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艾灸常見病之--便秘

各種原因引所致的大便澀滯,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雖有便意而排便困難者均為便秘。正常人腸道總蠕動每天發生3-4次,使糞便迅速進入直腸當糞便充滿直腸後,通過排便反射引起排便。便秘發生的常見因素有進食過少,食品過於精細缺乏殘渣,幽門或腸道梗阻,結腸張力過低,乙狀結腸過度的和不規則的痙攣性收縮及腹肌,膈肌、提肛和(或)腸壁平滑肌收縮力減弱等。

中醫學認為,飲食入胃,先經脾胃運化,吸收其精華之後,所剩糟粕,最後由大腸傳送而出,形成大便。若腸胃受病,或因燥熱內結,或因氣滯不暢,或因氣虛傳送無力、血肌腸道乾澀,以及陽虛體弱、陰寒凝結等,皆能導致各種不同性質的便秘。

中醫艾灸辨證論治

(1)腸道實熱:大便乾結,數日不通,腹中脹滿疼痛,喜冷惡熱,口臭,咽喉乾燥,舌紅苔黃,或口舌生瘡

中醫艾灸方法:宜選用足陽明胃經穴位進行治療。艾條溫和灸:點燃艾條,火頭距離穴位處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使皮膚有較強的刺激感,火力要壯而短促,以達消散邪氣之效。每穴灸5分鐘左右,若皮膚產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產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為度。

中醫艾灸穴位:上巨虛,大椎,歸來,水道,天樞,內庭

(2)腸道氣秘:大便多日不通,乾結或不幹,噯氣頻作,精神抑鬱,小腹脹痛,舌苔薄膩

中醫艾灸方法:宜選用足劂陰肝經、手少陽三焦經穴進行治療。

艾灸溫和灸:點燃艾條,火頭距離穴位處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使皮膚有較強的刺激感,火力要壯而短促,以達消散邪氣之效。每穴灸5分鐘左右,若皮膚產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產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為度。

中醫艾灸穴位:太沖,大敦,大都,支溝,天樞

(3)脾弱氣虛:大便乾結如栗,臨廁努掙無力,掙則汗出氣短,便後倦怠,疲乏懶言,腹部脹痛,婦人經期乳脹,舌淡嫩,苔白

中醫施灸方法:宜選用足太陰脾經、任脈經穴進行治療。艾灸溫和灸:點燃艾條,火頭距離穴位處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使皮膚有較強的刺激感,火力要壯而短促,以達消散邪氣之效。每穴灸10-15分鐘左右,每次4-5個穴.每日1次,5-7次為一療程。每若皮膚產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產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為度。

中醫艾灸穴位:脾俞,氣海,太白,三陰交,足三里

(4)脾腎陽虛:大便艱澀難以排出,臨廁努掙,腹中冷痛,手足不溫,小便清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

中醫艾灸的方法:宜選用足少陰腎經、督脈經穴進行治療。艾條溫和灸。艾條火頭距離穴位厘米左右進行熏烤,使火力溫和緩慢透入穴下深層,皮膚可有溫熱舒適而無灼痛感。每次選4-5穴,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稍起紅暈即可。每日灸1次,5-7次日一療程。

中醫艾灸穴位:腎俞,大鐘,關元,承山,太溪

(5)陰虛腸燥:大便乾結,如同羊糞,排便困難,往往數周一次,咽喉乾燥少津,面色無澤,心慌頭暈,舌質淡或紅少津,脈細或細數無力

中醫艾灸方法:宜選用足少陰腎經、任脈經穴進行治療。艾條溫和灸。艾條火頭距離穴位厘米左右進行熏烤,使火力溫和緩慢透入穴下深層,皮膚可有溫熱舒適而無灼痛感。每次選4-5穴,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稍起紅暈即可。每日灸1次,5-7次日一療程。

施灸穴位:大腸俞,天樞,支溝,上巨虛。

中醫養生康復保健措施:

1、平時多食蔬菜、水果,養成定時解大便的習慣

2、熱病後期或久病,由於飲食少而不大便者,需扶養胃氣,待飲食逐漸增加後,則大便自然通暢。

3、保持心情舒暢,堅持鍛煉身體,如氣功、太極拳等


推薦閱讀:

五個手指上各都有特效穴,能治五種常見病
現代兒童常見疾病淺談
寶寶感冒發燒咳嗽流鼻涕……一張圖教你搞定這些常見癥狀
摩登舞的常見病——30病例

TAG:中醫 | 常見病 | 艾灸 | 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