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記憶——杜甫草堂

        位於成都市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詩聖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流傳至今有240餘首,成都草堂因此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而蜚聲全球。

       經過唐、宋、元、明、清歷代不斷修葺和建國後數十年的保護髮展,杜甫草堂已發展為佔地近300畝,清式古建與川西特色園林交相輝映、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的著名文化古迹和風景勝地,代表景點有大廨、詩史堂、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茅屋故居」、花徑、「草堂」影壁、唐代遺址等。1955年,杜甫紀念館成立,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草堂影壁

       清光緒三十四年,四川勸業道道尹周善培曾在此大書「草堂」,以碎瓷砌就,曾數度毀損又幾經修復。當年毛主席視察草堂時,曾對著這兩個字久久凝視。此為草堂標誌性景點。

工部祠

       杜甫曾被嚴武表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而被尊稱為杜工部,紀念他的祠宇為工部祠。祠堂前有清何紹基撰寫:「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 的對聯。

茅屋故居

       杜詩素有「圖經」之稱,將詩人居住的環境方位描繪得十分具體。茅屋故居則以杜甫在成都的240餘首詩作藍本加以重建,遊覽其中,讓人身臨其境。——我在杜甫草堂茅屋故居.

唐代遺址

      唐代遺址,發掘於2001年底,這些發現印證了杜甫對其居住環境的描寫:「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對研究成都地區唐代社會人文經濟提供實物素材。

少陵草堂

       這是一座以茅草作頂的亭子,內有一鐫刻「少陵草堂」四個大字的石碑。雍正十二年果親王允禮送達賴進藏,經過成都拜謁草堂,留下此筆。此為草堂標誌性景點。

草堂大廨

       進入杜甫草堂正門,跨過石橋,是一座通堂式敞廳,高朗明亮,氣勢不凡。兩壁懸掛有一幅意深語工的長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卧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原為清代顧復初撰書,惜早已不存,現在所見墨跡為解放後由著名書法家邵章補寫。

詩史堂

       自宋以來,人們尊稱杜甫為詩聖,稱其詩為詩史,故堂名詩史。詩史堂兩側配有對稱的陳列室,經迴廊和大廨相連。堂中安放著古銅色的杜甫全身塑像。成都民間藝人蔡緝武所塑李白、杜甫像也陳列堂內。堂內懸掛有朱德、陳毅、郭沫若等人的題詞。堂前一片梅林,兩株碩大的羅漢松,枝繁葉茂,更烘托出高堂素壁的雅潔。堂後有小橋連接柴門,過柴門即是工部祠。

草堂寺

       古稱梵安寺,緊連杜甫草堂東側。始建年代,一說為南朝齊梁時代,一說為唐代,即杜甫舊宅。現存建築為清末重修。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戒堂、藏經樓、左右廂房等。寺中有清幽小巧的花園,兩株高達30餘米的古銀杏樹,矗立雲天,引人注目。

浣花祠

       又名冀國夫人祠。從草堂的詩史堂北往東行,在花徑紅牆的中部有一門樓,門內一廳兩廂獨院,粉牆青瓦,花木散布,古色古香,小巧雅凈。是為紀念唐代成都的一位女傑冀國夫人而於清光緒十二年(1866)修建。正廳塑冀國夫人和兩仕女像。據傳,杜甫離成都後,冀國公崔寧將杜甫舊居的一部分闢為別墅讓其妻冀國夫人(又稱浣花夫人)居住,後冀國夫人舍宅為寺。冀國夫人死後,寺中立專祠並繪像紀念她。祠幾經變化,到明末已不存。直到清光緒年間,才建造成現在所見的浣花祠。


推薦閱讀:

地支藏干巧記 - 有趣之八卦類象好記憶
盲派十二神將記憶法
記憶 ≠ 客觀事實的回憶
100個名著-每個名著濃縮一句話[完整版](二)
8500字關於高效記憶的深層解讀,讓天下的孩子沒有難記的學習內容!

TAG:歷史 | 記憶 | 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