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美文:中秋月/admin
在我國古代,中秋賞月這一風俗源於何時呢?我翻閱了許多古書,最早的可能算是《禮記。祭義》篇里所說:「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別內外,以端其位。」孔穎達疏云:「祭日於壇謂春分也;祭月於坎謂秋分也。」「祭日於東,周朝旦之時,是為外;祭月於西,鄉夕之時,是為內。」可知古人在秋分時節於西方祭月之禮俗。《周禮。春官》中說:「中秋,夜迎寒(陰)」。秋天迎接的是寒,是陰,所以儀式舉行在「夜」。故在中秋之夜舉行的這種「迎寒」禮俗,不正是《禮記》所言「秋分祭月」的原因?不正是相沿至今的中秋賞月風俗的起源嗎?
中秋節做為我國的傳統節日由來已久。為什麼叫中秋呢,據宋朝人吳自牧的《夢梁錄》記載:「八月十五日,三秋恰半,故謂中秋。」又說:「此夜月亮倍明於常時,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飄香,銀蟾光滿。」面對這良夜美景,歷代詩人學者曾引發過多少感慨啊? 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一首《月出》的情詩。每一章頭一句分別以「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來描寫在皎潔的月光下,一個輕柔縹緲的美人引起了一位男子的強烈傾慕與不安。比起太陽來,月亮變的含蓄,皎潔,充滿溫柔,它一直是光明、純潔、美好的象徵。然而,同樣是一輪圓月,由於人的心境不同,千百年來,人們曾譜寫過許多動人的篇章。唐朝王建的「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充滿了深切的懷念友人之情。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真切地點出了遊子思鄉的情思。劉禹錫的「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通過對明月的描寫,引發了對歷史的回憶。江山已舊,人事已非。只有明月多情,穿過女牆仍舊照著這古老蒼涼的故都,撫今思昔,能不傷感。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寫出一個月夜花間獨酌者的寂靜氣氛。反映出詩人被宦官權臣排斥打擊的孤寂苦悶的心情。還有明朝李攀龍的「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徵人馬上望。」則描寫出了一輪邊塞明月和徵人思鄉的情結。孤棲月宮的嫦娥,隨著年復一年的秋去春來,於碧海青天之中夜夜悔恨無比。也許人們對嫦娥的悲慘處境不勝同情,後來清冷的月宮裡又添了一個因「學仙有過」而被罰到月宮伐桂的吳剛。可是那棵高達五百丈的砍一刀,缺一塊,可等把斧頭拔出來創口又合上的桂樹,使的吳剛年復一年地永不休止地砍著這棵永遠也不會砍倒的桂樹,嫦娥雖有萬端悔恨,但也無人能訴說,這仍多少帶著些不可言狀的悲劇色彩。也許這一則略帶悲劇色彩的傳說於流傳中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古人,古人也把自己的感情帶進了這一輪中秋皓月。但是,在古代文人浩如煙海的詠月詩句中。我更感興趣的還是李商隱在《霜月》中的那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這裡的「青女」據《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是為青霄玉女,是主霜雪的女神。而「素娥」即為「嫦娥」。這種在嚴峻的環境中自得其樂的精神到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也許是今生有幸的緣由吧,我見過好多地方的中秋月。第一次是在峨眉山,於鬱鬱蔥蔥之中,柔和的月光籠罩著霧靄中若隱若現的群山,伴隨著金頂大殿里傳出的僧人有節奏的誦經聲,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第二次是在新加坡的聖淘沙島上,我特意遠離島上旅遊鬧區,靜靜地躺在海濱沙灘的幾株椰子樹下,遙望夜空那一輪「外國的月亮」,激起的是一股思鄉的情思。第三次是在泰山,於廟宇石刻之中,仰首一輪中秋皓月,更使你感到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第四次是在福建的眉州灣,靠在那聳立雲霄的媽祖象前,眼前是碧波蕩漾的台灣海峽,頭頂是一輪海上明月,給人感覺更多的到是張九齡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第五次是在內蒙古的四子王旗草原,一輪皓月把青輝灑向這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遠處不知什麼地方偶爾傳來馬的一聲嘶鳴或牧羊犬的吠聲,給這幽靜的草原之夜更增添了莫測的神秘色彩。遙想當年成吉思汗在這塊疆域上縱橫駛騁的情形,使人的情緒久久難已平靜。第六次是在新疆的吉木薩爾,這也是我當今印象最深的一次。那一天,太陽的殘輝還歷歷可見,如鏡般的皓月就已早早地掛在了天山上空了。皎潔的月光霧絲般傾灑在天山的雪峰之上,腳下這片粗曠豪放的天地變得冷靜而又聖潔,偉岸而又深沉。獨自一人置身於這輪塞外的天山中秋月下,用心去體會她那種博大而精深的氣氛,人會純潔的象個孩子。身居鬧市那些煩惱此時會全部融化在那皎潔浩瀚的月光之中。給人的感慨更多的,是這輪明月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從遠古走來,還會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朝未來走去。遠古時期的人們對月亮的敬仰也罷,歷代文人對月亮詠頌也算,還有那則源淵流長的美麗神話,在這輪圓月走來又即將走去的連接的時空點上,望月抒懷,我到是感覺詩人李白一首《把酒問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是把話說到了絕處。 在天山腳下賞月的那一個時刻,我曾突發過一個奇想,一首《把酒問月》,撩撥過多少古人的情絲,今天我們無可非議是詩中的「今人」,而隨著時間長河的流逝,我們不是終究要加入那「古人」的行列嗎?而那時的「今人」再吟誦起這首《把酒問月》時,是否也是有如此的心境和感慨呢?推薦閱讀:
※古龍小說中的主角大多一個樣,為何李尋歡最受推崇?
※每當你孤獨的時候會做什麼?
※上聯:一場秋雨一場涼,下聯怎麼對?
※花雪無根亦無藤,入塵輕許自凋零。顧難守、寄長情。冰心素羽又伶仃。是什麼意思?
TAG: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