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修身格言

1、當滅動心,莫滅照心。惟是智而若愚,慧而不用。

2、欲得玄道,必靜之又靜,定而又定,其中渾無物事,是為無欲觀妙。

3、人之修鍊,只此覺照之心。

4、仙家無他玄妙,惟明心見性乃修鍊要訣。

5、若問丹是何物?即吾丹田中氤氳元氣是也。

6、以性立命,以命了性。性命雙修,返本還源。

7、凡息一停,胎息自動,而生死由我矣。

8、入定時憑空一覺,即是我本來面目。

9、至於本性,是煉丹之丹頭。

10、            只要一個泰然無事、心地清涼、有點趣味就是。

11、            性本虛也,一旦清凈自如,即見性矣。

12、            心本靈也,一旦光明覺照,洞達無礙,即明心矣。

13、            直向虛無尋密諦,端從元始辨真機。空明洞達渾忘我,落點根源識者稀。

14、            真息為煉丹之要具,而真意尤為真息之主宰。

15、            學道人未得神氣合一,安能靜定?

16、            天人一理,物我同源,體用兼賅,顯微無間,故曰元神。

17、            心何以明?惟虛則靈,靈則明,明則眾理俱備,萬事兼賅。

18、            靜則為元神,動則為真意。

19、            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凡息不停,真息不見。

20、            何謂清?一念不起時也;何謂凈,纖塵不染候也。

21、            心如明鏡無塵,如止水無波,只一片空洞了靈之神,即清凈矣。

22、            多欲令人神傷,絕欲亦令人心勞。二者雖有不同,其為心之障則一也。

23、            無事此心不亂,有事此心不擾。於靜於動,處常處變,天君泰然。

24、            人能聽天安命,享了多少自在逍遙之樂。

25、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神凝而息可調,息調即丹可結。

26、            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

27、            患得患失之心不打破,則一切學問才智,適足以欺世盜名已矣。

28、            凡事之須逐日檢點者,一日姑待,後來補救則難矣,況進德修業之事乎?

29、            人處得我者,不足觀心術;處相怨者能平情,必君子也。

30、            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

31、            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念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2、            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33、            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34、            凡事不為(而)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35、            所謂聖賢工夫,就是一生嚴以劾己,寬以容眾的精神。

36、            由博乃能返約,格物乃能正心。

37、            經濟不外看史,亦在義理之內,內聖外王者也。

38、            修己治人,內聖外王,有體有用。

39、            古之知道者,未有不明於文字者也。

40、            能文而不能知道者或有矣,烏有知道而不明文者乎?

41、            不學無術,是言不學則無術可用。道以悟得,術以學得。

42、            道以明理覺世,教化民眾,術則濟世立功,行道救人,不可無也。

43、            大儒明道救世,見道既深且博,為文臻於無累矣。

44、            禮非考據不明,學非心得不成。

45、            沒世之名不足較,君子之學,務本而已。

46、            自今以往,可一切都罷,各敦內行,沒齒無聞而誓不後悔。

47、            做人之道,不外敬、恕二字。

48、            凡事都見得人家幾分是處。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49、            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50、            以硬字法(取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啟春生之機。

51、            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取人為善,與人為善。

52、            器有洪纖,因材而就。次者學成,大者天授。

53、            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54、            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大抵皆由勉強磨練而出。

55、            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試其效。

56、            識可漸進,才可漸充,才識足以濟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57、            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

58、            文章之成否,學問居其三,天資居其七。

59、            學也者,人心主之,吾之所能自勉也。

60、            平生工夫,全未用火猛煮過,雖略有見識,乃是從悟境得來。

61、            人見其近,我見其遠,曰高明。

62、            人見其粗,我見其細。曰精明。

63、            高明由於天分,精明由於學問。

64、            能明而斷,謂之英斷;不明而斷,謂之武斷。

65、            惟謙退而不肯輕斷,最足養福。

66、            以才自足,以才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67、            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賢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

68、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息,既要精到,又要簡捷。

69、            和衷共濟,最不容易。

70、            願為讀書 明理之君子。拚命報國,側身修行。

71、            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學為聖賢,全由自己作主。

72、            以事業表現精神,以精神貫注事業。

73、            始於修身,終於濟世。百川異派,同流於海。

74、            孝友則宗族敬服,睦姻則親黨敬服。

75、            任則出力以救急,恤則出財以濟窮。

76、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

77、            克己而愛人,去偽而崇拙。

78、            躬履艱難而不責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遠遊之還鄉而無所顧悸。

79、            救浮華者莫如質,去偽詐者莫如誠。

80、            至誠無息,悠久無疆。

81、            勤勉為主,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82、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83、            學者當於羲皇心地上馳騁,無於周孔腳跟下盤旋。

84、            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功夫。

85、            與朋友交,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

86、            對聖賢言,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87、            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

88、            話說平常且穩當,為人本分常快活。

89、            處事要代人作想,讀書須切己用功。

90、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

91、            不因說話而殺身,勿為積財而喪命。

92、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93、            善謀生者,不必富其家;善處事者,不必利於己。

94、            積善以遺子孫,其謀甚遠也;藏書以遺子孫,其益無窮也。

95、            打算精明,自謂得計,然敗祖父之家聲者,必此人也。

96、            樸實渾厚,初無甚奇,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

97、            心能辨是非,處事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

98、            少欲知足,樂靜之處,多諸方便,念不錯亂。

99、            當獨一靜處,專精思維,不放逸住。

100、        人皆為因循二字,蹉過一生。

101、        按部就班用功,不求近效,進太銳者恐難持久。

102、        不可心太高,心高是灰心之根源也。

103、        心不貢高,亦不卑劣。

104、        令心安住,無有能令移動散亂。

105、        若人無定心,即無清凈智,不能斷諸漏。

106、        人不能制意,故令數息。

107、        若能系一心,一切皆能系。若能自降一心,一切自降伏。

108、        實智慧從一心禪定生。若無禪定靜室,雖有智慧,其用不全。

109、        若食少者,令我身輕,息除便利,斷諸過惡,身心輕安,又少昏睡。

110、        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

111、        心地既安然,魔境豈能擾?任爾鬧浩浩,我常靜悄悄。

112、        務要省緣,專一辦道。心志歸一,則百事可做。

113、        苟能離欲除貪,自然身心安穩。

114、        適時之要在達變,達變之要在見理。

115、        見理之要在定志,定志之要在安分。

116、        安分之要在寡慾,寡慾之要在自知。

117、        自知之要在重生,重生之要在務內。

118、        務內之要在專一,一得而天下之理得矣。

119、        心果得一 ,自有不可思議感通。於未得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

120、        善護於身口,及意一切業。慚愧而自防,是名善守護。

121、青山不墨千秋畫,悟得自然天機;流水無弦萬古琴,彈出無韻梵曲。

122、身比閑雲,月影溪光堪證性;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

123、一經飛紅雨;千林散綠蔭。

124、山靜水流開畫景;鳶飛魚躍悟天機。

125、五車詩膽何足貴,但要明理;八斗才雄未必神,是否悟真?。

126、大塊煥文章,白雲在天,滄波無際;春風扇淑氣,雜樹生花,群鶯亂飛。

127、問青牛何人騎去?大道無象;看黃鶴自天飛來,至人有功。

128、臨水開軒,四面雲山皆入畫;憑欄遠眺,萬家煙火總關情。

129、古今奇觀屬岩壑;往來名士盡風流。

130、雲影波光天上下;松濤竹韻水中央。

131、雨過林霏清石氣;秋將山翠入詩心。

132、留此湖山,得此佳趣;召以佳景,假以文章。

13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此天地真機誰人會得?

134、風旌不動真乘義;月印常圓了悟因。

135、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

136、佛法無邊,靜里常觀自在;慈雲廣濟,空中密見如來。

137、筆底江山助磅礴;樓前風月自春秋。

138、鐵石梅花氣概;山川香草風流。

139、清風明月自來往;流水高山無古今。

140、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141、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

142、幾點梅花歸笛孔;一灣流水入琴心。

143、開軒邀朗月;對弈趁清風。

144、偶呼明月問千古;臨對青山思故人。

145、睡至二二更時,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後,無少長俱是古人。 

146、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間豈不是神仙。

147、提筆四顧天地窄;長嘯一聲山月高。

148、瑞氣降寰宇;蘭香遍大千。

149、好句能洗心,奇書每入神。

150、念起即覺,覺之即無。照之本空,不隨是功。

151、志立其大,心存高遠。發菩提心,生究竟見。


推薦閱讀:

善慧大士語錄 | 法地若動,一切不安、去者適,止者留、夜夜抱佛眠
「白話」哲學(十五)

TAG:修身 | 格言 | 儒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