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鐵路之父」 敢為人先

位於荔枝灣涌沿線的詹天佑故居紀念館。

大洋網訊 南粵先賢、「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在艱苦的社會環境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主持修築了中國人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詹天佑之孫詹同偉說,詹家的家訓是:各出所知,各盡所能,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以自立於地球之上。這個家訓延續今日,詹氏後人正如詹天佑一樣,敢為人先,不斷創新,為國家的富強不斷努力。

詹天佑在修建京張鐵路時,創造性地解決了工程中一系列的技術難題,表現了中國工程技術專家的高度智慧,令外國專家十分震驚。京張鐵路的成功修建,也徹底擊碎了外國專家說「中國人不能獨立修建鐵路」的預言,為中國鐵路工程技術界在世界上贏得了地位,也是中國近代史反帝鬥爭的一個重大勝利。

因地制宜創新「中距離鑿井法」

1905年,清朝政府決定修建京張鐵路。這是從北京通往西北的交通幹線,在軍事上、經濟上都有重要意義。當時,有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競相爭奪築路權,想藉此在中國擴張自己的侵略勢力。他們認為,京張鐵路工程浩大,中國工程師是絕對修不成的,到頭來還得靠他們。

在這種情勢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京張鐵路總工程師的重任。

修築京張鐵路,以南口到岔道城一段工程最為艱巨。這段路線,中隔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彎多,要開鑿四個隧道,長達1600多米。

在隧道工程中,詹天佑因地制宜,創造出一套科學的施工方法。他創造性地使用「中距離鑿井法」,在隧道中點挖一個豎井,從中間向兩頭開鑿;同時又在隧道兩端向中點鑿進。這樣有四個工作面一齊施工,工程進度可以加快一倍。不到3年,四個隧道就全部鑿通了。

「神跡」設計「人」字形折返線

在線路設計上,詹天佑創造性的設計也是聞名國外的。八達嶺一帶,地勢險峻,山高坡陡,如果採用通常的螺旋式線路,不但工程造價昂貴,而且坡度太大,行車危險。詹天佑巧妙地設計出「人」字形折返線,緩和線路坡度。這條鐵路建成後,很多外國專家過來參觀後,都驚嘆這項工程是「絕技」、「奇蹟」。

京張鐵路從1905年9月動工,到1909年9月全線通車,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完成,還節餘工程費用28萬多兩銀子。

家族傳承各出所知各盡所能

外人說,詹家有一個價值連城的傳家寶——慈禧太后賞賜的鑲嵌著瑪瑙的金鐘。但是,對於詹家人來說,他們心目中的傳家寶並不是金鐘,而是真正鼓舞整個家族的精神,也就是他們一代代傳承的家風:各出所知,各盡所能,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詹天佑曾經自述,「我是一名工學家,我的使命,是以創造性建設,謀求社會進步。」他這種思想在詹家後人中影響至深。

詹同偉說,他從小就聽父親詹文珖說起很多關於爺爺詹天佑的事。「祖父教育後代,要以國家利益為先,敢於創新,敢為天下先。

廣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 實習生 劉鈴

推薦閱讀:

[023]切勿好為人師

TAG:鐵路 | 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