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胖痰濕怎麼辦?健康哥教你體質養生灸來利濕化痰,健脾益氣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胖人,但不知道你細細觀察過沒有,胖人也是有區別的,有的胖人胖得很健康,比如籃球明星奧尼爾,胖得很帥,體形勻稱、肌肉結實,但有些胖人就不一樣了,胖得出格,胖得成了病態,這在中醫體質學上,屬於痰濕體質。痰濕體質,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胖乎乎的。肚大腰圓,有人胖肚子,有人胖胸,有人胖的是四肢,但腹形肥胖是肥胖裡面最多的一種,也是容易導致疾病的一種肥胖。 光彩照人,肚大腰圓,還有什麼?還有如雷貫耳,晚上打呼嚕的時候,別人都不敢靠近,夫婦都不敢同床。還有,這種人舌苔很厚,四肢也很沉重。自己拿鏡子一看,舌頭上糊著厚厚的一層,就像吃了餅乾一樣膩在舌頭上。四肢重到什麼程度?連抬起來都費勁。肥胖了就不運動了,不動彈了,然後越來越胖,最後弄得越發不可收拾。這種體質就叫痰濕體質。
痰濕是體內黏滯重濁的非正常物質,是人體津液代謝障礙的病理產物。痰濕體質的人臟腑的水液代謝功能低減,因而水濕容易凝聚成痰。痰濕的形成和脾的關係最為密切。脾可以把有用的津液運輸到全身各部,把沒有用的液體通過膀胱輸送到體外。脾的功能不強健,營養物質出現了障礙,營養物質得不到利用,一方面與廢物一起被排出,造成「虛」的體質,一方面廢物可能停留在體內,形成痰濕。痰濕是多種疾病的致病因素,許多怪病的產生也是由於痰濕作祟。痰濕體質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濕,化痰去濁,艾灸調養以健脾益氣、利濕化痰為基礎,保存體內陽氣。
PS:後面更精彩
我們選灸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施灸時需兩人配合,宜採用迴旋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帝裔艾以點燃的一端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複或反覆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調理肝脾。
灸胃俞穴
位置:胃俞穴位於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施灸時需兩人配合,宜採用溫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點燃的帝裔艾,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外散胃腑之熱。
灸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可以自己施灸,宜採用溫和灸的方法。施灸時,取坐位,手執點燃的帝裔艾,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氣,調理脾胃。
灸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肚臍正上方4寸(6橫指寬)處。取穴時,採用仰卧姿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點即為中脘穴。
施灸方法:迴旋灸。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點燃的帝裔艾,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複或反覆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
功效:和胃健脾。
灸氣海穴
位置:氣海穴位於肚臍正下方1.5寸(比大拇指稍寬)處,此穴是先天元氣會聚的地方。
施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可採用迴旋灸的方法。施灸時,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或坐於一旁,手執點燃的帝裔艾,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左右方向平行往複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
如果是痰濕體質體形肥胖者可加灸曲池穴
位置: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在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時,將手掌朝向胸口向上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盡頭外側的凹陷處就是曲池穴。完全屈肘時,則在肘橫紋外側的盡頭處。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帝裔艾,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3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清胃腸濕熱。
加灸天樞穴
位置: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旁開2寸(3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手執點燃的帝裔艾,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一般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調理胃腸,疏通大腸腑氣。
加灸支溝穴
位置:支溝穴位於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中點上3寸(4橫指寬)處,與間使穴相對,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時伸臂,從腕背橫紋處向上量4橫指的兩骨間即是。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帝裔艾,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調腸腑,理氣行滯。
加灸內庭穴
位置:內庭穴位於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左右腳各有一穴。取穴時,採取仰卧或坐姿,在第2、3趾縫紋的盡頭處取穴。
施灸方法:宜採用溫和灸。手執點燃的帝裔艾,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通胃腑,調理胃腸。
加灸豐隆穴
位置:豐隆穴位於腳部外踝尖直上8寸,距脛骨前緣2橫指寬處,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採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帝裔艾,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調和胃氣,化痰濕。
加灸上巨虛穴
位置:上巨虛位於小腿前外側,膝下6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寬處,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採用正坐屈膝姿態,將同側掌心正對膝蓋正中,五指微張自然下扶,無名指指尖所觸凹陷處是足三里,足三里正下3寸(4橫指寬)處就是上巨虛。
施灸方法:宜採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帝裔艾,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清熱利濕,清利溫熱。
如果有胸悶者可加灸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在膝蓋內側橫紋上方會摸到一個突起的骨頭,在該骨的下方和內側會摸到一個凹陷的地方,按壓時會感到劇烈的疼痛。
施灸方法:此穴可以自行施灸,宜採用溫和灸。手執點燃的帝裔艾,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清利溫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
加灸膻中穴
位置:膻中穴位於胸部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中線的交點處。
施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宜採用迴旋灸。施灸時,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或坐於一旁,手執帝裔艾以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複或反覆旋轉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鐘。
功效:寬胸理氣,活血通絡。
如果有心悸者可 加灸內關穴
位置:內關穴位於手臂的內側,腕關節橫紋中央上2寸處,左右手各有一穴。取穴時,將右手中間的3指併攏,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右手食指與左手腕交叉的中間點就是內關穴。
施灸方法:可自行施灸,宜採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帝裔艾,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和胃降逆。
加灸心俞穴
位置:心俞穴位於背部肩胛骨內側,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可從頸部突起最高的大椎開始,向下數第5個凹陷,再向左右兩側旁開2橫指寬處即是。
施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宜採用迴旋灸。施灸時,被施灸者取俯卧姿勢,施灸者站於一旁,將帝裔艾的火頭垂直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在左右兩個穴位間平行往複或反覆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理氣寧心。
你有什麼疑問,在評論區可以提出來交流哦!
註:
我是健康哥吳少峰,我希望能把真正有用的東西分享給你。
以便於你面對這疾病時,能有所了解,不至於手忙腳亂,甚至能自我調理。
源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如使用請諮詢相關熟悉的執業醫生以確保安全性。(圖片來源於網路)
更多的健康資訊請點擊健康哥吳少峰(帝裔康健康行業創業導師)關注哦!
願你笑口常開,健康常在!
推薦閱讀:
※我的新年願望是再長高10cm,你的呢?
※好氣哦,我明明吃得很少,為什麼又胖了?
※總是感覺口乾舌燥,老上火?那很可能是陰虛……
※買鞋子如何判斷鞋子的整體質量以及保養鞋子
※艾灸、拔罐、刮痧等傳統療法是否可以做到標準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