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首發)韓信的一點啟示

楚漢爭霸時期的「兵仙」韓信的成語典故很多。從一飯千金和胯下之辱可以看出韓信早年的落魄,但志向遠大。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韓信為劉邦提出著名的「關中對」,可以看出其胸懷韜略。從率兵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成語有拔旗易幟,置之死地而後生等等,可以看出有腹引機謀。韓信要代齊王,劉邦封為齊王。項羽武涉前往規勸齊王韓信,和齊國人蒯通勸說韓信和楚漢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在此做點分析:

三足鼎立,根基較弱。當時項羽主力在江南一帶,而劉邦的主力在漢中,韓信的軍隊河北山東,局勢可謂三足鼎立。漢元年項羽率眾諸侯兵破函谷關,次年,項羽分封諸侯王,漢四年年韓信破齊封王。韓信相比劉項根基不穩。蒯通勸說:「當今劉、項二王的命運都懸掛在您的手裡。您協助漢王,漢王就勝利;協助楚王,楚王就勝利。」有三個可能,一是韓信幫劉邦,歷史是如此。二是幫助項羽,那項羽勝了,韓信能打過項羽嗎,很難確定。如果在投靠上做選擇的話,項羽與劉邦相比較誰更會統御將領是不言而喻的。三是要靜觀其變,伺機而動,形成三足鼎立,那就要均衡勢力。蒯通說:「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最後逐鹿天下,還要很長路要走。

制度禮儀,難以正名。韓信是作為劉邦的將軍北上征伐,不是原來諸侯王,所以有幾次被劉邦輕而易舉的奪取軍權。說明韓信雖然根據地和軍隊不斷擴張,但沒有絕對掌控。另一方面如果自立為王,在名分道義上還要尋求「名正言順」。

文治武功,亟需建制。往事依稀,時光荏苒。歷史翻到國共的第二次合作時蔣介石想奪取共產黨的軍權,從而整合共產黨。而在共產黨英明的領導下有實力提出自己的條件。當時共產黨有很好的建制,就拿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實行政治委員制度,這只是其中一個制度而已。而韓信當時並沒有建立像中共那樣的文治武功制度。

封建規則,情感度量。韓信說:「漢王給我的待遇很優厚,我怎麼能夠圖謀私利而背信棄義呢!」而忽略了封建時期功高震主,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社會規則。

啟示:

蒯通說:「有膠、泗之地,懷諸侯以德,深拱揖讓,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齊矣。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啟示是抓住時機,乘勢而為

蒯通曰:「夫隨廝養之役者,失萬乘之權;守儋石之祿者,闕卿相之位。故知者決之斷也,疑者事之害也,審豪氂之小計,遺天下之大數,智誠知之,決弗敢行者,百事之禍也。」啟示是洞悉本末,睿智決斷

蒯通曰:「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啟示是規則為主,情感為輔。

太史公曰: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同輯),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啟示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推薦閱讀:

一石三鳥:劉邦巧妙布局垓下之戰!
韓信之死:都是「跑官要官」惹的禍
那個虐死西楚霸王項羽的少年(二)服務精英
韓信被殺,是高祖預謀,還是呂后先斬後奏
【西漢篇】第十七篇·悼武王所屬·柱國虎將·陽都侯·大司馬丁復

TAG:原創 | 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