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87頁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共124頁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11-07 10:54

  

  (鐵血時代-299)

  

  王子圍剛在鄭國娶了美女,又為楚國爭得頭把交椅,心中好不得意。他甚至穿著國君才能穿的服飾,還有兩個甲士持戈侍立於身旁,威風凜凜,儼然是國君的模樣。

  在會議上,發生了一件事。當時魯國出兵攻打莒國,侵佔鄆地,莒國代表在會議上對魯國的侵略行為表示抗議。王子圍便以大會主席的身份,對晉國首相趙武說:「這裡還在召開會議重申弭兵精神,魯國便悍然入侵莒國,褻瀆盟約,罪不容恕,應該把魯國代表逮捕並處死。」

  魯國出席會議的代表是叔孫豹。在中原諸侯中,魯國對晉國算是比較忠心的,趙武的隨行人員樂桓子趕緊前去通知叔孫豹,暗示他要花銀子賄賂王子圍。叔孫豹拒絕了,對於魯國出兵攻打莒國,他認為這是因為兩國存在領土爭端,是歷史遺留問題,並不是魯國有意要違背弭兵會議的精神。

  面對這種僵持局面,晉國首相趙武當然不能任由楚國令尹王子圍擅殺魯國代表。他以討好的語氣對王子圍說:「魯國叔孫豹稱得上是賢明的人,您赦免他,就是安撫賢能之士。如果楚國能赦免有罪的國家,又獎賞賢能之士,那麼諸侯有誰不欣然歸服呢?」

  晉國與楚國勢均力敵,從趙武的語氣中,很明顯感覺到晉國外交的軟弱性,實際上是對楚國的一種屈服。接著,趙武又解釋了魯國攻打莒國的原因:「諸侯邊境上的城邑,時而歸屬這國,時而歸屬那國,並非固定不變。自從天子暗弱,諸侯爭先擴張,交替主持結盟,難道還能保持邊境線的一成不變嗎?要擔任盟主,就得抓大放小,邊境被侵犯的事情,哪個國家沒有過呢?這些事情,哪個盟主能徹底解決呢?所以莒國邊境的衝突,楚國還是不要過問的好,魯國與莒國在鄆地上的爭端,由來已久,只要對莒國沒有重大的危害,就不要干涉。您還是好好考慮一下。」

  其實楚國人哪裡真心要維持國際正義呢?只不過知道魯國是晉國的親密盟友,王子圍只是想殺雞給猴看,打擊一下晉國的威風,突兀楚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領袖地位罷了。現在晉國首相趙武言辭謙恭,已經給楚國掙足了面子,他當然懶得去理會魯莒領土爭端,放過了魯國代表叔孫豹。

  

  王子圍驕橫跋扈,不可一世,當時很多人預言他有取代楚王郟敖的野心。王子圍的鄭國之行,收穫很大,既娶了鄭國美女,又在國際大會上壓過晉國,風光得很。回到國內後,他便開始積極籌劃篡位奪權的計劃。

  首先,他把楚國實力派人物公子黑肱與伯州犁二人調到楚、鄭邊界,讓他們二人主持修築邊境三座城邑的城牆。此舉引起鄭國民眾的恐慌,很多人認為楚國將對鄭國用兵,可是鄭國首相子產卻一眼洞悉王子圍此舉的目的,既然王子圍剛與鄭國通婚,而且剛出席國際會議,重申弭兵精神,這時對鄭國用兵的可能性相當小,那為什麼要在邊境線上大搞軍事工程呢?子產分析道:「看來楚國令尹王子圍在國內將有大動作了,他把公子黑肱與伯州犁兩人調到邊境上主持軍事工程,無非是想要調虎離山,藉機剷除兩人。楚國將發生內亂,但不會影響到鄭國的。」

  子產不愧是春秋後期最傑出的政治家,見識非凡,而且很快他的預言就得到證實。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11-09 12:49

  

  (鐵血時代-300)

  

  這一年的年末,楚王郟敖病倒了。

  王子圍認為這是一個殺君奪權的良機。他取消原訂出訪鄭國的計劃,返回郢都,併入王宮,假裝探望楚王郟敖的病情。進了王宮後,他把王宮守衛調走,用自己人代替,然後走進楚王的寢宮。看來郟敖的病情不輕,他躺在床上不能起身。這時寢宮中悄無一人,王子圍悄悄走近,手上拿著一條繩帶,一狠下心,勒住楚王的脖子。楚王郟敖雖然病得很重,但生存的本領使他拚命地掙扎,想叫喚,卻叫不出聲。王子圍用盡全身的氣力,慢慢楚王的掙扎越來越弱,最後停止了,死了。

  楚王郟敖在位總共四年。這四年里,楚國的政權其實操控於王子圍之手,所以死了之後,他也沒有得到應有的謚號。

  王子圍弒君後,迅速控制王宮,派人殺死郟敖的兩個兒子,以絕後患。楚國右尹子干逃出郢都,出奔晉國;在楚、鄭邊界主持修築軍事工程的公子黑肱逃往鄭國避難,伯州犁是楚國三朝重臣,他拒絕逃跑,最後被王子圍派人殺害了。

  王子圍清除異己勢力後,終於實現篡位稱王的野心,史稱楚靈王。

  

  楚靈王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篡位稱王后,他仍然不滿足,還要當天下的霸主。

  公元前538年(楚靈王三年),楚靈王派伍舉出使晉國,目的是要徵得晉國的同意,由楚國主持召開國際諸侯盟會。

  晉平公當然不肯答應了,司馬侯對晉平公說:「楚王現在自大狂妄,也許上天想讓他的野心得逞也說不定,他以後會怎麼樣,現在不好說。晉楚兩國誰能稱霸,這得看上天的幫助,我們還是同意他召集諸侯峰會,再慢慢觀察時局的變化。如果楚王能推行仁德,不要說諸侯國,就算我們也要歸服他了;如果他一味暴虐荒淫,楚國人都會拋棄他,又有誰來跟我們爭奪霸權呢?」

  這一番話,實際上可以看出弭兵運動後,晉國官員對楚國的一種畏懼心理。

  晉平公聽後頗不服氣,他說:「我們有三個優勢。其一,我國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其二,我國盛產馬匹,可以維持一支強大的兵力;其三,我國內政穩定,而楚國、齊國政局動蕩。有這三個優勢,我們用得著害怕誰啊?」

  司馬侯聽完後回答道:「您說的三個優勢,其實是三個危險。為什麼呢?九州大地上險要的地形,象四岳、三塗山、太室山、陽城、荊山等,這些分布在各個諸侯國,並不是獨晉國所有;要說盛產馬匹,冀州以北是盛產良馬的地方,可是那裡並沒有產生強大的國家;依仗地勢險要與盛產馬匹,是不可能鞏固一個國家安全的,自古以來都是這樣。所以先王靠仁義道德來取得神靈的護佑與民眾的支持,而不依靠險要地形與馬匹。至於鄰國的內亂,我們也不能高興,有的國家多難興邦,比如齊國有公孫無知的內亂,然後有齊桓公的興起;我國有里克、丕鄭的動亂,然後有晉文公的霸業;有的國家即便沒有內亂,例如衛國與邢國在沒有國內動亂的情況下,也曾被狄人滅國了。您如果想倚賴這三個所謂的優勢,而不實施仁義道德、修明政治,危亡還來不及挽救呢,還談何成功呢?所以您還是同意楚王的要求吧。」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11-11 11:39

  

  (鐵血時代-301)

  

  司馬侯的話,顯然是有所暗示的。影響晉國對外稱霸的原因,已經不全是楚國的強大,而更嚴重的是內部權力的明爭暗鬥加劇了,在這樣背景下,晉平公仍不採取措施穩定國內政治,而一味要與楚國競先爭霸,這無疑是不明智的。

  晉平公最後同意楚國召集國際會議的要求,不過出於保住面子,晉國將缺席這次會議。

  

  當時鄭國首相子產正在楚國訪問,楚靈王問他:「您看晉國會同意我召開國際大會嗎?」

  子產回答道:「會的。因為晉國國君貪圖安逸,沒有進取心,而晉國大臣們又多為自己打算,沒有人願意出來輔佐國君。」

  楚靈王還是不放心,又問說:「那麼各諸侯會出席會議嗎?」

  子產又答道:「會來的。根據弭兵大會的決議,各諸侯國有朝楚的義務,為什麼不來呢?不過有幾個國家可能不會來,魯國、衛國受到齊國的威脅,曹國受到宋國的威脅,邾國受到魯國的威脅,這幾個國家,需要晉國的保護,在外交上都是屬於親晉派,這些國家不會參加,其他國家都會來的。」

  事實再次證明子產敏銳的政治眼光。公元前538年夏季,楚靈王在申邑召開國際峰會,參加會議有十一個諸侯國以及淮夷部落。

  這並不是楚國召集的第一次國際會議。在公元前589年,楚國令尹子重曾經在魯國的蜀城召集一個由十四個諸侯國參加的會議,但是那次會議的級別並不是最高的,只是大夫級的國際會議。這次楚靈王召開的申邑會議,卻是屬於最高級別的峰會,前來參加會議的十一個諸侯國中,除宋國國君因故缺席,由宋國太子作為代表外,其餘十個諸侯國,全部是國君親臨。主持如此高級別的國際大會,對楚國來說,是第一次。

  楚靈王作為東道主,對這次大會的舉辦也動了頗多的心思。長期以來,楚國一直被視為南蠻國家,隨著楚國與中原國家往來的增多,其「去蠻夷化」的傾向越加明顯。但是由於文化的差距,在接受中原禮儀文化方面,楚國還是顯得落伍,畢竟它是一個崇尚武力的軍國主義國家。

  為了在主持國際會議時,不被各諸侯國恥笑,楚靈王還放下架子,向宋國的向戌與鄭國的子產虛心求教國際會議中的各種禮儀。向戌與子產這兩位國際大政治家都沒有吝惜,把大國與小國交往中的六種禮儀一古腦地傳授給楚靈王。

  楚靈王有模有樣地學習中原禮儀,到了會議召開時,他擔心自己的作法有失,還特地讓寵臣伍舉在一旁隨時糾正其禮儀上的錯誤。不料楚靈王與各國君主會見結束時,伍舉一直站在一旁,一聲沒吭。事後楚靈王便以責備的口氣對他說:「怎麼你從始至終都沒有提醒我呢?」伍舉回答頗有意思,他說:「這六種國際交往禮儀,我從來就沒有見過,又怎麼樣給您糾正呢?」

  看來楚國想要融入中原文明圈,還得多多努力哩。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11-13 16:06

  

  (鐵血時代-302)

  

  

  楚靈王雖然表面上謙虛地學習中原的禮儀,但他只學到了形式,並沒有學到真正的精神。很快,他就暴露出驕橫跋扈的一面。

  他有三件事做得大失人心。第一件事,宋國參加會議的代表是太子子佐,由於當時交通條件不發達,遲到了。楚靈王耍大牌,不肯接見宋國太子,跑去打獵了。第二件事,參加會議的徐國國君,他的母親是吳國人,而楚國與吳國一直是敵對的,楚靈王便一口咬定徐國國君對楚國懷有二心,在開會期間,把他逮捕了。第三件事,在會議過程中,楚靈王總是流露出驕傲自滿的神情,對各國代表有點不屑一顧。

  寵臣伍舉提醒他說:「要得到諸侯國的擁戴,言行必須要合乎禮儀,這是贏得尊敬的原因所在。以前夏桀、商紂、周幽王曾經召集諸侯,但在列國面前表現驕縱,結果都失去了諸侯國的擁護。如今大王您有些言行不合禮儀,這樣要讓諸侯國口服心服,恐怕很難了。」

  楚靈王唯權力是尊,哪裡理會什麼禮義道德呢,不聽。

  對於楚靈王在申邑會議上的表現,各國政治家也有評論。子產對向戌說:「楚國沒什麼可擔心的,楚王對外驕縱,對內不聽勸諫,我看不用十年,肯定要倒台。」向戌聽了後直點頭,也評論說:「是啊,我看他也撐不了十年。現在楚王的惡行還沒有充分暴露,等到充分暴露後,他一定會被拋棄的。」兩位大政治家在這點上形成共識,楚靈王十年內必倒台,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楚靈王在公元前529年垮台,距申邑會議召開的公元前538年,時間正好九年多,看來子產與向戌在這個判斷上,可以打滿分了。

  

  很快,楚靈王便暴露出窮兵黷武的一面了。

  在弭兵大會之後,晉國一味對楚國忍讓,這加劇了楚靈王的野心膨脹,特別是楚國主持召開申邑國際峰會後,更加不可一世。

  在申邑會議中,楚靈王強行通過一項決議,就是準備發動對吳國的戰爭,並且要求與會諸侯國派兵參加。根據公元前546年在宋國舉行的弭兵會議精神,各諸侯國之間停戰休兵,可是並不包括吳國在內。楚國發動對吳國的戰爭,並不違背弭兵會議的決議。

  快速崛起的吳國已經成為楚國的心腹之患,但是自吳王諸樊在公元前548年攻楚之戰中陣亡後,吳國與楚國已經有十年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了。自從弭兵後,楚國與晉國的爭霸告一段落,而且還撈了個諸侯盟主,可以調動這些諸侯國的軍隊,在楚靈王看來,這是對吳國進攻致命打擊的最好時機。

  申邑會議在夏季召開,到了秋季,楚靈王已經做好對吳戰爭的準備。

  弭兵運動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弭兵,東南戰場的烽火將熊熊燃起。

  

 

-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10-11-15 16:51

  

  (鐵血時代-303)

  

  二、窮兵黷武

  

  南方的雨季過去了,秋高氣爽,收穫的季節又來臨了。

  楚靈王也要把這年的秋季當作自己軍事的收穫季節,他不經意之間流露出得意忘形的表情,如今轄下的這支軍隊,陣容實在太強大了。除了一直笑傲江湖、令人聞風喪膽的楚兵團之外,還有其他諸侯國拼湊起來的聯合作戰部隊,旌旗獵獵,一路向東,殺奔吳國。

  楚靈王此行的目的,是拔除吳國的朱方城。

  朱方城的主人,並不是一個吳國人,而是齊國流亡的政客,誰呢?就是曾在齊國政壇叱吒風雲的慶封。自從齊國四大家族聯手,打垮慶氏集團後,慶封被迫逃亡到了吳國,在吳國受到禮遇,吳王將朱方城賞賜給他作封地。這個慶封倒是頗有本事,有生意頭腦,會理財,很快,他就富可敵國。

  當然,吳國政府把朱方城賞賜給慶封,也有自己的意圖。

  慶封在齊國當權的時間很久,垮台之後,其黨羽很多都逃到外國。這樣他在各國有很多眼線,吳國政府就是利用慶封這伙流亡政客,收羅各國的軍事情報,特別是晉國與楚國的動向。慶封到底是出賣什麼軍事情報給吳國呢?史書上沒有明確的紀載,據筆者推斷,除各國的軍事部署、兵力、武器配置等情報之外,可能還有軍事技術。吳國原本是一個軍事技術很落後的國家,在巫臣出使吳國時,帶了三十輛兵車,吳國人看得目瞪口呆,可見其技術之落後。可是到春秋晚期,吳國的軍事技術已是一流水平,其鑄劍(鐵劍)技術最好,水師也最強大。當時鑄鐵技術最高的國家有晉國、齊國,而水師發展最早的是楚國,因此有可能吳國政府通過慶封獲得了大量的軍事技術情報。

  正因為如此,楚靈王把伐吳的目標鎖定在朱方城,就是要消滅慶封集團,掐斷吳國的軍事情報來源。

  慶封的本事,也就是搞搞政治陰謀,斂斂財、收集些情報,說到行軍作戰,卻非所長。楚靈王派大將屈申率前鋒部隊,猛攻朱方城,慶封哪裡抵擋得住,很快城池被攻破,他本人被楚軍俘虜,跟隨他的齊國流亡分子,則被一網打盡。

  看來齊景公應該給楚靈王寫一封感謝信,為齊國政壇除去一大隱患。

  

  楚靈王首戰得勝,非常高興,準備公開處死慶封,以鼓舞士氣。

  慶封被五花大綁,拉在馬車上示眾。這個可憐的傢伙,想當年在齊國作威作福時,何嘗想過自己結局是這樣呢?楚靈王有意要羞辱他,故意在處決之前,拉出來遊行,不僅要遊行示眾,而且還強迫慶封本人要高聲認罪,要他這樣喊:「我是齊國大罪人,我殺害了自己的國君,還欺負國君的孤兒,強迫大夫們要服從於我。」說到這個遊街示眾,自我批鬥,不禁讓人聯想到文革中的紅衛兵小將對「地富反右壞」分子的批鬥,不過這不是他們原創的,因為二千多年前的楚靈王就想出這個花樣。當然,紅衛兵小將還是有所發展的,因為楚靈王並沒有給慶封戴高帽,至少史書中沒有記載。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1363/87.html


推薦閱讀:

「無人化」時代
你的危機感,才是最靠得住的金飯碗。
90後員工對70後領導的反擊:跟上時代才是唯一的出路-MFC推薦
時代背景下的當代焦慮
Elephant in the Room

TAG:時代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