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另類角度看韓信

一、早期生涯
公元前230年韓信出生在楚國的淮陰縣,韓信是韓國貴族的後裔,等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已經完全沒落了。幼年的韓信和母親相依為命,全靠母親艱難的維持生計,他的父親估計這時候已經不在人世了。 由於韓信是以謀反罪名被殺害的,官方資料刻意的淡化了這個大人物,後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離韓信的時代也不出百年,他還走訪過韓信的家鄉,但是因為政治原因,很多事情沒有收錄進《史記》,極為可惜。 雖然家境貧寒,韓母仍然注重對孩子的文化教育,幼年的韓信聰明好學,博覽群書,相信他絕對喜歡讀《孫子兵法》之類的書籍。 有兩點可以斷定韓信早期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一、從韓信和劉邦、蕭何、李左車等人交談內容來看,絕非大老粗和文盲的談話水平,韓信的文化修養比較高。二、韓信被軟禁後與張良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代兵法,補訂了軍中律法,同時自己也著有兵法,這都必須有相當的文化根底才能做到。 全家的生活僅靠韓母一人,由於操勞過度,積勞成疾,韓母在韓信青年時期就去世了。即使家境極度貧寒,韓信還是找了一塊風水很好的墓地埋葬了母親,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幼年就遭受貧困煎熬的韓信內心是多麼渴望榮華富貴。 母親去世之後,韓信的生活更加困難,他沒有去學習諸如種地、做生意、當苦工的謀生手段,顯然是不屑於做,韓信堅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這樣的信條。除了看書之外,韓信就是到處遊盪,尋找一切可以吃的東西,這就難免會有小偷小摸的行為。為了生活,韓信只好到親戚朋友家去混飯吃,天長日久,大家都極度討厭這個滿口大道理,卻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傢伙,於是在母親去世後不久,韓信終於成了全縣聞名的「二流子」。 下鄉南昌亭長見韓信談吐不俗,與那些泥腿子格格不入,似乎有點真才實學,很好奇的交流了一下,韓信於是就和亭長大談兵法與古今往事,果然博得亭長的讚賞,接著就蹬鼻子上臉去亭長家混飯吃,亭長倒也喜歡和韓信這樣知識豐富、見識不凡的人聊天,好在亭長比一般人家裡寬裕點,也不在乎那幾頓飯。誰料韓信天天去亭長家混飯,一混就是幾個月,亭長妻子再也無法忍受這個夸夸其談的傢伙,一大早把飯燒好全家在床上吃完,韓信去了之後,就說已經吃過飯了,韓信自然明白怎麼回事,一怒之下與亭長絕交而去。 這下沒飯吃了,韓信只好到城外釣魚,寧可釣魚也不去做苦工,除了懶惰之外,只能說他清高了。正好河邊有不少老大娘在漂洗絲絮,一個老大娘見韓信餓的挺可憐,就把自己帶的飯給他吃了,一連吃了幾十天,直到漂洗完畢。韓信非常感激老大娘,說:「以後我要是混發了,必定要重謝大娘你」,老大娘很生氣,斥責他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圖報答嗎?」這讓韓信無地自容。 韓信的榮譽感、虛榮心極強,不知從哪弄來一把鐵劍,天天挎著四處遊盪,他試圖在標榜自己與那些鄉野村夫不是一類人。這一天他碰到一個屠戶,屠戶取笑他說:「別看你個頭挺大,還帶著寶劍,其實是個膽小鬼,你要是有種就拿劍砍我,要是沒種就從我褲襠下鑽過去」,韓信沒有混過社會,讀書都讀的不通人情世故,遇到這樣的事情不知道怎麼處理,為了不把事情鬧大,只好從那個屠戶褲襠下面鑽了過去,這惹的大家一場鬨笑,都覺得果然沒有看錯,韓信確實是一個膽小鬼,這下韓信更是臭名遠揚。 要是項羽碰到這件事,肯定會當場把那個屠戶砍死,要是劉邦碰到這樣的事,必然也是上去一頓老拳,即使打不過也會叫上一幫子狐朋狗友打擊報復。 韓信除了具有那舉世無雙的軍事才能之外,身上幾乎全是小缺點了。由於生活過於困難,周圍也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韓信的精神受到了極度的壓抑,他渴望功名利祿,希望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大凡有點真才實學的知識分子,難免心高氣傲,憤世嫉俗,顯然韓信就是這樣的人,他還愛慕虛榮,性格懦弱,優柔寡斷,同時他社會經驗不足,不會為人處事,理想雖然遠大,目光卻很短淺。這些性格都是早期的生活困境造成的,恐怕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些性格中的缺點最後會要了他的命。 在大家眼裡,韓信就是一個四處騙吃騙喝的傢伙,最大的本事就是夸夸其談,也就是一個紙上談兵、志大才疏的「二流子」而已。 韓信結婚了嗎?顯然沒有,誰願意把女兒嫁給一個連自己都養不活的「二流子」呢? 如果在太平盛世的話,韓信一定會淪落成乞丐,最後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凍死在破廟裡,成為大家教育孩子百無一用是書生,勤勞才能致富的典型例子。

二、兩度投軍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於大澤鄉,項梁、項羽起兵於會稽,劉邦起兵於沛。天下大亂,正是英雄輩出的時候,屬於韓信的時代終於來了。公元前208年, 項梁、項羽率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韓信加入了這支起義軍,這一年,韓信22歲。 這些事情透露出一個極其重要的信息。泥腿子陳勝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豪言壯語,更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老流氓劉邦見秦始皇巡遊發出「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感嘆;二杆子青年項羽更是說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邁之語,即使是文弱書生的張良也敢聚集100多人起事。在造反這項膽量、技術含量都極高的事業中,他們個個爭前恐後,拉隊伍自己當起了老闆,唯獨韓信是投軍,自己沒有拉起隊伍。這說明韓信缺乏捨我其誰的一把手老闆的氣魄,他根本沒有想過要當老闆,自始至終把自己定位在一個打工仔的位置上,同時也說明了韓信缺乏一個領導人應有的影響力,不會拉攏人,社交能力、權謀都很差。看來只有給韓信一個舞台,他才能發揮作用,讓他自己搭建舞台,他是不行的。 投軍而不去建軍,是韓信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重大錯誤,打工仔的定位導致他始終處於寄人籬下的被動狀態,這是他領導能力不足和戰略眼光欠缺導致的,人生定位的錯誤是最致命的,即使能力再強,最終也是白忙一場,尤其是在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上,韓信後來為此將付出了慘重代價。 此時韓信正確的路線是什麼呢?那就是學習張良,拉起一支游擊隊,哪怕隊伍再小,也要自己當老闆,然後憑藉舉卓越的軍事才能,巧妙在各路強敵之間生存,逐漸擴大隊伍和底盤,最後與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可惜,韓信除了軍事才能一流,其他才能都很欠缺了。 既然是打工, 必然要選擇一家名牌企業,項氏叔侄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後,牌子最響,當然要投靠他們,至於泥腿子陳勝、老流氓劉邦,韓信是絕對看不上眼的。 在項氏集團里,韓信默默無聞,只是普通的小兵,項梁戰死後,項羽當了一把手,因為韓信個子高大,外表形象較好,還有些文化,就讓韓信當了郎中,也是就相當於領導警衛員,鞍前馬後伺候項羽的。這個小小的升遷讓韓信能近距離接觸項羽,不但對項羽的性格有了很深的認識,而且也給了韓信很多毛遂自薦的機會。 當韓信屢屢向項羽提出自己的軍事建議時,想必項羽肯定是一臉的不屑,他一定在想:「我是名將之後,打仗也是超一流的,還用的著你這個毛頭小子指手畫腳嗎?你指揮過軍隊嗎?要知道打仗可不是耍嘴皮子,幾十年前的趙括可是你的榜樣啊!至於出謀劃策,我亞父范增可比你高明多了,讓你當警衛員已經是破格提拔,還有什麼不知足的?」當兩個心高氣傲、愛慕虛榮的年輕人碰到一起,那隻能是相互較勁,互不買賬。 這次提拔也可能有一個意外的好處,讓韓信避免在以後異常慘烈的巨鹿之戰中以一個普通士兵的身份戰死沙場,要是那樣的話我們就再也無法看到這位「兵仙」以後精彩的表演了。 公元前207年項羽與秦軍爆發了巨鹿之戰,通過九次大戰消滅了秦軍主力,同年12月,劉邦先項羽一步入關滅秦,這引起了項羽的極度不滿,不久雙方在鴻門宴上進行了第一次會面,作為警衛員的韓信一定目睹了全過程,對比項羽的狂妄自大和婦人之仁,劉邦張良的機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後項羽分封各路諸侯,劉邦被封漢王,前往漢中,天下暫時太平了。 韓信尋思,項羽手下猛將如雲,自己在他這裡呆了三年也僅僅混了個警衛員,看來也不會有什麼前途,項羽極其自負,劉邦倒是有成就大事的樣子,乾脆跳槽到劉老闆那裡去吧,他那裡反倒是缺人。於是韓信離開項羽,前往漢中加入了劉邦的隊伍。 最初韓信只是當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並沒有得到重視,這也難怪,一個敵對陣營過來的人,沒有任何突出表現,僅僅是會些文化,能混個小官已經比泥腿子強多了。韓信心灰意冷,自然玩忽職守,這是他性格中必然的成分。接著就是犯了罪,按照軍法,與同案犯十三個人準備一起處斬。韓信究竟犯了什麼罪?考慮到童年的異常艱苦經歷,以及此時管理著倉庫,很可能他犯下是的倒賣軍用物資,貪污受賄之類的罪,因為韓信從小就窮怕了,苦怕了,猛的有點小權利,就忍不住放縱自己。他並不是一個能控制住自己的人。其他十三人先被斬首,這也證明韓信很可能是案件主謀,首犯當然要留到最後處置。就在輪到自己的時候,韓信突然看到了正巧路過的夏侯嬰,他與劉邦是兒時的朋友,老關係、鐵哥們。韓信趕緊抓住這最後的機會,大呼:「劉老闆不是想得天下嗎?為什麼要斬壯士!」夏侯嬰覺得這個小官話語不同凡響,看他氣度不凡,就放了他,之後是一番交談,韓信趕緊展示了一下他那卓越的軍事理論才能,夏侯嬰很是欣賞,於是又把他推薦給了蕭何。 必須說明的是,韓信這次可是在鬼門關上轉了一圈,之所以沒死,全是僥倖,要是夏侯嬰沒有路過,那麼誰也不知道被殺的人後來會成為「兵仙」,是劉邦奪取天下的決定性人物。 從這件事看出來,作為打工仔的韓信並不會尋找展示自己的機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際關係處理的太差,他除了會鑽研專業的軍事技能,其他方面幾乎一無是處。在當了管理倉庫的小官後,應該可以藉機靠攏後勤部長蕭何,轉而推薦自己,回過頭來說當初自己要是拉游擊隊單幹,即使不成功(憑他那軍事才能不可能不成功),帶上隊伍投靠劉邦,也能混個軍官乾乾,能有很多接觸劉邦、張良、蕭何這些高層決策者的機會。 在劉邦這裡不會推薦自己,這是韓信犯下的第二個嚴重錯誤,僅僅因為僥倖才沒有丟命,只能是走了狗屎運。事後來看,找蕭何推薦自己並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同時蕭何看人是極準的。 蕭何多次同韓信深入交談,也十分賞識他,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又推薦給劉邦。劉邦敷衍應付,不知道韓信除了耍嘴皮子還有什麼其他才能。這也難怪劉邦這麼做,僅僅憑藉一番談論就輕易任命一個從來沒有指揮過軍隊的年輕人做大將是極其草率的,是很不負責的,劉邦做的完全正確,趙括不就是前車之鑒嗎?更何況幾百年之後還有馬謖的例子。不過歷史就是這麼會戲弄人,偏偏劉邦這次看走了眼。 雖然被蕭何極力推薦,但是韓信依然不得重用,熱臉貼在冷屁股上,空歡喜一場。到了這個時候,韓信恐怕只會埋怨項羽、劉邦不識貨,唯獨不好好反思自己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這些年來,賞識韓信的只有下鄉南昌亭長、夏侯嬰,真正了解韓信才能的卻只有蕭何,他知道韓信的分量有多重。當然以後還有個張良,他評價說:「漢王手下能獨當一面的只有韓信」。 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從長安前往南鄭,路上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也不辭而別,加入了逃跑隊伍,他要跑到哪裡去?估計是準備去其他幾個被封的王那裡,繼續推銷自己,隱居一輩子這不是韓信所甘心的,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才能。 既然劉邦不重視自己,無法給劉老闆打工,自己寧可逃跑,也沒有想起再拉個隊伍單幹,這是韓信犯下的第三個錯誤。如果說第一次投軍因為閱歷不足,先給別人打工增加經驗,以後找機會單幹的話,也不失為一個說得過去的策略,那麼從項羽和劉邦這兩次逃走之後都沒有想到拉隊伍單幹,那怎麼都說不過去了。

千百年之後,不得不感慨,韓信是不是真的讀書讀傻了,因為此時糾集一幫散兵游勇,拉起自己的隊伍並不困難。這暴露出韓信根本沒有政治遠見,純粹是一個小農意識,一個打工仔的眼光,同時也說明這個傻大個青年拉幫結夥的本事太差了,幾乎沒有領導才能! 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蕭何又說了一大堆挽留的話,韓信舉棋不定。不久夏侯嬰也策馬趕到,好說歹說韓信只好跟著他們回去。 這件事讓劉邦終於重視起韓信了,畢竟他很清楚蕭何的眼光,何況這時候手下真的沒有合適人選,那麼何不豁出去賭上一把呢?劉邦的賭徒心態很重,一生中多次下注,老婆就是他賭過來的,這次再壓上一注試試看,事實證明,劉邦又壓對了! 不久劉邦舉行了隆重儀式,派兵三千、工匠五百,在漢中城南修築拜將壇,擇良日,祭天地,拜未立寸功的韓信為大將軍,給足了韓信臉面,滿足了韓信一步登天的虛榮心,日後這也成為韓信不忍心叛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從此韓信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鎖,當然這個枷鎖不是劉邦給的,是他自己套在脖子上的。 之後韓信向劉老闆闡述了一下自己對天下大事的看法,分析利弊,指點江山,其中他也很詳細的分析了項羽和劉邦的性格優缺點,叫人哭笑不得的是,韓信對別人看的很清楚,難道他就不清楚自己是什麼性格嗎?也許真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三、建功立業 公元前206年11月,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平定三秦,開始為劉老闆打天下,「兵仙」果然名不虛傳,一出手就讓眾人看出了他的價值。 公元前205年4月,劉邦率56萬大軍襲占彭城,項羽率3萬精兵反擊,大破漢軍,劉邦退守滎陽,韓信由關中馳援,連破楚軍於京、索之間,阻止了楚軍的攻勢。 8月 劉邦拜韓信為左丞相,令其率兵一部擊魏。9月 韓信俘虜魏王豹,盡定魏地。 後9月 韓信進兵擊趙,破代軍於鄔縣,擒斬夏說於閼與。公元前204年十月, 韓信兵出井陘口,背水布陣,大破趙軍,斬陳余,俘趙王歇。 在這一戰中值得一提的是,趙國謀士李左車給趙軍統帥陳余提出了一個非常高明的建議,李左車認為,漢軍千里匱糧,士卒飢疲,且井陘谷窄溝長,車馬不能並行,宜守不宜攻。只要嚴守,就可以萬無一失。於是,他向陳余陳述其利害,並自請帶兵3萬,從間道出其後,斷絕漢軍糧草。陳余不以為然,不嚴守井陘,堅決主戰。最後的結果是韓信背水一戰,迅速取得勝利。如果陳余真的按照李左車的建議行動的話,即使無法擊敗韓信,也將給韓信造成極大的麻煩,滅趙之戰可能要陷入一場持久戰、消耗戰,這對韓信是極其不利的。 李左車是趙國名將李牧之孫,足智多謀,他還著有《廣武君略》兵書一部。可惜陳余腦子進水,不用李左車的妙計,只落的兵敗身死的下場。 韓信懸賞千金捉拿李左車,不久即有人將李左車綁送到韓信帳前。韓信立刻為他鬆綁,讓他面朝東而坐,以師禮相待,並向他請教攻滅齊、燕方略。 心高氣傲的韓信為什麼這時候對李左車那麼客氣?其實他從李左車身上看到了自己,李左車不被重用,與以前自己的落魄是多麼的相似啊,同病相憐,難免要照顧一下這個有真才實學的謀士。 然後韓信向李左車請教攻燕、伐齊之事。最後兵不血刃的迫使燕國投降。 就在韓信的北方戰線取得節節勝利之時,劉邦在正面戰場卻被項羽打的抱頭鼠竄,幾乎丟了性命。 六月,劉邦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冒充使者跑到韓信軍中。韓信還沒起床,劉邦闖進其卧室,奪取了他的印信兵符,召集諸侯,調動了諸侯的位置。等韓信起床後才得知劉邦來過,不禁大驚失色。劉邦奪了韓信的軍隊補充正面戰場,命令韓信收集剩餘兵力去攻打齊國。 韓信屢戰屢勝,取得輝煌勝利,兵力逐漸強大到劉邦都害怕的地步,竟然採取下三濫手段奪了韓信的兵權,從中可以看出劉邦始終對韓信報以戒心的,而韓信應該通過這件事警覺起來,事實證明,韓信也僅僅就是大驚失色而已,過後也沒當回事,不得不說,這是韓信犯下的第四個錯誤,這說明韓信在政治上就是個白痴。 九月,韓信引兵東進擊齊,得知劉邦派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想停止進攻,范陽辯士蒯通勸韓信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佔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韓信聽從蒯通說法,率兵渡河擊齊。這時齊國已決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國。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 應該說韓信這件事處理的非常不好,作為下級理應聽從上級的總體戰略安排,而不是為了爭奪功勞,顯示賣弄自己的軍事才華,更何況酈食其是劉邦的人,絲毫不考慮他的生死,這讓劉老闆的面子往哪擱?因為這件事,使劉邦更加疑心韓信是個不服管教,有野心的傢伙。上次巧奪兵權韓信就應該及時的醒悟,感緊找機會給自己抹黑,減輕劉邦的戒心才是,可惜韓信遲遲不肯醒悟,這是他犯下的第五個錯誤,韓信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辯士蒯通這次也錯的離譜,究其原因,韓信是不想放過任何立功的機會,蒯通也是想藉機撈上一票,反正天塌了有韓信頂著,實惠是自己撈了,兩個人都是利令智昏。

十一月,項羽派得力大將龍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號稱二十萬,不料韓信輕鬆擊敗龍且,迅速平定了齊地。 此時的韓信可謂是兵強馬壯,志得意滿,成為劉邦和項羽兩人都恐懼的一支重要力量,只要他倒向誰,誰就會勝利。 有了戰功之後,韓信還要名譽,他向劉邦上書說希望做代理齊王,此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形勢危急,劉邦看了韓信的上書內容,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劉邦經提醒也明白過來,改口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事到如今,韓信長年壓抑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不過他飽讀史書,難道不知道歷史上越王勾踐殺文種的故事嗎?他當然知道,只是無法忍受權力和名譽的誘惑而已。不顧劉老闆的死活,藉機要挾稱王,是他犯下的第六個錯誤,相信此時的劉邦已經動了殺心,畢竟稱王之後的下一步就是當皇帝了,這不是要劉邦的命嗎?以後不管韓信是否犯錯,都難逃一死,劉邦這輩子光忽悠別人了,怎麼能咽下韓信緊要關頭卡自己脖子邀功求賞這口鳥氣? 韓信勢力的異軍突起,使項羽非常恐慌,他派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韓信謝絕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從韓信的這些話中可以看出,韓信是個性情中人,知恩圖報,不過在殘酷的政治上面,顯然是用錯了地方,他要是知道劉邦逃命的時候能把親身子女推下車,該做何感想? 沒有聽從武涉的建議是韓信的第七個錯誤。 武涉遊說失敗後,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於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但韓信猶豫而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於是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 韓信至始至終把自己當成了打工仔,在有實力成為老闆後,反而優柔寡斷,也許他在想:我為劉老闆立下了那麼大的功勞,只是想要個名譽和權力而已,釋放一下年少時壓抑在心中的憋屈,劉老闆總不能不給我這個面子吧?我又不是想當皇帝,只是想炫耀一下。 蒯通見無法說服韓信,知道韓信的死已經不可避免,卷了金銀細軟逃之夭夭。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是韓信的第八個錯誤,此後韓信再也沒有心思謀反了,因為他身邊已經沒有好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他全憑自己的感情用事,一廂情願的以為自己沒有謀反的心劉邦就不會殺他,真是糊塗的可愛。公元前203年10月,劉邦乘項羽無備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約韓信、彭越南下合圍楚軍,韓信、彭越並未遵令,劉邦被楚軍反擊大敗而歸。 為調動韓信、彭越,劉邦聽從張良之謀,許諾給韓信、彭越大量封地,並且由韓信指揮作戰,此後韓信和彭越才出兵。為什麼韓信這次不聽從劉老闆的命令出兵呢?打仗可是他喜歡的事情,只能說韓信利欲熏心,試圖抬高身價,藉此向劉邦索取更多籌碼。 此時的劉邦對韓信恐怕是恨的牙都痒痒,恨不得殺之而後快。 公元前202年1月,垓下決戰,韓信大破楚軍,項羽兵敗自殺。戰鬥結束後,劉邦再一次闖入韓信軍中,輕易收奪了他的兵權,後改封韓信為楚王。 劉邦居然第二次輕鬆奪了韓信的兵權,這是劉邦自己都想不到的事情,可見韓信還真沒有謀反的心思,否則這第二次劉邦連韓信的大營都進不了。 想必劉邦也看出韓信這毛頭小夥子只是愛慕虛榮而已,才敢放他去封地。 功成名就的韓信此時才28歲,可謂是志得意滿,心高氣傲,多年壓抑在心中的鬱悶需要好好的釋放一下。回到楚國後,先是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這點做的不錯。輪到下鄉南昌亭長時,只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這事做的尚可。又召見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屠戶,封他為中尉,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韓信這話說的其實是自欺欺人了,他實際上是在掩蓋自己當初的膽小懦弱,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而已。 之後韓信依然我行我素,高調行事,經常到各地巡視,大擺排場,前呼後擁,好不得意,著實在鄉親們面前威風了一把。想必劉邦知道後也哭笑不得,疑心更重,萬一這個不長腦子的韓信哪天真反了怎麼辦?沒有一個人對付的了他,這是劉邦最擔心的,因為韓信有謀反的實力,其他人即使有心也沒有那個軍事才能。 第一次解除韓信的兵權再讓韓信領兵是因為需要他對付項羽,第二次解除兵權放走韓信是看出他並不想謀反,估計劉邦這次有點後悔,因為只要有點腦子的人就知道劉邦起了疑心,搞不好還真謀反了,偏偏韓信就是個沒腦子的愣頭青。 貓抓老鼠,放了又抓,抓了又放,如此幾次,結果使老鼠誤以為貓不會吃掉自己,韓信真是太天真了。
再說說韓信的人生定位問題,如果自己想當老闆,早就應該拉起隊伍單幹,這樣的機會他放跑了多次。如果只想當一個打工仔也行,那就好好聽從領導指揮,保持低調,賺夠了名譽和財富之後就要功成身退了,和張良一樣隱居起來,可是他偏偏四處炫耀,還和老闆較勁抬高身價,這必然叫劉邦很擔心,即使沒有謀反的心也會找機會收拾他。清醒的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定位真是一個大問題啊!

四、軟禁生活 公元前201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以巡遊雲夢為借口召集韓信前來自投羅網,準備再次下手,想必他此時後悔上次放走了韓信。 項羽兵敗後,他的逃亡將領鍾離昧因素來與韓信關係很好,就投奔了韓信。劉邦記恨鍾離昧,聽說他在楚國,就下令韓信逮捕他。劉邦召集韓信,韓信猶豫不決,有人向他建議:「殺了鍾離昧去謁見漢高祖,高祖必定高興,也就不用擔心禍患了。」於是韓信把此事與鍾離昧商議,鍾離昧說:「劉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你這裡,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隨後亡的定是你韓信。看來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隨後鍾離昧自殺而亡。 從這件事再一次看出韓信對於人情世故簡直是一竅不通,毫無原則,是一個情緒化非常重的人。面對精於世故,老謀深算的劉邦,只能是屢屢上套。 韓信持鍾離昧首級見劉邦,立即被劉邦令武士捆綁起來,韓信聽到對他的指控,大聲喊冤:「古人說的果然不錯:『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現在天下已經平定,我這樣的人也早就該烹殺了。」可惜他明白的太晚了。 劉邦將韓信押到了洛陽,但又沒有明確的證據,便釋放了他,降成了淮陰侯。顯然又一次輕易捉拿到韓信使劉邦確認韓信是不會謀反的,畢竟韓信之前掌握著軍隊,他要是謀反早就動手了,也不會數次被劉邦輕易解除兵權。為了以防萬一,乾脆把韓信軟禁在眼皮子底下放心。 為什麼不殺韓信,除了愛惜韓信的才能之外,恐怕最重要的還是看出韓信這個愣頭愣腦的小夥子還真沒有謀反的心,他做的只是年輕人的愛慕虛榮而已,畢竟劉邦這些年已經非常了解韓信的為人處事了。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深知劉邦畏懼他的才能,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韓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穎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 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劉邦高興時常同韓信閑談將領們才能的高下,劉邦問:「如我能將幾何?」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劉邦問:「於君何如?」韓信說:「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笑著說:「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韓信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按理說,落到如此田地,應該低調做人了吧?可是韓信依然我行我素,做事說話豪不掩飾,荒唐幼稚。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軍事上,韓信是個無人能及的天才,但是在日常生活和政治官場上,完全是個白痴。
當然被軟禁的生活也不全是苦悶,韓信與老朋友、老同事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這恐怕是他難得高興的事情。由此也看出韓信被軟禁的還不算太嚴密。 在韓信被軟禁的五年里,還發生了一件事,公元前200年冬,匈奴南下,劉邦親大軍迎擊,被包圍在白登山,漢軍斷糧斷水,十分危急,最後多虧謀士陳平為劉邦出謀劃策才狼狽解圍,在那七天七夜的煎熬里,劉邦是否想到了韓信?滿朝武將只有韓信才能打敗匈奴。如果真是韓信領兵出征,估計再也不用文景兩帝的卧薪嘗膽,也再不會輪到幾十年後衛青、霍去病出盡風頭了。 當然劉邦回來也不會讓韓信繼續領兵了,再放他一次,白痴也會造反了。五、謀反疑雲 以上的事情史書的記載都還可信,之後關於韓信謀反就很可疑了。 韓信的部將陳豨被封為巨鹿郡郡守,前來向韓信辭行。韓信辭去左右,拉著陳豨的手仰天長嘆道:「你可以同我說知心話嗎?我有話想同你講。」陳豨表示一切聽從將軍的命令。韓信說:「你所管轄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親信寵愛的臣子,若有人說你謀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就會產生懷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定會大怒而親率軍隊征討。我為你在京城做內應,就可圖謀天下了。」陳豨平素就了解韓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計謀,表示一切聽從韓信的指示。 後來陳豨果然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征討,韓信稱病不隨高祖出征,暗地裡派人到陳豨處聯絡,要陳豨只管起兵,自己定從京城策應。韓信與家臣謀劃:可以在夜裡假傳詔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後率領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陳豨方面的消息。這時韓信的一位門客得罪了韓信,韓信囚禁了他並準備殺他。那位門客的弟弟就向呂后密告韓信要謀反的情況。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恐怕韓信的黨羽不肯就範,於是與相國蕭何商議,假裝有人從皇上那裡來,說陳豨已被殺死,諸侯群臣都前來進宮朝賀。蕭何欺騙韓信道:「雖然您有病,還是要勉強朝賀一下。」韓信入朝進賀,呂后派武士把韓信捆縛起來,在長樂宮中的鐘室里斬殺了他,並被誅滅三族。韓信臨斬時說:「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韓信被害時年僅34歲。高祖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憫他。高興的是心裡這塊石頭終於落地了,以後不會再為韓信是否要造反而擔驚受怕,滿朝文武也就韓信有造反的才能。憐憫的是這個毛頭小子其實沒有什麼造反的心,可惜了這個罕見軍事天才,沒有他自己還真當不上皇帝。 關於韓信造反的可疑點有三處:1 如此高度機密的事情,朝廷是怎麼知道的?以韓信的性格應該不會去殺那個門客,這有點牽強。2 帶領一群毫無戰鬥力,猶如一盤散沙的囚徒和官奴去造反,簡直是雞蛋碰石頭。3 從韓信還能到各級戰友同僚家串門看出,軟禁的還不是很嚴密,要化妝逃走還是很有可能的,去陳豨那裡指揮作戰勝算要大的多。 韓信政治上是白痴,但是在組織軍隊打仗調度上絕對是天才,不可能犯這樣的低級錯誤。更何況,劉邦還只是軟禁他,暫時沒有想殺他,以韓信那種優柔寡斷的性格,估計過上一段安逸日子之後也懶得造反了,他畢竟是個很情緒化的人。韓信臨死前說的話恐怕最能說明他沒有造反,要是真的想造反他就會說:「可惜下手太晚了!」 既然劉邦猶猶豫豫沒有想殺韓信,那麼呂后為何要殺韓信?原因也很簡單,呂后是一個政治野心極大的人,任何敢阻擋她的人都會殺掉,在她看來,韓信是威脅夫家江山最危險的人物,不管是否真的謀反,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殺掉叫人放心;另外就是殺了韓信可以震懾群臣,為自己以後掌握政權立威,有必要殺雞給猴看。這真是皇帝不急皇后急啊!
我們還可以做一個假設,如果呂后是一個毫無政治慾望的善良之人,那麼劉邦會不會殺韓信呢?答案是肯定的,劉邦必然會在臨死前為了子孫政權的穩定殺掉韓信,因為只有自己才能控制住韓信,自己死後那就保不準了,為了使自己放心,韓信還是難逃一死。 可憐可悲的韓信,空有絕世的軍事才能,只因為性格中的缺陷,屢屢失去扭轉命運的機會,被劉邦像貓玩老鼠一樣的玩弄於股掌之上。韓信始終把自己定位在一個打工仔的地位上,絲毫沒有想過要當老闆,最後死的稀里糊塗,這不但說明人生定位的極端重要性,也再一次說明:性格決定了命運,家庭和環境造就了性格。

 

推薦閱讀:

始終有無法克服的自卑與膽小,該怎麼辦?
男生氣質太像女生怎麼辦?
把聖經隨身攜帶的女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也談職場性格表現
相對內向和外向的性格會是天生的,和基因有關係嗎?特別是鏡像雙胞胎,難道體內真有什麼物質不同嗎?

TAG:性格 | 命運 | 韓信 | 另類 | 決定 | 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