才能成功 《勝天王般若經》言:下聲細語軟美之言,順彼意語故。這 一句話說得好,菩薩應當學,這就是菩薩學處。下聲細語是 謙虛、卑下,其反面就是傲慢。細語,不是高聲,不是惡口 。軟美是形容言語柔和。隨順他意,不是隨順我,而是隨順 他。佛菩薩教化眾生,永遠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教學才 能成功。善巧方便,是形容佛菩薩用心真誠到極處,自自然 然感動一切眾生。 只有真誠能感人,真誠到極處還不能感動,這時要反求諸己 ,我真誠心是不是還不夠?真誠心完全到位,沒有絲毫虛偽 ,沒有絲毫為自己,還不能感動,佛菩薩就遠離這個世間了 。為什麼?這是緣不成熟。不成熟,佛菩薩不住這個世間, 避免眾生造業。 佛菩薩是善人、好人,遇到一個迷惑非常深重的人,他對於好人、好事不尊重,甚至於不以為然,還要諷刺你、毀謗你 ,說你裝作好人。這樣的批評都有罪過的,尤其毀謗聖賢, 很可能受到地獄的果報。所以菩薩慈憫眾生,不示現。如果示現,絕不以佛菩薩身分示現,變化一個普通人,用這種變化身來跟你接觸,你謾罵他、羞辱他,當然有罪,但是不會 墮地獄,不是最重的罪業,把你的罪業減輕,真正的慈悲! 文摘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二八三集) 2013/4/30 引導人入佛門的方法 四攝法,是攝受眾生的方便法。用現在話說,就是四種交際 法,處眾的方法,引導人入佛門的方法。維摩經云:「先以 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就是屬於攝受法,攝受眾生;攝受 之後,再幫助他入佛智慧。 這也叫公共關係法。我們跟一切人怎樣建立關係,佛教給我 們第一用布施,財布施、法布施。先用財,然後再用法。財 布施是手段,法布施是目的。財裡面包括的範圍就非常之廣 。中國人所謂「禮多人不怪」,對人有禮,逢年過節,跟鄰 居、街坊送一點禮物。 平時我們有多的,都可以用來布施。布施以什麼人最重要? 以鄰居第一重要。鄰居將來都信佛,都接受佛法了,這個村 子變成念佛村、彌陀村。變成念佛村,影響就很大,這是學佛的一個示範點。示範點做成功了,功德無量無邊。為什麼 ?許多學佛人都來向你學,都到這邊來考察參學。 慢慢的去推廣,推廣的範圍愈大就愈殊勝。一定從近鄰開起 ,所以要化導眾生,先要化導你自己家人,家和萬事興。所 以要勸人,先要勸自己。自己確實對於佛的教誨明白通達了 ,真正落實了,自自然然感化一家人。 文摘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二八三集) 2013/4/30 布施的實例:澳洲凈宗學院的溫馨晚宴 凈宗學院建立在澳洲圖文巴十一年了,開幕這一天起,我們 就用四攝法-布施,請大家來吃飯,請的是近鄰,就是我們 兩條街的鄰居。正式發請帖,告訴他們,我們是佛教徒,到 這個地方來修行、學習,要向他們報告,解答他們的一些問 題。 我們做一些美食,都是素食,但是很好吃。吃完了,有十幾個人來找我,他說:「法師,你們這樣的活動能不能多做幾 次?」我說真的喜歡的話,我們就定期每個星期六用這種方 式來接待大家,叫溫馨晚宴,免費招待大家。無論是什麼人 ,我們都不拒絕,非常客氣招待他們。 兩、三個月之後,就常常來吃,就來問佛法了。你們信佛教 ,佛是什麼?佛教說些什麼?我們慢慢給他講,他就聽懂了 。聽懂,他就來參加我們的早晚課,我們念佛,他也來參加 ,跟我們打成一片。十年了,這個聲名成就了,圖文巴的人 都知道有凈宗學院,而且都讚歎「凈宗學院的人都是好人」 ,所以對我們非常和睦。 這十年影響了當地的宗教,我們前年正式辦了一個活動,是 全澳洲的宗教,大概有一百七十多個團體,派代表來參加, 這也是澳洲第一次宗教代表大會,會後每一個人都喜歡,做 得非常成功。 文摘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二八三集) 2013/4/30 老師跟醫生是盡義務,不講金錢的 古時候的老師跟醫生,這兩種人都不富有,但是這兩種人是為社會一切大眾所尊敬的。為什麼?這兩種人是盡義務,不 講金錢的。 醫生學醫的目的是什麼?為了救人,他不是為發財,想發財 不做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只能叫糊口,不能發財。現在聽說 學生選擇職業,頭一個選醫生、律師、會計師,選這三個行 業收入多。古人不是這樣的,古人是為救世、救民。 教書先生對學生不能要求財物,老師再窮、再苦,也不會開 口向家長要一分錢,而是家長對老師的恭敬,逢年過節送禮 物給他,這就是供養。家庭環境好的,多送一些,家庭環境不好的,少送一點,表一點心意。 文摘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二八三集) 2013/4/30 懺悔是真正認錯,後不再造 說到懺悔法門,章嘉大師告訴我,懺悔的實質是真正認錯, 知道錯誤,後頭有一句話非常重要,「後不再造」,實際上 就是儒家顏回所講的「不貳過」,過失只有一次,覺悟之後 不會再犯同樣的過失,這叫真懺悔。當然凡夫在這個世間難 ,難在哪裡?緣很雜,逆境惡緣太多了,所以會常常犯。常常犯不怕,我常常改,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能我常常犯,自 己對自己喪失信心,那就完了。 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時時刻刻提醒旁邊的同參道友,要求他們幫助,看到過失趕緊告訴 你,自己好改過,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叫真正的善友。看到你的毛病不說你,這不是善友。可是自己要歡喜接受,無條 件的接受,他說錯了,說錯了也接受、也感恩,所謂「有則 改之,無則嘉勉」,這是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如果不接受 ,還要來掩飾,還要來辯論,這就錯了,沒有人再會說你過 失了。 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章嘉大師教給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是什麼?實質 是心行,你的心上有沒有佛,你能不能把佛的教誨表現在你 日常生活行為當中,這個重要。那些儀規形式不重要,儀規 形式為誰做的?為接引大眾做的,那不是自己修行,是為了 接引大眾。就好像舞台表演一樣,是給觀眾看的,特別是給 沒有學佛的人看的,他從這個地方認識佛教、了解佛教、歡 喜佛教、羨慕佛教,他就入門了。所以舞台上表演目的在此 地,真正修行沒有這些東西。 念佛就是修禪定 佛法,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無量法門,統而言之,全是修禪定。為了把這個心定下來,所用的方法不 一樣,無論用什麼方法修定,在禪定定中境界完全相同。我們是用「持名念佛」這個方法修定,但是我們不會用,我們 不知道這是個修定的方法,沒有在定功上去用功夫。所以, 念這句佛號,還是起心動念,還是分別執著,這效果完全沒 有了。 如何才能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萬緣放 下。你看念佛堂堂主他的口頭禪,時時刻刻提醒大家要「放 下身心世界,一心專註阿彌陀佛」,這不是修定嗎?我們今 天念佛沒放下,還有起心動念,還會受外頭境界干擾,所以 念佛不能得一心。 修學佛法,智慧福德圓滿 在三皈誓詞裡面,佛寶著重在智慧、福德,叫二足尊。二, 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福德,我們一般講福報。足,是滿 足,圓滿了,智慧圓滿,福德圓滿。在智慧、福德裡面,這 是最值得人尊敬的,稱為二足尊。我們向他學習,希望達到 他的境界,跟他一樣圓滿,是這個意思。 那怎樣才能夠達到?一定要修佛法,法是佛的教誨,也就是 佛他怎麼從凡夫修成的,一些理論、理念、方法、經驗,把 這些東西告訴我們,提供我們做參考。法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離欲。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放下」,放下什麼?放下所有 的慾望,包括出世間的。為什麼?有慾望就有煩惱。 佛是給我們宣說講解這個東西,他有沒有這個念頭?沒有, 心地真正清凈,一塵不染。還有個想成佛這個念頭,這個是 錯誤念頭。你本來是佛,你想成佛,你就成不了,為什麼? 你有個妄念在裡頭,這個妄念要拿掉,就真成佛了。你看, 連佛的念頭都沒有,何況世間的,所以叫離欲尊。所有一切 修行方法,離欲就是放下,放下萬法。萬法當中,欲是最難 放下的,你把這個東西放下了,那是離欲當中最尊貴的。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二八五集 02-040-0285 一切都要看破放下 早年章嘉大師就教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到底是 先看破後放下,還是先放下後看破?眾生根性不一定,所以 從哪個先下手沒有定法,完全看個人根性。大概是煩惱障重 的人要先放下,所知障重的人要先看破,所以看你哪一種煩 惱重,先用哪個方法。障礙就是兩種,一個煩惱,一個所知 。知識分子大概是所知障重,為什麼?他不搞清楚,他不肯 放下。統統清楚明白,他自然放下了。 煩惱障重的人,叫他當下就能放下,所以念佛法門最好,一 句佛號就能把煩惱障制止住。煩惱才起,一句阿彌陀佛,就 把煩惱取而代之。貪瞋痴慢,自私自利,這是煩惱。這個念 頭才動,不要緊,當然會動,不動你是佛了,凡夫決定會起 煩惱。煩惱才起來,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叫功夫得力, 這叫會念佛。決定不可以一面念佛,一面起煩惱,那煩惱把 念佛功夫全都破壞了,不能得利益。不起煩惱的時候也要念 佛,為什麼?不念佛長無明,無明是愚痴。所以這個佛號就 很重要,不但破煩惱也能破無明。這個法子妙絕了!念佛三 昧,三昧中王。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二八五集 02-040-0285 怎麼選法門? 我們學佛必須依照自己的根性、程度、學習環境、能力,綜合考量,選擇一門。要選自己有把握在這一生當中修成功的 ,不能好高騖遠。選錯了,用再大的功夫,一生不能成就, 依舊要搞輪迴,這是很可怕的事情。這一輪迴,就不知道輪 到哪裡去了,來生還有機會接著修學嗎?所以問題很嚴重。 最好的選擇就是選這一生一定成就的法門。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二八五集 02-040-0285 古聖先賢的老方法不能改變 學習就要遵從古聖先賢的老方法,不能改變,它不是知識。知識會變,知識日新月異,它的作用是有侷限的,它的作用不是究竟的。學佛,佛是要求明心見性。不變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學,十善業道不能改變,三皈五戒不能改變,凈業三福不能改變,六和六度不能改變,一定要用真心去奉行,去信、去行、去證。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二八六集 02-040-0286 奉事師長,實為修行要務 「奉事師長,實為修行要務」,為什麼?對師長要是沒有恭敬心,就學不到東西。聖賢教誨是屬於心法,佛法純是心法,所以要用學物理這套方法,那是沒有辦法得到的,會把佛法變成知識。一定要知道,佛法是智慧,不是知識。智慧從哪裡來?從戒定來的,戒定就是放下。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看破放下是戒定,真能放得下,清凈心現前,清凈心生智慧。 「師者,出世大本;父母,世間福田。菩薩必須恭敬奉侍故。」孝養父母是根,奉事師長是本,像一棵樹。一棵樹,根長在泥土底下,上面是本,然後再有枝條葉。根,對父母就是孝,對老師就是敬,所以孝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講中國傳統文化,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沒有這個根本,你沒法子學。學心性這門學問,一定要有根本。所以,這跟認不認識字沒關係,不發生衝突,它有智慧。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二八六集 02-040-0286 用真實心,一部經學十年 學佛,學大乘,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這一句很重要。起心動念,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統統要從真實心中作,才會有成就。有一絲毫的虛偽就完了,前功盡棄。只要你是用真實心,在一部經上學十年,十年是最少的,不能少過十年,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學《無量壽經》,經文要能背誦。《印光大師文鈔》中,我選了一本《菁華錄》,《菁華錄》要背誦,這是節錄最精彩的開示,分量不多。所以學凈宗,《菁華錄》要背,《無量壽經》要背,黃念老居士的註解,至少要看一千遍。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能成為一代大師。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二八六集 02-040-0286 心好,言語行為自然好 「如《凈影疏》云:無有虛偽諂曲之心,明離心過」,心上沒有過失,言語跟身體就沒有過失,為什麼?言語、身體都聽命於念頭,就是心上。會修行的從修心下手,從根本下手。心好,言語自然是好的,行為自然是好的,真好;心不好,言語好,行為好,那是裝出來的,假的,他別有用心,別有目的,花言巧語來騙人。 今天的世界出了問題,問題出在哪裡?都出在心不好。什麼心?自私自利,貪瞋痴慢疑。在佛法稱之為五毒,稱它為根本煩惱,無量無邊的煩惱都是從這五條根生的。五條根能歸納成貪瞋痴,叫三毒。傲慢是屬於瞋恚,懷疑是屬於愚痴,情執是屬於貪。所以情執、傲慢、懷疑是三毒的根。我們要斷貪瞋痴,從哪裡放下?就從這個地方放下。放下情執,貪心馬上就淡化;放下傲慢,瞋恚心就減了一半;放下懷疑,就聰明了,變成智慧。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二八六集 02-040-0286 惜陰 人生在世最寶貴的不是財富,不是金銀財寶,而是光陰!不能把光陰浪費掉,要把光陰抓住,學好東西。一切不善的,我把它放棄,不要浪費我的時間、精力。今天信息所播出來的,電視、電影、網路、報紙、雜誌這些信息,全都是不善的,可以不看。讀經好,讀經跟佛菩薩做朋友。你看那些東西是跟殺盜淫妄做朋友,錯了。他有權力播出染污人,我也有權力不接受,我不看、我不聽。我們回過頭來跟聖賢學習,做聖賢的弟子。儒家一部四書夠了,佛法這一部《無量壽經》也夠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果真如是學法,十年一定有成就。 文摘恭錄自凈空老和尚講述《凈土大經科注》(第五四九集)2012/10/6 真誠愛心對待 諸佛菩薩有智慧、有耐心,即使對自己不了解的人、有誤會的人,常常毀謗我的人、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佛菩薩都是用真誠愛心去對他。一世不能感化,二世、三世,經多生多劫,把這個人還是感化過來了,決定沒有惡意向人。中國古人說仁者無敵,佛亦如是。仁慈的人沒有敵人,跟他敵對的人,他都看作親人、看作朋友。只是暫時有誤會,時間久了,對方就明白了。這個觀念比什麼都重要,沒有這個觀念,不能學佛。 文摘恭錄自凈空老和尚講述《凈土大經科注》(第五四九集)2012/10/6 謹言 「自己做錯事情應當懺悔,別人做錯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 他做錯事情,他自己說出來可以,別人不能說。他的境界沒有提升,時節因緣沒成熟,你說他的過失,他記恨在心,不但對他沒有幫助,反而害了他,嚴重會造成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所以,一定要謹言,小心謹慎,多聽少說。真正有智慧的人,言語一定少,言語雖然少,它有分寸、有力量,讓人聽到能受感動。 文摘恭錄自02-037凈土大經科注 內財布施 內財布施是什麼?做義工。隨時隨地,任何場所,我們遇到了就隨緣做。譬如走在道路上,看到旁邊有垃圾,我們把它撿起來放在一個妥當地方,這就是內財布施,對一切行人布施。不一定什麼事情,只要跟人接觸的時候,布施的緣就現前。 在大庭廣眾裡面學謙讓、學恭敬,這也是布施,沒有一處不是修福、修慧的機會,所以自己要認識,不要把機會放過。 文摘恭錄自02-037凈土大經科注 心即是阿彌陀佛 我們的心本來是好的、善良的,叫良心,把自己的良心去裝別人的垃圾,這是最大的錯誤。別人的那些是非人我,何必放在自己心上?把拉拉雜雜的東西全放在心上,自己就變成垃圾桶了。 最聰明的做法,是把良心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阿彌陀佛請進來。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你能不成佛嗎?你將來往生成佛,功德成就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是真有智慧,真正聰明。這不是難事,我們自己肯不肯調換一下?念佛求生凈土要在這個地方著力,要在這裡真用功夫。 文摘恭錄自02-037凈土大經科注 格物 格物兩個字的意思有些人錯解了,當作是研究一切物質現象。古來祖師解釋這兩個字,格是格鬥,物是物慾,格物的意思就是要跟物慾去做一番格鬥,你能把慾望打敗就勝利了。 所以斷煩惱,放下習氣,這叫格物。格物致知,用章嘉大師的話來說,格物是放得下,致知是看得破。看破,智慧就生起來了! 聖賢學問,佛菩薩之道,首先就在把煩惱習氣放下,格物就從這開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疑,放下殺盜淫妄,你才能體會聖賢教誨,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些經,你才能看得下去,才會看得懂。這些東西不放下,它是障礙,堵住你的悟門,你怎麼看也不會開悟,怎麼聽也不會開悟,因為煩惱在擾亂你。 文摘恭錄自02-037凈土大經科注 融通無礙 世法不妨礙佛法,佛法不妨礙世間法,融通無礙。世間事照做,做完了絕不放在心上,這叫放下。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進不去,這叫功夫成片,念佛功夫真正得力了。換一句話,往生你決定有把握。 文摘恭錄自02-040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302集 我們為什麼不開悟? 我們為什麼不開悟?我們的思想太雜、太亂了。而且非常容易受外面境界干擾,見色被色干擾,聞聲被聲干擾,看文字被文字干擾,六根接觸外頭六塵境界全被干擾,這怎麼得了!我們要想提升自己的境界,釋迦牟尼佛祖祖相傳教導的方法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佛法是求明心見性的,明心見性的方法是教你統統放下,恢復你的清凈平等覺。清凈平等覺是你的真心、本性。這個方法用了幾千年,相信的人都成就了,超越十法界;不相信的人還在十法界裡頭流轉。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科注(第六十三集) 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 一切眾生皆是佛,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若我們看到小動物還是輕視牠,牠是畜生,牠愚痴,這就是傲慢。能看到這些小動物生憐憫心、生慈悲心、生恭敬心、生尊重心,我們對牠尊重恭敬,稱牠為菩薩。能以真心待小動物,對人、對事當然就一片真實,這個人菩提心發起來了。 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 【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寧投身火中。利劍割肉。慎莫嫉妬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人被火燒死、被刀劍殺死,是慘死。佛說這種痛苦不大,如果是嫉妒別人的善,所受的苦報超過這個千倍萬倍。嫉妒、驕慢都是與生俱來的煩惱,儒家要求「傲不可長」,修行就是將這些煩惱修正過來。佛教我們的目標是超越六道輪迴,煩惱不斷,不能超越。有傲慢、嫉妒,念佛不能往生,我們要「慎之慎之」,小心謹慎,千萬不要嫉妒別人的善!「其罪不小」,都是地獄的罪過。佛一再的警惕,我們不能不慎重。 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咒 【世間意者。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咒。厭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日良時。】 佛在此舉例說明:凡是卜卦、看相、算命、看風水、請神、使用符咒等,這些都屬於「世間意」;都是求好運,卻不走正途。佛弟子為何不可以做?佛弟子有更高一層的境界,有更好的方法。佛教我們修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慈悲心,什麼問題都化解了,還用搞這些嗎?我們讀經明理,一定要隨順佛陀的教誨,自然有百利而無一害。 ——凈空老和尚講《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真念阿彌陀佛 真信、真願,我真念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面就具足無量功德。你每天念他,你的功德就累積下來,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等於說你念多少阿彌陀佛就送多少,你肯念他就輸送給你,源源不斷。所以,我們就不要再打妄念了,念這句佛號有源源不斷的功德輸給我。你要是不念佛,想亂七八糟東西,那是六道輪迴輸給你,你肯定繼續搞六道輪迴,你就錯了。所以,哪有時間去打妄想?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科注(第六十四集) 不可起惡念 我們人的身體,約是五十兆細胞組成,五十兆的細胞統統相連,像網路一樣。信息完全相通,絕對無一細胞是獨立存在,新陳代謝是正常的一個現象,就是波動現象。整個宇宙是一個自己,宇宙之間一切人、事、物與自己息息相關。我們起心動念要負責任,起一個惡念,說不定別的地方就有災難發生,因此不可起惡念。 什麼是惡念?貪瞋痴慢疑,佛教說這是五毒,這個念頭不好,對自己身心有傷害,對世界帶來災難。貪心感應的是水災;瞋恚感應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我們遇到不高興,發個脾氣,就把地球溫度增加一點。愚痴是風災,傲慢是地震。懷疑,造成山崩地陷。懷疑對人的身體,免疫能力被破壞了,反之,信心增長免疫能力。這叫存心。現在人普遍都是貪瞋痴慢疑,情緒都是怨恨惱怒煩,言語、造作都是殺盜淫妄,這個世界怎麼可能沒有災難?慎之,慎之!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科注(第六十四集) 三人行必有我師 《論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是什麼?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除自己之外,另兩個是老師。善人啟發我,他的善心善行我有沒有?有,永遠保持,發揚光大;沒有,要向他學習。惡人也給我做示現,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他們都是我的善知識,哪來的過?過在自己。善心善行發不出來是自己的過,噁心惡行改不掉,也是自己的過。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科注(第六十九集) 稍有一點動心就變成障礙 中國歷史上所看到的,禪宗五祖戒禪師,他當年修持得相當 不錯,看到寺廟裡面來的護法齋主,有些做大官的,他看了 之後心裡羨慕,動了這一念,麻煩了,來世就做官去了,就 退轉了。來世什麼人?蘇東坡,五祖戒禪師的後身是蘇東坡 。 蘇東坡被貶謫南行,唯帶阿彌陀佛的像一軸,說「此軾生 西方公據也」,西方公據是蘇東坡說出來的。蘇東坡死了以 後,他也是一生學佛,也是一生念佛,可惜他的習氣太深, 沒能往生,他要往生就沒事了。他 的後身在歷史上有記載, 有名有姓,做了個很小的官,像現在縣政府的科長、科員。 真是一世不如一世,這是大幅度的往後退!再底下一世,我 們就不曉得了,這在歷史上看到戒禪師退了兩次。甚至於菩 薩都有隔陰之迷!所以不往生西方凈土都有這個難處。 我們對於這個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稍稍有一點動心 就變成障礙,蘇東坡也是個念佛的人都不能往生。我那時剛 剛學佛見李炳南老師,李老師就勸我,那時我還沒出家,還 是居士身分跟李老師學,他就告訴我:「古人不學蘇東坡, 今人不學梁啟超」,跟我講解這兩個人都是大佛學家,但都 不能成就,依然脫離不了六道輪迴。 所以要把世間一切習氣 淘汰得乾乾淨淨,一心就向佛道,一心就取凈土,我們這樣 努力一生才會有成就。世緣要看淡,不要去計較,無論哪個 地方都是我們安身立命之處,不需要去選擇,要緊的是保持 身心清凈。這句佛號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清清楚楚明 明白白,只要功夫深了,自然預知時至,這樣一生就沒有空 過了。 文摘恭錄自凈空老和尚講述《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一三0集 真正的佛教是要落實在生活上 十善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不惡口。這是基本的戒條,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就不是佛弟子,我們縱然是出家,佛也不會承認我們是他的學生,一定要依教奉行。這是人天普世的教育。今天在這個世界上,雖然很多地方看到佛教,佛教已經變成學術了。真正的佛教是要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 摘自2013年5月聯合國歡慶衛塞節暨佛教與多元宗教論壇開幕致詞 2013/5/23 冤家宜解不宜結 冤家宜解不宜結,一定要把這樁事情想透,不再跟人家 做冤家。這一生受別人傷害,再嚴重的傷害也不要放在心上 。應該做什麼?還債想,他這樣子對待我,是我過去曾經這 樣對他,一報還一報,帳就了了。不放在心上,就沒事了, 到此為止。如果還放在心上,不服氣,那來生還遇到,這樣 就搞得沒完沒了,這就錯了。 摘自凈空老和尚-凈土大經科注(第四七五集) 看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看見一切事都是極樂世界 一天到晚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 ,【看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看見一切事都是極樂世界】 ,希望我們把這個念頭這樣轉過來,這就是轉凡成聖。 轉境界不是從外頭轉,是從裡頭轉,我一身是罪,別人沒有錯。別人怎麼沒有錯?別人是佛菩薩,示現表演給我看的, 他是來度我的。我念頭一轉,他來成就我的,把我的業障煩 惱統統消了,我成佛了。 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 事環境,這裡頭沒有好壞;「好醜在於心」,我用什麼心看 ,它就相隨心轉。我以佛心看外面境界全是佛,我用鬼的心 看外面世界全是鬼,我用地獄心看外面世界全是地獄,相隨 心轉。 要記住,我以善心看,外面沒有一樣不善;我以惡念,外頭 境界沒有一樣不惡。外頭善惡都是假的,內心裡起善惡是真 的。為什麼面對外面境界我會起惡念?這是我的過失,與外 頭不相干。中國千萬年前,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 求諸己」,你遇到困難,困難不在外頭,在自己,你自己好 好反省,改過自新,困難就沒有了,什麼問題都化解了。 文摘恭錄—凈空老和尚講述之凈土大經科注(第九十六集) 管不了就不要管,回歸我們的清凈心 【管不了就不要管,回歸我們的清凈心】,在我們面前見如不見。我們把執著、分別都用在名號上,其他的全放下,不 要管了。古人講的兩句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能做 得到嗎?有功夫的人能做到。 觀世音菩薩教給我們,「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自性 就是阿彌陀佛,這個法子妙極了。我們回過頭來看,眼睛不 往外看,反過來看自性,不看現象;聽,聽自性,不受外面 音聲干擾。這是觀世音菩薩修行證果的方法,在《楞嚴經》 裡面告訴我們,他是怎麼修成的。 我們怎麼個反法?我們眼看到外面的色,我們第六識就緣外 頭的色起分別,第七識緣外面的色起執著。分別執著是第六 、第七的事情,眼耳鼻舌身這五識,就是把信息傳過來,它 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第七執著,第六分別。我們如何善用 六、七?善用六、七就是見相你要曉得性,就轉過來了,相 是幻相,性是真性。相,就像彌勒菩薩講的一彈指有三十二 億百千念,一彈指有這麼多的變化。一秒鐘我們算五次彈指 就一千六百兆,它哪裡是真的!所以相是假的,色相是假的 ,音聲也是假的,味觸法全是假的。我見相認得性就轉過來 ,見性不見相;耳朵聽,聞性不聞相,音聲的相不聞,這就 是禪宗裡頭所說的,明心見性。明心是什麼?心有智慧不糊 塗。著相就糊塗了,著了相之後就起分別、執著,分別執著 就引發自己的貪瞋痴慢疑、七情五欲,就造業了。一轉過來 不造業,心是什麼?心是清凈的,心是平和的,外面東西清 清楚楚,裡面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不生煩惱生智慧。 文摘恭錄—凈空老和尚講述之凈土大經科注(第九十六集) 初學,業障重,煩惱、習氣深,怎麼辦? 初學,業障重,煩惱、習氣深,怎麼辦? 要忍,要修忍辱波羅蜜。由忍然後慢慢才到定,心就定了。 忍辱是禪定的前方便,六波羅蜜里,忍辱、精進、禪定,不 能忍就沒有進步。你能否真正有成就,在於有無忍辱波羅蜜 ;有忍才有成就,有忍才有定,有定才能開慧,開慧是成就 。所以凡事不能忍,事情做不成功,世間法常說,「小不忍 則亂大謀」。可見得忍辱,世出世間聖賢都重視,要認真的 學習。 文摘恭錄—凈空老和尚講述之凈土大經科注(第九十五集) |
推薦閱讀:
※八字輕鬆入門
※他本可輕鬆繼承大清皇位,卻自命清高最後慘死獄中
※《人生》的攻略 | Oliver Emberton
※1.月季陛下和劉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