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名臣、紅頂風水大師--高其倬

 

高其倬

高其倬(1676—1738)

清代官員、詩人。字章之,號美沼、種筠,遼寧鐵嶺人,隸漢軍鑲黃旗,指頭畫創始人高其佩堂弟。

康熙三十三年進士,遷內閣學士。世宗朝歷雲貴、閩浙、兩江總督。在閩請解除民間出海貿易禁令,後以故降為江蘇巡撫。乾隆初,官至工部尚書,卒謚文良。有奏疏及《味和堂詩集》。

人物生平

高其倬出身於官僚世家:

祖父高尚義,官至協領,以軍功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

大伯父高天爵,官兩淮鹽運使,死於三藩之亂,謚「忠烈」,贈禮部尚書銜;

二伯父高膺爵襲佐領;三伯父高錫爵,官至臨洮知府;四伯父高承爵,官廣東、安徽巡撫。

父高蔭爵,字子和,號澹庵,歷任三河知縣、順天府南路同知、四川松茂道,署四川布政使,遷直隸口北道,卓有政聲。

高其倬為其父次子,在堂兄弟中,高其倬排行十六,故人稱其為高十六」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僅19歲的高其倬參加殿試,中三甲第八十九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旋乞假歸里,閉戶讀書數年始就職,授檢討。此後歷任四川鄉試正考官、右中允、山西學政、侍講學士、內閣學士。

康熙五十九年(1720),出任廣西巡撫。

雍正即位,擢雲貴總督。雍正同康熙一樣,對高家恩寵備至。康熙、雍正年間高氏子弟多出任顯宦,高其倬從兄高其位官至文淵閣大學士,高其仕官至協領,高其伸襲佐領、高其佩官至漢軍都統,從弟高其偉以進士出任汝陽知府,侄高起官拜兵部尚書,侄孫高琦官至江西總兵。鐵嶺高氏歷經順治、康熙兩朝,至雍正朝走向頂峰。

高其倬在雲貴總督任上,主要貢獻是推行「改土歸流」。雍正嘉其才能,進兵部尚書銜,加太子少傅。高其倬總督雲貴期間,高密堤東村人宮爾勸為其屬員,二人曾共話鄉誼。宮爾勸,字怡雲,康熙舉人,由知縣累官雲南布政使。此後,高其倬歷任浙閩總督、福建總督、兩江總督、雲貴廣西總督等職。

雍正八年(1730年),高密西隅人李元直以御史巡視台灣兼提督學政,因「任性滋事」被高其倬彈劾罷職。

李元直,字象先,康熙進士,以翰林改御史,以直著稱。與孫嘉淦、謝濟世、陳法號稱四君子」,與章丘李慎修並稱山東二李」

雍正十一年(1733),高其倬回兩江總督任,以總督銜領江蘇巡撫,旋因事降授江蘇巡撫。

乾隆元年(1736),召回京,復授湖北巡撫,改湖南。乾隆三年(1738),擢工部尚書,調戶部,詣京師經過寶應,病發,同年十月卒於舟次,謚「文良」。

高其倬墓在今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莊子營村前。

 

高其倬精堪輿術,為清代著名的風水學家,曾受命為雍正擇墓地。後來,高其倬於易縣太平峪得吉地,雍正稱許,後來葬於此,高其倬也因此被授三等男爵。

高其倬始娶武英殿大學士明珠的孫女,與年羹堯俱為明珠的孫婿,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女婿。

但後來高、年兩家結怨,年羹堯曾疏劾高其倬從兄高其位,年羹堯失勢時,高其倬從兄高其佩趁機疏劾年羹堯,而高其倬劾年羹堯之兄年希堯,使其罷官。

高其倬不僅為顯宦,又為名詩人,官詩齊名,其繼室蔡琬,字季玉,綏遠將軍蔡毓榮女,工詩,有《蘊真軒詩草》。

文學成就

高其倬以詩名世,被稱為一代作手」,袁枚說他的詩「直駕新城(王士禎)而上」,有《味和堂詩集》刊行於世。他的詩題材較廣,有真實內容,如沈德潛所說:「所為詩,言其有物,匪求工於對仗聲律之末也。」(《清詩別裁集》)舉凡抒情言志、寫景記游、思鄉戀親、懷古狀物、宴飲話別,評詩論畫等諸方面,無不涉筆,且多有佳作。其詩的精華,無疑是那些反映社會生活、憂慮國事、關心民瘼的詩篇。此外,他為堂兄高其佩的指頭畫填寫的題畫詩,都是卓有見識的「畫評」。如在《題且園(高其佩的號)七兄指繪鍾馗按劍圖》中說:「擬挽頑儒情,非充耳目玩。」在《飢驅圖》中寫到:「非兄非善謔,中具饑溺情……溝壑拯豈易,秦越懷非平……」明確地指出了高其佩指畫的創作意圖、政治內涵及社會意義,為我們研究高其佩的思想和藝術成就,提供了可貴的第一手材料。

高詩較為平易,有些篇什,意境闊大,意氣橫逸,頗類太白。如《望雪山》、《呈敏思》等篇。此外,高其倬的散文也是很有特色的,所著《堪與家言》是有一定影響的傳世佳作。

清史文載

高其倬,字章之,漢軍鑲黃旗人。父廕爵,官口北道。其倬,康熙三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尋兼佐領。五遷內閣學士。五十八年,河南南陽鎮兵挾忿圍辱知府沈淵,命偕尚書張廷樞按治,誅首事者,總兵高成等論罪有差。五十九年,授廣西巡撫。鄧橫苗叛,其倬親撫之降。六十一年,世宗即位,擢雲貴總督。疏言:「士司承襲,向有陋規,已嚴行禁革。咨部文冊,如無大舛錯,請免駁換。」得旨嘉獎。青海台吉羅卜藏丹津叛侵西藏,其倬以中甸為入藏要道,檄諸將劉宗魁、劉國侯等嚴為備。並遵上指,令提督郝玉麟將二千人自中甸進駐察木多,副將孫宏本將五百人赴中甸為聲援。

雍正二年,師定青海,中甸喇嘛、番酋等率三千五百戶納土請降。上嘉其倬能,予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其倬規畫安撫中甸,疏「請設同知以下官:番酋營官外,又有神翁、列賓諸號,聽堪布、喇嘛指揮,請改授守備、千把總札付,聽將吏統轄。僧寺喇嘛以三百為限,收兵械入官。沿江數百里及山谷曠土,招民開墾。舊行滇茶,視打箭爐例,設引收課」。魯魁山者,自國初為盜藪,夷、倮雜處,推楊、方、普、李四姓為渠。有方景明者,挾倮、夷掠元江。其倬遣兵擊破之,擒景明,殲倮、夷數百,疏請於其地駐兵,號普威營。參將駐普洱,守備駐威遠、茶山,改威遠歸流,設同知以下官。土官刁光煥及其孥移置會城,而以新開二鹽井充新設兵餉。設義塾,教夷人子弟。元江府學額外增額二名,待其應試。勸夷人墾田,旱田十年後、水田六年後升科。貴州仲家苗酋阿近及其弟阿卧為亂,其倬使撫定傍近諸苗寨。阿近等失援,遣兵擒戮之,並按治定番、廣順諸苗酋不順命者。疏請改設定廣協,分置營汛,防定番、廣順及西孟、青藤、斷杉樹、長寨、遮貢、羊城?諸地。又移都勻守備駐獨山,改湖廣五開衛為縣,移隸黎平。並言貴州地連川、楚,奸人掠販貧家子女為民害,請飭地方官捕治,歲計人數為課最。貴州民間陋俗,被人劫殺,力不能報,則掠質他家人畜,令轉為報仇;不應則索贖,謂之「拏白放黑」。請加等治罪。土司貧困,田賦令屬苗代納,請清察,責執業者完賦。土司下設權目人等,請令報有司,有罪並懲。詔悉如所請。

三年,進兵部尚書銜,加太子少傅,調福建浙江總督。瀕行,疏言:「鄧川、嵩明、騰越、太和、浪穹諸州縣土軍丁銀,起明嘉靖、萬曆間,遣民防夷,立太和、鳳梧二所,丁徵賦一兩。是於本貫已完民賦,請豁除軍糧。」詔從之。四年,疏言:「福、興、漳、泉、汀五府地狹人稠,無田可耕,民且去而為盜。出海貿易,富者為船主、為商人,貧者為頭舵、為水手,一舟養百人,且得餘利歸贍家屬。曩者設禁例,如慮盜米出洋,則外洋皆產米地;如慮漏消息,今廣東估舟許出外國,何獨嚴於福建?如慮私販船料,中國船小,外國得之不足資其用。臣愚請弛禁便。」下怡親王會同大學士九卿議行。

五年,台灣水連社番為亂,其倬遣兵討之,擒其渠骨宗等,諸社悉降。尋以李衛為浙江總督,命其倬專督福建。迭疏請整飭鹽政,改造水師戰船,釐定營汛,並下部議行。入覲,加太子太保。上以其倬通堪輿術,命詣福陵相度。其倬還奏:「陵前左畔水法,因溢流更故道,弓抱之勢微覺外張。當順導河流,方為盡善。」下大學士等,如所議修濬。

八年,調江南江西總督。復召至京師,令從怡親王勘定太平峪萬年吉地,進世職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命署雲貴廣西總督。十一年,普洱屬思茅土把總刁國興糾苦蔥蠻及元江夷為亂,攻普洱,通關大寨?夷復附苦蔥蠻,渡阿墨河攻他郎。其倬檄提督蔡成貴等分道捕治,擒其酋並所屬五百餘,亂乃定。是歲春,命其倬回兩江總督。秋,命以總督銜領江蘇巡撫。十二年,坐徇知縣趙昆珵償海塘工款,部議降調,即授江蘇巡撫。

乾隆元年,召還京師,復授湖北巡撫,調湖南。討平城步、綏寧二縣瑤亂。三年,擢工部尚書,調戶部。其倬詣京師,過寶應,疾作,卒於舟次,賜祭葬,謚文良。

詩作選摘

【間行與文震青編修同賦】

曲徑緣溪曲,平沙似掌平。波心雙鶩沒,雨外一峰晴。

官冷閒遊數,時和夏氣清。橋東村北路,留待月中行。

【夢覺偶成】

織女斜河夜氣清,殘釭耿耿澹微明。

天涯夢醒無人見,月照虛廊絡緯鳴。

【劍門】

兩崖對起削雲根,邸閣全傾佛寺存。

千古衰興幾蠻觸,一龕鐘鼓自朝昏。

無人戰鬼啼清晝,不夜於菟到驛門。

蜀道荒涼身萬里,不聞鈴雨亦消魂。

【不寐】

螢流高屋影相追,水外疏星拂地垂。

吹縐葛衣風漸緊,滴殘蒓夢漏初遲。

三秋似月才生魄,四序如花半在枝。

砧韻蟲聲愁幾許,旅人雙鬢最先知。

【曉行辭】

村雞喔喔月墜煙,眾星盡沒明星懸。

行人相向寂無語,風吹黃葉墮我前。

鴉集平沙亂無數,曉角一聲飛上樹。

遠綠茫茫煙草深,愁來重對前年路。

【渡綿江】

江煙漠漠白鷗飛,倚棹中流看落暉。

涪右水從中壩合,劍南山到左綿稀。

孤松遠岸如人立,遊子他鄉見燕歸。

又是一年秋欲半,荻花風起鱠鱸肥。

【清橋驛曉發】

高原鐘後見晨曦,水外殘雞尚喔咿。

槐影半村煙綻處,禾香一片露晞時。

才穿雲過捫衣潤,欲覓詩行任馬遲。

入棧漸深山漸好,卻忘蹤跡在天涯。

 

雍正名臣高其倬 紅頂風水大師

在清代歷史上,高級官員以諳熟風水學說而被帝王寵幸者,莫過於雍正年間的名臣高其倬。他也因精通堪輿術被時人稱為紅頂風水大師」

作為雍正帝的寵臣,高其倬屢被委以重任,歷任雲貴總督、浙閩總督、福建總督、兩江總督、雲貴廣西總督、江蘇巡撫等職,並賞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雍正對其甚為倚重,稱他為「名臣第一」,對其多有賞賜。

雍正得知高其倬精通堪輿之學,每有堪輿方面的大事輒命其前往相度。雍正四年四月,雍正命時任福建總督的高其倬來京,相度修繕福陵。

雍正八年又命高其倬隨怡親王允祥為自己選擇陵址。按照先例,雍正的陵寢應該在河北遵化馬蘭峪的清東陵,與父祖葬在一起,雍正也曾想把東陵內的「九風朝陽山」作為自己的墓地,但經堪輿之人看後,認為此地「規模雖大,而形局不全,穴中又多沙石,實不可用」。所以高其倬與允祥四處為雍正尋找吉地,他們來到易縣城西永寧山下的太平峪,看到這裡山清水秀,風水極佳,遂上奏摺,稱此地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合會之所,龍穴沙石無美不收,山脈水法調理詳明,形勢理氣諸吉咸備,洵為上吉之壤」。

雍正閱折後,認為此地與東陵相據數百里,恐不太合適,命群臣商議。大臣們查閱史料,列舉漢唐以來帝王遠離祖先另闢陵區的事實,認為易縣太平峪雖與東陵相據較遠,但與北京相據並不遙遠。據此,雍正決定在易縣太平峪為自己建造陵寢。從雍正八年開始營建,歷經八年於乾隆二年完工,命名為泰山陵,簡稱泰陵。

雍正因此成為葬在清西陵中的第一位清代帝王,後來嘉慶、道光、光緒三位帝王相繼葬於此地。西陵由此成為清代三大皇家陵墓之一。

高其倬也因為雍正擇陵址之功,被恩授三等男爵世職。

高其倬祖籍山東高密,出生於顯赫的官僚世家,祖父高尚義,官至協領,以軍功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父高蔭爵,官至直隸口北道。

高其倬為其父次子,自幼聰慧好學,又喜好堪輿之術,康熙三十三年,年僅18歲的高其倬中進士,不久娶武英殿大學士明珠的孫女為妻,與後來成為撫遠大將軍的年羹堯俱為清代著名詞人納蘭容若的女婿。

高其倬博學多才,清朝才子袁枚在為他撰寫的墓志銘里說:「公於學靡不窺,天文地理皆洞悉,而詩尤工」。

高其倬曾為唐代風水大師楊筠松所著的《撼龍經》、《疑龍經》做批註。

著有詩集《味和堂集》。

 

 

 

 

 

 

 

 

     
推薦閱讀:

雍正反腐:為什麼酷刑、高薪、查缺仍杜絕不了腐敗?
雍正皇帝為何在位13年從未去過避暑山莊?
你家四爺就是個小公舉
東征高麗—法源寺
雍正皇帝到底有多少子嗣?

TAG:風水 | 大師 | 雍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