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净空法师)第二0七一卷——第二0八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0七一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四本分」,后面李长者的《合论》。

  我们看《合论》最后这一段「诸佛加持有七」,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七种加持,前面五种我们学过了,今天我们从第六看起,「六、得十方同号佛皆与十种智力加持,以说法同诸如来,辩无碍故」。十种智力,「十种智,即三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这是《华严经》上说的。另外一种是智明,智慧明了。我们先来看看这十种智,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佛法里面讲智慧一般讲三种,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阿罗汉破见思烦恼,证一切智,「一切智」是知诸法的总相,经论上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一切智。菩萨进一步破《华严经》上讲的分别,大乘教里面所讲的无始的烦恼,这是「道种智」,道是道理,种是种种,菩萨所证的。「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菩萨破尘沙惑,佛果地上破无明惑。破无明惑才是一切种智,破尘沙惑是道种智,破见思惑是一切智,这是佛法里面讲的三种智慧。如来在华严会上帮助一切菩萨,这一切菩萨都是法身菩萨,应当修学,实在讲是给我们做个好样子,我们在这个地方能体会到佛菩萨无尽的慈悲。

  这十种里面第一种叫三世智,「谓於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三世智」。智慧有浅深大小不同,能知道过去未来,天人就有这个能力,但是不大。小乘也有这个能力,比天人高多了,你看我们在经上常常听到世尊为我们介绍,阿罗汉他的能力能够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够想到,阿罗汉以下的也有这个能力。初果须陀洹就有天眼通、天耳通,二果斯陀含就有他心通、宿命通,也就是能知道过去未来,我们相信他比不上阿罗汉,到三果阿那含,有了神足通,他的智慧、能力超过斯陀含就很多,四果阿罗汉,小乘证得究竟的果位,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的事情他当然知道得很清楚。这个地方讲圆明显了,这就不是阿罗汉了,阿罗汉没有圆满,你看只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五百世以上的他就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圆明显了?如来果地。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学到这个地方,渐渐也能体会到,圆明显了最低的层次十住菩萨,初住以上圆明显了。虽然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还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但是习气障碍不大,所以这个东西不能说他有,也不能说他无。前面我们学了很多,他确确实实把起心动念断掉了,能在一切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分别执著的习气都断了,法身菩萨,所以他的三世智不是十法界里面权小菩萨所能够相比的。在这里还要讲,当然是勉励我们。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要知道我们学些什么、修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这比什么都重要,方向、目标不能错。

  第二种,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实际上后面还有个耶,佛陀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都省掉,佛陀耶我们通常就称个佛,翻成中国的意思,「华言觉」,觉而不迷,这是佛的意思,我们要知道佛不迷信。「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说法度生,是名佛法智」。这一条实实在在就是《妄尽还源观》里面的四德。想想我们过去所学的,四德第一个是「随缘妙用」,这个地方没有随缘妙用?有,觉法自性、善出世间就是随缘妙用。他明心见性,觉法自性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善出世间,他又到世间来了,在世间出现了,为什么出现?是与世间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该教给他什么方法就教给他什么方法,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叫善出,这叫妙用,随缘妙用。现诸威仪,这是四德里的第二句「威仪有则」,一定是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众生品类不齐,十法界不一样,行业也不相同,行业是从因上讲的,品类是从果上讲的,佛与法身菩萨都能够应现,能叫一切众生都得利益。佛给众生什么利益?说法度生,从果上讲,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从因上讲,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十法界众生有苦,苦从哪里来的?苦从不觉、从迷惑来的。乐从什么地方来的?乐从觉悟来的。所以我们看儒家孔颜之乐,是从哪里来?学习来的,学就是觉,习就是日常生活,将自己所觉悟到的变成自己的生活,指导自己的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个乐。所以他的心态永远保持著柔和质直,大慈悲心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代众生苦。虽然这样做,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禀承祖师的教诲,把这意思说出来,说出来的目的在哪里?目的在感佛菩萨的深恩,知恩报恩,如果不说出来,我们对佛菩萨感恩的心生不起来。真正明了,感恩的心自然就生起来,知恩报恩,这叫佛法智。

  第三种,法界无碍智。「谓知一切众生本具法界之体,事理融通,性分交彻,互不相碍,是名法界无碍智」。真的知道,一切众生本来具足法界的理体是什么?自性,在我们有情众生称自性,情与无情统统包括在里面就称它作法性,自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性分交彻,这个性是从自性理体上说的,这个分,分就是分别,是讲的事相,事相无量无边,体是一个。古来祖师大德用比喻跟我们说,我们就很容易体会,他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喻做性体,把器比喻做分限。你看看我们去参观一个首饰工厂,你看里面黄金制作的首饰,我曾经参观过一次,将近两万多种,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全是黄金做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所以从事上看,它有两万多种,没有一样相同的,从体上讲,一个金字就全包括了,黄金,统统是黄金做的。祖师大德用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依正庄严,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是分限、这是事相,分限是事相,体是心性,统统是心性变的,离开心性没有一法可得,这是真的。为什么?心性是能现,法界虚空界里面所有的现象是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性分交彻,互不相碍,这叫法界无碍智,没有妨碍,性相、理事是一桩事情。

  第四种,法界无边智。「谓知众生色心诸法即是法界,充遍一切世间,无有边际」。这是《还源观》里面的第三段三种周遍,无论是从性上讲,是从相上讲,是从理上讲,是从事上讲,无不是一一都具足三种周遍。第一个是「周遍法界」,第二个是「出生无尽」,第三个是「含容空有」,就是这个意思,法界无边智。

  第五,充满一切世界智。「谓如来从定而起广大妙用,遍满世间,无不照了」。这种殊胜的功能,经上这里的文字说如来从定而起广大妙用,如来的定有没有出入?我们知道没有出入。不但如来的定没有出入,初住以上法身菩萨他们所得的定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说出来了,「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一句就是讲的自性本定,没有出入。没有出入,为什么这个地方讲出入?这个出入是讲感应,众生有感他就现,现就好像出定了。这个感要是消失,佛菩萨所现的境界就没有了,没有了就好像又入,说的是这个意思。不是真的像十法界里面的这些菩萨们,声闻、缘觉、菩萨他们确实有入定有出定,法身菩萨起作用跟这个完全不相同,这是我们要知道的。真的遍满世间,无不照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哪有不明了的道理。

  下面第六,普照一切世间智,「谓如来有大智慧光明,普能照了无量世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界确实无量无边无数无尽,没有言语能形容到底有多少,它真的是无量。从哪里来的?自性所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自性本来就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所以变现出来的境界,无量无边的色相,我们现在知道,一时顿现,太快了。虽然一时顿现,它有秩序,一丝毫都不乱,这是性德,《华严经》上称为奥秘。我们今天虽然迷了自性,迷了自性如果能随顺性德,性德是尽善尽美,我们常讲纯净纯善。纯净纯善的源头在哪里?找源头,源头在孝亲、在尊师,这是源头。世尊,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教化一切众生,都是从孝道、从师道发扬光大的。性德具体说明就是《十善业》,佛讲的《十善业》,道家讲的《感应篇》,儒家讲的《弟子规》,这是具体把它说出来了,无论哪一样,都是普能照了无量世界。《十善》照了无量世界,《弟子规》也是照了无量世界,《感应篇》还是照了无量世界,我们不能不知道。你要从这里扎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你出入往来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了,这是如来普照一切世界智。

  第七条,住持一切世界智,「谓如来有大神力住持世界,知诸众生机器大小而摄化之」。机是根机,器是讲器量,根机有大小,器量也有大小,我们中国古人常讲「量大福大」。所以佛菩萨的量就大了,大乘教里面常常用两句话来形容,「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形容佛菩萨器量大。其实这两句话是所有一切众生的本性,我们原本的心量就是这么大,真的是包太虚,容法界虚空界。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么小?迷了,迷了自性,变成小器了。小到什么程度?两个人都不能容纳,都还天天吵架,甚至於小到连自己都不能容纳,没有人跟你吵自己也生气。这从前李老师常讲的,这是迷到所以然了,怎么会迷成这个样子?我们学佛要紧的是破迷开悟,要把迷惑放下,迷放下之后自然就觉悟了,为什么?觉悟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自性里头没有迷惑、没有染污,迷邪染都不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从哪里来的?从我执来的。我们六道众生都把这个身相认为是自己,这个错了,身不是自己。有没有真我?有真我,佛法讲真我。「我」是什么意思?我是主宰的意思,我是自在的意思,佛经上讲八种我,主要是这两个意思,我能做得了主。用这两个意思来看看,这身是不是我?这个身体我能做得了主吗?我要真能做主,年年十八多好,为什么会老?做不了主,一年比一年老化,就是你做不了主,可见得没有我。你不能得自在,要是自在,我天天快乐多好,为什么每天这么样的忧愁?这么烦恼?你从这里看,我们对於自己的身心做不了主,那就是什么?身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来与法身大士他们有真我,真我有四种净德,叫常乐我净。常是什么?永恒不变。乐是我们讲苦跟乐统统都没有,那叫真乐。苦乐是相对的,都是烦恼,苦乐二边都没有,叫真乐。第三个讲我,真能做得了主,真正能得自在,得大自在。后头一个净,清净,决定没有染污,惠能大师见性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看常乐我净,这四种德什么时候你能恢复?明心见性就恢复,也就是《华严经》上常讲的,你能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这四种德就现前,你就证得,你才能够住持一切世界,这个智慧你才能够有。

  第八,知一切众生智,「谓如来知所化一切众生善恶因缘,皆悉明了」。这种智慧,小乘的圣者就有这个能力,你看斯陀含有他心通,我们讲六种神通,到法身菩萨就叫六种智明,为什么?他的能力圆满了,无所不知。小乘圣人这个智慧刚刚现前,他的能力有限量,知道众生起心动念。可是我们知道,众生有极其微细的念头自己也不知道,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知不知道?不见得知道。可是如来跟法身菩萨没问题,他们知道,为什么?他们无明烦恼断了,见到性。一切众生、一切的事相没离开自性,见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能够知道一切众生善恶因缘,这就好教了,不知道这个,不容易教化。连大夫治病与这都有关系,我们在过去古时候没有听说过什么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是很时髦的,最近才有的,以前没听说过。换句话说,古时候社会里头,人精神状况不会出毛病,现在问题多了,现在除了身有病,心理也有病,心病还很严重,在一般医疗没有办法医好他。这是从外国兴起的,这些医生用催眠的方法,让他在深度催眠当中回到过去,说出他前世的生活状况,再回到过去,回到二世、三世、四世。我还看到一个报告,他回到八十多世,八十多世差不多是四千年。问他住在哪里,他住在洞穴里面,还没有房屋。发现他的病根是从什么时候种下来的,什么原因种下来的,都让他自己说出来,给他录音,等他从催眠醒过来之后放给他听,他一听一明了,那个病就好了,不到一、二个月的时间,他就可以正常工作。这就是能够明了众生善恶因缘好教,他真的相信,真的能接受。

  所以实在讲最重要还是信心关系,佛门里面把信心看得最重,「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信多重要!学佛不信佛,他怎么会有成就?你会问我,学佛怎么会不信?不信他怎么会来学?我以前对这个问题没有真正留意过,而是在我出家受戒,受戒回到台中,总要去拜老师,感激老师栽培之恩,被李老师提醒了。我回到台中去看老师,老师在慈光图书馆,他在里面,我在外面,他看到我,我要进来了,我还没进大门,他手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讲的声音好大,说了好多声,我都呆了,怎么不信佛?不信佛怎么会出家?怎么会去受戒?我还真的是疑惑了。他叫我坐下来,跟我讲了半个小时,他说不容易,有多少出家人到老死都不信佛。什么叫信佛?佛教给你的三皈、五戒、十善,做到没有?做到才叫信佛,你没做到是不信,学会讲经说法是讲给别人听的,自己没做到。我这才恍然大悟,才想到信解行证,才知道这四个字是一桩事情,一而四,四而一。如果有信,没有解、没有行、没有证,那是假的信,那不是真的,哪有这个道理?所以到证,这个信才圆满,能解不能行还是不行,至少要能行。能行,行得不圆满,那算是信了,但是你信不圆满。到证果了,这个信才是真信。所以用李老师说的这个标准看,真信佛是谁?法慧菩萨。《华严经》初住以上那叫信佛,你没有证得这个果位,有一点信,浅深不一样,不是真信,真信要到法慧菩萨,真不容易。

  法慧菩萨修行修了多久才证得?底下经文会跟我们介绍,这释迦牟尼佛讲的,他修行十千劫,这个时间长。我们修行还不到十千劫,他修行十千劫。可是佛菩萨又告诉我们,听佛菩萨讲话要有善根、要有智慧,不能怀疑,佛菩萨讲的话都是真的,没有一句话是假话,他讲十千劫是真的,如果他讲一念也是真的。为什么?一念展开就是无量劫,无量劫一浓缩就是一念,《华严经》上讲的「念劫圆融」。为什么讲那么长的时间,讲千劫呢?这是说你烦恼习气业障太重,如果你一下放下,我现在统统放下了,你这一千劫一念就圆融,就变成一念,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特别在《华严经》里头,活活泼泼,它讲几千劫几万劫都没有关系,你不要被它吓到,这么长的时间,那我怎么能修得成功?告诉你一个成佛的秘诀,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要多少时间?《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你看一天就行了,一天就圆满一千劫,问题你肯不肯真干?真干时间马上缩短,不干,不干时间立刻拉长,念劫圆融是讲这么一桩事情。时间不是真的,空间也不是真的,都是假的,从分别执著生的;放下分别执著,时间、空间都不可得。我们学经教,法相唯识宗的入门的一本书叫《百法明门论》,这部小论文字不长,说的什么?就说一切法、说无我。菩萨有智慧,把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弥勒菩萨。天亲菩萨看六百六十法对於初学的人来讲还是相当困难,把六百六十法归纳为一百法,教初学,这就方便了。

  这一百法里面,前面九十四种是有为法,有生有灭的,后面六种是无为法,因为你看不到它生灭,像虚空,虚空是列在无为法里头。但是我们讲的空间跟时间是有为法,在二十四个不相应里面,里面讲的方分就是我们讲的空间,时分就是我们讲的时间。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实。你看看,佛法在三千年前已经知道空间跟时间是抽象概念,不是真的,所以我们对时空要有正确的看法。没有长短,长短在你自己分别执著,它从这里变现出来的,离开分别执著,时间、空间就没有了。今天科学家所想的,怎样能够突破空间维次?佛知道,放下就突破了,为什么?空间维次怎么出现的?就是分别执著造成的,所以我们把分别执著放下,时空维次就突破了。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也就是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佛给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个地球有十万亿佛国土,有这么远,这讲空间,如果空间突破,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面前,距离没有了。所以在大乘一乘教里面,佛常常说「就在当下」,这是给你讲真话。当下是如来跟法身菩萨所亲证的,这是真的,是他们的境界,确实是在当下。我们今天见不到就是因为有分别、有执著、有烦恼、有习气,见不到事实真相,我们所见的是妄相不是真相。所以因果要知道,要深信不疑,我们修行就不会走很多叉路,古人讲你不会走入歧途,你走的是一条光明大道,直接通达,那得要深信因果。为什么?你才真正会依教奉行,你不会做错事情,你不会受诱惑,你不会受欺骗,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菩提道。知众生是知人,知众生的根性。

  下面第九,知一切法智,「谓如来既知所化众生,亦复了知能化诸法,是名知一切法智」。你能够了解众生的根性,用什么方法去教他,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很快就能回头,那你对一切法不知道怎么行?所以在四弘誓愿里面,那是很重要的学习纲领,第一句是叫你发心,那就是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诸佛菩萨、世间圣贤所以会令人尊敬,没有别的,只有一桩事情,他能够舍己为人,他能够爱人如己,所以他能够做出牺牲奉献,这才能感动一切众生。佛菩萨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他怎么会不爱众生?他当然能够舍己为一切众生。你问他,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因为他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他怎么知道?他证得的,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证得,自己的性德,自性里头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的相好统统现前。他不是随心所欲,因为他自己已经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随心所欲?高明,他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想什么,都能满他的愿。不过这里头有一样,与性德相应的,他满足你,与性德不相应的,他不满足你,为什么?他不起感应。所以与烦恼相应的,跟佛不发生感应道交的作用,与自性性德相应的,会起感应道交作用。譬如善,你心里有十善、你身体有十善、你行为有十善,跟佛菩萨有感应。如果我心里有十恶,杀盗淫妄,身也是干杀盗淫妄,跟佛菩萨不相应,跟他不起感应道交。造十恶的人跟佛菩萨不起感应道交,另外一个人起感应道交,他很喜欢,他会加持你,帮助你做更恶的,那谁?魔。所以你反其道而行之,跟魔就相应。所以学佛好,千万不要把魔当作佛,去学魔去了。表面上是学佛,实际上他是魔,这个事情有,不是假的,真有,我们要小心谨慎。佛跟魔的辨别有没有标准?有。标准在哪里?在佛的经典。我们常常读诵佛的经典,依照佛的经典所说的理论、方法来修行,我们就跟佛相应,佛加持我们。如果我们虽然读的佛经,没有依教奉行,还是搞贪瞋痴慢,还是搞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那你就跟魔相应,魔来加持你。魔的加持跟佛的加持不一样,魔的加持也要你有福报,你没有福报他也加不上你,你有福报的时候,他让你做大恶,他将来把你送到阿鼻地狱,他也来度你。不像佛,佛把我们度到佛菩萨境界去,魔是把你度到三恶道去,这个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辨别,关系太大了。知一切法智。

  末后一条,知无边诸佛智。「谓如来知无边诸佛出现世间说法教化一切众生之事,悉能明了」。这一条我们看了很喜欢,我们没有怀疑,为什么?无量无边诸佛都是明心见性了,今天这尊佛也开悟了,也明心见性了,就像一滴水滴到大海里面,跟大海融成一体,再也分别不出来哪里是这一滴水。成佛之后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回归到性海,回归到性海,不但是一切众生你全明白了、全知道了,一切诸佛也明白了,为什么?是一不是二。知一切诸佛就是得一切诸佛的加持,你才能普度众生。那我们要问,我们现前生活过得很苦,佛有圆满的智慧、神通、道力,为什么不来帮助我?我早年在马来西亚讲经的时候遇到一位小乘法师,修得也不错,他来看我,提了一个问题,他说:释迦牟尼佛说话不算话。我说:怎么会说话不算话,哪有这种道理?他说:众生没有度完他就不成佛,我还没有得度,他怎么就成佛了?问这么一个问题来问我。佛到这个世间来,所谓佛度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经论上讲根熟的众生,这一生当中他可以成佛,这叫根熟,他不是成菩萨,他是成佛。这样的人有没有?有,世世代代都有。现前有没有?有,你没看见,你仔细去观察有。什么叫根熟?根熟的人是什么样子?听话,听话就根熟了。

  佛传授给你三皈,你皈了没有?皈了那你就成熟,你没皈。佛叫你皈依佛,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前面讲过了,皈依佛就是你要回归到觉悟,你不是迷惑颠倒吗?我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不是皈依哪一个佛,是皈依自性觉。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性德,是叫你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我们正知正见没生起来,佛的经典是正知正见,你能够天天读诵大乘,依教奉行,真的皈依法了。佛教给我们持戒,我们真的落实,绝不犯戒。佛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我真念佛,真的发心求生净土,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不就成佛了吗?根熟众生世世代代都有,现前还有。你没有得度,是你不听话,不能怪佛,怪你自己,你还出了家,你还在这里埋怨佛,成什么话?那有罪,怎么可以埋怨佛?说佛没有度他,佛天天在度你,你就是不听话。这个道理我们懂得了,就知道回头。皈依僧,僧是什么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你能从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你看看这个三宝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不就这五个字吗?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念《无量寿经》的人天天念,可是你有没有真做到?真的在干?我相信、我理解、我真做,那你就是真佛弟子,你不是假的,你这一生肯定有成就。可是成就在现前有严重的障碍,这个障碍是什么?烦恼习气。我们常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个是障碍,必须把这些障碍放下,决定不放在心上,为什么?我们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些东西,这东西是假的,放下你就自在,放下你就有智慧。放下你跟佛一样,像《华严经》上讲的,你时时刻刻得佛的本愿威神智力的加持,你说法同诸如来,你这么说的,佛也是这么说的,佛佛道同。这是此地讲的十种智力加持。

  我们再看后面第七,七种加持最后的一条,「得十方同号诸佛手摩其顶加持,明至佛知见之顶,许可不谬故」。这一段的意思好,说明了诸佛如来加持法慧菩萨,请他讲十住品,讲这一品经。我们在前面看到,有口加,赞叹他,有意加,我们学的这一大段经文,学了好几天,这都属於意加,最后这一段是身加,手摩顶,摩顶是身加。十方同号都是法慧佛,法慧如来,手摩其顶,摸法慧的顶,摩顶是增加他的威力,实际上也就是亲切的表示,你确确实实已经证得佛知佛见。顶代表最高的,没有比这更高了,就是我们佛教里面常讲的「无上正等正觉」。顶,没有再上的,这是什么?你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诸佛才给你摩顶,证实你所证得的没错误,正确的。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要真正能体会到,初住菩萨法慧他有能力在遍法界虚空界,因为到这个境界时空统统破掉,空间维次没有了,这才真正叫一真法界。他的生活空间大了,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现什么样的身,讲什么样的法,他自己没有意思,他自己不起心、不动念了。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记住,叫随心应量,随谁的心?众生心。众生想佛,他就现佛身,众生想菩萨,他就现菩萨身,众生想天人,他就现天人身。有吗?有。你看信基督教的,我们中国民间也有一些宗教,希望死了以后生天,菩萨现天身。什么样的身都能现,你想什么,他就现什么,随顺你的根性、随顺你的器量来给你说法。真的是法慧菩萨所说的,「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佛知佛见,「下契众生可度之机」,他教化众生没有障碍了。

  可是在今天,教化众生我们看到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生在佛法衰到极处这个时代,难在哪里?难在过去一段时间没有人宣扬佛法,让社会大众对佛法产生严重的误会,包括我在内。我年轻的时候不相信,我要不是遇到方东美先生,这一生当中决定不可能碰宗教,因为有个错误的观念,宗教都是迷信的,我们学什么?学科学,实际上讲迷信科学、迷信哲学。幸亏遇到这个好老师,他是个明白人,他不迷惑,他自己也学佛了,他没有老师,无师自通,他跟我讲佛经哲学。我当时向老师请教,我说:老师,你的佛法从哪里学来的?他告诉我,抗战期间他在中央大学教书,他一生教哲学,年轻的时候就是很有名的教授。他说有一段时期生病,在峨嵋山养病,山上交通不方便,可以说没有资讯,连电话都没有,报纸、杂志也没有,养病一段时间很长,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佛经,所以就拿几本佛经来看,消遣消遣。愈看愈有道理,愈看与他过去所学的这些哲学它通,这就看上瘾了,从此以后可以说他没有一天离开佛经,真用功。我们跟老师比,比不上他,许多大乘经典一段一段他都能背得下来,这我们很惭愧,比不上他。他的汉学基础好,所以对於经典里面的文字没有障碍。从小学文言文,文言文是一把钥匙,《大藏经》的钥匙,也是中国《四库全书》的钥匙,你拿到这把钥匙,这个东西你才能享受,你拿不到钥匙,《四库全书》摆在那里,你不得其门而入。

  李老师教我们怎样把这把钥匙拿到,他教我们读《古文观止》,告诉我们,你能够熟背五十篇古文,能够背诵、能懂得它的意思,你就有能力阅读文言文,如果你能够背诵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看到民国初年,大概在民国十几年,小学学生作文,文言文写的,现在大学文学院毕业的博士都写不出来,国文程度一落千丈,这不是形容词,是真的。那个时候的学生怎么教的?背古文。小孩记性好,六、七岁上学,一百篇古文大概两年他就完成,老师给他讲解,所以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写的文章就写得很好。现在没人学了,说古文太深,是一点也不深,人家从小花两年,基础就打稳了。而且文言文是我们中国老祖宗最了不起的发明,是最高智慧的表现,为什么?老祖宗知道,语文要是完全相同,语言它会改变,时间久了之后,写出的东西没有人看得懂了。西方的文字就是如此,拉丁文是西方的古文,专家,极少数的专家研究这个东西,大多数的人看不懂。我们老祖宗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他把语跟文分开,文用文言,永远不变,语言怎么样变法,文言不变。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看到古人留下的书籍,你要懂文言文就同对面谈话一样,这个发明是真了不起,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

  你说我们老祖宗对於后世的子孙多么爱护,把他的智慧、把他的经验,用这个方法传递下去。我们这一代的子孙不肖,对不起老祖宗,这么好的东西,我们疏忽了。不是不能学,不是学不会,实在讲,学得不难,古文我们用一个星期背一篇,我相信四十岁之前的人都没有问题。你一个星期念一篇,一年五十二个星期,干一年下来你就有能力阅读,你干两年你就能写文言文。文言文值得提倡,提倡文言文才对得起老祖宗,才叫孝道,不学文言文叫大不孝。老祖宗费了这么多心血发明这些工具,让古今这个时间突破,文言文突破了,不受时空限制,真正是高度智慧,你明白、了解,感激老祖宗。在台湾过去几十年,国语日报编了一份杂志,叫《古今文选》,那个时候好像是一个星期还是十天出一次,很多年了,现在虽然它不出了,但是已经非常完整。现在这份资料已经用精装十四册,有好几千篇文章在那里面,像李老师讲的,选一百篇。我们不会选,不会选有个办法,找一本《古文观止》,先把《古文观止》里面有的把它圈出来,大概就有一百多篇,这是个标准。我们在台中老师就教我们《古文观止》,一个星期讲一篇。所以这好方法,一定要传下去,祖宗留的这些宝贝,稀世之宝,全世界找不到的。所以有这把钥匙,佛的经典通了,祖宗留下来的典籍也通了,你都有能力去阅读。这是讲到佛知佛见,这是学问达到究竟圆满,学问达到,德行达到了,如果德行不圆满,学问不可能圆满。

  我们再看下面,这是大段落,第五段,「定能生在如来家,为真佛子。住佛智慧力者,为以无作定体,显本智慧,同诸如来解脱智慧故」。这一小段的意思很深,这一段统统讲的定,没有定不行。这是什么定?是自性本定,它是修成的,如果不修,自性本定它现不出来。怎么个修法?放下就是。阿罗汉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把执著放下了,他的自性本定透出来一点点,不多,但这一点点很管用。为什么?透出这一点点就生智慧,这个智慧就能把六道照破,我们讲看破,超越六道轮回。但是怎么样?超越不了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必须要自性本定。所以他在四圣法界里头继续努力,修什么?修定。修什么定?放下,没有别的。所以我早年很年轻的时候,刚刚接触佛法,认识了章嘉大师,我向他请教,佛法有没有一个方法,简单容易的方法,让我们能够契入佛境界。他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你就能够契入。看破是明了,了解事实真相叫看破。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我接受方老师的指导,接受章嘉大师的指导,到今年五十八年了,五十八年锲而不舍,没有离开经典,天天读经、天天在学习,逐渐逐渐的明白了。明白就是看破,看破你才肯放下,不贪恋、不执著了,没有看破不肯放下。所以我们想到世尊当年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他那叫一时顿断,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个厉害。读《六祖坛经》,看到惠能大师,也令人仰慕,他也是一时顿断,没有次第的,妄想分别执著一下就放下。这两个是很好的榜样,所以放下就是。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是迷惑颠倒的,觉悟真的是一刹那。我们为什么觉悟不了?是放下了,放得不彻底、不干净,没有人家那么样的俐落,原因就在此地。中下根性的人他需要,需要什么?他需要长寿,他才有时间学。如果短命,时间不够,功夫还没有成就就死了,这一转身至少要耽误二、三十年,这二、三十年是很大幅度的退转,来生能不能得人身?能不能又遇到佛法?又遇到好老师?这很不容易。所以佛在经上才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事实,不是假设,因此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实在其他的法门没有办法成就,根性不够!这个东西不能勉强,那就决定选择净土成就。《华严经》到末后,文殊、普贤、善财童子都是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华严经》才圆满,这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我们实在其他法门里面统统不能成就,这是放不下,就选择这一门,我们就成功了,这一门是我们主修的一门,「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对经教是附带的,为什么?经教你能够契入得更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会提升、会提高,决定有好处。经教帮助我们看破,诸佛如来天天在勉励我们、天天在劝导我们,我们天天跟他们亲近,就能够离开现在这个社会上的严重污染。所以要把我们的时间用来读经、用来听经,传媒要远离。我至少有四十五年以上没有看报纸、没有看电视,所以现在电视怎么开的我都不知道,我跟它们断缘了。杂志、广播一概都不听,有时间读佛书、读圣贤书,这里头快乐,其乐无穷。契入之后,味道尝到之后,才真正知道古人所讲的,「世味(世间的味道、滋味)哪有法味浓」。法味尝到之后,才晓得这句话是老实话,这句话是真话,尝到法味你就不再贪恋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不能比,你尝到法味,身心清净。烦恼虽然没有断,烦恼轻,一年比一年轻,一月比一月轻,智慧长,不长烦恼长智慧。对於世出世间性相、理事、因果愈来愈明了,这个多快乐!自己人生这一生的方向、目标没有错误,前途是光明的,不是黑暗的。

  生如来家,十住菩萨是住如来家,如来家是什么?大菩提心。我们的心安住在哪里?安住在真诚,安住在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住如来家,念念不离开。生活它做主、工作也是它做主,处事待人接物统统是它做主,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绝不违背这个教训,那你就真的住如来家,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住佛智慧力者。以无作定体,无作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所以这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自性本定,我们要回归自性本定,定能生慧,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就现前了。显本智慧,同诸如来解脱智慧故,你这个智慧现前跟十方诸佛完全一样,那我要问你,佛所讲的一切经你能不懂吗?你跟佛是同一个智慧流露出来的,所以佛的经典对你没障碍。佛经典没障碍,世间所有一切法也没障碍,这是通达世出世间法的秘诀。怎么通?这就通了,你去念、去学,那是永远不会通的,这一下就通了,太难得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0七二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今天从第三「别陈其名」,从这里看起:

  【诸佛子。菩萨住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何者为十。所谓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是名菩萨十住。去来现在诸佛所说。】

  到这里是一段。清凉大师在《疏》里面告诉我们,这一段「文有三别」,实际上就是三段。第一段「标数引证」,『诸佛子,菩萨住有十种』,这就是标数。下面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这是引证,这是第一段。「谓三世佛果,无不由此十住因成,如大王路,法尔常规,故同说也」。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应当要学习的,三世佛果,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三世,三世人修行证得无上菩提,无不由此十住因成。诸位要记住,十住前面是十信,十信圆满才入住,真正的因是在此地。下面是举个比喻说,如大王路,在古时候帝王行的道路叫御道。法尔常规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一条道路、这个方向、这个目标不能更改的,你要是更改那就是岔路、就是歧途,成不了佛果。换句话说,学佛,首先必须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佛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佛这个字从表面上来看,文字的含义是智慧、是觉悟,没有智慧就是愚痴,不觉就迷惑。我们不愿意做个愚痴人、做个愚迷的人,我们要学佛,佛是智觉,智觉终极的目标在哪里?是成佛。什么叫成佛?回归自性而已。所以佛教不是别的,叫你回头,从哪里回头?从现在这个地位回头。我们现在这个地位是什么?人道,十法界里的人法界;如果你是畜生道,就在畜生道里回头。就地回头那个快,那是什么?上上根人,当下就回头。不是上上根人,一般讲上中下根人,这就不是利根,有阶级。

  我们迷失了自性才变成十法界,如果我们在十法界里面,距离自性最远的,一百八十度违背的那一道叫什么?叫地狱道。一百八十度完全相违背的,我们讲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就到那里去。在佛法里面,杀盗淫妄,妄语、恶口、贪瞋痴,这是恶道,十恶是阿鼻地狱。根性钝的人,菩萨有善巧让你回头,从地狱回头到饿鬼道,从饿鬼道回头到畜生道,畜生道回头到人道,人道回头到天道,天回头到声闻道,声闻回头是缘觉道,缘觉回头是菩萨道。菩萨回头是佛道,这个佛是相似佛不是真佛;佛再回头,那就成了真佛。回头是岸,不可以沉沦,不可以堕落,人要懂得向上,不能往下坠落。我们的本性纯善纯净不在十法界,堕落到十法界作佛也违背了本性。可是迷邪染是非常非常厉害的,就跟吸毒一样,你只要碰上它就变成瘾,有瘾,如不赶快回头,他一定是愈陷愈深。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就本道而论,本道是人道,几个人想想看是向上提升的,有几个人是往下坠落的?不要看别人,最重要的是看自己。佛教给我们做早晚课,早晚课的用意、目的在哪里?这不能不知道。早课是提醒自己,诵习经典,读经明理,念它干什么?希望今天这一天不违背佛陀的教诲,意思在这里。所以早课是提醒我们,今天这一天不要走下坡,要向上。晚课是反省,认真对照经典,我今天思想、言行有没有违背?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晚课,所以晚课是忏悔。

  菩萨精进,跟我们老祖宗所讲的「不贰过」,这个精神、意思完全相同,过失只有一次,真正勇猛精进的人,往后有过失不会是重复的过失。孔子学生不少!三千弟子,真正能做到不贰过的就一个人颜回,所以夫子常常赞叹他。一般人不容易做到,虽然知道过失,他还会犯同样的过失,不是立刻觉悟到就不会犯,同样的过失总要犯很多次。以后觉悟不再犯,行,还是有救,如果永远犯下去那就没救。佛是允许人改过的,为什么?佛晓得,一切众生过去生中的习气,佛知道。佛也知道你犯多少次过错会回头,佛也晓得,总是在帮助你、在成就你,这是佛的慈悲。我们明了之后,我们对诸佛菩萨那种恭敬的心自然就生起来,生惭愧心、生忏悔心。佛菩萨时时刻刻帮助我们提醒,我们前面跟诸位讲,佛菩萨名号造像它的意义,表法的意义,我们真的要是懂得,那不就是它天天在提醒我们吗?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所以这是性德自然流露,叫法尔常规,成了佛哪有不说的道理!在此地我们要记住,初住位的菩萨(发心住)就成佛,他菩提心发出来,这一发出来就永远不会失掉。他是什么心?初住菩萨是什么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叫大菩提心,永远不失,永远不改。从这个以后逐渐向上提升,到灌顶住,这个心就圆满,菩提心圆满。圆满之后要行,这个地方是解,这要注意到,十信位是信,十住是解,十行位是行,十回向是利他,是教化众生。到十地信解行证大圆满,一部《华严经》就是讲这个。

  下面从『何者为十』,「二何者下,依数列名」。前面讲十种,「菩萨住有十种」,所以底下就说十种住,从初发心住、治地住到灌顶住,这是十住的名称。「初发心住者,璎珞云」,《璎珞经》上说,「是上进分善根人,若一劫二劫,一恒二恒佛所,行十信心,信三宝常住,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修一切行、一切法门,乃至始入空界,住空性位,故名为住」。我们把这一段念下去,「依仁王、起信」,这《仁王经》、《起信论》,「即十千劫来,修信行满,入位不退,创起大心,发心即住,名发心住。三种发心中,即信成就发心也」。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段讲的就是初住菩萨,法慧在此地给我们讲的十住经,这第一分,十住就是十个大段,这是第一大段。第一大段里回溯十住是从十信来的,十信心满这才入住。《璎珞经》上这句话说得好,「是上进分善根人」,不但是上善根人,而且是上精进分。信者自然就精进,不信他会退转,这是一定道理。他要真相信,成佛、成菩萨自己有分!「我认真干,我这一生当中真正能成佛、成菩萨」,他能不干吗?他为什么会懈怠?不相信。「成佛菩萨太难,我哪有这个福分?我成不了佛也成不了菩萨」,他就懈怠、就懒散。

  佛法如是,世法也如是,世间法、不善的业,他要不信,他也不能成就,造作恶法也要精进才行,他那个恶才能造得成,要不然他也造不成。我们看看世间人争名逐利,但是有几个人成就?还是少数,大多数的竞争人到最后都失败。这什么原因?这个原因佛菩萨清楚,佛菩萨告诉我们,这桩事情不是从竞争得来的。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竞争是缘、是手段,你命里头有没有?你命里头有财,你不跟人家竞争,到时候它就来。谁明白这个道理?了凡先生明白;谁明白了真肯干?袁了凡真肯干。诸位如果细读《了凡四训》,你就恍然大悟,对世间一切法,我相信你死心塌地学了凡,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了凡先生自从遇到云谷禅师,禅师把佛法里面的道理传授给他。这个佛讲得清楚,命运从哪里来的?命运是你自己修得的。命运能不能改?当然能改,有改的方法,断恶修善命运就转。佛法教导我们那是一点不错的,我是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我一生依教奉行统统应验。财从哪里来的?不是用种种手段、方法,你能得来,得不到,从财布施得来。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你的财用就跟诸佛菩萨一样,用不尽。你肯不肯干?聪明智慧从哪里来?从法布施来,健康长寿是从无畏布施来的。我那个时候初学佛,对佛法这些名词术语都不懂,老师有善巧方便,用我能够听得懂的话、能理解的这些言语告诉我。这些老人有智慧、有德行、有经验,一看到我这个年轻人没福报,过去生中没修,没有福报的人很可怜,一生很痛苦。

  有缘遇到这些大善知识、真善知识,他们慈悲,真的是大慈大悲,自然的流露,帮助你。问题你能不能听懂?你相不相信?你肯不肯干?你能听得懂,你能够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就是此地讲的上进分善根人。修行不是一天、二天,不是一年、二年,也不是一世、二世,要发长远心。佛门里面叫我们发长远心,是从今天起尽形寿,就是一生,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认真去学一天。在大乘法里面尽未来际劫,不是一劫、二劫,尽未来际劫我要勇猛精进绝不退转。挫折不能避免,那是什么?那是业障,挫折是消除自己的业障。所以欢喜接受,不能回避,回避不掉的,你回避那边还会碰到,命里有的,躲都躲不掉,你何必回避?一定是什么?欢喜接受,报掉。报掉是什么?这业障就化解、就没有了。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真正懂得,六道里头三善道是什么?三善道,你过去造的是善,在这消你的善业,你在受这个果报享福。三恶道是消你的恶业,原来六道轮回是这么回事情,不算坏,消业障。善恶都要消掉,为什么?善恶都不好,都是染,不是清净,净业里头善恶都没有,染里头有善恶。所以善恶统统消掉,净业现前,净业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净业,净业在哪里?净业在四圣法界。所以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是属於净土,我们这才搞明白。菩萨修行,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善恶二边都不沾,但是要断恶修善。断恶修善,善恶二边都不沾,心地清净,修什么?对自己来讲就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清净就是不执著,平等就是不分别,永远离开分别执著,你的心才真的清净,与上界相应了。这个上界是什么?六道以上,与声闻、缘觉、菩萨相应。这个都是属於上进分善根,三乘学人所修的。

  这个一劫二劫里面的意思,是教我们长时间不退转,你看它不是说一年、二年,十年、二十年,一千年、二千年,不是这个,一劫二劫不退转。一恒二恒,这恒什么意思?恒河沙数诸佛如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到处讲经说法,在恒河流域的时间最长,是印度的一条大河,像中国的长江、黄河一样,这个两岸人口很多,他在这边教化众生。讲到大的数目,他常常就是用恒河沙做比喻,你看一个恒河里的沙,一个沙比喻一尊佛,你说它有多少尊佛?这意思我们明白了,这个意思就是普贤菩萨所讲的,教我们常随佛学。厉害!他没有讲一恒二恒菩萨、一恒二恒善友,他不是这样讲的,他举最高的诸佛如来。我们这一生真能遇得到吗?你们想想能不能?我们这一生当中,能遇到这么多诸佛如来吗?我相信,你信不信?你不敢相信。我凭什么相信?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多,「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明白这句话,我们亲近一恒河沙佛、二恒河沙佛,乃至无量恒河沙佛,有没有道理?心里头有佛!恒河沙佛在哪里?就在当下,就在现前。你看刚才我们不是念过吗?三世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在面前。三世不是真的,我们迷了,因为有分别执著就有三世;没有分别执著,三世就没有了,所以说时空维次突破。特别是未来佛,现前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为什么?他有佛性。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佛性,佛在经上讲得好,既然有佛性,将来一定成佛。他有佛性。再看看无情众生,花草树木、山河大地这自然现象,这属於无情的,无情众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法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见闻觉知)、有圆满的相好。所以佛在这部经里面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种智就是一切种智,同是同样的、同等的,圆满一切种智。这一恒二恒还说得太少了,不止!真的是无量无边。所以你一念觉,无量无边恒河沙数诸佛所就在面前;一念迷那就远了,那就不知道你到哪一劫你才省悟过来。佛法关键在迷悟,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学到这个地方,我想有一些同学能够体会到,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什么是宝?什么是一切宝物当中至高无上第一宝?绝不是财富,绝对不是佛经上讲的七宝。什么是宝?智慧是宝!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你要把它开发出来,这一开发出来之后,这叫成佛;不在外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最宝贵的、最重要的就是明心见性,心性是宝,能帮我们解决一切问题。财富只能解决我们物质生活的问题,而且还不圆满,还带著有后遗症,我们把心用在这个地方那就错了,你错用了心。所以古大德有一句话说得好,这个世间带不去的,你统统要放下,带得去的你好好的留意。这句话讲得好!你想想你将来是什么能带得去?我们常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连这个身体都没有办法带去。身体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况身外之物?这个话你真听懂,你能不放下吗?自然就放下。六道众生无量劫在这里头搞轮回,什么原因?就是迷了,就是不觉。念念贪图这些带不去的,死了他也放不下,阿赖耶识里面还有这些落谢影子,我们一般讲还有这个习气。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轮回,永远在这里面受苦受难,脱离不了六道轮回,苦,太苦!为什么?你在六道里头,你跟许许多多众生结了怨,结怨是真的。你说你跟他们结了善缘,那是假的,结恶缘是真的,善会变成恶,恶不会变成善,这要知道。所以在六道里头,哪一道不苦?三恶道苦,现在这个人间跟三恶道有什么差别?上进分的善根还有上进分,上进分里面的上进分善根,那是什么?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他在这一生当中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三年五载他就成功,比这些菩萨修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高明太多。为什么?他们要修一劫二劫、一恒二恒,你在这一生当中三、五年就完成,而且成就不输给他们。这无比的殊胜,这个相信太难了。

  很多净宗同学常常来给我讲,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为什么有人得力,你不得力?得力的人真信。你为什么不得力?半信半疑,又相信净土,又留恋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财产、亲人都舍不得,都放不下,恨不得统统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要真正清净平等觉才能去,一丝毫的污染都不能带进去,那里海关很严,染污的东西不可以带去。什么是染污?妄想分别执著都是染污。阿弥陀佛算慈悲到极处,允许你带业往生,你只要真信,相信阿弥陀佛,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是假的,真的。相信自己万缘放下、一心称念决定得生,业障、习气一品都没断,生那边凡圣同居土。他那边凡圣同居土好,我们这里凡圣同居土是六道,他们凡圣同居土只有两道,人天两道。不但没有三恶道,罗刹、修罗都没有,只有人天两道,你看这多殊胜!同时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了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的智慧、你的能力,跟阿惟越致菩萨相等。所以经上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那个皆是就是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一直到实报土都是。阿惟越致,在大乘经里面是什么地位?七地以上,就是生到极乐世界,你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相等於七地菩萨。这不是你修来的,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你,你得到的,这个了不起,不可思议!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十方许许多多的菩萨、声闻、缘觉都不敢相信,我们这些人,凡夫俗子听到会相信,奇怪,不可思议,这是真的。

  你为什么会相信?肯定你是过去生生世世曾经学过这个法门,你这一接触才欢喜,这一生又碰到,才能生欢喜心,才能生起信心,这个难得。这一生又遇到,不能放弃,放弃就可惜,又不知道哪一生才能遇到?所以遇到之后就要把这个机会抓住,我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要下定这个决心,你就是上上进分善根。所以《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想那要什么样的善根、什么样的福德?因缘亦复如是,遇不到殊胜的因缘,我们对净宗一知半解,那个信心善根的力量就不足。缘,我们要遇到正法,要遇到好老师、好的同参道友、好的修学环境,这是缘分。善根福德都与过去世有关系,缘分也不例外,所以与一切众生结善缘重要,结法缘更重要。要真干,有这种机会,自己不知道真干,可惜!他为什么不能真干?是他自己认识不清楚,他知道是好事,他不知道那个好,好到什么程度他不知道;如果他要知道的话,他会拼命干。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够透彻,他干这桩好事,里面夹杂自私自利在里头,夹杂著名闻利养在里头,那就打折扣,把这桩好事大幅度的打折扣。本来这桩好事,是到极乐世界提升品位的,夹杂名闻利养、夹杂自私自利在里面,就变成人天福报,连极乐世界都没分。现在有一些人讲人间佛教,听起来很好听,人间佛教不出轮回。我们在大乘经里面所看到的,没有一部经佛教给我们还继续搞轮回,没有,佛都是教我们出离法,佛都是教我们成菩萨、成佛的方法。连教我们做阿罗汉小乘经典有,大乘经典都没有,这是诸佛如来对我们的慈悲、厚爱,我们要知道感恩。感恩的具体表现就是认真学习,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有成就。

  这个地方讲到行十信心,信三宝常住。《华严经.无尽藏品》里面讲十种信,经太大,学习时间太长。这个地方讲的十信心,本意是讲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十信位,十信心满。所学的课程学完、毕业,十信毕业,十信是小学,十住是初中,小学毕业了,初中,上中学。「无尽藏」里面学习的十种信,高了,那是上研究所,虽然高,我们如果有缘分、有机会能够学习,对於我们有大利益。我们先说信,信的标准是什么?「於诸法之实体,三宝之净德,世出世之善根,深为信乐,使心澄净,是名为信」。这个信的定义,比十信位里面讲得高,首先讲诸法的实体,诸法实体是什么?是自性。就是《还源观》里面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讲得清楚。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我们常讲真如,中国人讲本性,我们老祖宗常常讲的「人之初,性本善」,那本性。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讲得很浅,这个善是什么?用这一个善字,佛把它解释什么叫善?清净圆明叫善,圆是圆满,讲的德相,明就是智慧。正是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他讲的第三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具足什么他没说出来,《华严经》上说出来,《华严经》,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本自具足。你有跟诸佛如来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能、一样的才艺、一样的相好。这是信诸法的实体,对这个一点没有怀疑,诸法实体就是自己的实体,这要知道。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回归到实体,我们一般讲证得实体,这个证得就是回归、就是契入。

  三宝的净德是觉正净,佛是觉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净而不染,我们要从迷邪染回归到觉正净,这是三皈依。三皈依是什么?三皈依是佛法教学最高的指导原则,也就是你将来学习一生所希求的目标,自性里面的觉正净,不是从外头来的。觉正净谁没有?各个人都有,只是你迷了,迷了不起作用,起作用是相反的,起迷惑颠倒、邪知邪见、身心染污,起这个东西。觉悟之后,你起的就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个作用多好,这不能不知道,起觉正净的作用。所以你看看佛教一入门,首先授什么?授三皈。不管你懂不懂,不管你上中下什么样的根性,一来先给你授三皈,平等!把佛法修学最高指导原则传授给你,大公无私。中国古人常讲和盘托出,就是一丝毫保留都没有,全部给你。你一生所修学的千经万论,一切诸佛无量劫所说的一切法,都出不了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全把它包括,就是「觉正净」。觉正净在三藏里面,觉是慧藏,智慧;正是定藏,就是经;净,清净是律藏,戒律,就是三藏,净而不染是律藏,正而不邪是经藏,觉而不迷是论藏,经律论三藏。我们要学的、要修的、要证的,将来要教人的、要弘扬的,都出不了这三个字。佛菩萨决定没有隐私、没有私心,统统都说出来,这是三宝的净德,深信不疑。佛所说的统统是我自性里头有的,他的障碍没有了,我现在是障碍重重透不出来。

  世出世法的善根,这是佛的教诲,佛教六道众生这是世间善根,佛教四圣法界的菩萨们那是出世间的善根。世间善根是什么?三善根,佛经上常讲的,「不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六道里面这个世间法,一切善法都从三善根生出来的,所以它叫三善根。根,取植物有根它能够生长,它能够将来开花结果。我们现在这三善根怎么样?现在我们有贪,无贪的善根没有;我们现在有瞋,常常不高兴、发脾气、怨天尤人,不瞋的善根没有了;痴,那更没话说,现在没有智慧,天天生烦恼,这个要知道。我们有的三善根,现在不见,变成什么?变成三毒,三毒就是贪瞋痴。毒谁?毒自己,不毒别人。三毒烦恼叫自己造三途恶业,你看贪,贪的果报在哪里?在饿鬼道,贪心重的人他往鬼道里头走,他来生不能得人身。瞋恚心重的人到地狱道。愚痴重的人,愚痴是什么?真妄、是非、邪正没有能力辨别,往往搞颠倒,把假的当作真的,把邪的当作正的,把恶的当作善的,现在所讲的价值观颠倒,这个痴的果报是畜生。贪瞋痴的果报是饿鬼、地狱、畜生,他干的是这个业,他将来往这个道路上去。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自己是完全不知道,还乐此不疲,以此为荣,这糟糕。佛菩萨能不能救他?不能。佛菩萨常在那边等待,等什么?等到他在三途里面苦报受够、受足,他就省悟过来,他一省悟,佛菩萨就来帮忙,佛菩萨帮助众生很有耐心。

  我们再讲出世间,出世间善根是什么?出世间善根,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只有一个,对一切菩萨讲的「精进」,修行证果唯一的善根就是精进不退,决定不退转。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为什么?因为他们世间善根具足,不贪、不瞋、不痴,贪瞋痴早放下了。所以世间三善根菩萨统圆满具足,加上精进,那个不得了,那他成就就快了。「无尽藏品」里面,特别给我们提出这个三点。你要相信自性清净圆明体,为什么?能生万法,《还源观》上讲得清楚。三宝的净德是自己自性本具的觉正净,所以皈依三宝要皈依自性三宝,那你真的皈依了,你皈依外面的三宝是假的,这个要知道。外面三宝,佛是佛像,佛像谚语说得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特别是在战乱的时代、天然灾害的时代,寺庙都毁掉。所以你要晓得,那是我们皈依处吗?不是,皈依自性,皈依自性觉就是皈依佛,皈依自性正是皈依法,皈依自性净就是皈依僧。可是外面这三宝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提醒。佛弟子家里供著佛像、经书、菩萨像,菩萨是僧,所以看到这个像提醒自己,真正用意在此地,时时刻刻提醒你别忘了觉正净,天天念著觉正净,我有没有回归觉正净?觉正净的反方向是迷邪染。

  世出世间的善根,根能生善法,不贪、不瞋、不痴三善根能生世间善法,就是三善道的善法。人道上去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二十八层天的善法,都从无贪、无瞋、无痴而生的;有贪瞋痴的时候就没分,那就是下三道,这要知道。贪瞋痴是三善道、三恶道的分水岭。人要真正相信因果报应,贪瞋痴自然就会放下,为什么?用贪瞋痴的手段不能改善自己。只有用戒定慧的方法,能够改善自己的命运,能够帮助自己提升。包括世间人说求功名、求富贵,都从断恶修善你才能得到;绝对不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用贪瞋痴慢可以得到,没这个道理。对於这个要深为信乐,信浅了不行,深信,乐是爱好。你看看这里讲的东西不多,世出世法全包括在里头,你真听懂,你真能体会,搞清楚、搞明白,依教奉行,你的命运全转过来。深为信乐必然是使心澄净,你不会心浮气躁,你的心态定下来,澄净!澄是比喻,水没有染污、没有波动这个状况之下叫澄;这个净是干净、是清净,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染污是什么?是烦恼、是习气,染污的根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都放下,这才叫真信。所以这个信,它的等级是什么?法慧菩萨以上。《华严》是圆教,初住以上,别教是初地以上,这是这样的标准。

  然后才跟你谈这十种信,这十种信是佛在人间不讲,为什么?人做不到,法身菩萨他们的标准。我们现在来看看,人家是什么样的信,第一个「信一切法之空」。我们相不相信?我们要相信,这一切法自然就放下,就不会放在心上,很有意思,一切法真的是空。为什么是空?我们也搞了几十年,始终不清楚,含含糊糊,一直到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才恍然大悟。这个恍然大悟有原因,为什么有一些人看到的时候,他还是不觉悟?这就是宗门里面所说,「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这个问题在我们学习经教的人,几十年当中这个疑是存在的,没有答案,找不到答案,所以一听到世尊跟弥勒菩萨谈话,马上觉悟。如果平常没有这个疑情,没有这么长时间的疑情不容易体会到。疑,不要去找答案,没有答案,你找到答案都是错的,不必找答案,时候到了不一定什么机会,它就把你这个问题解决。你看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就是《还源观》上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能生万法,怎么生的?一念不觉这就生。这一念不觉没有理由的、没有原因的,你不能去问,他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是什么原因?一念不觉是什么时候?你就愈来愈麻烦,你就愈迷愈深。没有原因,所以它叫无始无明。你要知道,佛讲得很清楚,无始是没有开始,叫无始无明。就是一念妄动,这一动就把自性清净圆明体动出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是什么?叫阿赖耶。不动的时候没有,没有这个现象;一动的时候阿赖耶出现,阿赖耶三细相出来了。

  现在科学家也讲,他也发现说整个宇宙只有三样东西,除三样东西之外什么都没有,他们发现的。他们发现这三样东西,他们的名词叫物质、能量、信息,就这三样东西。佛经上讲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业相就是动、波动,波动是能量,没有波动,能量不现前。能量、信息、物质,统统含藏在清净圆明体里面,不现相,这一波动就现相,现出一个现象,也叫转相,也叫见相,或者叫见分,就是什么?那信息,信息出来了。同时境界相出来,境界相是物质。所以物质现象跟信息是同时出来的,都是自性清净圆明体里面本自具足的,不是外来的。这个相现出来的时候,宇宙万法都出现,一时顿现,没有先后,同时出现的。宇宙的现象出现,一切众生的现象出现,什么时候?就在当下,当下都找不到。这是《金刚经》上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已经过去了;「未来心不可得」,未来还没来;「现在心不可得」,说现在,现在已经过去。《金刚经》上给我们说三心不可得,那不就是空的吗?空的意思现前。弥勒菩萨说得更详细,这个波动的速度太快、太微细,不可以执持,你想掌握它,掌握不到,它太快了。快到什么程度?他说「一弹指」,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那个波动的频率有多少?「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就是一个念头,这一弹指里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我们中国人讲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念头,你怎么能够掌握到?你怎么能够执著它?所以一切法空,真的,一点不假!我们现在科学在时间是用秒做单位,弥勒菩萨是用一弹指做单位,一秒钟我们弹得快也可以弹四次,三百二十兆乘四,一千二百八十兆,也就是这个念头的频率,它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换句话说,一秒钟它振动的次数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后头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念念成形」,就是念念有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就是信息、见闻觉知,每一个念头都有见闻觉知、都有物质现象。我们今天看的这个世界,就是这种念头的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你把它当作真的,就错了,它不是真的,一切法空。你看头一个他相信这个,为什么?事实真相。

  第二个,「信一切法之无相」,有相,你看他不是讲了吗?「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它有相。有相,为什么说无相?它存在的时间太短。存在的时间,记住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是它存在的时间,所以现相真的是无相。「相即无相,无相即相」,这大乘经上常讲的,这个话是讲的真的,完全是事实真相。不管是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都不可得,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

  「三、信一切法之无愿」,统统是讲一切法,愿是什么?愿是希求,一切法里头真的没有希求。换句话说,我们有希求,这个念是错误的。没有希求,佛又叫我们发愿,大乘教里面佛常讲四弘誓愿,阿弥陀佛也发四十八愿,这是怎么回事情?这就是相即无相,无相即相;愿即无愿,无愿即愿。你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你才了解它的真实义,才知道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在佛法叫诸法实相,自性清净圆明体是诸法实体,实体是永恒不变。从体现相起作用,那都是刹那生灭、了不可得,你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你用这个心态就正确。有没有相?有,这个相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灭速度一定要晓得,生灭的速度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佛在经上所说的这些话你全都懂得,你不怀疑,你能够接受,你能够深信,信心从这里建立。众生,六道众生在迷;四圣法界虽觉,不透彻,真相没现前;到初住以上,这才完全明白,真正见到,所以信解行证他真正证得。四圣法界在行没有证,那个行是依照老师的教导,一定到自己亲证,这才算是功夫到家,功德圆满。愿要不要发?要发,发了不要执著,发了要兑现,兑现也没有执著。你修行成佛,实在讲你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就成佛,就是此地讲的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就成佛,真佛不是假佛。你想想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不起心、不动念。

  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常常教导我们,十法界第一个因是什么?成佛第一个因是平等心,心平等就成佛。什么叫平等?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就平等。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他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明,就是一念不觉;不起心、不动念,无始无明破了,平等,没有高下。分别执著都没有,哪来的高下!所以他不住在十法界,他住在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真实的,不是假的,实报庄严土。他过去在十法界、在六道发的愿不是假的,因为假的不就妄语了吗?不是假的,他会兑现。他发过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跟他有缘的众生有求於他的时候,那一念就是感,他自然就有应。这个一念,再微细的念头,那个波动他都能够接收得到,他一接收到的时候他立刻就有反应。这个应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他要起心动念,他就又掉到十法界来,他就退转。他不会退转,这个地位叫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明心见性的人就证这种三不退,所以他不会退到十法界。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跟我们在一起相处了八十年,他八十岁圆寂的,这八十年当中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他的示现、他的所作所为、他的教化,都是从自性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不思议境界。《华严经》末后一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不但我们六道凡夫体会不到,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也体会不到,为什么?他没破无明。就是说他还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障碍,让你性德不能自然流露。那我们努力学,学不起心、不动念,行不行?不行,你在那里学不起心、不动念,你是有作有为,你不是自然的。能不能达到?能。能达到什么地方?第四禅的无想天,那里头的人都不起心、不动念,他也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他是个妄念修成的,他跟性相违背,他不称性,他那个定功失掉,烦恼又起来,还是要往下坠落。这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修行的理论、方法跟性德不相应,就变成外道,佛家讲「心外求法」就变成外道。佛法一定要明理,理要搞得很透彻,这个十种都是从理上说的。统统明了,相即无相,并不是舍了相去得一个无相,有没有这种人?有,我们六道里面四空天就是这样。四空天人,这是凡夫境界里最高的,他讨厌身体,有身体总是有麻烦。色界还有身体,财色名食睡没有,他断掉,但他有色身在,色身还是麻烦。佛教没到中国来,老子就讲过「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因为我有身体,要是没有身体多自在,所以真有这样的修行人,修无想定。无想定修成功了,生无想天,无想天里头没有身,所以叫四空天,比色界还要高一层。他是用无想修成的,还是有作有为,不是无为法,有作有为,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我们要懂得,不能搞错了。修到这个功夫也不是容易事情,叫四禅八定,四禅生色界天,四空定生无色界天,这都是有作有为的禅定,所以他出不了六道。

  愿我们要发,我们现在要学,现在没证果,到将来证果之后这个愿起作用。愿度众生,众生有苦难的时候,他那个苦难念头才动,你就知道,你就会照顾他,你就会帮助他。而且你看得很清楚,他现前的苦难是他业力所感召的,他的业要没有消掉,佛菩萨帮不上忙。佛菩萨要在那里看,看他业障消掉,善根福德现前,就能帮上忙。这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你要能舍,那马上就能帮忙;你不能舍,那你就得受。福报要能舍,业障也要能舍,你要不舍就受吧!福报不舍你就享福,罪报不舍你就受罪,所以你要懂得舍。这个放下,妙绝了,什么都要放下,罪福统统放下,你的缘就成熟。我们现在是福报放不下,那个罪报也放不下,怎么放不下?人家得罪我,还有报复的念头、还有怨恨的念头,这就是你放不下。放不下,将来要受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就干这个事情去,这糊涂事。为什么不能舍?不知道一切法空,不知道一切法无相、无愿,后面是无作。再底下是无分别、无所依、不可量、无有上、难超越,到最后是无生,这都是给你讲真话。所以学要善学,善字妙,善是什么?学而不执著,学而不分别,学而不起心动念,那就善到极处。中国老祖宗讲的人性本善,是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很浅,这个善的意思很深。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愿而无愿、无愿而愿,这才叫真善。

  底下讲,「四、信一切法之无作」,这个道理明白之后,我们就懂得,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你看看,从示现开悟之后四十九年,有没有作?有作,他把戒律、威仪统统做到。小乘的三千威仪,大乘的八万细行,释迦牟尼佛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表现出来,这是作,有作。为什么说他无作?他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无作。不起心、不动念,做得那么圆满,做得那么微妙,这个不可思议,这是我们要相信。「五、信一切法之无分别。六,信一切法之无所依」。他所依的是自性清净圆明体,除了自性清净圆明体,他真的是无依,他不依靠任何。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屏幕;看电影,电影的银幕。所有的画面,它依什么?它就是依屏幕。屏幕就好比自性清净圆明体,它统统在这里现,虽现,它没有丝毫染污,它对於体上痕迹都不留。我们用这个比喻能够体会到一些,真的是无所依。所以我们讲三皈依,佛教我们三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外面,外面那你就错了,你就变成有所依,皈依自性三宝。外面的三宝是提醒你,它的作用就是看到佛像,提醒你觉而不迷;看到书本,经书你看到的时候,正而不邪,看到所有的书本,只要一看到,我正而不邪,不管它什么书;看到出家人、看到在家居士,净而不染。它提醒我,没有这些提醒容易迷惑,它是这么个意思。下面讲「七、信一切法之不可量。八、信一切法之无有上。九、信一切法之难超越」,没有办法超越,它是个圆球。最后说「信一切法之无生」,这做总结结得好,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生即无生,灭亦非灭,你能看出这个现象,一切法的真相你才了解。从这个地方,法身菩萨建立信心。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0七三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本分」,我们学到「发心住」。

  我们把清凉大师的《疏》念一段,「初发心住者,璎珞云,是上进分善根人,若一劫二劫,一恒二恒佛所,行十信心,信三宝常住,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修一切行,一切法门,乃至始入空界,住空性位,故名为住」,这一段,我们把下面也念下来,「依仁王,起信,即十千劫来,修信行满,入位不退,创起大心,发心即住,名发心住。三种发心中,即信成就发心也」,到这里是一段。前面我们学到行十信心,引用「无尽藏品」的十种信,对於我们初学的人来说很有帮助。但是此地讲行十信心,是前面十信菩萨所修的,做菩萨真修的方便,换句话说,是菩萨修行的根基。十信心我们前面学过,第一个是信心,第二个是念心,就是初信,二信是修念心,三信是精进心,四信是慧心,五信是定心,六信是不退心,七信是护法心,八信是回向心,九信是戒心,就是戒律,心里真有戒律,最后一个是愿心。所以清凉大师说,开始从信心修,圆满是愿心出现,这十种信修圆满就入住,往上一升级就是初住,就是我们此地讲的法慧菩萨。修了多久?经上告诉我们,「一劫二劫」。这个意思,我们要体会如来说法的真实义,时间跟空间都不是真的,一劫二劫意思是什么?意思是长时不退,这个很重要,决定不退心。「一恒二恒」,恒是恒河沙数,一个恒河沙数、两个恒河沙数佛所,这一句的意思是常随佛学。长时不退,常随佛学,学什么?学十信心。

  《璎珞经》里面有一段经文说,「修十信心须具十德」。我们为什么修不成功?当然长时不退,我们有长时,这肯定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都是皈依三宝,修学佛法。不能够像菩萨一样,我们没有那么好的缘分,遇不到佛,遇不到佛就是遇不到好老师,我们就会中断,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也是许多劫到今天不能成就。遇到好老师,自己还要有学习的条件,就是做学生的条件,你就会成功。做学生的条件,《璎珞经》上给我们讲「十德」,这十种德是我们必须要学的。如果具有十德,我们相信你就会遇到好老师,为什么?十德是能感,诸佛如来他就应,感应就现前。我们不具备这个条件,佛不来,来了没用处,来了怎么?你无动於衷。所以这十句就很重要。第一句「遭苦能忍」。在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契合,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修世法、修佛法,尤其是佛法,真的是苦不堪言,你要不能忍,你就会退转,这一生空过了。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晓得,现在是进入到佛法的末法时代,末法时代是有起也有伏,我们现在是在什么时代?是在走下坡的时代,几乎走到低谷,为什么?大家都不认真学。大家都不认真学,你要认真学,人家看不顺眼,总是要想办法找你麻烦。我这一生遭这种事情就太多了,好在年轻的时候跟著李老师学经教,老师就说过很多次,我心里就有底子。老师这么说:「你学讲经,讲得不好人家笑话你,还行,如果讲得好,你将来走投无路。」什么原因走投无路?他没说,他的话很含蓄。什么原因?嫉妒、障碍。现在这个社会有几个人能够成人之美,能够成就你?他不能成就你,他要拖你下水。

  出家了,难得,不容易,我出家就很谨慎很小心。是个年轻的法师,还小我一岁,知道我在台中学经教,在台湾没有家累,有意思出家,他派了一个人来找我,到台中来找我。我过去跟诸位说过好几次,两个月当中来找我九次,刘备请诸葛亮是三顾茅庐,我这是法师派人来请我出家两个月九次,我看他很诚恳。提出的条件,我出家不做经忏佛事,不做法会,我要学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我那个师父答应我了。刚刚出家也没有供养,身上一分钱没有,我说我在台中学业没完成,每个月我到台中住一个星期,还要亲近李老师,继续不断的跟他学习。这个常住要答应我,往返台中的旅费、火车票要提供给我,都答应了。我很欢喜,跟他出家了,心悟法师,跟他出家,那个时候他是圆山临济寺的方丈。没有想到一年之后他还俗了,还俗之后白圣法师来接这个寺庙的住持,我这些条件白圣法师不同意,很勉强的让我再到台中去学了二、三个月,以后就很不高兴。我看了没法子,我就向老和尚告长假,我说:能不能让我到台中去学两年,到台中住两年我再回来?我说:过年我回到常住来,你老人家的生日我回来给你祝寿。我去了才几个月,他老人家生日,我回来祝寿,他看到我,「你们这些人,出去了你还想回来?」我这才晓得,临济寺我回不去了。他的要求是放弃讲经教学,跟大众一样参加寺院里面的法会、经忏佛事,他说:你可以回来,如果不放弃讲经教学的话,你就别回来。

  我这是遇到真正困难,那个时候心里想的是只有两条路子可以走,一条就是答应老和尚,另外一条路是还俗。这个状况之下怎么办?我遇到一个听众,就是韩馆长,她是常常听我讲经的。我把我这个困难告诉她,她是北方人,很讲义气,觉得这个事情太不公平。她带我到她家里,她家是独立的一个小洋房,独栋的,前后都有院子,两层楼的小房子,楼上有个房间空著的,楼上她的小儿子住,就一个人,小儿子念初中。问我可不可以,我也很为难,我就带著她到台中去见李老师,把实际状况向老师报告。我跟韩馆长的条件,就是要她找地方给我讲经,她真做到了,租地方、借地方,借人家的办公室,她朋友的办公室,晚上不上班。那也不是长期办法,以后就租房子,租房子也不是长期的,所以常常换地方。《华严经》是七处九会,我们不止七处,也不止九会。就这种方式,我讲经教学没有中断。李老师同意了,所以我在她家住了十七年,这样的生活过了十七年,真不容易!十七年之后,我们才有个小道场,就是景美的华藏视听图书馆。最初买的这个地方只有五十坪,一个教室,以后慢慢扩充,扩充大概有二、三百坪的样子,有一点小规模了。所以你说多困难!韩馆长走了之后,人事上又起了变化,我们不能不离开。离开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不到四年,问题又出来了,我们再从新加坡搬到澳洲。我这一生学佛五十八年了,确实,韩馆长帮助我三十年,那三十年他们全家护持,我生活安定,没有这三十年就没有成就,所以这个恩德非常之大!诸位想想,什么人能够护持你三十年,让你三十年心定下来去学教?像这样的护法,我相信找不到第二个。我们真正在佛法上有这么一点基础,可以自立了,她才走的。走了之后我们虽然离开台湾,在外面的法缘依旧是非常殊胜,道理在此地。遭苦不能忍就退心,那就完了,所以这是头一个条件。常常想到世尊灭度的时候,教给后世弟子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换句话说,你要真正发心弘法利生、护持正法,头一个你就要想到吃苦。什么苦都能够忍受,你才能走这个路子,你才能得到三宝的加持;如果怕苦,这个路子你走不通,怕难你也走不通,不怕难、不怕苦。你看到今天众生多苦,我们希望我们自己多吃一点苦,众生能少吃一点苦,这叫代众生苦,先决条件。

  第二个,「慈悲深厚」。你能够真正爱护众生,尤其是现前这个时代的众生。老人可怜,年老了儿孙不养活他,没有依靠,我们在国外有三十年了,看得很多。外国的老人年老的时候,现在许多是国家养老,有救济金给他,物质生活可以不愁,精神生活完全没有。每个老人心里心情都不好,一天到晚都不讲话,老人院许多老人都想自杀,活在人间毫无意义。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儿童,儿童可怜,可怜在什么地方?没有机会接受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他们长大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敬长辈,学得一些技术,不会做人,明显的增长自私自利。这是现在全世界普遍的现象,你看一老、一小,多可怜!我们在最近十年当中接触很多宗教,参加多次世界和平会议,我们对社会的严重性我们自己心里很清楚,所以极力提倡宗教团结、族群团结,也极力提倡改善养老、育幼的教育,让老人在晚年真正过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如果有儒释道三个根的教育,能做得成功。所以学佛就要效法佛菩萨,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做出一生牺牲奉献。我们今天讲忍苦忍难,比释迦牟尼佛还差很大一段距离,他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真有慈悲心!没有深厚的爱心,这个十信也不能成就。

  第三,「修习善根」。这个善根是讲世间的善根,不贪、不瞋、不痴,三善根,《十善业道》后面「意三」就是讲的这个。反过来,贪瞋痴,佛给我们讲那叫三毒。也就是说,六道里面所有一切毒害,都是从三毒生的,六道里面所有一切善法,都是从三善根生的。这个重要!自己要认真学,於世出世间法没有贪恋,自己有的,能够布施供养给所需要的人。这是修习善根,财布施。现前这个社会,最缺乏的是圣贤教育,学习伦理道德,以佛弟子的身分在世间讲经教学,宣扬伦理道德,这叫护持正法,法布施。法布施果报是聪明智慧,财布施是得财富,施一定有得。「舍得」是佛学的名词,社会上很多人用,他不知道出处,这是出自於佛经上的,有舍后面就有得。得到之后还要把它舍掉,所以舍得是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你舍一定有得,舍财得财富,舍法得聪明智慧,舍无畏得健康长寿。舍无畏是什么?譬如照顾一些苦难的众生,这里面有苦有难。照顾老人那就是布施无畏,让他没有恐怖、没有忧虑,让他心情快乐,这是布施无畏,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果报得到之后还要把它舍掉,不要去享受,你一享受你就堕落,就错了。所以得到的那个还要把它舍掉,叫舍得,把得的也舍掉。可是你愈舍,后面来的就愈多,愈多愈舍,不要留,一留自己立刻就退转,我们十信心就不能圆满;十信心不能圆满,就出不了十法界,这个一定要知道。出十法界才是真正的成就,出十法界你就到一真法界去,一真法界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经,「十住品」就是一真法界,初入一真法界。这是讲修学善根,对於三善根要认识,你不认识你就不肯修,真正认识你就会很欢喜的去学习,学这三种布施。

  第四个,「供养诸佛」。人要修福,世出世间最大的福田无过於佛陀,所以供养佛能修大福报。用什么方法真正供养佛?给诸位说,弘法利生是真正供养佛,让社会大众对佛法本来的面目认知了,不再误会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宗教,这叫真正对佛尽孝心。一定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求学、教学。十九岁出去求学,三十岁觉悟,明白了,大彻大悟,觉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了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的。这四十九年当中没有一天他不教人,教学从来没有间断过,要知道,一个人去找他,他教一个人;两个人去找他,他教两个人;十几个人找他,他就教那十几个人;几百个人找他,那就教几百个人。我们在经上看到的,一生讲经三百余会,那三百余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办活动,办班教学,办活动三百多次。大的活动,人很多,有上千人的,时间长有二、三年的;小的活动,一个人来找他,二、三个小时,一天二天。所有活动、所有教学,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迦叶、阿难来领导,同学们聚集在一起,五百大阿罗汉。由阿难尊者把世尊当年,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东西重新讲一遍。阿难尊者是弟子当中记忆力最好,几乎他有这种能力,听一遍之后他不会忘记,他来复讲。同学们替他作证,这五百阿罗汉同学做证明,阿难讲得没错,佛确实是这样讲的。这记录下来就成为经典,留给后人。所以,供养佛是这种供养法。佛陀在世,你看他的生活多简单,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要什么?什么都不要。他要后世的学生,世世代代把正法传下去,正法久住,这是佛的愿望。有佛陀的教育,就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对佛的真供养,这是对佛真报恩。

  第五,「志求胜法」。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我什么都不求,就求佛法,求佛法里面最殊胜的佛法。哪个法殊胜?《华严经》殊胜。这个话,隋唐时代那个时候是佛教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国王大臣护持,各宗各派的祖师大德,帝王都封为国师,这佛法盛!那些祖师大德也曾经讨论过,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这一切经,哪部经第一,能够代表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可以说是许多的祖师大德都肯定,《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华严经》就变成佛法里面的第一经,世尊将宇宙人生万有事实真相讲透了,在这部经上。好是好,菩萨境界,《华严经》主要是对哪些人讲的?这也是祖师大德告诉我们的,清凉在这个经前面就讲得很清楚,这个法门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的人接受《华严》都有困难,像法慧菩萨这样的人没问题。那我们真能得利益吗?佛很慈悲,佛如果不能教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得无比殊胜的利益,就不能说大慈大悲,佛做到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业障深重,有没有方法让我们也同法身菩萨一样,在这一生当中能入华严境界?这才叫真正慈悲,有!《华严经》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让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人也能契入华严境界,这是无比的殊胜,殊胜当中的殊胜。梅光羲老居士在《无量寿经》会集本的序文里面,写得很清楚、很明白,隋唐时候的高僧大德都肯定《华严》是第一经,《华严》跟《无量寿经》比,《无量寿经》是第一经,为什么?《华严》最后归《无量寿》。这个意义太深了,这个功德太殊胜了。我们学《华严》,对整个宇宙万有有个概略的认识,认识清楚之后,才晓得它的真相是相有性无,没有自性,没有体;事有理无,有是幻有,空是真空,真空跟幻有不二。这个认识清楚之后有什么好处?好处在真正放下,我们的麻烦就是放不下。你看大乘经教里面佛常给我们说,放下执著你就成阿罗汉,你就得到正觉,就证得正觉,就成阿罗汉,超越六道,六道就没有了,放下执著就是。阿罗汉有分别,他能够把分别放下,他升级了,他得到正等正觉,不叫阿罗汉,叫菩萨,他升级了,阿罗汉升一级就是菩萨。菩萨能把分别放下,再能把妄想放下,他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叫菩萨,叫佛陀,他成佛了,回归自性,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也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说,佛的经你要是听多了自然就放下,要是没有透彻了解,你那个坚固的执著打不破;坚固的执著是六道轮回的因,第一个因素,你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然后我们才晓得,供养诸佛,志求胜法,目的就是在学习经教,真正放下。

  我们的一生,现在讲人生的价值观,人生的意义何在?「专求佛智慧」,这是第六。佛是谁?佛是自己,不是别人。世尊在《华严经》讲了好几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怎么会没有佛智慧?「出现品」上讲得很明白,他说「一切众生」,十法界所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没错,一切众生都是佛,又讲到「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讲绝了。所以,佛智慧是自己本有的。本有的现在变成没有,佛说不是没有,是有障碍,障碍著你自性的智慧,这智慧不能现前。实际上智慧还是现前,不叫智慧,叫什么?叫烦恼,这个障碍把智慧变成烦恼,你看麻不麻烦!佛告诉我们,你只要把烦恼放下,智慧就现前。烦恼,自性里头没有;智慧,自性里头有。现在烦恼代替了智慧,智慧在后面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烦恼。三大类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执著、分别、妄想,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修行没别的,就是把这三种烦恼放下就是,你就恢复自性、回归自性,你就圆满成佛。这是我们佛弟子一生所希求的,我们的目标、方向在此地。

  第七,「深心平等」。深心,前面我们讲过直心、深心、大悲心,菩提心这讲过。现在我们讲深心,我们没有依靠经论上所讲的,但是也没离开经论,经论上讲的深心不好懂,我们要换一个方法,还是没有离开经论,我们用《无量寿经》会集本的经题,深心就在里面。深心是什么?平等心就是深心,除平等心之外,清净心、正觉心。你看经题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十五个字,「清净平等觉」就是深心,自受用。有自受用才能够真正利益别人,自己没有得到佛法真实受用,你怎么能教别人?所以自己求什么?求清净平等觉。菩提心的体是直心,直心就是至诚心,我们今天讲真诚,真诚是自性的本体,深心是自受用,大慈大悲是他受用。我们用什么心对自己,用什么样的心对别人?就是真诚心,真诚心对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真诚心对别人就是大慈大悲。菩提心圆满的现前,所以十信心才能圆满,才能入住,超越十法界。住到哪里?住到菩提心里,这是理。事上呢?事上是在华藏世界的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念佛的人到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第八,「亲近善友」。具备前面七个条件,我们还要找增上缘,外面的力量来帮助我们,那是什么?老师。寻师访友,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很难遇到,遇到之后不可以离开,我们要得不到老师的指导,这一生空过了。所以人生在世,两个大恩人,第一个是父母,父母生我、养我,我这个身命是得自於父母,没有父母哪有这个身?所以,人不能不孝顺父母,不孝顺父母是忘恩负义,果报不可思议。现在这个社会确实,自己发达了,享受五欲六尘,置父母不顾,不问他死活,这种人在今天社会有,而且不少。诸位想想,父母的心里有多难过,这跟杀父杀母有什么差别?照佛经上来讲,果报在阿鼻地狱,大不孝,罪很重,你给社会大众做了最不好的榜样。不但是你个人,你影响到社会,社会确实有许多人看了你这个样子向你学习,也都不孝,这个罪就重,这个罪就是变成五无间地狱。第二个大恩人是老师,我们的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师,对老师的孝顺应该跟对父母是相等的。我们离开老师再不闻不问,这是对老师的大不孝,对老师大不孝的那个罪,跟对父母大不孝没有两样。

  佛教众生,你看我们净宗修学的纲领,总的指导原则是「净业三福」,三条。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头一条前面两句孝亲尊师,现在人都不懂得,都不知道。这是今天全世界社会动乱不安的第一个因素,就是现在人不知道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所以社会乱了。我们回头再看看,中国五千年来,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族群共同在这个大地居住,几千年来社会长治久安,生活过得是幸福美满,靠什么?就靠著懂得孝养父母,懂得尊师重道。很可惜满清亡国之后,我们国家社会动乱,受外国人的侵略,我们看到外国,看到他们的强盛,坚甲利兵,对自己传统文化产生怀疑,把祖宗几千年来的教诲疏忽了,我们去学外国人。孙中山先生说得好,他那个时代他常说,外国人跟中国人比,只有他们的科学我们不如他们,机器不如他们,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一样不如人。他讲的话是对的。我们要学,学外国人的机器,学外国人的科学技术,其他的不能学,学了问题就出来。很可惜的,我们到外国去的留学生,把外国东西全盘接受,把中国东西全否定,我们今天吃到苦头了。外国现在社会发生问题了,找不到对治的方法,现在才开始到东方来学,要学中国的、要学印度的,他们现在肯定中国人的智慧、肯定印度人的智慧。对治今天社会的毛病没有别的,我这些年常常劝导大家,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宗教的教育,能把这四种教学恢复,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所有冲突都会化解。佛弟子要带头,先要表现出深心平等,自己要认真去学习清净平等觉,亲近善友、亲近善知识,《弟子规》里讲的「亲仁」,「能亲仁,无限好」。亲近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遵守善知识的教诲,你才会有真实智慧辨别是非善恶、利害得失,你才有这个能力。

  第九,「心常柔和」。这对什么讲的?它的对面就是浮躁。心浮气躁,不但佛法你学不到,世间法也学不到,世法跟佛法都必须要在「心常柔和」你才能够得到,这一条很重要。我们学习不离开柔和,生活不离开柔和,工作不离开柔和,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离开柔和,你就是佛菩萨;我们看看佛菩萨,他们真做到了。我们从哪里学?从谦虚,中国的古礼里面讲谦卑,自己常常要处在谦卑,尊重别人,这是世出世法学习的头一堂功课。我们看《礼记》,《礼记》前面第一句话说「曲礼曰,毋不敬」,《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这一条很重要,一定要学柔和,柔和能养心、能养身,身心健康;能养一家,一家人柔和,家和万事兴。柔和能化解冲突、化解对立,让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就是极乐世界,这就是华藏世界。

  末后一句,「爱乐大乘」,乐是喜欢,真正喜欢大乘佛法。汤恩比博士,这是英国人,上一个世纪的,他在一九七0年代,我看到他一些书,他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他是讲整个世界的,「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是一个世界上著名的历史哲学家,说出这个话,真的不是假的。大乘佛法的代表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今天在此地看到,善根深厚的菩萨,长时不退,常随佛学,亲近善友就是常随佛学,「行十信心」,十信心是所学的课程,「信三宝常住」,三宝是觉正净。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好,他是替人家传授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这样说法,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后面他有个注解,「觉者佛也,正者法也,净者僧也」,这个说法好,让我们不至於迷惑。觉正净这三宝叫自性三宝,是我们自性里本来具足的,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佛法修学总的指导原则,不论是哪个宗派,不论是哪个法门,大乘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总的纲领就是这三句话。你怎么修成那是方法,方法虽然很多,都能达到,所以佛在《般若经》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重要的是契机,要适合我的程度,适合我的根性,还要适合我现在生活环境,我学起来不麻烦,这就很容易成就。所以有这么多法门,你可以自由选择。选出来之后你就不要更改,不要这一门看那一门,那一门看那一门,去做比较,他的比我高,他比我殊胜,我不如他,你要这样想法你就生烦恼,不生智慧。常常想著佛这句话,「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要互相赞叹,我的根性用这个法门,我自己想到我一定会成就,那我就选对了。

  这么多,不会选怎么办?佛很慈悲,给我们提了一份参考资料,在《大集经》里面讲的,佛是这么说的,「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你看这个帮助我们选择提供这么好的参考资料。什么是正法时期?释迦牟尼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是第二个一千年,末法时期是第三个一千年以后都叫末法。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现在是在末法。世界一般大家承认的,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是二千五百五十三年,我们二00六年那一年参加国际上一个活动,那是二千五百五十年,再加三年,今年是五十三年,也是末法时期了。照中国人的记载是三千多年,大概三千三十多年,都是属於末法。既然是末法,释迦牟尼佛这样说的,我自己也没有智慧选择,我就听佛的话选择净土,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再看看佛的经教,净土宗经论最少,很适合现在人的需求,现在人怕麻烦,太多了受不了,净土宗只有六部经,五经一论,分量都不多。《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分量最少,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所以五经一论合起来,现在印的是薄薄的一本,全都在里面。过去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这六门课程里头,你选一门就行,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就行了。

  我们现在学这么一部大经,《华严经》,是不是离开净土?没有,我讲《华严经》全讲净土。梅老居士介绍我们,隋唐时代的祖师大德都肯定,《华严》、《法华》这两部大经是圆教一乘,末后都是归净土,《华严经》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清朝干隆时代有一位大德彭际清居士,这人很聪明,一生没做过官,他是在童子,不到二十岁考中进士,考中进士没做官。他家庭环境很好,他父亲是干隆皇帝的兵部尚书,就像现在的国防部长一样,现在人的话叫高干子弟。他家庭环境好,不做官,学佛去了,没出家,居士身分,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了不起的成就。他给我们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换句话说,《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小本《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经》。他说这三部经是一部经,里面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说得简单、说得详细不一样。《华严经》说得最详细,《阿弥陀经》说得最简单,最简单的便於课诵,可以把它当作功课来做,早晚课去念它。讲得有道理!所以,《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一切,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我们对极乐世界详细的认知就得要靠这部经典,经里面讲的字字句句都是事实,不是寓言,不是理想,它是事实,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相信。佛没有妄语,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字好,完全跟事实真相相应,这才叫如。佛怎么会妄语,怎么会骗人,哪有这种道理!所以我们相信。

  「修一切行」,前面我们引的《璎珞经》上十种德行,一定要具足。这十种德行,诸位细细跟《弟子规》去对照,《弟子规》全都包括,所以《弟子规》是《十善业》落实的细目。十善是纲领,展开来就是《弟子规》,学习《弟子规》就是学习《十善业》,我们要把它看作是佛门根本的戒律,要认真努力去学习。还得要学习道家的《感应篇》,因果教育。伦理道德教育你接受了,你不会做坏事,为什么?做坏事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德有伤,贻亲羞」,父母难过、老师难过。所以孝亲尊师要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要落实在《感应篇》,人懂得因果教育,不敢做坏事。懂得伦理道德是羞於作恶,做不善那是丢人的事情,他不愿意做;因果教育,不敢作恶。这个根才扎得稳,《十善业道》才能够圆满,没有这个基础,十善业也做不到,我们得细心去观察。所以,修一切行,一切法门,《璎珞经》上这个十德说得好,佛在经典里面,像这一类的教诲很多,说不尽。

  「一切法门」,一切法门是八万四千行门,大乘教里面佛常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为什么?它都通到自性。为什么说法门平等?每个法门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法是方法,门是门径,这个方法、这个门道通入自性,见性才算是成就,没有见性没到家。所以,长时不退重要,常随佛学重要。佛在哪里?经典就是佛,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所在之处,不离开经典,我们就不离开佛,天天读诵,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诲里面有很深的意思,我们有时候看不出来,祖师大德这些注解那就是助教,他们帮助我们,让我们把佛的意思逐渐的体会到,然后依教奉行。所以这里讲的是一切法门,我们懂得《华严》的意思,一即一切,我们用一部《华严经》能不能行?行,就是一切法门;一部《无量寿经》也行,也是一切法门;一部《阿弥陀经》还是一切法门。死心塌地,一门深入,放下万缘,用什么心去学?用深心,用清净平等觉来学习。一部《弥陀经》也是一切法门,也是一切经。

  「乃至始入空界」,这是刚刚契入。什么叫空界?真正明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你看破了。看破之后,能够把一切法从心上放下,不是从事上,事没有关系,事是假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障碍在哪里?障碍在心上,心里面有,这就是障碍;心里头没有,事上没有障碍,这个道理要懂。小乘人他入这个境界,他晓得万法皆空,他放下,他心上放下,他事也放下,事放下怎么样?不度众生,众生你的事情我再不管你,我放下了。他离开六道,他住到方便土里面去,没有慈悲心。菩萨不一样,菩萨心上放下,事不放下,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全心全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那是菩萨,那是大乘,心地里头真干净,舍己为人。毛主席所讲的「为人民服务」,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心里头痕迹都没有,这是大乘菩萨。此地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十信修满了之后,始入空界。

  「住空性位,故名为住」,这十个等级的菩萨都在这个位次上。空性位,我们常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事上有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著,这是真正远离烦恼,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初住就成佛了,刚刚成佛。我们了解,分别执著没有了,分别执著的习气也不存在,无明破了,无明的习气还很浓。十住、十行、十回向往上去,无始无明的习气慢慢就淡了。但是这个习气不碍事,不碍什么事?不碍你教化众生。你在教化众生当中,众生有感你就有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这个一切是十法界,包括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他就应身到那里去,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身说法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是随自己,随众生,它是畜生,你就现畜生身,跟它现同类身,你才能教它。诸位要晓得,畜生道里头有佛菩萨在里头,在里面现身说法度它们,它们非常可怜。饿鬼道里头有佛菩萨,地狱道里也有佛菩萨,诸位常常想到地藏菩萨在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其实地狱里面佛菩萨很多。哪一道都有,我们人间这么苦,人间有没有佛菩萨?有,示现在人间,我们不认识,有应身、有化身,而且是化身比应身多。什么人能遇到?有缘的人就遇到。什么是有缘的人?真修行的人是有缘人,他就会遇到。我们前面讲过,修行不容易,但是真正困难来的时候,佛菩萨会帮你一把,不会叫你走绝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叫住,这把住的意思说出来了。

  下面说,「依仁王,起信」,《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起信是《大乘起信论》,这两部经上有说,「十千劫来,修信行满,入位不退,创起大心,发心即住」,这叫发心住。《仁王经》、《起信论》上所说的,古来这些祖师大德们引用的很多,他们在作论,论就是现在人讲的论文,来讨论经义的。疏是解释经文,依照经文一句一句来解释;论是一个段落一个段落,整体的来讨论,不是一句一句解释经的。所以在佛经里面,解释经的是有两种体裁,一个是释经,解释,就是疏钞一类的,另外一种就是论,宗经论,不离开经典所讲的宗旨来讨论。像我们现在所参考的,李长者的《合论》是属於论体,清凉大师的注疏是解释,这两样我们都采用,我们都用它来做参考。经论里面讲的「十千劫来,修信行满」,这句话比前面多了,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若一劫二劫,一恒二恒,这个地方给我们讲的是十千劫修信行满,这个时间太长了。劫通常都是讲大劫,不是小劫,大劫是什么?整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叫一个大劫,这个时间多长!十千劫就是一万劫,不是一劫二劫。修信行满,这才能入住,把十信位修圆满了。

  在《华严经》上我们明白了,世尊说法他有两个原则,一个是自己亲证的境界给你说出来,那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我们很难懂;另外一个原则,就是随顺众生的知见,那我们很好懂。随顺众生,这讲一劫二劫、一恒二恒,十劫千劫万劫,这是随顺众生说的。如果随顺他自己亲证的境界,那就像《华严》、《法华》上所说的「念劫圆融」,十千劫可以把它浓缩成一念,一念把它展开来就是十千劫。所以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说长时?长时是你放不下就难了,那就长时,你真肯放下,一念之间,一念超过万劫,一念超过无量劫,《华严经》上说的。我们懂这个意思就明白了,佛法修学,彻始彻终就是放下。《华严经》里面信解行证,清凉分为这四大科,就是这四分,第三分是行,修行。修行只有一品经,「离世间品」,你看看这个品题,「离」,离就是放下,放下就是,哪有什么难的?凡夫成佛,在理上讲一念之间。唐朝时候,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个示范,做了个表演,给我们示现放下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多大年岁?二十三岁。不难!

  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大师曾经给我说过几次,佛法知难行易。行,你看看,一放下就是,就成佛,多容易!但是你为什么放不下?知难。释迦牟尼佛住世四十九年跟大家讲经说法,知难。真正了解清楚,十信位的菩萨他放下了,为什么?他明白了,真正明了「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就放下了。我们今天放不下是什么?一切法真有,真有那就真要得到,就放不下。所以诸法实相要是真正明了,你就会彻底放下,千经万论,终极的经义就是这一点,让你真正了解。我们对这桩事情能有一点概念,确实是看到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在《菩萨处胎经》里面。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一念,佛问,就是凡夫起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里头是多少细念组成的,我们才晓得什么叫空。原来「心有所念」这一念,里面有三十二亿百千的细念,也就是说,三百二十兆的细念组成那个一念,我们感觉当中有个一念,细念是没法子感觉到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我们才晓得,形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它形成的时间是那么短促。正如弥勒所说的,识念极其微细,不可以执持,那你就应该放下,就不要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你就成佛了。所以,成佛不难,放下难,放下就成了;放不下,那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

  这讲修信行满了,入位不退。下面说「创起大心,发心即住」,这个大心就是大菩提心,前面讲直心、深心、大悲心,这个心发起来了。这是什么?这是自性里本有的,是性德。这个心发起来之后叫住,住在哪里?住在菩提心上,这叫发心住。菩提心一发就超越十法界,为什么?你心就变成菩提心,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你的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0七四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本分第三段「别陈其名」。今天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的开示,我们从「依仁王、起信」这个地方看起,依仁王、起信,就是《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大乘起信论》经论里面所讲的;「即十千劫来,修信行满,入位不退,创起大心,发心即住,名发心住」。前面我们学到此地。今天我们接著看下面,「三种发心中,即信成就发心也」。这段是解释发心住,十住菩萨这是初住,三种发心经论当中有很多种讲法,时间要够的话,也应该要介绍一下,这是属於佛学常识。它下面讲「即信成就发心」,这个说法是《大乘起信论》里面的,《起信论》里面说三种发心,第一种,「一、信成就发心。谓十信行满,信心成就,入十住位中,初发心住,故名信成就发心。」首先把信成就发心说出来,十信心满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十信菩萨所修的就是十种信心,第一种就叫信心,第二种是念心,第三种是精进心,第四种慧心,第五是定心,第六是不退心,第七是护法心,第八是回向心,第九是戒心、第十是愿心。前面跟诸位都报告过,这十种信心如果修成功就超越十法界,十种信心没有修行圆满依然在十法界。由此可知,这十种信心重要。

  十信行满,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超越十法界,真成佛了。他住到哪里?这个地方讲的是初住,他真有住处。从心上讲,他住在大菩提心上,就是前面我们所学习到的直心、深心、大悲心。在最近这些年来,应该有十年、二十年的样子,深心不好懂,深心又非常重要。我在美国有很多同学来问我,希望我能用浅一点的言语把菩提心讲清楚,我想了很久,忽然想到《无量寿经》的经题上就讲了三心,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个三心实际上就是深心。直心,经上讲至诚心,真诚到极处就是至诚,这是菩提心的体,也是我们真心,每个人都有!我们真心的体是真诚,真就不是假的,诚决定没有虚伪,这是真诚。真诚心的自受用,深心是自受用,就是清净、平等、觉悟;真诚心的他受用,我们对待别人就是大慈大悲。所以我就用这五句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跟大家介绍菩提心,这就是菩提心。如果你的心起心动念都跟这十个字相应,你就住在菩提心上,菩提心就变成你自己的心,这就是初住菩萨,这就是初发心菩萨,这个说法大家好懂多了。这叫信成就发心,因为十信菩萨修学圆满了。

  十信位的菩萨从初信到六信都还在六道里头,没有出六道轮回;七信出了六道,七信他所放下的烦恼相当於阿罗汉,见思烦恼他统统断了,《华严经》上讲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由此可知,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放下执著,见思烦恼就断了,你在信位菩萨里面是第七信的菩萨。那我们就晓得,这是《华严经》上说的,七信等於阿罗汉,八信就是辟支佛,九信就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十信就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佛还在修,他要圆满,他才能够入初住。所以《起信论》上讲得很清楚,十信行满,信心成就。我们现在这个信心有没有?如果这个信心有的话,恭喜你,你不是凡夫,你已经是圣人,为什么?你有信心,这是初信位的菩萨,《华严经》的初信,他断的烦恼跟小乘初果相等,小乘初果须陀洹,证得须陀洹果,《华严经》上真的有信心,这一条你做到了,你在六道里面证得一个不退,叫位不退,你永远不会堕三恶道。你在天上人间慢慢修,修到不退心,第六不退心;不退心修满,修到护法心,你就超越六道轮回,护法心是阿罗汉。小乘护自己,成就了;大乘,护自己也护别人,这是大乘殊胜之处,这是大乘超过小乘的地方。大乘推己及人,小乘是先成就自己。

  怎么知道我们信心没有得到?如果得到信心,就是《华严》初信菩萨,初信菩萨我们一看,他断的烦恼我们没断,这就是我们连这个信心都没有。他断什么烦恼?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八十八品见惑,佛菩萨为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五类,归纳为五种,好讲。第一个身见,这是五种错误见解,你看我们还是把身当作自己,身见没破,你没入初信,你没有信心。你要真正相信佛,头一个要知道,千经万论我们听得也耳熟了,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身体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你要懂得是我所有的,容易放下了,你看别人没有衣服穿,向我们要一件,脱了马上就可以给他,很大方、很自在。你什么时候舍弃身体就像换一件衣服那么自在,你身见就破了。身不是我,什么是我?菩提心是我,菩提心是真心。灵性是我,那个性是什么?那个性是法性。法性真灵,灵明极了!你看看一念妄动,法性它什么都没有,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一念妄动,它就现物质的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物质,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依正庄严它就现了,现依报。依报里面就有正报,依正不能分家,佛在经上常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什么?正报是我,那就是真正的我,不是这个身,真正的我。到法身菩萨,我们念的十住,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就证得法身,那是自己,真正的我找到了。

  证得法身有四种净德现前,「常」,常是永恒不变;「乐」,乐就是永远没有苦受,六道里头有苦,三苦、八苦,四圣法界里头也有苦,那是什么苦?没有见性,无始无明没破,那是他的痛苦。初住以上脱离十法界,永远没有苦受,所以诸佛如来的净土是什么?实报庄严土,其实就是极乐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差别。既然没有差别,为什么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净土?那就是弥陀净土有一些特殊的状况,他方世界没有。一切诸佛的报土有净有秽,六道是秽土,四圣法界是净土,实报土纯净纯善,不在一处,就是我们现在讲,它们在不同维次空间。这个不同维次空间,你没有办法把它突破,你就没有办法见到;你有能力突破空间维次,你才能见到。初住菩萨突破了,对他来讲,所有一切空间维次都不存在,完全没有,为什么?空间维次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他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所以空间维次不存在。这是个特殊地方。西方净土之特别,特别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他能接引十方世界六道里面的众生,不断烦恼也能生到他的净土,这个特别了。特别在哪里?特别是在同居土,不是方便土,不是实报土,实报土、方便土大概没有什么特别;凡圣同居土特别,你生到他的凡圣同居土,空间维次就突破了。这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同居土,在那里你就能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方便土,也能看到阿弥陀佛的实报土,这不可思议。

  像我们在释迦牟尼佛这个世界里面,释迦佛有没有方便土?有,我们见不到,不在六道,在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有没有?有,我们更见不到,那就是禅宗常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见到了,他要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生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在哪里?给诸位说,就是华藏世界。经上讲得很好,华藏世界毗卢遮那是法身佛,卢舍那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千百亿化身之一,千百亿化身里面一个,释迦牟尼佛。讲得清楚,讲得明白,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以这个三身,我们凡夫有业障,不能突破空间维次,见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好,我们带业往生,生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亲自来教我们,天天讲经说法,天天在学习,进步非常快!我们的障碍,烦恼障碍习气渐渐都没有了。这是十方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唯独西方世界有,所以诸佛如来赞叹,道理就在此地。

  现在我们修行,我们要注意扎根,我们为什么信心不能成就?就是疏忽扎根的教育。根是什么?佛法的根,实实在在跟诸位同学说,就是十善业道。你看看,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多清楚,十善是人天法,我们在六道里面,你能够得人身是过去你十善修得好,你才能得人身,中品十善就得人身。上品十善,那就到天道去,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十善要修得好的话,一层一层往上升,生天。如果还修定,真正得到禅定,四禅八定,你就能够超越欲界,佛讲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在天上,比欲界天高。四禅你得到了,你修成,你就生四禅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一共有十八层天。再往上去?四空定,修四空定修成功了,四空定里面身体不要了,这是六道里面高级凡夫,高级凡夫知道身是累赘,身是个麻烦东西,不要身。

  所以四圣法界是什么世界?我们一般人称为灵界,他只有灵魂,没有身体,真的是灵魂,灵魂在定中,它不会乱动。实际上这个魂不灵,孔老夫子说得好,他在《易经》里面讲:「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这两句话说得好!所以孔夫子对六道状况,你不能说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他怎么能说得出来,他确实有相当功夫。游魂是这个魂速度很大,它非常不稳定,到处动,所以真的是游魂。它要不动,那就是有定功、有修养了,不动,我们世间人称它为灵魂。高级凡夫他只保持这个状态,他不要身体,但是他出不了六道轮回,他能保持多久?四空定的功夫不一样,四空定修到圆满,非想非非想处天,佛给我们说,他的寿命八万大劫。这个时间太长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大劫是多少时间?一大劫是四个中劫,就是这个世界我们讲太阳系,或者我们讲银河系;从前我们都讲太阳系,现在知道了,一个单位世界不是一个太阳系。黄念祖老居士说得好,我也赞成他的说法,他说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银河系成住坏空一次,这样叫一个大劫,八万大劫就是银河系成住坏空八万次,你就知道他的定功是多深。这个世界坏了,他到哪里?他不需要到哪里,为什么?他没有身体,没有物质的身体,所以这个物质世界成住坏空与他不相干,他如如不动。可是八万大劫也有到时候,那个时候到了,他定功就失掉,失掉之后他就往下坠落,坠落到底下的时候,烦恼习气统统又起来了。烦恼习气起来之后,那就随业受报,过去生中作的善业,他就又到三善道受报,造作的恶业,他就到三恶道去受报。这就说明三界很麻烦,六道里头决定不是一个好地方,真正觉悟之后,你就得下定决心要出离六道。出离六道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不容易。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出离六道的方法、门径,出离六道,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成佛,明心见性你就成佛了。初住菩萨就成佛了,是真佛,不是假佛,刚刚成佛。学佛人对这个事情不可以不清楚。

  我们生在末法,末法时期佛法变质了,学什么法门?本来哪个法门都行,现在很多法门我们根本就没有法子修,不是法门有问题,是我们的根性有问题。佛给我们选择一个法门,末法时期只有这一个法门靠得住,真能成就,净土法门。这是世尊在《大集经》上说的,「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华严经》是净土法门,怎么说它是净土法门?它说的法门多,「离世间品」讲了二千个法门,里头有净土法门。而在末后「入法界品」显著的突出净土法门,文殊菩萨发愿求生净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引导哪些人?引导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求生阿弥陀佛净土,这太殊胜、太稀有了。这是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的,多么壮观!同时在那里看到什么?佛佛道同。你看华藏海会,教主卢舍那佛,卢舍那是报身佛,因为那里面都是报身,初住菩萨是证得报身,法身、报身统统圆满。华藏会上这么多的佛菩萨,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位,统统带他们到极乐世界去跟阿弥陀佛学,这华藏世界空掉了,卢舍那佛不生气吗?你看看,文殊、普贤原来就是卢舍那佛的左右手,两个帮手,现在两个帮手把所有的学生统统带走了,他发不发脾气?他不但不发脾气,还在那里鼓掌说好,这才真好。表演给我们看的,一丝毫嫉妒心没有,为什么?到极乐世界修行比华藏世界容易,华藏世界修行的时间长,到极乐世界去修行时间大幅度缩短了,这么大的心量,应当学!这才像个菩萨,像个佛弟子,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量大福大。华藏世界这批人都到极乐世界去了,他们走了又有一大批人来了,好像学校,毕业走了,这个地方新生又来了。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成佛时间缩短,在华藏世界时间要长,极乐世界时间是大幅度缩短。

  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看到,经上说我们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真正是带业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他在极乐世界修行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需要多久的时间?经上告诉我们,十二劫,这是最长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十二劫。十二劫我们看起来好长,时间好长,可是你要想想西方极乐世界人的寿命,无量寿!就好比我们这个世间,这是人寿一百岁,这么长的寿命,你修行多长的时间就成了佛?十二天,这个比喻诸位好懂,你有一百岁的寿命,十二天就成佛了。可是在华藏世界十二劫不行,没有办法成就,在华藏世界要多久?你看,这是初发心住,发心住的菩萨刚刚进门,真的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生,佛告诉我们,从初发心住到等觉要四十一个位次,要修多久?三大阿僧只劫,阿僧只是无量数,西方极乐世界是十二劫。你就晓得文殊、普贤带这么多人到极乐世界去,卢舍那佛高兴!在我这个地方他要三大阿僧只劫才成就,到极乐世界十二劫就成就。十二劫是十住,十行就更快,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没有的。

  我说这个话的用意是提醒诸位同修,你们现在的缘超过华藏世界的三贤十圣,这个机缘太难得,你能够把握住,一心念佛,就像印光法师教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你就成功了。他老人家教人十六个字,真了不起,我教人还用二十个字,他只用十六个字,四四十六。敦伦尽分,那是什么?那是《弟子规》,这里面是讲孝亲尊师;闲邪存诚,人要存一个真诚的心,远离邪恶,这是《太上感应篇》;信愿持名是《十善业道》,你就生净土了。所以我们今天要听经,不听经不行,不听经迷惑。因为这个世间正知正见就在经典里面,离开经典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很容易堕落。要听经,要读经,决定要培养三个根,能培养四个根就更好,佛门弟子应当培养四个根,三个根是对社会大众讲的。真正想这一生永远脱离六道轮回,我们不能不求扎根教育。四个根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诸位要记住,《沙弥律仪》在家同学可以学,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同学不可以看;《沙弥律仪》可以,这是属於佛门的小戒,是出家人的基础,根本戒,可以学习。所以头一个就是信心,我们只要信心沾一点边,要是真正遇著殊胜的机缘选择净土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就。如果说信行圆满,你的成就就非常殊胜,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叫「解行发心」,前面是信成就发心,解行发心高,「解即解了,行即修行」。以前章嘉大师教我,解就是看破,你明了,理解、明了了,行就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放下分别,妄想暂时不要去管它,从这下手。妄想太难了,说老实话,我们这一生当中肯定做不到,做不到就不要管它,我们求生净土,求生净土有这两种,那往生的品位就相当高了。你能够把执著放下,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就不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成佛,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好像《观经》里面讲的四劫,缩短了,你看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十二劫,你现在只要三劫、四劫就成了。所以在此地修行,真干,好处太多了!佛决定没有一句是假话,你要相信,这属於信心,佛的话,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他讲的是真的。你真正相信,你就有福了。我们真干,真放下。

  这里面讲的,「谓十行位中能解法性本空,顺修六度之行,发回向心,入十回向,故名解行发心。」十住修圆满了,修十行,十行也修圆满,入十回向,这叫解行。这个解是大乘经,是一乘经,对於佛在经典上所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所以他能解法性本空。法性既然空了,法相哪里有!会不会再把这些法相放在心上?不可能,也就是说,性相都不可得。但是,菩萨,这都是法身菩萨,肯定与遍法界虚空界六道十法界的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出现,他就现什么身,自己没有意思,随众生心,众生喜欢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所以《楞严经》上讲「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是他所知的量,随心应量。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我们看到好像起心动念,实际没有,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诸位记住,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他是永远住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刹那之间他也没有失掉,真正住在大菩提心上。

  顺修六度,不是逆修,随顺著六度,给众生做好样子。你看众生,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现在这个社会犯了什么毛病?贪吝,贪财、贪色、贪五欲六尘的享受。现在人的悭贪比过去提升了好多倍,六道众生哪个不贪?不贪他就不来,他就不会到人间来了,他到人间来为什么?就是为了贪,有了贪这个念头才到人间来。可是从前贪的念头轻,现在太重了。菩萨做榜样就是破除众生的烦恼,你不是贪吗?他示现不贪,不贪,布施,喜欢布施。你贪财,他天天舍财;你贪法,他天天布施佛法。菩萨来给我们做样子,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用意在哪里?用意是希望众生看到之后觉悟,像菩萨一样,把自己贪吝之心舍掉,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布施度什么时候圆满?你悭贪的心断掉,布施度就圆满,还有一点点念头就还没有圆满。持戒圆满是你恶念没有了,持戒就圆满;你还有恶念,你还得要修持戒,持戒没有圆满。这是六种方法,破众生六种严重的烦恼。持戒是破恶作的,心行都不善,忍辱是破瞋恚的,精进是破懈怠的,禅定是破散乱的,智慧是破愚痴的。所以菩萨示现六度之心还发回向心,这太难了,为什么?一般众生修学功德都是给自己的,不肯给别人,我修的功德给别人,那我不就没有了吗?菩萨给你做样子,所修一切功德,自己都不要,全部回向给一切众生。为什么?众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讲到究竟之处,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佛陀,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佛是什么?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什么?众生是迷惑的佛,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我们是佛?那就得要感谢佛为我们讲经说法,把这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我们相信。

  所以学佛,首先要有耐心,要有定功;心浮气躁,没有耐心,决定修不成功,不会有成就。什么样的人学佛会有成就?《弥陀经》上讲的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这种人学佛肯定有成就。善根是什么?能信、能解。福德是什么?是能行、真干。因缘是他遇到善友,遇到佛法、遇到正法,遇到好的同学,这是因缘。这三个条件具足,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我们今天因缘没有问题,我们统统遇到了,现在能不能成就?那就决定在我们的善根、福德。我们能信、能解,可是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就是没福。实在讲,福非常重要,你看佛法里面常讲「福慧双修」,它把福放在前面,慧放在后头,不是慧福双修,而是福慧双修;世间谚语也是有这么个说法,「福至心灵」,你的福报现前,你也聪明,换句话说,你智慧就开了。所以人不能不修福。心浮气躁的人有没有福?没福。没有耐心的人有没有福?没福。这两大障碍如果不去掉,你想修福修不到。所以头一个要放下心浮气躁,让自己的清净心透出来,清净心生智慧。如果你还有耐心,耐心就是精进,你就能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就成功了。

  佛门在中国二千年来,汉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迎请佛教,所以佛教是中国帝王礼请过来的。这一个特使在现在的新疆(新疆是西域),遇到印度的高僧,摩腾、竺法兰,请他们到中国来,皇帝封为国师,接受了佛陀教育。由於帝王护法,所以佛教在中国这一片宝土真的是发扬光大,世世代代都有高僧、高士、出家的居士出现。一直到近代,近代居士里面,像夏莲居、梅光羲、江味农,在台湾,李炳南老居士,对佛教都有很大的贡献。清末民初杨仁山,真的是菩萨再来,他把他自己居住的房子捐献出来做金陵刻经处,流通佛法。金陵刻经处现在还存在,诸位如果到南京可以去参观。办支那内学院,他的学生办的,欧阳竟无,对於佛法的弘传起很大的作用,影响很大。法师当中,在那个时代,印光法师出现,谛闲法师、太虚法师,民国初年。可是到我们这一代,西方文化传进来,把我们的价值观好像是推翻了,我们现在接受外国人的价值观,相信科学,不相信古圣先贤,认为古圣先贤落伍,过时了,那东西还能用吗?现在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老旧的东西有什么用!所以我们自己把老祖宗的东西丢掉了。可是社会,科学是带来一点好处,物质生活方面你细心想想,得失能平衡吗?谚语所谓「得不偿失」,我们得到的东西太少,我们失去的太多。我们失去什么?我们的孝悌失掉,中国自古以来孝悌忠信的社会没有了,礼义廉耻失掉,仁爱和平失掉。现代社会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物质生活虽然好一点,精神苦不堪言。

  佛法也跟著遭殃,没有人肯学了。佛法教我们舍,教我们放下,现在人拼命争取,竞争,怎么能放下。竞争提升是什么?斗争。斗争再提升就变成战争,现在的战争是核武、是生化,是毁灭地球的战争。我今天才听同学说,最近有个电影叫「二0一二」,他们在找有没有这个光碟送来给我看看,有人去看过,说这个电影所演的跟我们平常讲的有很多地方相应。世界末日,有没有救?答案是肯定的,有救;用什么东西救?用老祖宗的办法救。回归到老祖宗,只要把十二个字做到,社会就安定,天下就太平。这十二个字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在佛法里面讲,十善业道,我们人人都能够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瞋、不痴,天下就太平。谚语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我们吃了大亏,回头想想,老祖宗的东西还是有价值,丢掉是罪过,应该受这些苦难。所以现在我们要抢救、要恶补,认真努力去学习,自己学好,自然就影响别人,这叫自行化他。

  第三叫「证发心」,这就高了,「证即证入,谓入初地乃至第十地。而此证者,无有境界,唯真如智,名为法身,法身显发,故名证发心。」《起信论》说的这段是讲的别教,《华严经》上是讲的圆教,实在说,《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就是证发心。清凉大师在此地讲,也讲得很好,是教导我们,我们的修学要有次第,由浅而深,循序渐进,这才能成就。

  我们再看经论里头有参考的东西,《观经妙宗钞》,这是智者大师的注解,这里面他也讲三种发心,「观无量寿佛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当得往生。」这特别是我们净土,我们修净土依靠的就是三经一论,后来祖师大德加了两样东西进去,变成五经一论。清朝晚年,好像是咸丰年间,魏源居士他将《华严经》最后一卷,「普贤菩萨行愿品」,加在净土三经里面称为净土四经,四经一论。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把《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提出来加在四经后面就变成五经。我们细心去观察,净土经论就圆满。《华严经》加进去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证明《华严》是大本《无量寿》,「大势至圆通章」加进去之后,那尤其是殊胜,无比的殊胜。我们平常看到《般若心经》,诸位常常念到,《般若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核心,《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心经》虽然是二百六十个字,把六百卷《大般若》的精髓说尽了,都在里面,真了不起。「大势至圆通章」,我觉得它是心经,它是什么心经?它是释迦牟尼佛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的心经。释迦佛四十九年讲些什么?千经万论离不开《圆通章》的范围,《圆通章》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少,《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它是一大藏,我们今天讲《大藏经》,《大藏经》的心经。这个话是我说的,我有根据,我不是随便说的。我是根据隋唐的大德,善导大师讲的,善导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他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不是讲释迦牟尼佛一个,十方三世所有法身如来示现在十法界,或者是示现在六道,他来干什么?就一桩事情,唯说弥陀本愿海。我们用他这两句话来看,「大势至圆通章」是不是?完全正确,「大势至圆通章」确确实实,菩萨也在无量劫中得到诸佛如来的教诲,教他什么?教他念佛求生净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见佛就成佛,见菩萨你就是菩萨,你不是菩萨见不到菩萨。

  这个佛怎么念法?他把方法传下来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个字是念佛的秘诀,都摄六根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放下万缘,眼耳鼻舌身意对的是色声香味触法,你把它收回来,眼从色法里头收回来,耳从声法里头收回来,这叫都摄六根。凡夫六根往外跑,眼往色上跑,耳往声上跑,六根都往外面奔驰。菩萨都收回来,一样一样统统收回来,收回来心定了,不再攀缘这六尘,五欲六尘统统放下,就这个意思。然后「净念」,用清净心去念佛。你不放下,你心不清净;放下,心清净了。特别提个净念,为什么?如果你对这个法门怀疑,不清净,夹杂,不清净;不可以夹杂,这叫清净心,要净念,不怀疑,不夹杂。「相继」是一句接著一句不要中断,念佛就成功了,就跟前面的相应,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讲绝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讲经说法终极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劝你念佛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就这个意思。

  到极乐世界,确实,这里讲的要发三种心,当得往生。这三种心,《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统统根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的,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阿弥陀佛怎么说他就怎么说,一个字不加,一个字不减。现在很多人晓得,尤其是日本人很崇尚,本愿念佛,日本人有本愿念佛这一派。有人来问我怎么样?我说日本过去那些大德本愿念佛如法,没有问题,现在有问题。他们的本愿是什么?是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中国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四十八愿,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也就是任何一愿都包含其他的四十七愿,这是圆满的。日本本愿里面只有这一愿,其他四十七愿都不要了,这就错了。中国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这一愿里面,四十七愿都在这一愿里头,那行,那没有问题。

  《无量寿经》世尊为我们介绍,「三辈往生」、「往生正因」,你就看这两段,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发菩提心就是此地讲的至诚心、深心、发愿心,你要有这三心,然后一向专念,决定得生;单单念阿弥陀佛,这三心没有发,不能往生。一天念十万声也不会往生,为什么?没有至诚心,还处处骗人,那怎么行,这种心怎么能往生!没有深心,深心是好善好德,你是好名好利,怎么可以,这要知道。所以这个三心,我们看第一,「至诚心,至,专也;诚,实也。谓此土众生,欲生彼国,当发专至诚实之心,正念真如,求愿往生,故名至诚心。」正念真如,给诸位说,真如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真如,念念不舍,念念不忘,你心里头真有佛。这个世间什么都要放下,不要放在心上,要学佛菩萨。我们还有这个身住在世间,住在世间干什么?做好样子给人看,不为自己,为众生。为自己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念六个字行,念四个字也行,四个字比六个字更简单,愈简单愈受用。我在莲池大师《竹窗随笔》看到一段记载,这段里面记的是莲池大师当年在世,有念佛同修向他请教:法师,你教人念佛怎么念法?莲池大师说,我教人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人家问,你老人家自己呢?他说:我自己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教人加南无,自己就不要南无?问得好!莲池大师说,别人未必真心想求生净土,他还留恋这个世间,加南无好。南无是印度话,意思是皈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礼拜的意思,加这个是好,皈依阿弥陀佛,礼敬阿弥陀佛,是这个意思。他说:我这一生当中决定求生净土,那个客气话就不要了。这很有道理,愈简单愈好。

  这个说法很值得我们做参考,真正决心亲近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你就抓最重要的、最简要的,一点都不罗嗦,所谓是单刀直入,我们这一生就决定成就,要有莲池大师那样的真诚心,那样的勇猛精进心。如果我们有这种像莲池大师一样的心行来念佛求生净土,给诸位说,什么灾难都没有了。自己个人的灾难是病苦,身体的疾病是自己的灾难,做事情样样不如意是自己的灾难,你真心念佛,佛力加持,你这个没有了。我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灾难也能够减轻、也能够化解。为什么?大乘经里面讲,依报随著正报转,我居住的环境是随我的心情在转变,我的心好、念头好、行为好,外面环境哪有不好的道理。现在山河大地出了毛病,根本原因在哪里?根本原因是我们居住在山河大地这些众生念头不好、心不好、行为不好所感召的,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法真的能救世界,能救自己,救我的家庭,救这个世界。

  第二,「深心。谓求无上佛果,必须心契深理;欲契深理,必须厚种善根。涅盘经云:深根难拔,故名深心。」《妙宗钞》里面这样的解释,解释得多好,我们在前面看到《起信论》里面的解释是好善好德,深心是好善好德。这个地方讲的意思更深、更圆满,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什么都不求,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我们只求一样,只求无上菩提,只求回归自性,佛果就是自性,回归自性,无上菩提就是佛果。要真正能够如愿以偿,那必须心要契深理,理太深了,这理是什么?宇宙万有生命从哪里来的?这理可深了。为什么会有世界?为什么会有我?这都是科学、哲学里头的大问题,一直到现在,哲学家跟科学家都没有法子解释。我从哪里来的?我为什么要到这来?我来干什么?我将来到哪里去?我又为什么要去?问题一大堆。佛经上统统有解释,给你满意的答覆,你要能懂。什么人能懂?心地清净的人能懂,有耐心的人能懂;心浮气躁的人听不懂,没有耐心的人听不懂。

  这么多年来,我也非常有心想帮助几个年轻人来讲经教学,所以常常有人来问我:「法师,有多少人报名了,我也想来参加行不行?」我说现在还没有,缘还没有成熟。其实,缘不容易!正法要久住世间,最重要是护法的,没有真正护法的人,这个缘就不成熟。但是,如果诸位真正有意思发大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我可以把方法教给你。这个方法是我们佛门祖传的,什么人传的?阿难尊者传的。诸位要晓得,世尊的大弟子当中,有两位弟子是传法的,传人,迦叶尊者传禅宗,阿难尊者传教下,宗门教下。教怎么传的?阿难尊者最初复讲,他的记忆力很好,几乎跟现在的录音机能相等,他听一遍,一生不会忘记,他有这个能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没有记录,没有文字,所以结集经藏的事情统统就归阿难,阿难能记住。佛灭度之后,阿难复讲,把释迦牟尼佛过去讲过的经重复讲一遍,他来讲。五百阿罗汉作证,他们来听,听的时候给阿难证明,阿难讲得不错,佛是这样讲的,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成为现在的经典。所以佛门培养法师,世世代代用什么方法?用复讲,叫复小座。老师上午讲经,学生里面条件是两个条件,第一个是记忆力好,你听了能记住;第二个是理解力很强,你能理解。下午或者是明天,你升座把昨天老师所讲的重复讲一遍。世世代代讲经的法师就是这么样学成的,没有别的办法,老师很轻松,很省事。通常发心复讲的同学在听经的时候,他们坐在第一排,我学习讲经还是这个老方法,跟著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升座讲经,我们学讲经的人坐前面两排,我们有二十多个学生,前面两排都是学讲经的,一般听众是三排以后。老师指定我们的时间,我们复小座,是这样完成。

  我在台中复讲,讲过两部经,第一部是《金刚经》,老师星期三晚上讲,我是星期四晚上讲,我的听众,老师不在,我只有七个听众,我们有七个同学都是学讲经的。我们很难得,同学十年如一日,我们每个星期一次,老师讲第一次,星期三讲的《金刚经》,以后讲《楞严经》,我就学这两部。《金刚经》我每个星期四复讲,《楞严经》也是星期四复讲,所以这两部经我是从头到尾复讲圆满的。我的《楞严经》复讲圆满之后,香港同修就请我讲《楞严经》,我就很有把握,我已经讲过一遍,所以就没有困难了,也不害怕。在香港讲得很成功,但是香港没讲完。四个月,前面两个月是每天讲一个小时,有广东话翻译;后面两个月听经的人能听得懂我的话了,不要翻译,所以就每天两个小时,讲了一百多个小时。讲了一半,没讲完,因为签证的时间到了,我们就离开了。

  统统是复小座,老师没有参加我们的小组,但是同学作证明。因为我们都是学讲经的同学,每天他们听,提供我的意见,帮助我改进,我们遇到困难才去向老师请教。好像那么多年当中,找老师大概只有二、三次,不常找老师。现在我们所讲的经统统有光碟,都留下来,早年是留录音带,现在是留光碟。诸位真正要想学,这方便就太多了,过去所做不到的,现在做到了。譬如学《金刚经》,我有一套《金刚经》的讲记讲得很详细,总共好像讲了两百多个小时,你可以多听,你听十遍、听二十遍,你来复讲,你有耐心,遍数多。开始学讲经的时候不能天天讲,天天讲你预备不出来,一个星期讲一次,或者讲两次,一次两个小时。你把我那两个小时的光碟听上十遍、二十遍,大概讲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绝对没问题。你有这个耐心,你就会学会;你没有这个耐心,你就没有办法学会。中国古人讲得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看注解,你读经文,真的,念上一千遍,心定下来,定生慧,他就有悟处,不必听人讲就有悟处,那是真智慧现前。所以深心就是清净平等觉,深理。厚培善根,那就是要养自己的耐心,要养自己的德行,像《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一定要认真去学习,这是培养自己的善根德行。心地清净,心地柔和,态度缓慢,决定有成就。现在的人,可以说他是深陷五欲六尘,很难拔除,这是我们要知道的,要警觉到的。

  第三,「发愿心。谓以真如实心、趣果善心,二心功德,善巧回向,发愿求生净土,速证法忍,广拔一切众生苦恼,故名发愿心。」这也叫回向发愿心。第一个,你是求无上菩提,求圆满佛果的心,第二,你肯真干,趣果就是向著这个方向、向著这个目标真干,这两种心的功德大!我要成佛,我要证果,为什么?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就对了。我早一天成佛,我就早一天帮助众生,众生就少受一天罪;我迟一天成佛,那他们就要多受一天苦。常常存这个心,你就不会懈怠,你就不会退转。所以什么人督促你?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尤其是三恶道,你看到了,能不生怜悯心?能不生度脱他们的心吗?我生这个心,我做不到,做不到先成就自己,你就会真干了。一般人学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他那个勇猛精进心发不起来,不知道众生苦,把众生苦都忘掉了。不但不知道众生苦,也不知道自己苦,这真的叫迷惑颠倒。所以知道自己苦,也知道众生苦,为求离苦,我决定要认真努力学习,发这三种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圆满成就,你的愿望就圆满,你就真做到了。到西方极乐世界,自己就离苦,真的永远离苦得乐,回过头来,我再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不是空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0七五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本分,第三段「别陈其名」。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疏,第二「治地者,谓常随空心,净八万四千法门,清净洁白故,谓练治心地,使悲智增明,名治地住」,这是二住菩萨。初住发心,真正发无上菩提心,前面我们学过,无上菩提心不发则已,一发就入住。这个地方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入住就是超越十法界,生到哪里去?生到卢舍那佛的实报庄严土,真的成佛了,在中国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诸位要记住,菩提心真正发出来就见性,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也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说,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统统断了,这是菩提心真正发出来。我们自己就明白了,我们菩提心有没有发?没发。现在知道有一个菩提心算很不错了,世间不学佛的人不知道有菩提心。菩提心是我们的真心,菩提心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老祖宗说的本性。《三字经》一开端,「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就是菩提心。在《大学》里面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明德、就是性善。因为我们的明德迷了,所以老祖宗把明德上加一个字,明明德,希望你恢复明德,那就是此地所讲的发菩提心的意思。有明德,而后才有「亲民」,才有「止於至善」。

  所以确确实实汤恩比博士说得很好,中国在两千年前有这样大的心量,接受外来的学术思想,就是佛教,佛教在中国大大的提升了儒跟道家。像我们刚才学的这一段,把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讲到佛的境界了,这是大幅度的提升。佛法没有到中国来的时候,讲法不是这样的,仅限於人天境界,没有超越声闻、菩萨、一直到佛境界,没有,这就是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现在佛法跟中国传统文化早就融成一体,这在全世界也只有中国人能做到,做得非常好。老祖宗告诉我们「量大福大」,这量大福大也是佛经里面所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发了之后,都是给我们做榜样的,示现给六道凡夫看的,给初学的人看的,要治地。治是治理,地是心地,就是治心,这个心要是不治麻烦就很大。心本来是善的,纯净纯善,如果把治疏忽,他就随顺烦恼习气,古人所谓是「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肯定受环境的污染。所以此地这个治跟我们传统里面所讲的教是一个意思,你看《三字经》上开头讲,「苟不教,性乃迁」,老祖宗很清楚,「性相近,习相远」。

  在佛法里面讲性完全是相同的,众生跟佛没有两样,都是一个自性。他为什么能成佛?我为什么不能成佛?他接受善知识的教诲,他接受过圣贤的教育,在佛法里面讲,接受过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诲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治地。治地首先你要用真心,菩提心发了,你现在有直心、有深心、有大悲心,念念不舍,日常生活、工作、待人处世,都是用的这个心,这是真心。真心在此地说为空心,这个空是什么?空是智慧,根本智,常随空心。为什么?知道一切法空无所有,所谓万法皆空。大乘教里面将一切法归纳为六大类,这就好讲了,这六大类就是性相,相是现象,性是本性,性本善,本性。相从哪里来的?相是性现的,性是相之体,相是性之事。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都是性现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佛说那是识变的,心现识变。识是什么?识里面最重要的是讲分别执著。我们有分别心,我们有执著的心,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从分别执著而有的,离开分别执著,十法界就没有了,那个境界叫一真法界。

  佛说这三种烦恼习气你统统具足,妄想分别执著你统统都有,你生活的境界就叫六道轮回。所以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只要有这些东西,六道就现前,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三种烦恼你真能够断掉一个,不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执著放下了,执著空了,可是还有分别、还有妄想,这了不起,这证阿罗汉果,六道没有了。六道没有了,四圣法界现前,现还是一层一层的现。声闻法界现前了,声闻虽然见思烦恼断了,真断了,他有习气,这还得用功,这统统都属於治地,都讲心地。习气没有了,习气断掉他就升级,他升到缘觉,就不在声闻,升了一级,就是辟支佛。辟支佛见思烦恼的习气没有,他有分别,他这个时候修行就是把分别心舍掉,也把它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他又升级,升到菩萨,所以菩萨没有分别,但是有分别的习气。菩萨要把分别习气断掉,他又升一级,十法界升得最高,佛法界,他就是佛,不过这个佛没见性,只差一点点,没见性。他在这里面必须把菩萨分别的习气断掉,这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还出不了十法界,在十法界里他最高。所以天台大师讲六即佛,这个位置是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真佛,他修六度万行。为什么不是真佛?他还用的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用得最正,妄心里面所有的邪恶他都断掉了,妄心里面完全与自性相应的这些净善他统统具足,但那个心没有转得过来,必须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他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是初发心的菩萨,叫发心住,真心现前了。诸位要晓得,菩提心是真心,我们平常跟诸位介绍,介绍得可是相当详细,我们完全根据经义。

  所以诸位要知道,《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是《无量寿经》第九个本子,《无量寿经》有九种不同的版本,这是第九种,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这一位老居士,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亲近李老师,李老师有讲过,讲得不多,我们不太熟悉,是这个老人家晚年用了十年的时间,把《无量寿经》重新做一个会集本。《无量寿经》在《大藏经》里面是有五种不同的原译本。根据古大德文字记载的,我们知道《无量寿经》在中国,它来得很早,汉朝时候就来了,传到中国来,总共到宋朝一共是有十二次的翻译,换句话说,有十二种不同的译本。我们知道从前没有印刷术,印刷术是宋朝时候发明的,木刻版,宋朝以前没有印刷术,所以这些经书都要手抄、要手写,手写诸位就知道数量不多,很容易失传,一个灾难、一个变迁就失掉了。我们中国编《大藏经》是宋朝,在把这些不同版本搜集起来,发现目录里头有,书没有了,这十二种原译本,《大藏经》上现在只剩下五种。用五种不同的版本,念起来就不方便,所以宋朝王龙舒居士第一个发心做会集本。这个人在我们净宗是一位大德,学净土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他最出名的一本书就是《净土集》,《龙舒净土文》,传得很广。

  他第一次做会集本,他这个会集本叫《大阿弥陀经》,他加了个「大」字,《大阿弥陀经》。可是他的会集很遗憾,你看在他那个时候,他那样的身分、地位,这五种原译本他只看到四种,还有一种《大宝积经》里面的「无量寿会」,这个本子他没见到,所以实际上它只是四种原本的会集本,少了一种,但是这一种里面很多重要的经文他没见到,所以这个会集就不完整,这是个很遗憾的事情。一直到清朝末年咸丰时代,道光以后是咸丰,咸丰也就是慈禧太后的时代,慈禧太后是咸丰的妃子,有一位我们净宗的大德,在家居士,魏源(魏默深),他别号叫默深,魏默深,他就想弥补王龙舒的不足,他做了一个本子,会集了一个本子。这个本子当然比王龙舒的本子好,他是五种原译本都看到,可是美中不足的,我们印祖对他的本子有批评。第一个遗憾的就是取舍不当,有很多很重要的,应当要把它放在会集本里的,他漏掉了,第二个就是有些时候这个原文的字他改动了。当然他改动是没有问题,可是这个风气不能开,如果开了之后,后人将来会随便改动经文,那个麻烦就大了,将来这个经本就变质了。所以我们中国古人对这个事情非常的严谨,它错字就错字传下去,不能改它的,如果随便都改的时候,将来再过几百年,这个佛经就面目全非。你要发现有不妥当,可以注在旁边,这个字应该是什么字,这样注的时候可以,不能把这个文改过来,不可以。这种错误是可能有,而且很容易犯,为什么?以前都是手抄本,手抄本要抄错了一个字,多一个字、掉一个字、错一个字这是难免的,这传给后人,后人不能改动,可以注在旁边,这个字可能是什么字,一个错误,注在旁边,取信於后人,这个态度非常之好。

  所以印祖对这个本子也不很满意,但是印祖讲会集本,对这个龙舒的会集本他也很赞叹,我们在《文钞》里面看到。王龙舒的这个本子,《龙藏》里头有,入了藏。因为这些原因,夏莲居老居士出现了。你看三个会集本都是居士作的。夏老居士用了十年时间,他会集的稿子是三年完成的,每一年很认真的再校对一次,再修订一次,他一共修订了十次,这个完善的本子出来了,定本出来了,非常有价值。他自己很谦虚,可是梅光羲居士非常赞叹,梅光羲居士说,《无量寿经》后头世尊有预言,将来佛法一切经在这个世间灭尽,那是末法一万年,末法最后佛经灭尽了,《无量寿经》还存在这个世间一百年,它最后灭。他说最后灭的这个《无量寿经》本子肯定就是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梅大士这个说法我很同意,因为五种原译本我读过,王龙舒的本子我也读过,魏默深的本子我也读过,我觉得夏老这个本子会得真好。很可惜印光大师没有看到,如果印光大师看到一定赞叹,《无量寿经》这才得了一个真正集大成的善本。

  所以这个本子传到台湾,传到李老师的手上,李老师在台中讲过一遍,那个时候没有古人注解,他有个眉注,毛笔写的,写的行楷,写得非常好,段落都勾出来,像简单的科判一样。老师讲这部经讲得早,我还没到台中,我到台中之后老师把这个本子给我,我看了非常欢喜。他的注解我完全能看得懂,所以我向他老人家报告,我想我在台北来复讲。老师告诉我,他说不行,你年岁太轻,如果有人反对,你招架不住。所以台北同修请我讲经,老师不答应,你看经本都印好了,就没有能实现,我在台北就改讲《楞严经》,所以《楞严经》讲了好几遍。这个本子摆在我手上,一直到李老师往生,我在美国,我就想到这本书,我一定要把它印出来流通。当时就印了一万本,影印一万本,字也放大了,很好看,在美国同修们看到之后都生欢喜心,所以我讲这个会集本,第一遍是在美国讲的。净宗同学一定要读,一定要认真学习,要知道这部经就是如来授记,在我们这个世间最后灭的一部经。这个经没有了之后就剩下一句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到法灭尽之后,这句佛号还能度很多众生,佛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今天讲到治心,心要空,知道性相、理事、因果皆不可得。

  我们心能不能空得了?空不了,妄想太多,前念灭了后念就生。如果真正到常随空心你是什么人?你是初住菩萨,就是中国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六祖惠能一流的人物,教下讲的「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讲的「理一心不乱」,才是这个境界。所以我们知道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有一个办法,我们能把阿弥陀佛、能把《无量寿经》放在心上就行,也能够净八万四千法门,这个功德无比殊胜。我们要学,我们要练习,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家里面供阿弥陀佛的像,天天看阿弥陀佛、拜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切放下,这就等於常随空心。真正的圆满成就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是对治八万四千烦恼习气的。八万四千太多了,真有,诸位看《佛学辞典》、看《教乘法数》,它给你列出来,不是假的,八万四千烦恼。佛在经教里面,祖师大德们教初学,都把它归纳,归纳为十恶八邪,这就好说话了。我们今天要想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这是治地。清净、平等、至善是我们的性德,换句话说,我们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佛常常讲的十善业,十善业道是我们自性本有的,我们今天迷了自性,反其道而行之就变成十恶了。所以我们在修行之前先做修行准备的功夫,治地是第二,第三就是修行,你心地不正你怎么个修法?所以第一个就得用十善业道来治心,身三、口四、意三。在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老祖宗教我们治心,治心地四个科目。你做到了,你的心就是正常的心,正常的心就是跟自性相应。人心用得正,身心健康,跟佛家讲的没有两样,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真是这样的。如果你是违背了正常就不正常,不正常就是杀盗淫妄,给你带来的是灾祸。自身的灾祸是烦恼、是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灾祸,我们今天讲的天灾人祸是众业所感,众业里头有我一分。天灾人祸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佛讲一切法唯心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又告诉我们境随心转,境是环境,居住的环境,随著我们心的念头在转变,我们念头善,没有灾难,念头不善,灾难就来了。

  这两天同学们告诉我,说此地正在上演一个片子,叫「二0一二」,说是世界大灾难,地壳的变化,我看了。可不可能?科学家告诉我们,可能。能不能拯救?科学家摇头,没法子。可是佛法里头肯定的,可以拯救,只要地球上的居民真正觉悟、真正忏悔,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个灾难就没有了。可是现在的社会大众,信科学的人多,信佛法的人少。如果信佛法的人是真信,对於佛菩萨的教诲一丝毫怀疑没有,依教奉行,佛弟子团结起来断恶修善,能不能救世界?肯定能。我们中国古人讲,一个人有福报,连带这一房间的人,一房间的人都作恶,这个人作善,因为他是个善人,所以外面环境随他的心念在转,我们纵然有灾难,灾难就大幅度减轻。所以佛教徒联合起来断十恶、修十善,不但救自己,也能救世界,你得有这个信心,决定不能怀疑,坚定自己的信愿,认真努力的去修学,肯定祖宗之德三宝威神加持你。

  所以我们断恶修善,要从不杀生开始,你看它身三、口四、意三,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不杀生是仁,中国道德里面讲的仁爱和平的仁。仁是什么意思?仁就是爱的意思,推己及人,我不愿意别人伤害我,我决定不能伤害别人,从心地上做起。做到什么程度?决定不要让别人因我而生烦恼,因我而生烦恼,我的心就不清净,我们就对不起别人。虽然我们没有杀害他,但是这是什么?这是杀害的习气,一定要把习气断掉,做到纯净纯善。第二个「不偷盗」,我相信我们学佛的同学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你有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想想看有没有?有,那是盗心,那是偷盗的习气。事上没有,可是你还有这个心,占便宜的心。特别是什么?漏税,漏税是什么?想占国家的便宜,这个罪可重了,一般人不知道,佛经里头讲得透彻。为什么?国家的钱从哪来的?人民纳税来的,所以你占国家一点点便宜,你那个负债是多少债主?这个国家纳税人全是你的债主。你想想看你什么时候还得清?欠一个人的债好还,欠二、三个人的债也还可以还,这一国的人你都欠他债,你怎么还法?你要知道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决定不敢。所以真正持不盗戒的时候,不会有占便宜的念头。确确实实知道,你杀他将来要偿命,你欠债将来一定要还钱,命里有的时候自然就有,不必去求,命里没有,用什么样的手段去求,求不到,这个话是真的。几千年来佛门弟子,甚至於不是学佛的人,他懂得这个道理,都有证验,不是假的。

  第三个「不邪淫」,邪淫伤德、伤身,大陆上一个彭鑫医生就这个做了一个专题讲演,伤身、伤德,后患无穷。我们中国老祖宗说得好,老祖宗有两句话说绝了,叫「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你邪淫你就是在造万恶,你不是造很轻的恶,你是在造万恶。彭医生非常感慨的说,实在讲都是把我们心里的话说出来了。他说今天的社会为什么动荡不安,灾难频繁?这是佛家讲的共业所感,人怎么样?人都在造万恶。他说你六根所接触到的,你眼看的,看看街上那些广告,看看这些杂志出版东西的封面,看看电影、电视,你看看里面这些女孩子穿著,非常的暴露。这是什么?这好像变成现代的时尚,普遍都在宣扬邪淫,这还得了!老祖宗说这是万恶,普遍都在宣扬万恶,好了,果报就现前。对身体,真伤身,带来很多疾病,三、四十岁就病死了。不该死的,他不知道保重自己身体,没有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没有接触过佛法的洗礼,他不知道。所以彭大夫这两次讲演我觉得可以救全世界,我们应当普遍来宣扬,让大家多看,警惕!你自己要命不要命。如何对治?孝顺父母、孝顺师长,这是对治,百善孝为先。你真正想修福,从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你看净业三福第一条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为什么?这两个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们的慧命得自於老师。不孝父母那就是万恶之首,不敬老师忘恩负义,你怎么会有好果报?

  可是今天在这个社会上,确实有许多不孝敬父母的,没有孝顺心,根本就是瞧不起师长的,目无尊长,他过得很不错,他为什么没有果报?古人说得很好,古人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总报」,说得好。为什么说时辰不到?你过去生中修的大福报,你这一生来到人间来享福的;你造作很多恶,很多大恶,那你的福报已经折扣,打了折扣,打折扣还有,还有余福,所以你的恶报不会现前。等到哪一天你的福享尽,果报就现前,是这么个道理。人行善,善报不能现前,行善的人还是潦倒终身,生活还是过得很辛苦,那是什么原因?是过去生中造的罪业很重,这一生一生修善,使他的苦报已经减轻,减轻之后他还有余罪,所以他还得要受罪,还得要受苦,苦受尽之后福报就现前。善恶报应丝毫不爽,道教里面讲得很多,我们几乎今天讲因果多半都采取道教的经典。所以江逸子先生我请他画地狱变相图,我们就是选择《玉历宝钞》做为主要的依据。图画成之后,我就想到,佛在经典里面肯定把这些事情也讲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在澳洲,我找了三个同学,用了大概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到《大藏经》里面去查,查世尊专门讲地狱的、恶道的这些因果,把它抄出来,抄出来我们把它印成一本书。结果查到二十五种经论,我们通常看的我只看到几本,大概不超过五本,像《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还有《弥勒菩萨所问经》,这里面都有讲,我看过,不多。所以一下找到二十五种经论,我们把经文统统节录下来,现在印成一册,也是很广泛的流通。我给它定了一个名字,「诸经佛说地狱集要」,编成这么一本书,现在也流通得很广。说得好,说得比《玉历宝钞》还好,因为《玉历宝钞》里头有果报,因说得不清楚,佛经里头把因讲清楚了,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讲得很清楚,分量很够。所以我希望将来有画家能够依照佛经,佛所说的,画一幅地狱变相图,依据佛经来画。这都能够帮助我们现代人修行,你真的明白知道了,你才肯听话,才知道佛讲的这个是有道理,对我们的身心、对我们的家庭、对我们的事业,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都带来好处,为什么不做?

  口过失最容易犯,所以身讲三条,意讲三条,口讲四条。而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告诉我们,修这三种净业,他老人家把口业摆在第一,第一句就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把这个摆在第一条,第二条才讲身业,「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把意业放到最后,不起邪念,这是什么?把口业放在第一。口业第一个是「妄语」,说话不老实、欺骗人,我们讲不诚实,这有罪过。小的是过,严重的是罪。妄语叫别人受到伤害,这是罪过。恶意的毁谤,无根的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随便自己在捏造,这个罪重。第二是「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让这两个人不和,这个罪过非常重,很容易犯。在家庭里面,有夫妻不和、兄弟不和、父子不和,亲戚当中不和,很多都是这些谣言,破坏你一家亲情的感情,它把你破坏了。这个罪过,在佛经上常讲,拔舌地狱,这怎么能干?为什么就造这种重罪?为什么不能学佛?佛讲话是实话,叫如语,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不多说一句,也不少说一句,完全根据事实,这是对的。

  第三个不恶口,「恶口」是最容易犯的,说话难听,说话讽刺人。第四个是「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目的,目的是欺骗对方。所以佛把口过说了四种。身口听谁的?听意的,所以意是主宰,意要清净就不会犯这些过失,这是意不清净。意的过失就是贪瞋痴,佛把这个东西叫三毒烦恼,十善业里面教给我们「不贪、不瞋、不痴」。贪跟悭是常常连在一起的,悭吝。没有的,不贪,没有这个念头;有的,肯给人,肯布施,别人需要的,不要等人家说,你就会布施供养,这个好。瞋是瞋恚,违背自己的意思就发怒、怨恨,这都是属於傲慢、嫉妒,都是属於瞋恚的一分。佛给我们讲贪心堕饿鬼,鬼的贪心重,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这是三恶道的业因。三毒烦恼从哪里来的?给诸位说,这三毒是俱生烦恼,有我的那一天就有它,它是跟著我一起来的。在佛法里面讲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有见分、有相分,见分就是末那识。末那识,佛讲「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就是「我见」,就是执著我,像我们执著这个身是我,这是末那识,所以末那识是染污,严重的染污,有我见,第一个;第二个「我爱」,我爱就是贪;「我慢」叫傲慢,傲慢是瞋,所以我慢是瞋;「我痴」。你看不是贪瞋痴吗?所以贪瞋痴是俱生烦恼。

  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要把贪瞋痴舍掉,不贪、不瞋、不痴,你的心就恢复清净。清净心是真心,贪瞋痴的心是妄心,有它就不清净,有它就不平等。你看我们念佛的人,依照《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你有痴就不觉,有瞋就不平等,有贪就不清净,贪瞋痴放下,清净平等觉就现前。清净平等觉到哪里去?到极乐世界去了,去亲近阿弥陀佛去了。贪瞋痴到哪里去?到三途去了,饿鬼、地狱、畜生,到那里去了。现在这两条路摆在你面前,你选择哪一条?为什么不可以贪、不可以瞋、不可以痴?外面境界全是假的,自己身心也了不可得。所以全是妄念、全是妄想,这个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们的心才能治得好。心要清净,心要安、要安稳,心要平和,这是养生之道。这个十恶放下、远离了,心就清净。心清净很好,可是还有问题,我们必须要亲近善知识,要亲近古圣先贤,要亲近诸佛菩萨,为什么?成就我们的德行,成就我们的智慧。如果不亲近善友,随顺世间这个习气,你肯定就学坏。今天这个世间善友少、恶友多,整个社会风气,要记住,在宣扬十恶。用中国传统的话来说,我们的心要存「孝悌忠信」,这是我用中国传统文化讲,佛法里面讲心无贪、无瞋、无痴,身要守住「礼义廉耻」,我们的行为要守住「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是性德,都能叫我们得到心地清净平等觉。

  十二个字都做到,你来生得人身大富大贵,如果你修得好,福报大,人间没那么大的福报给你享,你就生天去了,享天福去了。违背了,我们心里头没有孝悌忠信,身体的表现没有礼义廉耻,行为里头没有仁爱和平,那就是佛家讲的三恶道,你来生肯定得不到人身。所以六祖大师告诉我们,断了十恶,修行十善,还要再去八邪。头一个就是邪见,邪见是什么?错误的见解,也就是你很多东西看错了。但是现在一般人看错东西的人很多,大家都是这么看的,这还有错吗?大家看,全看错了。邪思是思想,你想错了。邪正的标准是什么?是性德。在中国老祖宗传统教的,就是我刚才讲的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你的思想、见解与这个相应就是正,与这个相违背就是邪。语是言语,业是造作。我们的见解、思想、言语、造作都要与四维八德相应,这就正,如果相反那就是邪,就变成「邪见、邪思、邪语、邪业」,底下讲「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愈讲愈深。怎么是邪命?命多半讲我们一生生活当中的受用,你命是个富贵命,你的命是个贫贱命,中国人讲安身立命,连孔子也说,你命里富贵,你就安安稳稳享受你的富贵,命里贫贱,也要安下来接受贫贱,这是正确的。为什么?命是果报。果必有因,你前生造作是因,你前生造作的善业,你这一生应该来享福,前生造作的恶业,那你这一生来应当要受苦报,这个不能避免的,应该要知道。

  命运能不能改造?能。我在讲席这么多年当中说过很多次,我的命不好,前生没做善业,所以命里头没有财,贫,也没有地位,那叫贱,贫贱到极处,那是什么命运?乞丐的命运,真的,我接近乞丐。幸亏遇到的是善友,自己还有一点点好处,就是孝亲尊师,这救了我。遇到三个老师,教导我断恶修善,走出了迷途,命运改造了。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这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义务教学。虽然一无所有,物质生活样样不缺。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相信,我家里的老人,前面两代没有超过四十五岁,所以说我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相信,我也没有求长寿,四十五岁那一年生一场病,一个多月病就好了。一生没为自己想,活在这个世间为两桩事情,第一个报佛恩,佛救了我,正法久住,第二个,我知道我要报众生恩,过去生中我做了很多对不起众生的事情,所以这一生感召的恶报,真正忏悔,改过自新。用什么来报众生恩?教学,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我这一生就干这两桩事情,其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不闻不问。

  在最近十年,我是二000年移民到澳洲,接受澳洲大学的邀请,参加国际上的和平会议,大部分是联合国主导的。为什么要参加?看到世界动乱,我们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里面佛教导我们的,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帮助社会恢复到安定和平,这是好事,我们尽一点棉薄之力。这些年来我们做得也有相当的成就,大家都知道,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处,知道大乘佛法的好处,这就够了。所以这些活动我就不想再参加,退回来做我本分的事情,本分的事情就是天天讲经教学,这是我们本分事情。你看应该是在三十年前,我讲经的时候就说过,人,也就是印祖讲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两句话讲得好。敦伦,伦是伦常,伦常是讲关系,敦是和睦,我们把所有各种不同关系的人都能和睦相处,这叫敦伦。尽分,尽我们自己的本分,我是哪个行业的,我在我自己本分把它做好,然后跟不同行业来合作,这个社会就美好。我们这个行业就是佛陀教育、佛陀的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做了很好的榜样给我看。他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教学,教一辈子,自己没有建学校,走到哪里教到哪里,有教无类。佛陀在世真是居无定所,一生过游牧的生活,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到处游历。所以我也游了三十年,现在老了,老了不行,走不动了,所以现在旅游的意愿大幅度的降低,希望能定在一个地方。定在哪里?那要靠护法,缘分。我们一生没有建立道场这个意愿,所以哪一个道场愿意留我,愿意让我在这里住个几年,我很愿意,我在一个地方讲学,不要去动了。帮助佛门里面培养弘法人才,依照古老的方法,不难。我自己学还是从古老的方法,复讲,几千年来是复小座,这样把人训练出来的。复小座就是真正学讲经要立愿、立志,佛家讲的是发愿,古人讲立志,我们这一生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我们欢喜传统文化,佛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就离不开儒释道,这三家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儒释道三家,这两千年来培养人才几乎都受佛教影响,都采取佛家这个做法,那就是学生当中品行好的,当然第一个是孝亲尊师,这头一个条件,你没有这个条件,你什么也学不到,佛来教你,你也学不到,所以孝亲尊师是头一个条件;第二个你要立愿护持正法,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这是正法,我们要护持,怎么护持?那就是教学,我这一生就干这一桩事情。另外一个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为什么教学能帮助他离苦得乐?佛菩萨告诉我们,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所以苦乐是果报,迷悟是因,迷破除了,苦就离开,真正觉悟了,乐就现前。真正帮助众生离苦得乐,首先帮助自己,自己离苦得乐才能帮助别人,好事情。所以心要正、见要正,见解要正,思想要正,其他一切都正。要知道尊重传统,热爱传统,接受传统,学习传统,把传统发扬光大,不但救自己、救国家、救民族,可以救全世界。

  我们曾经在此地讲了一堂课,「英国汤恩比博士看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他对於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赞扬,这给我们是很大的鼓励。我们能把自己的命运转过来,从邪命转成正命。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适合的方法,很巧妙、很适合的方法,但这个方法如果邪了,那是害人;正了的时候,那是救人。所以诸佛菩萨他的方便叫善巧方便,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看到人用很多的手段,这些手段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损人利己。方法很多,防不胜防。我们学佛,学传统文化,决定不能够害人,不能用这些方法获得我们自私自利的目标,这错了。纵然你这个手段,你能够得到财富、得到地位,或者要你所得到的,你要知道,你已经付出重大的代价。这个重大代价是什么?折你的福,折你的寿,来生还要堕三途,你说多么可怕。这个邪方便,在现在就讲手段,不择手段,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那叫邪方便。邪念就是「万恶淫为首」淫这个字,广义的来说就是过分。无论做什么事情,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过分就叫邪。邪定,这对修行人讲的,邪定不是正定,正定里面所讲的果报它不会现前的。邪定里面可以出邪方便,决定不会得智慧,决定不会得善巧方便。所以这个八邪要远离,要把它断掉,这个东西断掉你心就安了。

  心清净,心安了,还要除去过去今生当中许多不良的习气。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略举几种,教导我们,这也必须放下。第一个是「不善心」,凡是不善的,这些念头都要把它放下。善恶的标准,在佛法里面讲,凡是自利的就是不善,利益别人的是善,这是跟我们一般讲法标准不一样。佛家为什么讲为我的就不善?诸位要晓得,为我就是增长我见,增长我见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因为佛法第一个目标是教你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你天天还想著我,你这个我见怎么能断?所以佛教给我们,起心动念不想我,不想自己,想别人,这就对了。慢慢的我见就淡了,到最后我见就没有了,你就出离六道。只要有我见,无论修什么法门,你都出离不了六道轮回,你的果报在天上,二十八层天,不能超越。《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才能超越六道,你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了。佛为了要破我见,教给我们什么都不为自己,为别人就对了。念佛求生净土也是不为自己,我念佛求生净土是为苦难众生,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了,成菩萨、成佛了,我再回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这样去的。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好,极乐,我到那里去可享福了,再不要离开了。这种念头的话去不了,阿弥陀佛不会来接引你,你是去享福的,不可以。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的人,人人都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一个是为自己的,他们是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的众生,自己成就要帮助他们。

  「邪迷心」,很麻烦,邪迷是什么?迷信,这个很多,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这会误导我们心行,所以一定要谨慎。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我们遇到很多,灵鬼附身的,现在常见。透给我们一些信息,我们要很仔细处理这个事情。这些信息我们想,不合情、不合法、不合理,是假的,不理它就好了,如果是合情、合理、合法,我们用它来做参考,你不能听他的,你听他就上当,做为参考资料,提醒我们自己的警觉,可以。因为这些事情最近这些年太多了,我们人愚痴,常常被别人骗了,你被鬼神骗了你能算聪明吗?那也是愚痴到极处。所以我们不能不读经,经是正知正见,经是一面镜子一样,它那一照的时候,妖魔鬼怪,佛的大圆镜一照,全消失了,这个要知道。

  「劫害心、恶毒心」,这都会造严重的罪业,这是习气。六祖后面讲的这十一种心,这是习气,我们修行人,事上好像没有,可是常常还有这些念头,这些念头如果不除,我们的平等心现不出来,所以这习气一定要除掉。别人怎么对待我,他有劫害、有恶毒来对我,我们不能够对他,为什么?他在迷,我们觉悟,我要是跟他一样,我也迷了,这个道理要懂。我不迷,我清醒,他以这种心情来对待我,我不但没有怨恨,我还感谢他。为什么感谢他?他消我的业障,你看我没有怨恨心,我业障消了,等於说他来考试我的,考我的功夫,我及格了。所以要有感恩的心,要有帮助这些迷惑颠倒的人觉悟的心,帮助他觉悟,他以恶意对我,我以善意对他,他以恶行对我,我以善行对他,这就对了。为什么?我们学《华严》学到今天,很清楚、很了解,整个宇宙万事万物跟自己是同一个体,比一家亲多了,我们是同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自他不二。所以他在迷,无知,造作罪业,就像我们过去没有学佛,没有学传统文化,我们也造了这些罪业,六祖讲的这些过失我们统统都有。学了,学了这么多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那就是炼功夫,你学了起不起作用?如果这些念头还常常有,错了,你功夫不到家,你功夫不得力。这些念头全没有了,证明你功夫得力,至少是在这个程度,这是好事。所以决定不能害人,不可以有害人的心。古人讲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恶毒的念头不能有。

  下面,「嫉妒心、谄曲心」,别人比我好,我应当生欢喜心,不可以嫉妒、不可以障碍。我们生嫉妒心,实际上伤害他不大,他受伤害的,我常讲顶多三分,自己伤害七分。别人有钱你嫉妒,你永远贫穷,你看这个亏吃大了,别人聪明智慧你嫉妒,你障碍他,你永远愚痴,生生世世愚痴,错了,大错特错!佛法对治这个叫随喜功德,你随喜你就成就了。他有善行,随喜,他有善愿,随喜,我们能够帮忙的帮他忙,帮不上忙的时候赞叹,欢喜赞叹,将来我们的成就就跟他一样,这好事,不是坏事。谄曲是巴结,不正常的手段想得别人的欢心,或者是使自己的地位提升,或者是得财富、得名闻利养,这都是错误的,用不著。为什么用不著?你命里有的一定有,命里没有的,用谄曲的方法得不到。如果说谄曲方法可以得到升官发财,孔子也干了,释迦牟尼佛也干了,得不到。得到的还是你命里有的,你看你冤不冤枉!为什么不用正大光明的方式,用这些偷偷摸摸的方式?所以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这不能不知道。

  底下有「吾我心、诳妄心」。吾我心就是傲慢的习气,总有一个「我还不错,别人还不如我」,有这么一点点念头就不好。诳妄是自大,对人没有恭敬心,吾我是没有谦虚的心。所以佛教给我们要学谦虚。释迦牟尼佛谦虚,路上遇到一个乞丐,释迦牟尼佛都是恭恭敬敬对他,不敢轻慢,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真正做到自谦而尊重别人,所以佛受一切众生的爱戴原因在此地。所以「敬人者,人恒敬之」,就这么个道理,你尊敬别人,别人尊敬你,所以要学谦虚、要学恭敬。这是自己心里有这种心态,表现出来在外面,就底下讲的「轻人心、慢他心」,轻是轻视别人,轻慢别人,自己有「贡高心」的这种习气,骄慢虽然是没有,他还有这个习气在。后面讲了十一种,这十一种心统统都是习气,习气断了,平等心现前,《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六祖大师告诉我们的十恶八邪、十一种自心里面不善的心行断除,我们的心与清净平等觉才相应,这是讲练治心地的方法,练是锻炼,历事炼心,这是真修行、真功夫。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0七六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四「本分」,第三段「别陈其名」。

  我们学习清凉大师的注解,前面学习到第二段「治地住」,我们把文念一遍,「治地者,谓常随空心,净八万四千法门,清净洁白故,谓练治心地,使悲智增明,名治地住」。这个境界确实是很高,肯定《华严》确实是圆教一乘,在别教十地菩萨没有这么高的境界。常随空心,确实明了通达宇宙万法皆不可得,就像佛在《般若经》上所讲的,般若是佛陀在世四十九年教学课程当中最重要的一门。我们从教学时间上就明显能看出来,世尊出现在世间,《华严》的教学是在定中,他老人家示现刚刚开悟,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悟后他在定中讲《华严》,多长的时间?二七日中。也有经典里面记载讲三七日中,二七十四天,三七二十一天,我们不必过分去执著这个经论,最长也不过二十一天。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是在树下,下面铺著草垫在那里打坐入定,这凡夫境界。菩萨境界,是看到佛在菩提树下,坐在金刚宝座上,这菩萨见到的。由此可知,境随心转,菩萨的心跟凡夫心不一样,他清净,所以他看到的是释迦牟尼佛坐在宝座上;我们凡夫心不清净,看到释迦牟尼佛坐在草堆上。

  这个世间时间虽然不长,你看看佛讲的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本子。世尊讲这个经,就是把他开悟,开悟了之后,这个一切法的真相详细为大家说清楚、说明白。听众呢?听众没有能力参加释迦牟尼佛定中的法会,你就没有缘。所以你一定要有定功,什么样的定功?自性本定必须得现前。自性本定现前是什么人?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品经,初住以上的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才有资格参加释迦牟尼佛定中的这一会。初住之前,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是权小,权是权教。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菩萨法界是权教,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是小乘,权小他们都没有分,无分参加。这部大经我们常常在一起学习,已经用了四千多个小时,学了多少?看看全经大概是五分之一,四千多个小时。还有五分之四,估计这部经,我们从头到尾学过一遍,需要多少时间?需要两万个小时。像我们现在这种学习讨论的方式,要两万个小时;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二七日中,时间不长。可是《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念劫圆融」,所以这时间,现在我们讲的是有时差,释迦牟尼佛定中的时间,跟我们这时间不一样,有很大的时差。

  我们细心观察这部经,我们所谓看的这部经是目录提要,没有看到全经经文。全经的经文,龙树菩萨告诉我们,是他有缘到大龙菩萨的藏经阁里面去参观,见到的。见到之后他都呆了,这部经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别说我们人间没有能力受持,天人也不行,也没有能力受持,声闻、缘觉、权教都没有法子,法身菩萨的境界。所以龙树菩萨再看,它还有中本《华严》,看看中本数量还是太大,六道甚至於十法界还是没有法子接受。再看有小本,这个情形,我们做个比喻,诸位会有个概念。中国在清朝初年,康熙、雍正、干隆这个三代的帝王,非常欢喜传统的文化,他们用了很多的人,用了很多的时间,将中国的图书重新整理一遍,编辑成一套《四库全书》,这个我们中国人大概能熟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分量很大,一个人一生有没有办法把它念完?看起来是不可能。台湾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跟我谈过这个问题,他说假设一个小孩从小就会念书,每天不间断天天念,一天念十个小时,念到一百岁,这部书还没念完。单是说念不是说研究,把这书从头到尾念一遍还念不完,你就晓得这套丛书之大,世界之冠。干隆皇帝下令编这套书的时候,好像是六十多岁,他知道这个时间很长,恐怕自己没有那么长的寿命,看不到全书编完。所以在当时,就下令给总编辑纪晓岚先生,纪晓岚是《四库》总编辑,要他在全书里面看到好的、最重要的,先编一套给他看,这就是《四库荟要》。《荟要》的分量是三分之一,全书的三分之一,特别给干隆皇帝编的,就是《四库》的精选。所以不是全书,而是全书里面的精华,最好的,这就好像是中本《华严》,这全书是大本《华严》。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叫《目录提要》,这个全书有多少本,每本书内容大概是什么,简简单单的,用二、三百个字介绍出来,这本书的内容,这叫《目录提要》。《目录提要》分量就少了,你看现在的本子是缩编的,全书是一千五百册,《目录提要》五册。

  传到世间来的《华严经》,十万偈是目录提要,我们连精选的本子都没有传到世间来。龙树菩萨看到这小本,就是目录提要,很喜欢,这行,这个阎浮提众生可以接受,所以他就把这个本子带到世间来。这个本子传到中国,实在讲还是太大,古时候经本写在贝叶上,诸位到故宫博物院就能看到,贝叶经,你就知道这部经分量多大,太大了容易散失。所以传到中国来的只有一半,还有一半没传到中国来,但是这一半把《华严经》的义趣,大致上都完备。现在讲《华严经》,只有中文的译本,梵文经典已经失传。我们今天看起来,好像是这么大的分量,其实这是《华严》里头的一滴。里面讲什么?佛开悟之后说他开悟的境界,他所见到的宇宙,我们今天讲宇宙,佛法里面讲法界虚空界,这里面的万事万法,性相、理事、因果,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结,佛告诉我们万法皆空,不但相是空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性也是空的。性是能现、能生、能变,相是所生、所现、所变,讲现象,现在人讲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再加上一个自然现象,都不可得。

  这在我们前面学习过两遍,贤首国师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学过这部小论,对於常随空心自然有个概念,有个很清楚的概念,这样你才真正能够净八万四千法门。法门是对治烦恼的、对治习气的,烦恼习气放下,你的心就清净洁白。「清净洁白」是形容词,它的意思跟《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是一个境界,这在宗门里面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佛就是证得初住以上这成佛,这二住,在教下里面称为「大开圆解」,通了,古人说一部经通了一切经都通,世出世间法全通,这就是明心见性,在净土宗讲「理一心不乱」,你看名称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都是说的一桩事情。在这个境界里面,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六道是凡圣同居土,上面的四层,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四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再向上就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也叫一真法界。到清净洁白,你就脱离十法界,恭喜你,你生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换句话说,也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才真正是净八万四千法门。

  这前面我们讲过很多次,应当常常提醒,他真放下,净就是放下,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放下执著。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难,我们现前,现前是凡夫,可以说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不断不行,一定要断,也就是一定要放下。从哪里放起?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从身见做起,不要再执著身,就是不要再执著有我。执著有个我,这个我是假我,不是真我;假我放下之后,真我就现前。所以佛法里头有,有真我,讲自性的四种净德,第一个是常,第二个是乐,第三个是我,第四是净,常乐我净。什么时候证得?初住以上就证得,真我找到了。这在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真我。不但六道凡夫迷了,找到是假我,不是真我,四圣法界也没有找到真我,统称为凡夫。六道里面叫内凡,四圣法界叫外凡,这个内外是以六道做界限,六道里面叫内凡,六道之外叫外凡,这四圣法界,这不容易,转凡成圣。我们一般概念上讲,天台讲四教,华严讲五教,四教里面藏通别都是权说,圆是真说;五教里面小始终这是权说,后面顿教、圆教是真说,跟你讲真话。你不到那个程度,佛不会跟你讲的,佛是应机说法,你程度不够、程度小,跟你说小法。所以他放下。

  现在是凡夫,烦恼习气很重,从哪里放起?从断恶修善下手,善恶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晚近在中国,佛门里面采取儒跟道来做为学习的基础,这非常之好,所以不必学小乘。采取儒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采取道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用这个基础,修十善业道就没问题。我们今天十善业道为什么这么难?下头没有根。如果有这么好的根底,就一点都不难。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怎么个学法?《弟子规》就统统具足,这一千零八十个字,具足古圣先王所教的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都在其中。所以我们这些年来,鼓励大家用《弟子规》扎根,用《感应篇》扎根,然后再学《十善业道》,再提升三皈、众戒,这佛法的戒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按照这个次第慢慢向上提升。真正练功,除了认真的实践《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还要认真学习放下控制、占有,这两个念头不好,这两个念头是所有烦恼的根本。练习什么?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没有对立,别人对我有对立,我不跟他对立。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你的心才会清净;如果你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个清净洁白永远没分。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底下讲的练治心地,这个练是锻炼,治是整治,就是修行,把错误修正过来。邪正的标准就是戒律,从《弟子规》起步,《弟子规》是基本的戒律,《感应篇》都是属於基础的,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儒道的基础上。因此中国的佛教就离不开儒道,要非常认真的奠定儒道的基础,这才能入佛。用这个方法练治心地,心地纯净纯善。下面,悲智增明,就是说自性的性德圆圆满满的现前,佛家常说「烦恼轻、智慧长」,这个地方烦恼统统断尽,你看净八万四千法门,烦恼完全没有了,所以自性里面的智慧就圆满的现前。治地住,就是第二住菩萨所学习的功课圆满,圆满之后才能升级,就升到第三住。

  第三住「巧观空有,增修正行故」,第三住是修行住,你看修行。先要把这个名词术语的意思搞清楚,修是修正,是修理、修学,行是行为。行为有三大类,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造作、我们这个动作是身业的行为。行为多,无量无边,佛用这三大类,身、语、意就全部都包括。行为错误,你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标准呢?标准是性德,随顺自性就是正的,违逆性德那就是错误的,错误的你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中国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个改过自新就是佛家讲的忏悔法门,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亲近章嘉大师,那个时候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我们听起来很欢喜,大师接著告诉我,有很多人求他不应,这是什么原因?大师说:不是不应,是你自己有业障,是自己把感应障碍住,所以佛菩萨的应不能现前。那个时候说这些话我还不很懂,现在我们明白!那要怎样才真正能叫感应现前?忏除业障,业障除尽了感应就现前。感有显感、冥感,显是我们有心求佛菩萨,冥是我们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求佛菩萨的这个念头,可是怎么样?我们确实有愿、有求。愿求虽然没出来,没有表现的时候,可是你心里头有极其微细的波动,佛菩萨全都接收到了。他只要一接收到立刻就有反应,这种反应也有冥、也有显,冥是他的反应,真的他来帮助你,你自己并不觉察;显的时候,那你非常明显感到佛菩萨加持你。

  李老师特别告诉我们,李炳南老居士,我们学讲经的人,那时候一班同学二十多个人学讲经,对於感应这桩事情特别明显。尤其在答问,别人提了个问题问你,你也没有准备,也不知道怎么答,突然你就能够解答,而且答得很圆满。根本你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这佛菩萨冥冥当中加持你。读诵的时候有,礼拜的时候有,上台讲经答问就更明显,你能感触到。所以业障消了,跟诸佛菩萨,实在讲跟遍法界虚空界都通,为什么通?一体!《还源观》上讲「自性清净圆明体」,从一体起二用,二用里面无论是依、是正,都是三种周遍,它怎么不通!没有障碍。空间维次是障碍、是真有,这种障碍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只要分别执著放下,这障碍就没有了。科学家确实发现这个问题,想不出方法去突破,你看佛法至少是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就知道这问题,而且把这问题解决。那就是空间维次怎么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用什么方法把分别执著突破?那就是定功。定一定是放下万缘,让心先静下来,静久了自然就入定,随著你定功的浅深,这个突破空间维次的范围就广大,定功愈深,突破的范围愈大,突破范围那你就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不是想像,这不是神话,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古印度他们的宗教、学术都重视修定,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那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四禅八定是古印度婆罗门他们所修的。婆罗门教的历史,他们的长老告诉我,至少是一万多年,世界上现在这大家公认、承认它八千五百年。就是八千五百年也比佛教早五千年,释迦牟尼佛修不修?肯定修得很好。那是个好学的人,十九岁出去参学,学了十二年,我们相信他的四禅八定的功夫达到顶峰。你能够修成四禅八定,六道里面的情形你完全明白,为什么?你看到、你接触到,没障碍。往上去二十八层天,你能看到;往下去阿鼻地狱、无间地狱,你都看见。所以他不是用数学来推得的结论,不是的,他是用现量境界,就像我们现在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他不是比量,里面没有错误。所以四禅八定是六道以内,要突破六道那八定功夫还不行,继续再入更深层次的禅定,《楞严经》里面讲的第九定。到第九定是阿罗汉修的,突破了六道轮回,到哪里去了?到四圣法界去,声闻。那个定功再往上提就到缘觉,再向上提那就到菩萨,菩萨再向上提那就是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真佛。真佛呢?他还要向上提,向上提那真的回归到自性,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破无明;换句话说,什么叫无明?起心动念是无明。

  为什么叫它做无明?起心动念没有原因的,起心动念说不上开始,所以叫无始无明。名词用得好!这一关口突破,才是此地讲练治心地,使悲智增明,悲是慈悲,慈悲心是你自性里面的性德,本有的,智是智慧。你看看,十法界里面的烦恼习气,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断掉、没有了,剩下来什么?剩下是无明的习气。现在我们搞清楚、搞明白,因为有无明的习气,所以才有个叫一真法界,才有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无明习气都没有了,诸佛的实报庄严土也没有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讲到圆满!没有说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例外,经上没有这个讲法,那就是说,这句话包含实报土,实报土也不是真的,无明习气没有了,它就没有。这个没有之后,真的才出现,真的只有一个,自性现前,圆满的自性现前。自性是什么?大乘教里头形容它叫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不异不变,这是常;寂是寂灭的,换句话说,它没有动摇,永远不动;光是光明的,它不是黑暗的,那是自性。自性里面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什么现象都没有,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虽然它什么都没有,它能现,它能现精神、能现物质、能现自然现象,它能现,所以说能现、能生。那个能变呢?能变是阿赖耶。与常寂光不相应,常寂光可以用现在科学家所讲的能量,确实它是一个能量,宇宙之间永恒的能量。

  佛说现象从哪里来的?是一念不觉。极其微细的振动,这一动就起心动念,宇宙现象出现,生命的现象出现,能生万法。所以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他描绘得很好,释迦牟尼佛见性,做了一个报告《大方广佛华严》,惠能大师见性做了一个报告,很简单的五句话,那五句话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可以说《大方广佛华严》一浓缩就是能大师的五句话,不增不减!归纳起来这是一句,展开之后是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数无有穷尽,这是自性,性体起用,性德。大乘教里面讲得清清楚楚,全讲的是自己。大乘教我们大家都念过,佛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就是心性,它是能现、能生,一切万法是所现、所生,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是圆融的,佛法没有对立,能所都不对立,它是一不是二。这个样子性德完全显露,性德是什么?用两个字来做代表,一个是悲、慈悲,一个是智慧。这个大慈悲心跟大智慧,都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只要见性它就透出来。智是无所不知,智慧开了无所不知,悲是无所不能,你看智慧、德能都是圆满的,不必学。你所学到的都不是真东西,你学到的都很有限,有局限,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没有局限。所以我们今天就是被业障障碍,修行忏除业障非常重要,《华严经》里面对忏除业障是非常重视。

  我们刚才讲,业障、过失人人都有,往往发生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疏忽,都不知道。我在前几天收到一个同学给我简单的一个信息,告诉我,去年十一月,我们在香港接受陈大会先生的专题采访,节目的内容不是「和谐拯救危机」的讯息。他说目前好像有流通,流通量不多,叫「和谐拯救危机第二集」,实际上与和谐拯救危机没有关联。这是真的,每次访问,他总问了我一些问题。我不但是访问,我讲完了我不记得。我跟同学们说过很多次,我上台讲经讲完之后我也不记得,我的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讲经之前我确实读经,我很仔细的去看,可是上台之后所讲的,往往跟我准备的不相干。这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现象,几乎所有上台讲经的都没有例外。我在初学的时候,看到谛闲老和尚《圆觉经讲义》,跟《圆觉经亲闻记》,他就讲得很清楚,老法师讲《圆觉经》,自己写讲义,可是上台去讲,有很多讲义里头根本没有。那个时候有几个他的学生,江味农居士、蒋维乔居士,那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居士,常常听他老人家讲经。每次听讲经他们都作笔记,这个笔记记下来之后送给老和尚看。老和尚看了很惊讶,问他「这个话是我讲的吗?」「是,是你亲自讲出来。」「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这是佛在他上讲台的时候,冥冥当中加持他,他自己不知道。以后这个听经讲记也出版,印成书,叫《圆觉经亲闻记》。所以我看了这些东西,我很有感触,因为我在讲台上也常常碰到这些事情。不但在讲台,平常接触大众,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也好,问我一些问题,我所回答的,真的,我有一个明显感觉,我的身体借给佛菩萨用,佛菩萨藉著我这个身体来说话,这不是假的。所以我勉励年轻同学,你们不肯借,你们要肯借,我相信你们的能力比我还强。所以存心清净平等觉,心里不要有任何东西,做不到,做不到开始把佛放在心上,阿弥陀佛,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你怎么会不得感应!

  接著我回答这位居士的这封信,第二个说这一套专访节目属於净宗同修内部参考,目前还没有剪接完成,敬请诸位同学暂时不要流通,以免造成误会。我们现在是不流通,如果有同学拿到这份资料,你们自己看可以,不要拷贝,不要去(我们佛家讲)流通,就是不要传出去。对於这些事情,我在讲经的时候也讲得很多,在答覆一些访问的,我就讲得更多。因为今天世界动乱,动乱的根源与制度有没有关系?我觉得与制度关系不大。我还记得我初到新加坡的时候,演培法师,早年他是台北善导寺的住持,他是个讲经法师,我常常听他讲经,他讲经我都坐在第一排,所以我们就很熟。以后我出家了也讲经,所以我们就结成好朋友,他大我十岁。我到新加坡,有一天他请我,在他的讲堂里面,他把他的信徒召集起来要我去做一次讲演。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的规矩,古来祖师大德常讲「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非常重要。他也修净土,他不是弥陀净土,他修的是弥勒净土,求生兜率天的,求生兜率内院去亲近弥勒菩萨,所以跟我们还是不一样。他在新加坡已经那么多年,二十多年信徒很多,我那天去讲演大概的是有六、七百人。我们赞叹法师,让他的信徒对老师有信心,这很重要;赞叹他的法门,让他对法门起信心;赞叹道场,赞叹大众,这个重要!我们去讲演对他有帮助。如果说是到那里去宣扬我们弥陀净土好,这是无比的殊胜,那你不去跟人找麻烦吗?人家修了二十多年的法门,你去了之后,把大家信心动摇,他生起疑惑,这叫罪过,这不可以。所以一定要懂规矩,就是要赞叹,为什么?每个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的。一定要记住,佛在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么多法门?众生根性不一样。他是那一类根机,学那个法门他会成就,一定要赞叹,这是规矩,这也是礼节。我们懂得这个规矩,所以到很多地方,人家愿意请我们去讲演。不懂规矩的人,就是他自己修行那一套东西好,他那个方法好,别人都不如他,这个不行,这个叫什么?自赞毁他。在菩萨戒里这是重戒,《瑜伽菩萨戒本》把这条列为第一个重戒,自赞毁他不可以的。这些规矩一定要懂,自己要谦虚,要赞叹别人。

  我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认识圣一法师,这修禅的,禅宗的一位大德,我在那边讲《楞严经》。《楞严经》与禅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他也是邀我到他的道场去,禅宗道场。我看到他有四十多个出家人,每天在禅堂里面坐禅,我看了很欢喜,真干!他也请我讲演,我记得我好像讲了一个半钟点,赞叹禅,赞叹法师,赞叹道场,赞叹同修。我离开的时候在路上,必须要走半个小时的路,因为车开不进去。陪我去的有十几个同学,这是我们念佛的老同修,在路上问我,他说「法师,你这样赞叹禅,你为什么不学禅?」我就告诉他,「禅要上上根,至少要上根,我是中下根,那个法门不适合我,我学那个法门不能成就,所以我只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对它很羡慕、很赞叹、很尊敬,我知道我不够格,他们参,他们比我高!」这讲真话。禅宗的经典《金刚经》我们学过,《六祖坛经》学过,《永嘉禅宗集》学过,《永嘉禅师证道歌》我还讲过,我学的是什么?口头禅。所以这些知识必须要懂得。善财童子在《华严经》上,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赞叹一切法门,决定没有毁谤。那要毁谤就是谤佛,法门是佛传的,你谤佛、谤法、谤僧,这个罪业阿鼻地狱。所以一定要懂得赞叹,互相赞叹,这就对了。所以谈话当中,有一些话是口误。

  中国几千年来长治久安,它不是在制度上,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所以从前,早年我在台湾的时候,胡秋原先生常常讲,中国历代是知识分子做为社会上一个主流,这是什么?真的士大夫。从士大夫阶级,就是四民士农工商,这第一个是士,读书人。读书明理,读什么书?读圣贤书。从前读书人起码都能够做到,心是孝悌忠信,身是礼义廉耻,行是仁爱和平。虽然达不到这个标准,距离这个标准不远,读书人总是希望一生尽量接近这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那就是圣贤。所以读书志在圣贤,功名利禄是附带的,不是他主求的,中国社会的特质。所以无论什么制度,人好,有道德、有教养,都能做出好事;如果素质很差,把伦常道德都抛弃,甚至於反其道而行之,无论什么制度都出毛病。在从前帝王时代,末代的帝王违背了孝悌忠信,违背了礼义廉耻,马上就亡国,这个朝代立刻被别人取而代之。只要他这个帝王世世代代,都不离开伦理、道德、因果,他就一代一代传下去。因为中国人很有耐心,小小过失能忍,不会造反的,除非是做得太不像话、太严重,才引起革命,才把你推翻。所以这五千年长治久安,要晓得问题症结在什么地方?在传统教育。

  我这次回到台湾来治牙齿,没想到台湾从政的朋友们,很多都跟我见过面,我们也在一块讨论这些问题,我总是提醒大家教育重要。中国古人讲「家和万事兴」,家怎么和?有教,有教养,家就和。社会也是如此,社会只要把教育办好,社会就和谐。让人人懂得伦理,伦理是关系,关系一定要搞清楚,关系不外乎五大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叫五伦,五种关系。这五种关系,五种身分我们每个人都有,叫五伦十义,你在家里面,你对於你的父母,你是儿子身分;对你自己的儿女,你是父亲的身分,父母的身分;对兄弟,这是长幼的身分。离开家庭走进社会,社会有领导跟被领导,那你对你的部属,你是领导,领导是君;对你的长官,那长官是君,你是臣;同僚是朋友,关系搞清楚。懂得关系就懂得义务,我应该怎么做法,总原则不外乎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常常放在心上,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离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中国人,标准的中国人。所以我们今天不愿意看到分裂,甚至上一次我在此地跟诸位讲的,英国汤恩比博士,他书本里头有两段话,我把它节录下来,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宗教能拯救世界,他讲二十一世纪,他说宗教你看他只提出四个,四个是儒释道,加上西方的基督教,而且儒释道讲得最多。他对於中国文化是多么崇敬!第二个,讲谁是地球的继承者?他说中国人。中国人自秦就统一,一直到现在虽然改朝换代多少次,始终维持大一统,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

  我记得我第一次到美国,一九八二年,我在纽约沈家桢居士接待我,请我吃饭的时候,在座有很多当地美国人,那时候我们都第一次见面。其中有一个美国人就问我,这通过翻译问我,他说现在西方人跟过去西方人不一样,过去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所以对中国人很轻慢。现在我们知道中国人有智慧,他讲个比喻,他说一个一个人的比,讲全世界一个一个人比智慧,中国人第一;两个两个比,犹太人第一,中国人就比下去了;三个三个比,日本人第一。最后他问我,「法师,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团结?」问这么一个问题问我。因为他们都是基督教徒,我当时就笑笑,我说:「上帝安排的。」他说:怎么上帝安排的?「是!中国人要团结起来,你们还有饭吃吗?」大家哈哈一笑,问题解决了。这就说明西方人知道中国人的智慧,一个一个比是世界第一,中国人不团结,最团结的是日本人,犹太人团结。所以虽然是一个笑话,含义很深!我在美国的时候就告诉美国人,我说美国的这个政治制度不适合中国,中国的制度也不适合美国,你一定要懂得历史的渊源。中国是五千年传统,就好像做生意它是老店,几千年世世代代传下来老店,你怎么叫人家兄弟分家?叫这些伙计各个都离了,这不可以,这是做不到的。你们美国才两百年,你们在这里没有根,都是世界上各地来到这个地方来,移民过来的,你们没有历史文化的背景。所以你们搞民主,大家联合起来选一个代表人做总统,这是对的。你们都是摊贩,不是老店,摊贩应该是这样的。所以我这一分析,大家就很容易懂。你们是摊贩,中国是老店,所以你不能够要要求中国,把老店分开来当摊贩,这是很不道德的事情。我讲的话他们能听懂,他们想想也有道理。

  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中国人炎黄子孙,这大家常常讲炎黄世胄,一家人。这个家族的观念,这个血统观念,中国人全世界第一,最重视,你看我们有祠堂,我们有家谱。我这一生最值得安慰的事情,就在老家里把家谱找到,就剩这么一套。这一套再丢掉的时候,我们家庭的历史就没有了,断掉了,所以我赶紧把它印了三百套,就不会有失传。从家谱里面一查,我们老祖宗是黄帝,黄帝之前没有文字,但是有传说,所以它第一句话「伏羲之后」。从黄帝开始有文字记载,一代一代,到我这一代一百三十六代,没有中断,这个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只有中国人有。所以家谱是家庭历史,你对於你的家,知道老祖宗是黄帝。我们这个姓氏怎么来的?历史上记载得很清楚,是黄帝第六代的孙子,若木,那个时候的天子,因为那时候还是诸侯国家,天子是夏启,就是禹王的儿子启做国王,封我们的祖先若木为徐国的国君,就现在的徐州,封在这个地方。以后这个国没有了,就用这个做姓氏,所以这姓氏的来源就清楚。怎么样从庐江这一个支派,再从徐州迁移到凤阳,凤阳再迁移到庐江?迁移庐江的时候,是宋朝末年,元朝初年,蒙古人征服中国之后,逃难逃到庐江去,在那里生根。从庐江到我这一代,二十代,所以这个历史上记载得清清楚楚,哪有不爱家的道理!爱家哪有不爱国的道理!这个人一定要懂得。所以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国人能够在这一块土地上建立家园,几千年不衰靠什么?靠文化、靠伦理、靠道德、靠四维、靠八德。

  所以我在世界上走地方很多,自己一生没有道场,到处流浪,哪个地方请就到那里去,居无定所,也很辛苦。可是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就是没有道场,哪个地方邀请他,就到哪个地方去教学,四十九年如一日。所以我在苦难的时候,就想起释迦牟尼佛,就得很大的安慰!一直到现在,还是哪里有缘哪里去。这一次回来非常难得,各处的同修都希望我回来定居讲经,那我还就是看缘分。缘分就是哪一个道场欢迎我在这里长住讲经,所以这叫护法。佛法的兴衰不是讲经的人,是在护法。如果这个道场真正护持,所以我到我剃度的这个道场,台北圆山临济寺,现在这些老人都没有了,只剩下两个,一位居士九十多岁,陈居士;还一位法师,就现在住持真光法师,八十多岁了,跟我年龄差不多。我很感慨的对这两位老朋友说,如果我当年发心学习讲经,章嘉大师叫我学释迦牟尼佛,我很听话。如果寺院里面准许我讲经教学,那我就一直不会离开。要不离开,你看在这一个寺院讲经教学五十年,这个道场台湾第一。不但台湾第一,全国第一,有什么不好?我为什么离开?当时老和尚,这方丈老和尚告诉我,「你最好放弃讲经教学,跟大家一样学做法会、学经忏佛事。」我跟老和尚说:「我出家不是这个愿望,我出家是学释迦牟尼佛。」他说:「那好吧!那你就离开此地。」我是这么离开的,所以说护法重要!我要不离开对常住一定有好处,你这个寺庙里头有解有行,长年不断讲经,大概佛事比别人灵,做佛事也会都到你家里来,有什么不好?所以我一切都随缘。

  现在年岁这么大还是随缘,还要到处跑,还是居无定所。所以护法功德太伟大,我要不是韩馆长帮助我这三十年,我就没有今天的成就,我没地方住。最初她要我住她家里,我在她家住了十七年,不简单!讲经不中断,她替我张罗租道场、借道场,找这些听众。那时候听众不多,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最多也不过就是五、六十个人,三十年没有中断是讲台上练出来的。那今天就懂得,什么叫真正护法,年轻的出家法师、或者是居士真正发心讲经的,你给他机会,你能提供他的讲台,让他天天练习,只要不中断,十年就成就。我们那个时候学经教有一定的困难,没有长年讲经的法师,你到哪里去学?我是幸好在台中遇到李老师,他帮助我,我在台中十年,真正基础在那里打的。没有那个基础,怎么能成就?韩馆长帮助我三十年,就是让我每天都有上台的机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为什么?天天要备课,要准备。要准备你就没有时间去想妄想,天天要读经,你不读经怎么讲?现在学讲经方便,我这些年来留下来这些录像带、录音带,我估计应该超过一万五千个小时,这是学讲经的人很大的方便。你学一部经,你常常听,听我讲的,然后复讲,复讲十年你智慧开,你就通了,不难!所以我不需要办佛学院,办佛学院要有福报,我没有那个福报。我想找十个人住一个住处都找不到,所以现在这个心也死掉,不找了。我把这个方法告诉大家,任何人想学都能成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要不断的重复不要搞多,不要搞杂。这就是规矩,规矩就是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你自然就通。

  后面还有一条,他说目前所见的「和谐第二」,由台湾净宗同学拍摄或编辑,不是出自陈大会先生之手。因两岸文化环境不同,判断标准有差异,其中内容,如果有引起任何误会,敬请原谅。所以这个与陈大会不相干,与我也不相干,我也没有听过,我也没有问过。反正那个时候问答,一问一答,答完就了事,我也没有放在心上。所以大家如果觉得有不妥当的地方,可以把它删掉。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求社会和谐,世界和谐。

  这些年也是因为社会动乱,我在澳洲,承蒙澳洲格里菲斯大学的校长,跟昆士兰大学的校长,他们两位非常热心的邀请我,跟他们的学校教授做了两次交流,我们来讨论怎么化解冲突,怎样让这个社会恢复安定和平。我们把中国从前经验介绍给他,把佛法里面的教诲告诉他,他们听了很有兴趣,所以赠送我博士学位,聘请我做学校教授。我那个时候拒绝他,我说我不需要,出家人不需要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倒是很乐意跟你们这些教授座谈会,这个很有好处,我也受教育。这两位校长告诉我,他是希望我代表学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联合国邀请的这些专家学者,都是以教授身分,有这个学位。因为我觉得能够帮助联合国真正走向世界和平,这是好事,这是佛家大慈大悲的落实,我才接受。接受之后,先后参加了十几次的国际会议,里面三分之二是联合国主导的。所以也跟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接触过,没有别的目的,无非是把中国的经验、佛陀的教诲,跟他们交流,提供他们做参考。我们见面都非常欢喜,都很用心专注来讨论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完全落实,确实有很好的迹象,这几年这个时间没有浪费。现在年岁大了,体力衰,这些事情我希望年轻人接著去做。我能够在一个地方,把《华严经》能够讲圆满,就是圆满功德。这部经太大,要把它讲圆满,我估计最少还要一万个小时。我的寿命能有那么长吗?也就是需要十年的时间,十年九十三岁。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讲经讲到九十七岁,九十七岁走的。但是他讲经一个星期一次,我这是一个星期七次,没有特别原因,我很珍惜光阴,我不愿意停。早年体力好,一天可以讲四个小时,现在一天讲两个小时不吃力。这佛门的话,希望三宝加持,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好的来跟大家一起学《华严经》。

  这位居士提的这四个问题,我们今天刚好讲到治心,讲到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说法或做法,这叫真正的修行,唯有真正修行,我们烦恼习气才能够淡化。实在讲完全断掉不可能,那不是凡人,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一时顿断,这个不容易。所以佛知道六道凡夫习气很重,教我们另外一个方法,渐修,慢慢断。就说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淡薄,你就有进步。我们修行人看自己功夫,就从这个标准来看,真的,我今年的烦恼比去年轻,今年智慧比去年增长,这是真进步。受的苦难不要紧,苦难要接受,为什么?那是消除业障,最殊胜的一种方式。我们自己反省没有过失,可是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甚至於陷害我们,都好,真是消自己的业障。对於这些人不但没有怨恨,要感恩,为什么?他造的是不善业,成就我的善业。等於是学生参加考试,老师来考你,看你还生不生烦恼?还发不发脾气?还有没有怨恨?结果我一考试都通过、都及格,没有怨恨心,更没有报复的心。而且怎么样?生感恩的心,真的很感激,我这一关通过,这个考试及格。对老师只有感激,只有感恩,一定好好的修行把自己向上更提升,这是报父母的恩,报老师的恩。报恩不是挂在口皮上,要有德行,要有真正的修行功夫。

  清凉大师这里讲「巧观空有」,巧是善巧。如果只观空不观有,很容易堕落到小乘,为什么?什么都不干,完全走向定的境界,这就是声闻、缘觉的偏真涅盘,对於这个世出世间一切事不闻不问,有自利没有利他。只有菩萨才有善巧方便,看到什么?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他二边不著,心地清净。没有,不著有边;可是看到一切众生有苦、有难,全心全力去帮助,你看不著空。虽然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决定没有自己,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样的心态去行六波罗蜜,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空有二边不沾。做再多的好事,心里头没有痕迹,心永远是个空心,行永远是净行,清净行,你这样子你多自在,你多快乐!一心念佛,决定求生净土。生到净土,对於这个世间还关不关心?关心。这个世间的人只要有感,立刻就有应,跟诸佛、法身菩萨一样,永远帮助遍法界虚空界里面六道众生。有没有功德?不计较功德,空有二边都不著,哪来的功德!那个没有功德是真功德,为什么?一切都称性。与自性样样相应,与性相应,与相相应,与事相应,与理相应,与因果相应,法身菩萨修行是这样一个境界。

  我们在经典里面学到什么,要真正理解它,而透彻的去理解,要把你所理解的变成自己的受用。我们从事相上来说,变成自己的生活,变成自己的工作,变成自己的处事待人接物。佛法活学活用,这才能得到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不是学了没有用的。学了没用的何必浪费时间?何必浪费精神、浪费体力?那就错了。这个用是正用,一丝毫邪曲都没有。《楞严经》上讲的,决定没有委曲之相,与一般大乘经里面讲的八正道完全相应。那人在正道当中去行道,在正道当中去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正,这个才算是我们对经教真的学到了。然后才晓得古大德的一句话,「世味哪有法味浓」!什么东西能叫你最开心、叫你最快乐?佛法。世法里面,正法也能教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比不上佛法,佛法真的叫你得究竟乐、得圆满乐。你才不能舍弃它,把它看作我们这个世间第一桩大事。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0七七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四「本分」最后的一段,第三段「别陈其名」。

  经文为我们说出十住的名称,清凉大师有简单的介绍,我们学习到前面的三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修行住,清凉大师的文字不多,但是含义非常深广,当然向下还要说到。「巧观空有,增修正行故」,这一句关键就是在巧,观就是看,怎么样去看空跟有,这在佛法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我们如何来看空有,看它的真相。而真相,真相是空有不二,或者是说空有都不可得,有不可得,空也不可得,那才叫巧,空有不二,这才能够增进修学正行。正行与性德、与诸法实相完全相应,这就是正行。所以,真正的正行是谁?是明心见性的法身菩萨,《华严经》初住以上,他们真的是正行。十法界,四圣法界是相似的正行,很像,不是真的,六道凡夫与正行完全相违背,违背就叫造业。造业当然就有果报,为什么?跟你讲真话,因果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迷了自性的时候就有因果,觉悟了自性,因果就没有。讲没有还不是事实真相,宗门有个公案叫野狐禅,百丈大师的故事,所谓是「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你看这个因果多么严重。说错一个字,这教人,人家来向他请教,请教什么事情?这也是一位大法师,向这个法师请教,说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的回答说「不落因果」。你看回答四个字,就错了一个字,果报五百世堕到狐狸,畜生道,五百世狐狸身。

  讲经答覆问题可不是简单事情,所以我们年轻听到这个故事,怎么敢发心讲经?讲开示是更不敢,讲开示比讲经还难,讲经是有经做依靠,讲开示没有,非常容易犯过失,我们不敢发心。老师勉励我们,你们要不发心,将来没人讲经,佛法就断了,你负不负因果责任?还要负因果责任。讲也怕因果,不讲也怕因果,这怎么办?老师教我们讲注解,古大德的注解,我们要是依照他的讲,错了,他负责任,他注错了,不是我讲错,这给我们很大的鼓励。所谓讲注解,到以后我们在经教里面学的时间久了,才恍然大悟,这什么回事情?这就是复讲。头一个复讲的阿难尊者,把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讲的经复讲一遍,不加一个字,减一个字可以,不能加一个字,没有自己的意思,这个好。佛门里世世代代的高僧大德,都是这个方法锻炼出来的,真是谦虚、恭敬,不敢有自己的意思。自己是凡夫,一品烦恼没有断,经上给我们讲的,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统统没断,就是凡夫,凡夫知见跟自性都是相违背的。你说这个东西多可怕。所以学阿难,阿难复讲,我们今天依照经典,经典是阿难的复讲,依阿难做老师,我们复讲老师的。这个方法世世代代承传,一直到现代。我们在台中学经教,李老师是讲古今大德的注解,那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李老师有没有加自己的意思?没有,也是怕加错。

  野狐禅到最后怎么结束?这个老狐狸变成人身,百丈大师每天升堂说法讲经他都来听,是个很忠实的听众,常常来听经。别的人不知道,都尊敬他,老居士,百丈法师知道他不是人,他是狐狸,百丈大师从来没有说出来。他有一天向百丈大师请教,他就说他的果报,有什么方法能够让他脱离畜生道?百丈大师告诉他,明天我上堂说法,你来,你把从前人家问你的话怎么问法你来问我,我给你解答,你就能够脱离畜生身。第二天来了,来了之后,百丈大师升座,他就提出问题,他说: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师回覆他,「不昧因果」。你看就改一个字,他答是不落因果,这不昧因果,他马上开悟,真的,第二天就往生。到第二天,老和尚知道,大家带著畚箕、带著锄头到后山去,后山那个老狐狸往生了。去给它办后事,给它诵经超度,把它埋起来,依照出家人的仪规来给它做。你看不落因果、不昧因果,不昧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没有因果,还是有,凡夫不知道,他清楚。所以,你看我们过去这些祖师大德,安世高大师,这是汉朝时候从西域到中国来传法的。他在广州还了两次命债,过去生中误杀的,这一生中也被别人误杀,他来还命债的。真的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丝毫不爽。我早年学习《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部经就是安世高大师翻译的,所以一定要介绍翻译的人,在《大藏经》里面查他的传记。他确实有神通,对於宿世今生这些因果报应了如指掌,这叫不昧,不是没有。该还命的时候知道自己还命,该还钱的时候知道自己还多少,一点都不会差错,这才能够修行正行。

  巧观,后面有详细的说明。我们讲堂以及在电视机前面的大众,每次听经,多数不能够固定,所以我们每一堂课都会讲得很清楚,希望我们都能够得到殊胜的利益。纵然重复也不怕,佛法不忌讳重复,为什么?有几个人听一遍会开悟?我们一生没见过。没有开悟就得重复的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在佛门里面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长时薰修。不断的重复,我们的印象才会比较深刻,境界现前,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至少不犯过失,这就叫修行。所以佛法不怕重复,我们跟学校读书不一样,我们修行人没有别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是要时时刻刻发现自己的过失,发现过失就是佛家讲的觉悟了,把过失改正过来,这叫修行。过失总是痴迷、邪恶,你怎样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这位菩萨在修行住中,「令此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这叫巧观。巧观,佛菩萨真的慈悲,这对谁?对我们初学。这一点意思我们了解之后,感恩的心才会生出来。菩萨真的慈悲,无数次的重复,让我们养成汲取正法的习气,把世间习气远离,这叫真功夫,这叫真正慈悲,真的爱护。

  这里面第一条,「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那生灭」。这是事实真相,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科学,一切诸法确确实实,在我们没有学佛之前,我们一般人会感觉得岁月无常,一年一年过去,时间很短促。小时候觉得一年很长,等好久才过一个年,现在到年老的时候,怎么时间过得这么快?一年好像一弹指一样,怎么又过了一年,明天十二月一号了,这就是觉悟了。觉性更高一点,一天一天的过去,再高的,一秒一秒的过去,过去永远不回头。所以世间什么最可贵?没有一样东西比光阴更可贵,古人有句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寸金买不到一寸光阴,光阴一去不再回头。几个人真的明白,真的警觉到?真警觉到,他就一定是要抓住光阴。光阴抓不住,抓不住要怎么办?决定不能让光阴空过,要成就我的道业,他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我们学净宗的同学,我们的目标方向在哪里?方向是西方极乐世界,目的是往生亲近阿弥陀佛。那我们每一念光阴都不能错过,这每一念什么?每一念都是阿弥陀佛,一念把阿弥陀佛忘掉,这个光阴可惜了,没有抓到。如果念念都抓到,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需要多少时间?古人有许多人给我们做样子,一般都是三年,一千天;一千天你能够念念抓住,恭喜你,你成就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契入华严境界,我们这个地方读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大方广佛华严》,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是听佛说,你一千天功夫你就真正证得。现前我们是看到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那生灭,这是现在科学上所讲的现象,弥勒菩萨给我们讲的比这个细。弥勒菩萨给我们讲一弹指,每一个弹指都是「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比刹那短太多了。

  「而未会得法身真常之理,是名观一切法无常」,菩萨还没有体会得法身真常。像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这句话他说了,他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你见性的时候,性是真心,自性里头没有念头,不起心、不动念,如如不动,它里头没有变化,生灭是变化,没有变化,这是自性。自性起作用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里面现的相就是念念不停、刹那生灭,要知道这是从体起用。可是你要知道,体不生不灭,相与作用哪来的生灭?这个境界从什么地方你看得到?从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念,你不能看相续相,你看相续相那就是念念不停,刹那生灭。就像我们看电影,你看电影银幕里头什么相?看一张幻灯片的相,它没有生灭。放映机的镜头打开,一张幻灯片投影投射到银幕,它有没有动?没有。而且现,一时顿现,没有先后,整个幻灯片的画面统统印在银幕上,一张。我们知道电影,从前老式的电影,不是现在数码式的,用胶卷的,胶卷、幻灯片的这种电影。放映机镜头打开,一张照进去,再把它关起来,换一张再打开,第二张镜头又进去,你看到的是幻灯片的连续的相续相,你没有看到真相。真相怎么样?真相没有生灭。弥勒菩萨讲的那是真相的真相,我们在电影院看的,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的眼睛看花了,以为它都有动,其实它没有动,看花了。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实际上的状况是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张的幻灯片,这不可思议,我们无法想像,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一兆是多少?万亿,一万个亿是一兆。

  你从这上看才晓得,真的,佛讲的动静不二懂得了,什么叫动静不二?动静都不可得。没有见到这个事实真相,像我们一般人看到的现象,看似无常,一切法无常,真正明白人入不二法门,华严境界是不二法门,一切诸佛的实报土都是不二法门。什么样条件之下你才能见到?妄想分别执著这三种障碍统统放下,你就见到。这三种障碍只要有一种没有放下你就见不到,你见到的是生灭的现象,是念念不停的现象。不明了事实真相,苦!这个里头起妄想分别执著,造业、受报,你不能不受。事实真相明白之后你心就定了,心就回归自性,自性本定,这时候你得到真常的受用,常乐我净,大乘教里面讲的法喜充满。这句话,没入境界的时候,你听了好像是懂,其实呢?其实你不懂,常生欢喜心,你也不是真懂。真正的境界说不出来,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常讲唯证方知,你证得这个境界你才知道,别人跟你讲总是隔一层,叫隔靴搔痒,这才是事实真相。可是像这些理事,佛要不是一再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我们怎么会知道?不知道你怎么会放下,你无从放起。所以佛对九法界众生,十法界里面的佛也包括在九法界,算是菩萨,最大的恩德就是讲经教学,让我们长时间的薰修,总算把这事情搞清楚,愈是清楚、愈是透彻就愈容易放下,这真干!这是无常。

  第二「观一切法苦,谓此菩萨,观五蕴诸法,有生有灭,皆能逼迫於人,而未证得涅盘之乐」。这是《华严经》上法身大士示现给我们看的,其实呢?其实他们都证得涅盘,都会得法身真常。这些人跟释迦牟尼佛、跟惠能大师同样的境界,今天来做这种示现,我们要感恩,是来教我们的,是来提醒我们的。一切法苦,苦在哪里?苦在它有生有灭,它生我们喜欢,灭的时候我们感觉得难受、感觉到苦。人间之苦事,大苦事,是生离死别,这是人世间的大苦。观一切法,看一切有情众生,看花草树木,乃至於看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有荣有枯,春生夏长,荣,秋收冬藏,树叶都落掉,枯,年复一年;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古人常讲的沧海桑田,都摆在我们面前。有情众生很苦,无情的众生也不例外。过去我们总以为树木花草无情,山河大地无情,现在我们知道,只要是物质,一粒沙、一微尘,沙,我们曾经看过同修们到印度去旅游朝圣,用小瓶装的恒河沙带回来给我们看,真细,像面粉一样,很细。每一粒沙,现在我们都知道,它再小,它是物质,它既然是物质,弥勒菩萨就说了,它有识,它有情识。

  我们在课堂里面学习,常常跟诸位报告,科学家所讲的信息,佛家讲的情识,是一个意思。性德里面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性德,觉悟的时候有见闻觉知,迷的时候见闻觉知就变质,变成什么?变成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恢复它本来的性德就是见闻觉知,不生不灭。你要知道,觉悟了,离开十法界,受想行识变成见闻觉知,它并没有消失,它变态、变体了,我们得认清楚。觉悟了就是受想行识变回去,变回去就是见闻觉知,这就是觉悟,迷了的时候,我们的见闻觉知变成受想行识,就这么回事情。受想行识苦,受什么?受苦。有没有受乐?没有,决定没有。有时候觉得我们很快乐?佛说了,那是什么?你苦暂时停止一下,你就觉得很乐,你想想对不对?苦是真的,苦不会变成乐,乐是假的,乐会变成苦,乐极生悲。你吃很好吃的东西,很喜欢吃的东西,吃得很舒服很快乐,这是乐;要让你连续吃十碗,吃二十碗,吃三十碗,你就苦了,乐就变成苦。乐会变成苦,乐是假的,苦不会变成乐。人家打你一鞭,苦,打十鞭更苦,打一百鞭苦,不会打出乐出来,所以那就是真的。这我们要懂、要明了,苦不会变成乐,乐会变成苦。苦乐都是假的,佛法里面讲的乐,苦乐二边都没有,这叫真乐。极乐世界不是我们想像那里一定很快乐,错了,乐是坏苦,哪有这回事情?苦乐都没有,那叫真乐。

  极乐世界的同居土,上面不说,上面那个境界太高,那都是佛菩萨的境界,我们讲同居土,像我们这一类的凡夫生到极乐世界,为什么也有诸佛菩萨一样的乐,真乐?是因为那个世界没有相对的缘,没有,诱导你快乐的缘没有,引导你受苦的缘也没有,那个环境天天学习。你看佛在经典里面,没有说极乐世界有政府、有国王,没听说过,那个世界奇怪,没有这些组织。居住的环境非常美好,而人又多,没有听说那个地方哪一条马路,哪个名字,门牌号码,没有,统统都没有。而且怎么样?生到极乐世界人的身体、面貌大概都相同,都像阿弥陀佛一样,你看都是一样的。一样的,张三李四怎么分别?这都成了问题。不用操心,到极乐世界,心里自自然然明了,绝对不会错误。他用不著街道名称,因为什么?你只要一想,我想哪个人、想到哪家去,已经到了,连路都不要走。这是高科技,我们今天世界科技没有发达到这一点,我要到哪个朋友家去,我一想身就到了,极乐世界办得到,我们这个世界还办不到。所以我们讲佛经里有高等科技,我们这个世界的科技跟它相比那是幼稚园。他们生活起居不操一点心,一切事情都是心想事成,吃东西,想吃什么,东西就摆在面前,不想吃就没有了,也不要收碗,也不要洗碟子,哪有那么多费事的事情。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穿什么衣服,衣服已经穿在身上,不需要去买料子,也不需要去裁缝。阿弥陀佛是大科学家,不是假的,不像我们在这个世间,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到那里什么都不要操心。我们真的要想去,现在就什么也不要操心,只把佛号放在心上,念念不停,你念上三年,功夫成片,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事情就办妥,就成功了。

  涅盘之乐,涅盘就是不生不灭,生不生不二,这是如来的大般涅盘。确实是不生,不生为什么会有生?众生有感,佛菩萨自然现形,现形我们叫他做生,不现我们叫他做灭。现没生,为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你怎么能说他生?生尚且没有,哪来的灭?这桩事情很不好懂,可是我们在现前看到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我们在这里头细心观察,看什么?生、不生不二。我们的意念告诉水,水是矿物,我们喜欢它,我们感恩它,这个信息它收到,它给我们的反应是非常美好的结晶,雪花结晶。但是它那个雪花变化非常快,你在显微镜里面看到它变化,看到这个结晶一片一片的,这花好像展开,展开完之后它马上就缩小,就往下缩,它不停的。所以,用显微镜照相去拍这个照片的时候,张张不一样。这个境界显示什么?佛经里面所讲的生灭同时,所以叫它做不生不灭,意思是这样的。从这个现象,你要是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就可以能够以此例知,所有一切物质现象跟这个现象不二。这是不生不灭之乐,你把这个事实真相观察清楚了。

  下面第三,「观一切法空,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皆悉空寂,而未能得真善之法」。大乘教里头,特别是般若经,般若经的分量很大,可是一般人我相信都念过《金刚经》、念过《心经》,由《金刚经》、《心经》就能代表六百卷的《大般若》,全跟你讲空。《心经》一开头,第一句就讲「观自在菩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一切法,色受想行识,展开就是《百法明门论》,浓缩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所以五蕴就代表一切法,一切万法归纳成这五大类。我们凡夫看有生有灭,为什么?念念不停,刹那生灭,跟前面讲的是一桩事。一切法既然是空寂,这看到了,看到这个层次算不错,见到诸法的总相。在佛法里面多半说谁?说阿罗汉,阿罗汉知道一切法空,所以他真的能够放下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真能放下;放下,六道就没有了,超越六道。他没有能得真善法,什么是真善法?在佛法里面讲,出世的善法是真的,不是世间人天之善。六道里面的善恶是相对的,超越六道到四圣法界,没有善恶了,那叫真善。还有善恶,善恶对立的善都不善,为什么?它感得报应,你看善生三善道,恶堕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这个善不是真善,真善是阿罗汉以上,这真善。四圣法界里面有染净,没有善恶,而染净是对谁说的?对六道讲,六道是染,四圣法界是净。我们一般讲,在十法界里面讲净土,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但是他还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得清净心,他没有得平等心。我们用《无量寿经》的标准来说的话,就是他们得到清净,平等没有得到、觉没有得到,只得到清净。什么人能得到平等?法慧菩萨得到平等,五个字都得到,清净平等觉都得到了。

  所以在四圣法界,他们的功课是什么?在那个地方继续修学,修平等觉,清净他得到了,他修平等觉。不分别就平等,分别就不平等。觉呢?不迷就觉,迷就不觉,迷是什么?迷是起心动念。所以诸位要晓得,迷的作用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他就觉了。他要是一觉了的话,十法界没有了,所以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也是梦幻泡影。十法界没有了,他到哪里去?到一真法界去,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就叫一真法界。我们在《华严》里面常说「回归自性」,真的回归自性。只是回归自性什么?他迷的习气没断,就是起心动念的习气没断,所以他现相,如果习气要断了,相就没有了。所以《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是真的,包括诸佛如来的实报土。我们晓得实报土是无明习气没有断,有这个现象出生,如果一断之后,这个现象就没有,佛的实报土也没有,剩下来是什么?常寂光土,那真的,那是自性;你回归常寂光,就是佛家讲的究竟圆满佛。在《华严经》这五十二个位次,它是最高的,第五十二个,叫妙觉,妙觉住常寂光。

  曾经有人问过我,要是回归到常寂光,还会不会回来度众生?众生很苦,他还回不回来?要知道,常寂光那个状态之下,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也没有,那叫真干净。他会不会再回来?肯定回来。为什么?惠能大师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什么?《华严经》上有解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就是他本自具足的。常寂光里面有智慧、有德能、有才艺、有相好,本自具足,只是怎么样?不现。佛家讲隐现,常寂光是在隐的状态之下,你完全见不到,当它起作用它就现前,它什么都现,样样都现,没有一样是有欠缺的,这么个状态。隐显不同,它怎么会不起作用?不起作用,我们学佛学它干什么?学到最后什么用都没有,哪有这种道理!成佛为什么?大愿,看到众生可怜,普度众生,是为这个而学佛的。学成之后不能度众生,我学它干什么,不叫白学了?这个道理要懂。我们学佛同修,你们进佛门来都发过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每天早晚功课至少都要念一遍,天天在发愿,发到最后还不起作用,那不白干了?所以要晓得起作用,肯定起作用。起作用他也不会起心动念,这个高,这个叫真的是大般涅盘。

  有体、有相、有用,而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什么?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也是大乘教里面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这个境界,它有大作用。没有一丝毫副作用,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有副作用,那就拖泥带水,不干不净。所以这叫妙用。你看《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四德是性德,德就是用,就是作用。第一条「随缘妙用」,随缘是什么?随众生心,众生心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佛菩萨应的时候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这叫妙用。我们跟一切众生也有感应,不过我们这个感应没有佛菩萨那么样的敏锐,众生极其微细的念头都能感动他,我们这是很粗的、很明显的我们才会受感动,见色闻声会感动。但是我们感动的时候,应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众生有苦有难,我们也会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他,但是我们有分别、有执著,附带这些东西;附带这些东西,这个东西造业。感应帮助人,这不是造业,这个我们一般讲是功德,但是这里头掺杂著分别执著,那就是造业,这就是后遗症。这是我们跟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佛菩萨没有这个后遗症。

  世间善、出世间善,我们在此地也能体会到,什么叫世间善?什么叫出世间善?离妄想分别执著,那个善叫出世间善。如果带著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世间善,为什么?你出不了世间。特别是三个都有,妄想分别执著,那你离不开六道,你所做种种善法决定是得人天福报,人间天上,你得的是这个。放下一切执著,你出离六道,算是出世间善,但是你出离不了十法界,还不是真正出世间善,出不了十法界。必须要把起心动念放下,这才超越十法界,回归自性。这个时候你的生活空间大了,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都是你生活的空间,你想到哪里去就能到哪里去,你的活动范围大了。我们今天活动范围是超越不了六道,而且我们的欲没有断,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这五桩事情没有断,我们的生活空间缩得又小了,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没有分,我们只能在欲界。三重关,第一个要破欲界,第二个要破六道,第三个要破十法界,那才叫真正出世间善法。

  下面第四,「观一切法无我,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皆空,即能趣入无我之境,而未证得八自在之真我,是名观一切法无我」。这是什么人?这是阿罗汉,小乘;在大乘里面,用华严境界来说,十信位前面六信,从初信到六信,没有出六道;没出六道,观一切法皆空。自性里面的智慧他得到一分,这一分叫一切智,一切智知法总相,对一切法的总相他知道。一切法的总相是什么?空,万法皆空,阿罗汉证得。所以他才真正的做到无我,无我就出六道轮回。所以我们要记住,我什么时候能出六道轮回?什么时候无我,就出六道轮回;如果还有个我,决定在六道里面。你看无色界天,他们定功很不错了,已经成就非想非非想空,生到四空天的天顶,就是出不了六道,四禅八定达到最高层。在楞严会上,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讲,阿罗汉再向上提升一层,修成九次第定。四禅八定是八个阶级,四禅上面是四空定,四禅定加四空定叫八定。我们称四禅八定,实际上就是八个定,不是四禅外头又加八个定,不是这个意思,是四禅定跟四空定合起来叫八定,这是世间禅定达到最高峰。到这个境界里面,六道里的状况你就完全清楚、完全明白了,不是猜想的,不是推理的,不是比量,全是现量。

  无我,什么时候开始放下我?阿罗汉也不是一下就放下的,一下放下那叫顿超,有,太少了,一般人是慢慢的一点一点放。给诸位说,从开始修行的时候就开始放,年年要放,月月要放,天天要放,放什么?不执著,学著恒顺众生。佛教导我们,第一个身见,一定要知道身不是我,不必样样为了这个身,那你就造业了。什么是我?灵性是我,或者我们修净土,我可以告诉诸位一句真话,什么是我?阿弥陀佛是我,我就是阿弥陀佛。你看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开示里面讲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这两句话说的是什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华严经》上说的,这是真话,那你是真正认识自己了。我心是阿弥陀佛,我就是阿弥陀佛,你怎么会不到极乐世界去?千万不要搞错,这个身是我,身是我那麻烦大了。身是假的,身是个生灭法,有生一定有灭,我不灭。

  这个现在连很多外国人都知道,现在在欧美,相信有轮回的人愈来愈多。这里头第一个因素,是在这个世纪初,要讲上一个世纪,二十世纪中叶,欧美心理医生愈来愈多。心理医生为大家治病通常用的手段,现在非常普遍,催眠。将病人让他入深度的催眠状态,他能讲出他过去世的事情、生活状况,能回到再过去世。我看到一个报告,居然能够回忆差不多是八十世之前,时间差不多是四千年,问他那时候住在什么地方?住在洞穴里头,那时候人还不知道该建房屋,住在洞穴里头。证明人真有过去世,既然有过去世,当然就有未来世,所以相信因果轮回的人愈来愈多,成长得很快。可见得这桩事情不是假的,身不是我。所以这些心理医生得到一个结论,人没有死,生死是身体,而不是你,你不会死的。他们把这个看做灵魂,灵魂不死,他会再到人间来。佛法对这个事情讲得非常清楚,真正明白了,对这个身就看淡了,对於灵性不灭,佛家讲灵性,不是讲灵魂,灵魂是什么?灵性迷了叫灵魂。灵魂出不了六道轮回,灵性就出去了,超越六道不叫灵魂,叫灵性,他不迷,他觉悟了。所以头一个教我们放下身见。

  第二个,你真正学了佛法,你不会怕死,为什么?没有生死,生死是换个身体而已。人的福报是自己修的,命里有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求也求不来,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我们没有见性,见性那就没有话说,自性里面是无量的福报、无量的智慧,样样都无量,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没有见性的人一定要靠自己修,所以要断恶修善、要积功累德,你的福报才能不断向上提升。在六道里头,天有二十八层天,不是迷信,为什么?你可以证得。用什么方法证得?修禅定,只要你肯修禅定,定中境界突破空间维次,你就能见到。佛法是科学,科学是讲拿证据来,佛法你看看信解行,后头是证,证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把佛在经上所说的这些统统证实,《华严经》上讲华藏世界,你真把它证实,你真到那里去了,你就晓得这不是假的。净土经里面讲的弥陀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你真去了,真看到了,你还能不相信吗?特别是西方净土比较容易见到,这是阿弥陀佛无比的慈悲,你念佛念到一定的功夫,这个境界就现前,这是佛本愿威神加持,你看到了。慧远大师,东晋时代的,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绝不骗人。他在往生前告诉大众,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见到了,佛来接引我,我要往生了。又告诉大家,这个境界过去曾经三次见过,他没有跟任何人讲,他说今天第四次,而且看过莲社有不少同学已经往生的,都在阿弥陀佛的后面一起来接引他。佛法要你亲证才算数,你没有亲证不算,那你是道听涂说,你自己得不到受用。你亲自见到,亲证到,你得到受用,你信心绝对不会动摇。

  所以我说佛法是科学,我学佛的时候老师给我介绍佛法是哲学,我现在明白了,从理上讲是哲学,从事上讲是科学,而且都是达到登峰造极,达到究竟圆满,这是一门真正的大学问。我们这一生遇到了,是无比的幸运,真正明白人,要把这桩事情当作我这一生唯一的一桩大事,其他的那叫鸡毛蒜皮。天上人间的富贵不可以贪恋,有丝毫贪恋,这个机缘就失掉,你出不了六道。我们想想我们过去生中,有没有遇到这个境界?我们相信肯定有,为什么还堕落在今天这个样子?没有真正把握到,也就是说,对天上人间的富贵有贪心,有一丝毫的贪心就被它拉回来。所以佛在经上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只要有一条,你就走不了,五条统统具足还得了吗?绑住了。阿弥陀佛再慈悲,拉也拉不动,他只好放弃,等你哪一天自己放手,他再来接引你。我们自己明白这个道理,这一生不干傻事,决定撒手,要放手。这个世间什么都不要贪,什么都不要执著,别人赞叹我,不要起欢喜心,别人侮辱我,也不能有怨恨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我们跟阿弥陀佛一个心、一个愿,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八万四千法门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不容易突破,净土法门没有,这是个很特殊的法门。条件是信愿行三个字,你看它后头没有证,这就容易多了,要后头有证,那就不容易,要证的话,你不得一心不乱是去不了的。他没有证,没有证,换句话说,我行的功夫到功夫成片,这是行,就决定得生。如果能证,那就是事一心、理一心,当然好,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这个是有一点难度,但是凡圣同居土的门大开,一丝毫难度都没有。

  这个地方讲,「而未证得八自在之真我,是名观一切法无我」。八自在我们留到后面再跟诸位细说,这个地方把这八个名称跟诸位报一下。佛家讲我,真我,真我是有八种自在,那是真我,如果你没有这个,这个我是假我。八自在见性就证得,就是常乐我净的我,这四个字都是真的。常,永恒不变;乐,是苦乐二边都没有,这叫真乐;我,八种自在,自己真做得了主,我们现在不行;净是清净,我们身不清净,心也不清净。说明我们现前这个身、妄心,都不是我,不可以执著,执著是错了。这八自在,第一个,「示一身以为多身」,我们做不到,这是什么?分身。如果我们有这个本事的话,现在很多人请我讲经,我可以都答应,每个地方我都现身,我做不到。法身菩萨做到,他有这个能力。第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一微尘身,一个身,一个身能够周遍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不算太大,一尊佛的教化区,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究竟多大?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一个银河系是个单位世界,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到一千个大千世界,再乘,乘两次,十亿个,十亿个银河系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我们这一个身能够遍满十亿个银河系。这我们做不到,法身菩萨他能做到。他能做到,我们就可以能够想到,大千世界这里面的众生起心动念那就是感,他当然能应,他身遍满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众生起个念头他都知道。感应道交,不失时节因缘,道理在此地,他有这个能力。

  第三「大身轻举远到」,这都是从事相上说的。现一个大身,这个身多大?是随自己意思,能现大身、能现小身。轻举远到,想到什么地方自然到,不需要交通工具。阿修罗能现个大身,我们在佛经上看到的,他站在大海里面,大海很深,他一半的身体在海底,一半身体在海上,像高山一样,他现个大身给你看。第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分身是说一个人他能现各种不同的人,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这都是属於神足通,我们一般讲的神通变化。同学们如果看过《西游记》,你看孙悟空七十二变,他能变一棵树,他能变一朵花,他能变一个房屋,这就是现不同种类,他在一处,常居一土。第五,「诸根互用」。我们现在这个根只有一个用处,眼只能看不能听,耳只能听不能看。他六根互用,眼能看,也能听,也能尝味道,也能闻气息,他每一样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的作用他统统具足。身也是如此,要是见,全身都能见,无论哪一边他都能看到,他身能见,不要用眼,整个身体他都能听,六根互用。

  《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菩萨都有这种能力,六根本来就是互用的,不是局限於一种。我们现在是迷失了自性,这样好的用途我们自己都失掉,这是迷失的,不是真的丢掉;破迷开悟,我们的能力都能够恢复。恢复这种能力,现在这些科学种种发明都毫无意义了。看到远方,需要用电视吗?不需要,想看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境界都在现前。想听,也用不著手机,多笨!十方世界的音声你都能听得很清楚,也不会受电波干扰,能力都恢复了。这个能力,六种神通是本能,知道过去、知道未来,知道此界、知道他方。灵性愈往上提升,这个能力就愈来愈大,到破无明、证法身的时候,这个能力就周遍法界。这个现在我们能相信,不怀疑。我们在《还源观》里面学过,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乃至於自然现象,都有三种周遍。第一个是周遍法界,第二个是出生无尽,第三个是含容空有,我们一般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整个宇宙里面的信息他全通了,法身菩萨。只要我们做到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这个能力就恢复。如果你要依照佛法去修行,修行功夫成就,这个现象不现前,那佛经是假的,佛就是妄语。在印度、在中国、在许多地区,这二、三千年来多少修行人功夫成就,把佛在经上所说的全部证实,这不是假的。

  所以佛家讲三转法轮,那很有道理。三转就是三种教学的方法,第一种叫示转,就是做给你看,我们今天讲身教,仁义道德、五伦五常我做出来给你看,你相信了。第二种是劝转,你看到觉悟了,很好,你看了没觉悟,再劝你。第三是作证。这是符合於科学的精神,拿出证据来给你看,你还能不相信吗?念佛往生的,三个月前告诉你,我哪一天走,到那个时候真走了。他又没有生病,很正常的就走了,三个月之前告诉你,这我亲眼看到的。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居士,他往生的时候是三个月之前,他是没有告诉人,他写在一张纸上,就写日期,哪一号我忘记了。几月几号,几月几号,写了十几个几月几号,写在一张纸上,家里人也不敢问,他写这个干什么?那一天他走的。三个月前,这不是假的。走之前一天,往生前一天,他请我给他做三皈依,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也不糊涂,没想到他第二天就走了,走得那么潇洒,走得那么自在。还有证明,他一大堆的冤亲债主跟著助念的法师回到居士林,在居士林附在一个女孩子身上说话了。他们很多人是老林长的冤亲债主,今天看到老林长念佛往生,他们很受感动。他们不找麻烦,只希望居士林给他方便能给他听经,给他在那里修行,他们也都想念佛求生净土,好事情。李木源居士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说我们一定满他的愿,我们的讲堂是开放的,欢迎他来听经。他附体告诉我们,念佛堂的光太强,他们这些灵鬼不敢进去,要求在斋堂,就是饭厅,饭厅里面装电视,播放《地藏经》的录像带,他们在那里听。我们答应了,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大概播放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他们很感激,走了。这是证明,见到老林长往生极乐世界,不是假的。我在居士林的时候,居士林非常热闹,每天吃饭一千多人,星期假日三、四千人,免费供应,也不一定是信教不信教,你来吃饭我都欢迎,我们做了好几年。

  所以,六根互用是我们的本能,什么时候能恢复?心定下来就恢复。禅定能得神通,只要得清净心,小小一点清净心,首先恢复的是天眼、天耳。中国大陆所讲的特异功能,他能够看透,墙壁可以看透,外面境界他都清楚,大楼,楼上面、楼下面他都看得清楚,人在里头做些什么。天耳通,别人说话很轻,说些悄悄话,你也听得很清楚。头一个是这两种能力恢复,天眼、天耳,小乘初果,《华严经》讲的初信位菩萨,就有这个能力。二信位菩萨又加了两个,就是他心、宿命,知道自己过去世,很清楚,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这很厉害,有他心通。三信位的菩萨能力又提升,三信位就有变化,他就能分身,能变化。到阿罗汉的时候,见思烦恼断尽了。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他有证明的,不是说假的,真有这个能力。所以说我们自己好好修学,都能够证得,证得才是真的,听说不能算数。我们要加紧用功,要真正把这个事情当作一生第一桩大事去办。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放下,能吃饱、能够穿暖够了,其他的都不要了,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0七八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本分最后一段,「别陈其名」。

  我们学到清凉大师注疏的第三个小段,就是十住第三住,「巧观空有,增修正行故」。在经里面,世尊为我们说出修行住的菩萨,「十种行观一切法」,这都是三住菩萨所修的。十种行,我们学到第四,观一切法无我,我们把这个文念一遍,第四这段文念一遍,「观一切法无我。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皆空,即能趣入无我之境,而未证得八自在之真我,是名观一切法无我。」这里面给我们讲到八自在真我,这是属於佛学常识。老同修对於这个我,佛家讲的无我,有这么一个概念,可是很少人能够清楚「我」的定义。在《佛学辞典》里面,诸位能查到佛家讲的我,真我,有主宰的意思、有自在的意思,可见得我们这个身不是我,为什么?身没有主宰的意思,也没有自在的意思。我们身能做得了主吗?要真能做得了主,我相信每个人都喜欢年年十八,多好!谁能做得到?没有一个人能做到,随著岁月迁流,不知不觉就老了。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不是,一天比一天老?还不是,一刹那比一刹那老。这做不了主,没有主宰,我们想自由自在也做不到。

  可是佛告诉我们,你有真我,这个真我是什么?你真做得了主,你真的得大自在,那个自在是没有边际的,佛给我们略略的说了八种。八种的名称,昨天跟诸位报告了,今天我们去查资料,《三藏法数》里面,《涅盘经》里头有,「八大自在我」。这就是佛法讲的常乐我净,你要是明心见性,这四种自性里面的德能就恢复,这里头有我。今天我们节录出来,我们同学们一起来学。佛法不怕重复,为什么?我们没有入境界,那就应当不断重复。中国古圣先贤教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千遍就是不断重复,一遍、两遍记不住,果然念上一千遍就记住了,为什么?心定了,才真正能得受用;在佛法里面,佛告诉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很有道理。佛法跟世法不一样,老子说得很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佛法是道,道里头也没有离开学,它以道为主。老子说为学,做学问,天天要增长,就是知识要增长;可是为道,每天这个东西,知见要减少、要放下,这个日损跟佛法讲的放下是一个意思。我们要求明心见性,心性是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心性里面有常乐我净,禅宗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把这个东西找到,你就成佛了。我们现在是迷失了自性,所以没有办法证得真我。什么人能证得真我?一定要见性的人,没有见性,他就没有证得真我。在《华严经》上,初住菩萨以上,他证得了。证得这个地位,他不但脱离轮回,他脱离十法界,他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是真佛,那得真的大自在。这是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宗里面所说的理一心不乱,名称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一心不乱有三品,上品的理一心,中品的事一心,下品的我们通常讲功夫成片。在净宗,只要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生弥陀净土的凡圣同居土。那个同居土可殊胜,十方诸佛都赞叹,十方诸佛都以真诚心劝导我们往生。

  我们今天看看《涅盘经》里面讲的自在,首先说我,「我即自在之义」,实际上,大乘经上还有主宰之义,有主宰、有自在,主宰就自在,自在就有主宰,这意思是通的。「谓如来有大神力」,这个神力是神通;「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这是真的,这四个都是真的,常乐我净。在我们凡夫,在六道,甚至在四圣法界,这常乐我净有名无实;证得圆教的初住,别教是初地,证到这个地位,常乐我净就现前。经中所说的如来常乐我净,「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德、乐德、我德、净德,这是自性里面的四净德,也叫法身四净德。你证得法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

  底下为我们解释,「常者,不迁不变也」。常是什么?永恒不变,真的是年年十八,那才叫常;凡是会变迁的,那是无常。这是讲我们六道,六道无常,非常明显;四圣也无常,声闻、缘觉、菩萨、佛,也是无常,在十法界里面,但是不明显,没有像六道变化这么大,很容易觉察到。「乐者,无生死苦也」,这个生死有两种,一种叫分段生死,一种叫变易生死。六道里面有分段生死,分段、变易统统都有;四圣法界里面没有分段生死,有变易生死。两种生死都断了,这才叫真乐,这法身菩萨才有。「我者,即八自在」,八自在,后面我们一条一条都要学。后头有个净字,「净者,惑业净尽也」,迷惑、业报统统没有了。这就是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常常提到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尽了,这才叫真净。阿罗汉,他把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还在,这叫少分净,所以他生净土,四圣法界是净土,六凡是秽土,他生净土。还要把尘沙烦恼断掉,无明烦恼也断掉,他就超越十法界,生真的净土,这是实报土,这叫一真法界,这是真净土。四圣法界所居的是相似的净土,跟六道比,它是净土;如果是跟实报土比,它还是秽土,它还不清净。这是常乐我净简单的定义。

  下面我们来看这八种我,这八种自在。第一种,「能示一身以为多身」,昨天我也略说,没有这里说的详细;「一身多身者,於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盖如来所证法身之体,遍一切处。全此之体,起於应用,故能一多自在也。」这比我昨天说的清楚,说得很圆满、很究竟。我们看这引用的经云,我们读这一段,如来身数,如来是法性,身数,身是身相,数是数量,他一身能现无量身,能现无数身,这是法相。犹如微尘,微尘是形容多,是比喻。充满十方无量世界,这个话是真的,一点不假。要知道,《大方广佛华严经》上所说的,全是说我们自己,这要知道,除自己之外,经上都没有,统统说的是自己。如来是我们自己的本性,身数是什么?身数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现象,它是有形色的,我们称之为身。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讲阿赖耶,这跟小乘不一样。小乘只讲到第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就是你起心动念,讲到意识,很粗的相;大乘讲到八识,第七识是末那,第八识是阿赖耶。阿赖耶是能变,可是这现象所生的,我们说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从哪里来的?《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华严经》也是法相宗主修的经典,法相宗主修的有六部经、十一部论,《华严经》是其中之一。佛在《华严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心性、就是法性,我们中国人讲本性,识就是阿赖耶。

  本性在觉悟的状况之下,没有阿赖耶,所以它只有能现,没有能变,它不变。换句话说,诸佛如来实报土里面的身色是永恒不变的,那是真我,常乐我净。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有情众生,或者是无情众生,无情是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都是永恒不变的。人生到那边去不是胎生,化生。化生并不是生到那里去,从小孩慢慢长大,不是的。生到那边去,莲花化生,那个身就跟阿弥陀佛一样,金刚不坏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不可思议!我们凡夫没法子理解,佛怎么给我们讲,我们也听不懂、也体会不到,它不是思量能明白的。所以佛经上常讲,这种境界「唯证方知」,你证得这个境界,你就彻底明了,就明白了。佛劝我们修行、证果,《华严经》的四分,信、解、行,后面是证。所以佛法是科学,科学是一定要证得,你不能证得,这不能算数,一定要证得。佛经上所讲的字字句句,最后都希望你自己能证得。这是佛法里面高等的科学精神。这个身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里面,所有的物质现象都是如来身数。它能变,法性能变,法相是所变,法相里面的精神现象都在此地用一个身代表,所以它充满十方无量世界。我们今天这个物质的身算不算?算,一身是法身,能现无量无边的身,我们这个身如果是觉悟了,这个身就是法身。法身、报身、应身,一而三,三而一。迷的时候,这三身你只得一个身的受用,应身的受用,法身的受用、报身的受用你没办法用到。你迷了自性,你没有法子用到;你觉悟了,明心见性,就这个身,就是法身、就是报身、就是应身,统统用上。

  下面说,如来所证法身之体,遍一切处。遍法界虚空界。全此之体,起於应用,这个作用可大了。我们在《华严经》前面,「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学过,从体起用,一一作用,无论是物质、无论是精神,佛告诉我们都有三种周遍。这三种周遍是性德,觉悟的时候有,不觉悟的时候也有。有,我们不知道;觉悟的人,有,知道,不是说迷了就没有了。这三种作用,第一个周遍法界,第二个出生无尽,第三个含容空有。如果没有这三种周遍,我们跟佛菩萨就不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如果这个话我们还听不懂、体会不到,我举个比喻,现在最普遍的是用手机,这大家用了很习惯,如果我们的心性不是周遍法界,你这里一拨号码,那里人家为什么会听到?这是我们自性的性德周遍法界!我们迷了,现在需要用个机器;如果觉悟了,觉悟就机器不要,我想跟哪个人见面,无论他在什么地方,你心里一想,他就现前,想跟他谈话,都在面前。所以大乘教里面讲,就在当下,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迷了,有时间、有空间,有空间不同的维次,觉悟了就没有。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前后没有了。这是真的,那叫一真法界。所以全体起用,一多自在。我们如果听到佛给我们介绍,我们有真我,真我有这么好,那现在这个假我要丢掉。假我丢掉,才能见到真我;背著这个假我,你永远见不到真我。那对我们修学,增长了信心,也知道我们执著身是我是一大错误,我们天天为这个身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不值得!这第一条,一多自在。

  再看第二条,「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一尘身满大千界者,谓如来法身,体无不遍」。谓如来法身,体无不遍,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三种周遍。贤首大师在《妄尽还源观》里面讲这三种周遍,他都是举一微尘做例子。一微尘是身相,为什么?它是物质。这个物质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现在我们借用科学仪器,把肉眼看不到的这些微生物都看到了。细菌很小,肉眼看不到。这次我回来治牙周病,头一天检查,去照X光,现在的科学技术很进步,立体透视。医生用一根针在我这个牙齿缝里面,牙齿跟牙龈的地方,黑黑的沟,他在那挑了一点。那个东西我们讲脏东西,就是针尖上那一点,他把它放在显微镜里面,显微镜放大,把这显微镜里观察到的状况用电视屏幕显示出来。电视屏幕我一看,吓坏人,里面许多的小虫,就像小蛆一样,密密麻麻。怎么那么多?我问医生。平常看那一点点,这根本没注意的,针尖上那一点点脏东西,怎么会这么多?他说:你这是严重的牙周病。我说:你放大多少倍?放大三千六百倍。那个细菌看来像小蛆、小虫一样,都在那里动,把牙根吃掉了,那个牙齿不能用了,一定要拔掉。这三千六百倍,我们就看到了,看得很清楚。它是不是微尘?恐怕不是的,佛经上讲的微尘比这个还要细,放大三万六千倍也许能看见。现在科学技术真的有这个能力,我们看到原子、电子、原子核,看到基本粒子,现在看到最小的叫夸克。

  佛法里面讲微尘,讲色聚极微、极微之微,最小的叫极微之微。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色聚极微阿罗汉看不到。佛法不用仪器,用什么?用你的清净心,你心愈清净,你去看东西,细小的东西你都能看见,那是清净心去看。举这一粒微尘,这一粒微尘是基本的物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物质现象,就是基本物质组成的。我们这个身体,是多少微尘组出来的!佛在经上讲,这一粒微尘三种周遍。微尘里面,微尘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里面有精神现象。在觉而不迷的时候,它有见闻觉知,这是精神现象;它在迷的时候有受想行识,它一迷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有受想行识。所以体无不遍,这一微尘周遍法界,这一微尘含容空有。这含容空有,含是包含,容是容纳。我们佛门有两句话,这大家都知道的,叫「心包太虚」,那个包就是包含,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个量是遍法界所有现象它统统都包括,量周沙界。我们中国古人常讲「量大福大」,你看看,每个人的本性,他的心量就是这么大,包虚空、周沙界,都是这么大的心量。那现在变得很小,怎么小的?自私自利,都看错了,都把身看作我,所以我们的心量就出不去这个小的身体,这个躯壳。你的心量这么一点点大,两个人在一起都不能包容,你说多可怜!原本的心量是包虚空、包法界的。

  底下说,「故一尘之身,与法身之量同一广大」。这《华严经》上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大小不二,大是虚空法界,小是一微尘,一微尘跟遍法界是一样大,就是没有大小,这叫入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真。所以在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大小、没有远近,所有一切对立在那里头全没有了。讲到最究竟,能生、能现,心性;能变的,阿赖耶,所变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没有对立,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完全圆融了,跟自性融合成一体。佛法里有所谓「芥子纳须弥」,芥子是形容,芥菜子像芝麻一样,这样小的芥菜子,须弥山很大,芥菜子里面可以容纳须弥山。须弥山没缩小,芥菜子没有放大,它怎么容纳?我们怎么想也想不通,认为什么?这不可能,可是实际上是真的,不是假的。须弥山是自性变的,芥菜子也是自性变的,只要跟性一相应,大小就没有了,对立就没有了。

  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希望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为什么见不了性?见不了性的事情,就是自己放不下。放不下什么?头一个,放不下我,身是我,你怎么能见性?修行头一个就是要把我放下。佛法跟世法最明显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我们世间人无论做什么,没有忘记我,为我做的。为我、有我,做再多的好事,在佛法里面说什么?这是善福,不是功德,福德,为什么?因为你有我,你所做天大的好事都是福德。什么是功德?功德是无我,做再小的好事也是功德,他无我。为什么说有我就不是功德?诸位要晓得,佛法是教你明心见性,有我,这是头一个障碍,你见不了性。实实在在讲,你也出不了六道轮回,有我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佛教我们要把我放下,这假我,你放下假我有真我,这八自在是真我。真我是什么?真我是法身,法身是真我。大的法身是虚空法界,小的法身是一粒微尘。没有大小,自性里头永远不会有对立的事情发生。

  所以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要从把我淡化,不要常常想到我。常常想到我的人很困难,他脱离不了六道轮回,要忘我。第二个,要放下对立,我跟一切人不对立,跟一切事、跟一切万物都不对立,为什么?我们是同一个体,自性,法性,同一个体,你怎么可以对立?起心动念想别人,不要想自己,我们才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对立是所有一切烦恼的根,因为你有对立才会有误会、才会有矛盾、才会有冲突、才会有斗争。首先要把对立放弃、放下,你的心才会得清净。永远不跟人对立、不跟人冲突,保持什么?心平气和。这种心态要用世间人来讲,你会得到健康长寿,你永远生活在喜乐之中。这是真正的美好,我们中国人讲幸福美满,充满喜乐。与人对立,里面就有怨、就有恼、就有烦、就有恨,那个麻烦大了。这个东西是疾病的根源。佛法讲,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最严重的。内有三毒,外面才会感染;内里头没有三毒,外面的病菌你不会感染的,现在医学名词叫免疫力。所以我们在经论上看到的,没有听说佛菩萨生病。佛菩萨生病,那是故意示现的,不是真的,他那是属於一种教学的手段,他不是真的。这我们相信,这不是假的。所以是「大千世界悉皆充满」,就是这一尘之身也是遍法界虚空界,「自在无碍」。

  第三,「大身轻举远到」。「大身」,像佛经里面给我们介绍的卢舍那佛,华藏世界的报身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现大身,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报身,都是大身,「轻举远到者,谓如来广大之身,飞行轻举,无远不到,自在无碍也」。这个话是世尊随顺凡夫情见所说的,从这里我们自然能体会到,佛说法依二谛,第一个是依真谛,这给你讲实话,诸法实相。可是讲真谛,确实很多初学的人不能理解,不能理解,要方便说,他所能理解的境界跟他讲,他都能接受。这是佛说法两个原则,怎样教化众生。那要是讲真的,我们知道,有没有来去?没有来去,来去是假相,不是真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看到来去?我们看到都有来去,其实全看错了。如果你要真的看到真相,你才晓得,不来而来,去而不去,你有没有看到?我在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也出家了,有个老居士知道我很喜欢摄影,送了我一个摄影机。那是从前老式的,电影的摄影机,他送我一套设备。所以我玩过这些东西,就是拍摄电影。那个幻灯片,胶卷,一张一张的,我这里还有。这是电影的胶卷,一秒钟二十四张,当时我们用这个胶卷,一卷好像是四分二十秒,拍一卷带子大概需要十个胶卷,成本也很高。然后再把它冲洗出来剪接,我们出去玩的时候,自己都能够把它照下来。现在这个淘汰了,现在被电视摄影机取代,它不要用胶卷了。

  胶卷一秒钟二十四张,你从那边走过来,走一秒钟二十四张,十秒钟就二百四十张。这十秒钟,你有没有从那走过来?没有!你看,我给你拍摄的,一张一张的,没动,前一张不是后一张,后一张不是前一张,张张独立的。我从这个现象里面,想到《楞严经》上讲的两句话,我有一点体会到,《楞严经》怎么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没有来去。我们用照相机照喷射飞机,现在喷射飞机的速度,飞到快速度的时候,一个小时一千公里,我们用五百分之一秒的速度,或者是用千分之一秒的速度,它在空中飞行,我们去照它,它是静止的,它没动。我们用摄影机去照,照个一分钟、两分钟,它从这边飞到那边,动了没有?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每一张、每一张都没动,等於把真相显示出来了,哪里有动!六祖能大师见性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话说的是真的,一点都没错。在动中看到不动,那个动是假的,不动是真的;在生灭当中看到不生不灭,动静不二,生灭不二。所以说飞行轻举,无远不到,这个自在无碍是随顺众生说的。「经云,如来能以满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过於二十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而无障碍,是也。」这是法身如来为六道十法界里面的有情众生表演、示现的。给你说真的,真的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真的。所以佛菩萨现神通为我们表演,也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法。

  第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谓如来虽为众生现众类之身,而所居常在一土,自在无碍也」。常居一土是哪一土?常寂光。好像我们现在看电视,常寂光是什么?常寂光是电视的屏幕,屏幕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它能显相,无数的频道。我们现在一般看的电视大概都有几十个频道,一百多个频道。你打开哪一个频道,它的影像都能现前,不管你换什么频道,没有离开这个屏幕。这个屏幕就好像是一土,自在无碍!在这个屏幕上,我们也能看到,你在那里按这个频道,你一按,它出来、出现了;你再按,它停止,不是在这个屏幕上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吗?你有没有体会到这个情形?我们实际生活就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跟屏幕没两样。我们的屏幕是常寂光,常寂光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六根接触不到,眼耳鼻舌身意统统缘不到。六根能缘,可以缘到阿赖耶,缘不到自性,为什么?阿赖耶是障碍。阿赖耶从哪来的?从起心动念来的,就是无始无明,从这来的。无始无明断了,不起心、不动念,真心就见到、就现前。那是什么境界?是你自己也到清净寂灭,这个清净寂灭就是佛经上讲的大般涅盘,你入那个境界,跟自性相应,你证得常寂光,你契入常寂光。这个境界是究竟圆满佛,在《华严经》上称为妙觉,比等觉还高。等觉住实报土,妙觉就回归到常寂光,圆满的性德。

  下面引证,「经云,如来之心,安住不动,而能随诸众生现无量形类」。这一句话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众生心就是众生心有感,佛就有应,真的现无量形类。我们今天看的地球上,这个地球上是我们起心动念感应现的;如果我们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境界马上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境界不是真的。现代的科学家,我们也不能不佩服,他渐渐的发现,时间、空间都不是真的,所有物质现象也是假的。科学家只承认宇宙之间只有一样东西,他们的名词叫场,场是什么?能量,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是能量变现出来的。近代的科学家又发现,能量之外还有一样东西,信息。实际上,信息跟物质还是能量变现出来的。科学家讲的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阿赖耶的业相,就是现在他们所讲的能量,见相就是信息,境界相就是物质。这是佛在三千年前就说出来,佛给我们说出来的是他老人家的现量境界。他不要用科学仪器,不需要用逻辑、用数学,不需要,现量境界,清净心。佛告诉我们,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见到了。

  下头,「又云,如来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见。」这个他土是他方世界,好像我们现在住在这地球上,我们知道太空当中有许多星球,这星球上有没有精神现象存在?照佛经来说,肯定有,为什么?精神跟物质不能分开。物质是色法,色法,佛经上讲得很透彻,有一种色叫无表色,它是色法,我们人肉眼看不到,它真存在。什么是无表色?定中的色法是无表色,梦中的色法也是无表色。你在旁边睡觉,在那里作梦,我们在你旁边看不到你的梦境,你梦中真有色相;可是如果有个心地清净,修定的人,他能看到你作梦。我们小时候国文课本里头,有个唐朝时候的传奇故事,「黄粱梦」,我想很多人读过。就是说到一个秀才,偶尔碰到一个老道,在小房子里打坐。他是走路走累了,也到这个地方来休息一下,就在旁边打瞌睡,做了个梦。等醒过来的时候,他那一梦,梦了好几十年,从他上京赶考,以后做小官,一直升上去,做了宰相;宰相退下来之后,梦醒了,几十年。看看那个老人在那里煮的黄粱,就是高梁,还没有煮熟,那就说明时间不长,也不过半个多钟点的样子,梦中过了几十年。他梦中这些境界,这个老道统统看到了。老道讲给他听,他非常惊讶,全被他看到了。我们一般人看不到,无表色。

  我们现在太空探险,火星没有人,月亮没有人。在佛法说那不可能,他们那边住的人可能是属於无表色,我们肉眼看不到,他真有色身。我们能看到的是显色,明显的,这无表色我们看不到。看不到不能说没有,佛讲梦中境界、定中境界,我们想想真有道理,你怎么能说没有?六道里面,天道众生,我们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我们,鬼道众生亦复如是。一定是同类,你才能见到;不是同类,就有空间维次的差别。如果有能力突破空间维次,我们的眼界就大开,你对於整个宇宙人生看法就不一样,这是宇宙奇妙!造成种种障碍,都是属於烦恼,叫烦恼障,所知障也能叫烦恼,障碍我们不能见性,障碍我们六根的能力缩小到不能再小。

  再往下看第五,「诸根互用。诸根互用者,谓如来眼等诸根,互相为用,自在无碍也」。我们凡夫六根,六个器官,每个器官管一个用处,不能互用,眼只能见,耳只能听,鼻只能嗅,舌只能尝,身只能触,意只能知,一个管一个。殊不知这是障碍,这个障碍突破之后,六根就互用,眼能见也能听、也能知,每一个根都能互用。下面说,「经云,如来一根」,任何一个根,「亦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然,诸根亦尔。」这多奇妙!现在我们眼睛只能看前面,如果这脑袋也会看的话,后面人来我都看见了,四面八方都能看到,上面,头顶上弄清楚;下面,脚也会看,脚也是身,它也能看、也能听。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六根真的是互用,佛在《楞严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我们迷失了自性,把这样殊胜的能力全障碍住了。现在我们得恢复,恢复到完全圆满,法身菩萨!像这种能力逐步逐步都能恢复。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小乘初果须陀洹,他确实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放下,真的断掉了。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错误的看法放下了,所以他能证得初果。初果是小圣,小小圣,我们应该尊重他,应该尊敬他,他是圣人,他不是凡夫,为什么?决定不堕三恶道,虽然他还没有出离六道轮回,决定不堕三恶道。而且佛在经上讲,不管有没有佛出世,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证阿罗汉果,他就超越六道,换句话说,他只会上升,不会堕落。初果圣人,这六种神通里面他恢复了两种,天眼、天耳,他有两种神通。我们看不见的,他能看见;我们听不到的,他能听到,说明他们的心比我们凡夫要清净多了。我们隔一个墙壁就看不见,他能看见,他为什么能看见?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用科学仪器能够看见,X光可以透视,紫外线可以透视。如果我们的眼对於各种不同的光波,长波、短波都没有障碍,这就叫神通,无需要藉这些仪器,我们全部都能看见,黑夜也能看得很清楚。定功愈深,你的能量就愈大。到法身菩萨这个境界,我们讲法慧菩萨,这是《华严经》初住位的菩萨,他的眼根能见遍法界虚空界,能见法性,能见一切法相。这天眼大了,完全没有障碍。天耳能听,遍法界虚空界,有一点点声音,他都听到、都清楚。从初果再开始,他虽然有这个能力,能力还不大,到二果又增加两种能力,他有他心通、有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世,他心通是别人心里想什么他知道,有这种人。

  在近代,距离我们不算远,二次大战当中这个人还在,金山活佛,他是江苏镇江金山寺的一个出家人,他的法名叫妙善,在抗战期间当中,他在缅甸过世的。这个人一生的行迹很像济公长老,他有他心通。这个事情是过去乐观法师告诉我的,这是长我们一辈。我们刚刚出家,乐观法师对我们也很照顾,我在台北讲《弥陀经疏钞》,没有经本,正好他发起印《疏钞》,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印了一千套,他就送我一百本。他给我讲,金山活佛他曾经跟他在一起住过四个月,他说他真的有他心通,我们心里想怎样怎样,对他一种看法,他全知道。他在说话当中有意无意就露出来,好像我心里在想什么,他怎么知道?他知道,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能力就证明,他至少是二果以上,初果还没有这个能力。金山活佛很多的事迹,他写了一本书,在台湾有流通,他跟金山活佛是曾经见过面,在一起住过一段时期。另外一位法师,就是凤山的煮云法师,他也写了一本,他写的是到处打听,听别人讲的记录,不是亲自见到的。乐观法师写的那个,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在近代还有人为我们做证明,如来三转法轮,这作证转,你不能不相信。

  我们再看底下第六条,「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这都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明心见性之后的境界。在中国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我们讲的八种大自在他都有。「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者」,这个无法想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谓如来知一切法本性空寂,若言有法而可证得,则为虚妄。故虽有所证,而无能证之想,於法融通,自在无碍也。」这是给我们说什么叫证。这一定要晓得,证到极处就是明心见性。阿罗汉可以说有证,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可以说有证,为什么?他没有脱离妄想。法身菩萨不一样,法身菩萨於一切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根本就不起心、不动念,所有一切对立全部没有了。你看,有能证、有所证,能所对立。这个情形,最高的只能在十法界,六道里头有能所,十法界里面的佛能所就没有了。声闻、缘觉、菩萨还有能所,菩萨能所虽然断了,能所的习气没断,还有能所的习气。十法界里面的佛,能所习气断掉了,起心动念没有断,就是无始无明没破。无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里面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太微细了。不但我们不能觉察,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都觉察不到。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佛,必须把无明断掉,也就是起心动念,是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也放下了。这一放下,十法界就没有了。没有,现出来是什么境界?就是一真法界,我们常讲的诸佛如来的实报土,这个境界现前了。这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境界怎么现前?是无始无明习气。如果无始无明习气都断掉,这境界也没有了。所以佛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实报土,实报土是极其微细的无明习气。无明习气要是断尽,实报土不见了,现出来是常寂光,那就是你圆圆满满回归自性,《华严经》上称为妙觉位。

  这些事情虽然我们没有法子修得,更没有法子证得,可是我们从大乘经教里面听佛菩萨说,听祖师大德说,我们听懂、听明白了,知道有这么回事情,非常难得。知道之后怎么样?心里向往,心里羡慕,希望我们将来也能证得。这个希望能不能兑现?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烦恼重,业障习气重,要是从断烦恼证菩提,真的,我们没有指望,我们没有信心,肯定做不到。唯一的方法,那就是念佛求生弥陀净土,这是个好方法。弥陀净土要是修成,我们的愿望就能达到,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像我们这样的凡夫,在一生当中确实要相信,要时时刻刻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老实念佛,重要!劝一切众生念佛,这个法门是十方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确实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的报土,六道众生希望在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只有这个法门。所以念佛人自然得十方佛的赞叹、十方佛的护念,功德不可思议。念佛这么好,为什么有很多人不能往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唐朝时候。在近代,我跟李炳南老居士,这是我的老师。老师告诉我,他不讲别的,讲台中莲社(莲社是他老人家创办的):我们莲社的同修,都是念佛人,一万个同修当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这不成比例。这什么原因?总的来说,就是不老实,「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古人讲的。口里头有佛,心里头没有佛,这不能往生;口里头没有佛,心里头有佛,这个人会往生,原因在此地。

  所以求生净土的心要切,求生净土的愿要坚固,要真正能把世缘放下,你的功夫才能成就。功夫成片是什么?心里头真的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心里面统放下了,就像念佛堂堂主所说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连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门,你都得要放下,不用学了,学了怎么?学了打闲岔。专一就是一个,就是一句佛号,彻底放下,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我们在《净土圣贤录》看到了,我们在《往生传》上看到了,我们在现前念佛同修往生的瑞相当中看到了,不是假的。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念佛这个法门秘诀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只要守住这三个原则,你念佛决定成就,而且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一般三年到五年是足够了。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方向是西方,目标是净土。

  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要知道,这个社会好像比从前天道、鬼神道的这种信息特别多,这是扰乱我们的修行。为什么会这么多?过去的社会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人都有正气,所以这些妖魔鬼怪、这些鬼神,人有正气的时候,他避开了。人如果把伦理、道德、因果统统都丢掉,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贪瞋痴慢、都是搞五欲六尘,那是邪气。邪气,鬼神瞧不起你。瞧不起你,他就来欺负你,他就来扰乱你,就来了。这是讲我们社会风气,现在没有正气,全是邪气,所以这些邪门外道的妖魔鬼怪都出现了,他扰乱我们修行。我们对这个事情要小心谨慎,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就讲得很多。他们的话能不能信?一切要以佛的经典做标准。他说的话跟佛经上所讲的相应,可以相信,这个鬼大概不是个邪鬼,不是害人的,他是很有善心的,他来帮助人的,可以做参考,一定要以经教为主。

  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告诉我们「四依法」,要记住,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第一个,「依法不依人」,我们修行依据什么?依据经典。什么人说的,你看看善导大师在《观经.上品上生章》注解所讲的,《四帖疏》里所讲的,你就明了了。这个人来跟我说,他证到阿罗汉果,他来教我们一个法门,我们相不相信?他说经是佛说的。我相信佛的,我不听他的。那个人说「我是菩萨再来的,我是观世音菩萨来的,我是大势至菩萨来」,他说的跟经上讲的不一样,也不能听,那是假的。最后佛来了,佛来了,他要说的跟这个经上不一样的,你可以说「佛陀,我还是相信你从前说的老话,新的我不相信。」要到这样的信心,你才会有成就,为什么?佛经上有一句话提醒了我们,「佛佛道同」,现在人所成的佛,他跟古佛所说的决定是一桩事情,是一个方向、一条路子、一个目标,那就不错了。他说「我还有更好的方法,叫你今天很快就能成就」,决定是假的。「世间好语佛说尽」、「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我们要是相信善导大师的教诲,我们就不会上当了。

  末法时期,到将来佛法在这个世间灭尽,有没有这一天?有,佛说他老人家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佛灭后第一个一千年,正法;第二个一千年,像法;从第三个一千年开始,末法。也就是说,从二千零一年以后就入末法,末法一万年。末法时代,佛法有起有落。我们现在生在什么时代?生在这个跌落,几乎落到谷底,我们碰到了。这是修学最困难的时候,真的是像《楞严经》上所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要紧紧记住佛给我们讲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智是理智,识是感情,不能感情用事,一切要以经教为标准,我们才不至於走错路。这样的心态去修学,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成就。决定不可以欺骗众生,欺骗众生要背因果,责任很重。你误导了众生,你断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罪比杀众生的罪还要重。这佛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应该要好好的记住,遵守佛陀教诲。首先要知道自度,自己不能成就,你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自度而后你才能够度他。这是我们在这个时代,我们真的是不幸当中大幸,我们得人身,闻到正法,闻到《华严》、闻到净土,这种缘分实在是太难得!抓紧这个机缘,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0七九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本分最后的一段,别陈其名。

  我们学到第三修行住,清凉大师注解的不多,「巧观空有,增修正行故」。怎么样巧观?我们在本经里面说的修行住的菩萨,他所修的十种行,观一切法,我们学到第四,「观一切法无我」。在末后有一句,为什么说他无我?他没有真正证得八自在故,八自在是真我。所以我们将八自在找出来,过去这么多年,前面我想应该是学过,隔的时间太长,我们阎浮提众生很健忘,所以多学几遍决定有好处。所以前面查出来,我们学到第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这一条很重要。得一切法为什么要无法想?佛在大乘教,尤其在《般若经》里面,许多次的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刹那生灭。我们仔细去观察,哪一法不是有为法?所有的物质现象,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是经教里常讲的四相迁流,变化,这是有为法。

  法相宗入门的课程《百法明门论》,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归纳为一百类,称为百法,百法明门,百法展开就是遍法界虚空界的一切法。这百法讲什么?讲两桩事情,一个是讲一切法,一个是讲无我,一切法无我,真的无我。这个无我就是我们此地学的八种自在,在这一切法里面都看不出,所以这个我是假的,我不是真的。这八种自在如果你都得到,真我就现前。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能力证得,应当知道,知道佛经里讲的有真我。得一切法,谁得?初住以上的菩萨得到。《华严》初住以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尤其是妄想,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境界里面才真正是得一切法无得想,没有得的这个念头。怎么得到?缘,缘生我们叫它做得到,缘灭我们叫失掉。确实只有缘生缘灭,哪来的得失?所以缘生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缘灭的时候也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他得自在。凡夫患得患失,没有得到想得到,得到之后又怕失掉,所以无论是得或失,都起分别执著,这就错了,起分别执著叫造业。这个现象不但六道里头全有,天道,天也很复杂,二十八层天,愈往上面去他愈淡薄,他并没有真正失掉。甚至於我们在四圣法界里,看到这些声闻、缘觉、菩萨,好像他们对於得失已经不放在心上,这是真的,但是他还有得失微细的习气存在,这个习气要是断掉之后,他就超越十法界。这个习气不能带到一真法界,带到一真法界只有无始无明习气。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看什么事情,要看得淡,不要执著、不要分别,就好,那就很如法。

  修行一定要从扎根教育修起,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头一个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为我们做为一个修学的好榜样。诸佛菩萨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实在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没有菩萨?有,真有,你有缘就遇到,你没有缘你遇不到。如果世间没有这些佛菩萨现身,这个世界早就毁灭。有这么多佛菩萨示现在其中,这个就是中国人所谓龙蛇混杂,凡夫是蛇,佛菩萨是龙。凡夫造作一切罪业,佛菩萨的心行纯净纯善,把这个恶业冲淡,这个世间还能够安稳的存在,这是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他在等,等什么?等机缘成熟,我们一般中国人讲,等你良心发现。什么时候你良心发现,他就把正法传授给你,良心没有发现,传正法你不能接受。你看现在一般年轻人,心浮气躁,心定不下来。佛法的承传要具足三个条件,戒定慧,这才能接受正法,没有戒定慧,佛菩萨再慈悲,双手把正法捧著送给你,你没办法接受。我们前面讲过加持,加分,佛菩萨加持一个人是相对的,这个人有一分功德,佛菩萨能加持他一分,就变两分,这个人有十分功德,佛菩萨加持他十分,就变成二十分。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一分功德都没有,佛菩萨想加,加不上。不是他不慈悲,他很慈悲,念念不舍众生,好像念念他追逐众生,这是真正的恩德,这不是假的。我们跟佛菩萨求感应,没有别的,真修、真干,你才能得到感应,真干就是缘。佛菩萨的教诲,你能知道多少你就做多少,知道不做跟不知道没有两样。所以要真干才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从哪里做起?从十善业做起。我们现在依照《十善业道经》来做行不行?行是行,怕你做不到。这是什么原因?这个原因你必须要懂得,十善业道下面还有基础,你要没有这个基础,十善业道你修不成功。为什么古人都能做到,现在人做不到?古人有根,从小就受过伦理道德的教育,那是根。

  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教导我们,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净业三福,三条,依照这三条指导去做,没有不成功的。这三条第一条四句话,我们想想我们做到没有?第一个「孝养父母」,第二个「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前面两句孝亲尊师,这两千年来在中国佛教里面,落实在《弟子规》,儒家教育代替了,慈心不杀,道家的《感应篇》代替了。所以中国人不学小乘,有这样的基础,再修《十善业道》就没问题。有这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对於戒律就很容易。戒律的基础是《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你很容易做到,这是真正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学什么,学得再好,你变成佛门里的一位学者。那就是什么?能说不能行,你知道得很多,你做不到。所以真正做到,从孝亲尊师,从因果,从十善业,然后三皈五戒,具足众戒轻而易举你就做到。所以我们学佛,如果没有这三个根,你怎么会有成就?我们在以往、在近代,看到许多人发愤用功、勇猛精进,真的把成绩做出来给我们看,你想一想这些人,他有没有具备孝亲、尊师重道、深信因果、十善业,你想想他们有没有具足?他虽然没学过,他真具足。他要没有这个条件,他怎么能修得成功?这一点我们要知道。

  德行的教育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中国在古代没有那么多学校,古代国家所办的学校,都是培养各个阶层领导人的。所以古时候读书,「学而优则仕」,仕就是在国家机构里面做公务员,他就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我们今天讲从政。一般呢?一般都是私人办的学校,私塾,私塾通常是家学,一个家族,这个家族的晚辈很多,子弟很多,请了好老师来教子弟。学得很好的,参加国家的考试,考试很优秀,被选中,国家就培养你,你将来就是国家各个阶层的干部。由此可知,私人办学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力。私塾先生的教学,科目也繁多,各种学科都有。一般的教育,伦理、道德、因果人人都懂,不认识字的、没念过书,他懂,他懂得做人,他懂得做事一些原理原则,终身遵守。所以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这个社会是安定的、是有秩序的、是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知道谦虚,知道尊重别人,懂得礼。虽然学校不多,他真受过教育,受过圣贤教育。现在学校是多了,多什么?圣贤教育不教了,没有这个课程了,所教的科学、技术,所以往往在科技上的确他有常识,可是他不会做人,不会做人怎么能做佛?佛是人做的,先要学会做人,然后你才会作菩萨、作佛,这个很重要。

  做人就必须要从孝敬父母做起,孝亲尊师,这是圣贤的大根大本,我们不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得自於父母,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的智慧得自於老师,老师给我们法身慧命。一个人,无论是世法、是佛法,真正成就,得力於这两个大恩人,知恩报恩。忘恩负义不会有成就,无论他有多大的福报,有多么能干,做多大的事业,最后都不会成就,为什么?像树一样,没根。像这些道理古人都懂,现在人不懂,这不能怪他,佛在《无量寿经》上讲得很好,为什么不能怪他?你看佛在经上讲,先人无知。传统的教育已经丢掉好几代,满清亡国之后我们就疏忽了,但是它的影响还影响了二十几年。日本人在中国发动的战争,我们八年抗战,这八年战争之后,传统的文化影响没有了。我们从这个地方算起,至少要算到四代。所以现在人他自己不知道,他父母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可能知道一点,你怎么能怪他?所以佛非常慈悲,先人无知,「不识道德」,不认识道德,「无有语者」,没人教,没有人讲,「殊无怪也」,你不能怪他。我们听了佛这个话心就平了,知道现前这个社会因缘很复杂,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要生怜悯心。为什么?在因果里面讲,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心行不善果报在后面。在这一生当中你要是遭遇到果报叫现报,也叫花报,像植物开花,来生后世叫果报,佛家讲因果通三世的,现报。生报是什么?来生有果报,后报是第三生以后。真的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是什么?时辰是缘分。因永远不会丧失,叫阿赖耶保存的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叫起现行。真正懂得、明了,肯定这不是假的,那么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不能不谨慎,时时刻刻防范自己犯过失。无意的是过失,要有意的那就是罪孽。不但罪孽有果报,无意的过失还是有果报,这不懂不行。所以真正修行心量要拓开,心量要大,要能够原谅别人,凡事不要计较。

  末法修行只有念佛最可靠、最稳当、最简单、最容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说,「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果报太殊胜,殊胜到一般人都不敢相信。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等级的菩萨?大乘教里面讲七地以上,我们现在《华严经》上讲的这个境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的境界。到西方极乐世界烦恼没断,带业往生就有这样殊胜的果报。所以真正聪明人,老实念佛,万缘放下。你念佛不成功原因在哪里?你放不下,心浮气躁,妄念太多。佛号甚至於念不成句,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里头,你还夹杂著许多妄念,这个很可怕。所以要放下。妄念多了怎么办?多你要想方法克制你的妄念,功夫才能得力。觉明妙行菩萨教人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讲的相应,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里面最严重的障碍就是夹杂,妄念太多,夹杂。妄念从哪里来的?妄念从怀疑来的,你对於这个法门有疑,疑障碍了你的信心。这怎么办?这就不能不学教,多听经。听经,一门深入,不要听太多。你必须要晓得,佛当年在世讲经都是有对象的,就像大夫给人治病一样,每个人他的病况不一样,所以处方不相同。这一大堆经典流传下来,就是世尊当时替那个时代的人治病的药方,我们今天害的病跟他是不是相同?如果不相同,用了这个药方,不但治不好病,还得送命。吃错了药大家知道问题严重,学错法门比吃错药还要严重。

  佛法是好,佛法能救人,佛法也能害人。我早年讲经,讲了这句话,有同学听到了不以为然,去问李老师。李老师说对,没错,大家才相信。我们学经教跟吃药的确是一桩事情,所以佛法需要人指导。《华严经》、《大智度论》里面佛菩萨都说过,「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就是说,你要想学佛,不能不依止善知识。善知识在哪里?我到哪里去找善知识?找不到的时候怎么办?找不到的时候你就好好修善根,你先把基础打好。善根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十善业》暂且不谈,你就好好的学前面这两样,学《弟子规》,这儒家,伦理道德,学《感应篇》,学因果,学《安世全书》,这扎根。这个根扎好之后,有这样的根基,你找不到善知识也能成就,特别是净土宗。我给你介绍三个人,你找他,你这一生没有不成就的。第一个是,从近代说起,印光大师。这老人家不在了,往生了,他的著作在,印光大师的《文钞》,你天天读《文钞》,你就是听印光大师给你说法,跟一个人学,我从他这个地方奠定基础。这个基础真正奠定好了,我再介绍你第二个老师,蕅益大师,明朝时候的人,专攻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然后你再去读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就行了。三位大善知识。当然这三位他们的著作是文言文,不深,不是很深的,浅显的文言文。

  所以学佛法,古来高僧大德的著作全是文言文写的,我们必须要有文言文的基础,把文言文的钥匙拿到,这钥匙是什么?古文。我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用《古文观止》教我们,一个星期教一篇。我在那里十年,十年这一本《古文观止》讲完了,三百多篇。老师教我们,你要熟读五十篇,这五十篇能够背诵,能够讲解、能够背诵,文言文的钥匙你拿到了,你有能力看《大藏经》,你有能力看《四库全书》,文字的障碍没有了,如果你能够熟读背诵一百篇,有这个基础,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老师把这个秘诀告诉我们,肯不肯学在自己。真正发心,相信,没有怀疑,你就去选五十篇古文,先选五十篇,首先熟读,然后再求解,字字句句讲清楚,这是扎根教育。德行上,《弟子规》、《感应篇》是德行。文字上,五十篇古文。现在在台湾,台湾缘殊胜,过去国语日报每个星期,是一个星期还是十天我记不清楚,它出一个小的副刊,叫「古今文选」。这么多年来,他选的东西很多,而且注解得很详细,有注音、有注解,你不必查参考资料,你在这一套东西里面选五十篇。选的标准怎么样?《古文观止》里头有的你就选,以前李老师教给我们的是用《古文观止》,《古文观止》里头没有的我们暂时不选它。等於说我们念《古文观止》我们有人指导,生字有注音,注解很详细。这样子花一年的时间,一年五十个星期,一个星期念一篇,要把它念背,要把这个字字句句都搞清楚,一年时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拿到,这一年值得。如果没有这一年的工夫,那就很麻烦,你学习会非常辛苦,你查资料、你查字典取正确的读音,很费事,你缺乏人指导,这一条路就非常艰难。

  我这么大年岁,一生没有福报,讲经讲了五十一年,现在十二月了,过了这个月就讲五十二年了,连个道场都没有,没有福报。很多人想跟我学,我没地方给你住。跟我学,像从前我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李老师有个台中莲社、有个慈光图书馆,有两个道场,我是一个都没有,这是诸位要了解的。我懂得这些方法,我完全和盘托出供养大家,你们听到之后,依照我说的方法去修学,个个成就,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你修净宗,跟定这三位大善知识,印光大师、蕅益大师、莲池大师。德行这个基础要扎稳,文言文的钥匙要拿到,这是祖宗给我们的宝贝,不能够轻视,不能够疏忽。

  我们今天再看八自在第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一首偈,在佛经里面讲四句就叫一首偈,不一定是偈颂的形式。我们中国人习惯上,读一本书,读一篇文章,这个长短的标准是讲字数。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就是五千多个字,跟《金刚经》差不多,《金刚经》也只有五千多个字,是一个字一个字算的。印度不是的,印度是算四句,句子不管长短,四句叫一偈,它用这个来算数。《华严经》,《华严经》分量多大?十万偈,那你就晓得,《华严经》全经是四十万句,一首偈是四句,四十万句,它跟中国人算法不一样。偈颂也有很整齐的,四个字一句的,五个字一句的,六个字一句的,七个字、八个字、九个字也不一定,但是四句就叫一首偈;由此可知,一首偈并不长。

  底下说,「谓如来智慧辩才,演说一偈之义,虽经多劫,无有穷尽,称性宣扬,自在无碍也」。真的,这个不是假的,我们现在完全能接受,对於经上说的这个话没有怀疑。为什么?我们在贤首大师《妄尽还源观》里面学到,不要说一首偈的意思无量劫也说不完,这话真的,即使是一个字、一句,无量劫也说不完。为什么?它称性,只要称性就没有边际,古人所形容的,「大而无外」,你说它大,大没有边际,说它小,「小而无内」,那怎么能说得完?小而无内这个话很难懂,说大没有边际还能够体会,小无内这个就不好懂。我们在《还源观》三种周遍里面读到过,那是举一个例子,什么例子?一微尘,一粒微尘,我们今天科学家讲的基本粒子,外国人叫夸克,肉眼看不到,要用高度显微镜才看到这个现象,佛说的一微尘跟这个相似。一微尘里头有世界这就不可思议,那一粒微尘里头有世界,整个宇宙在一微尘里面,你看我们世界没有缩小,微尘没有放大,它居然是完全相同。一微尘里头有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科学家讲的能量、物质、信息,圆满的,丝毫不缺。

  佛在经上还告诉我们,真有人去,到微尘世界里面去参学、去供佛、去听法,到微尘世界里面去。什么人去?普贤菩萨去。诸位要知道,说普贤菩萨,每一位菩萨都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代表什么意思?真干,真干就是普贤,他不说别的菩萨。每个菩萨名号表法意思不同,地藏菩萨代表孝亲尊师,所以《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眼千手是眼到手到,他表这个意思;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践,他真做到,把孝亲尊师、慈悲、智慧统统做到、落实,他表这个意思。真干的人他就能入微尘世界里面,那你还得晓得,微尘世界里头还有没有微尘?当然有微尘,微尘的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这叫其小无内,没法子想像,真的是其深无底、其大无外,没边际。一微尘如是,一切微尘皆如是,《华严经》上讲的。这个事情从理上讲或许是哲学,方老师讲的高等哲学,从事上讲高等科学。换句话说,在《华严》里面讲的科学、哲学登峰造极,讲到究竟圆满,除这个之外,它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也是讲到究竟圆满。这么好的一部教科书,方东美先生早年把这个东西介绍给我,他说这是佛经概论,加哲学,佛经哲学概论,就是指的《华严经》,他特别介绍给我。而我对於这部书也特别有缘分,老师介绍之后,我相信老师的话,等於这部经是方老师鉴定的。我那个时候虽然把这部经论找到了,就是清凉大师的注解,《华严经疏钞》找到了,看了非常欢喜,但是看不懂。看不懂,喜欢看,不舍弃,天天都看它,慢慢的就看出味道出来了。

  以后我们在台中,八个同学,我们私下商量,老师年岁大了,要请他长久住世,他老人家一生讲经,那长久住世,我们就找一部大经给他讲,他没讲完总不好意思走。我们八个人联名去请,我是其中之一,请李老师讲《华严经》。他很慈悲答应了,他说好,我把《华严经》讲圆满,然后再讲一遍《弥陀经》,我就往生。我们听了很开心、很欢喜。他《华严经》没讲完,讲了一半他就走了。他怎么走了?所以缘不一样,他是食物中毒走的。他在生病那个期间我去看他,看他好几次,每一次去都提醒我吃东西要小心、要谨慎。他慈悲,他是个好中医,人家送给他的东西,当然是供养他的,也不是害他的。他是山东人,喜欢吃面条,煮面条给他吃,面条怎么?面条是一把一把的硬面,那都有防腐剂,时间过了它里头确实就有毒,你煮去闻闻味道都不一样,变味了。这个老同修也无知,好心好意煮了送给老师,老师当他面吃,让他心里欢喜。他走了,老师用中药解毒,把这个毒化解掉,他真的化解了。最后这一次,年岁太大,他走了之后再用解药,那个毒扩散,这一次受了伤害,害他好像讲经停了两个多月,休养两个多月才恢复。他告诉我吃东西要特别小心,不要说我们慈悲,要惜福,惜福是会要送命的,是要赶快往生的。所以看东西味道变了、坏了、腐了,我们都不要吃它,这是正确的,除非你希望快点往生,那另当别论。往生得要具备往生的条件,否则的话服毒等於自杀,自杀不能往生,这个道理要懂。

  从这一偈能讲长劫意思都讲不完,这是指自性本具的德能。诸佛如来能,记住,我们每个众生都能,为什么?你有自性,你哪一天明心见性了,跟诸佛如来没有差别。你要懂得这个意思,这《华严经》有没有讲完?早就讲完了。还能不能继续讲?可以,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每一次我们讲两个小时,可以说都是圆满的《华严经》,问题是你会不会听。禅宗大德常常勘验学生,问他「你会么?」真会的人没问题,怕的什么?怕的是不会。为什么不会?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就不会,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会了,字字句句无不称性。既然称性,性没有分际,性没有数量,自性里头没有数量,所以我们讲都是圆满而没有边际的。

  下面引「经云」,这个经是《涅盘经》,因为我们这个资料是从《涅盘经》里面节录下来的。「如来演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是也」。这绝不是佛在这里说大话,这是实话。我为什么提起这桩事情?因为这个世间很多人对於佛法没有深入理解,产生一种误会,我初学佛的时候,台湾大学有一位教授,也是很有名的教授,他教的是考古学,年岁大概大我应该是二十岁的样子,他就给我说,他看过《金刚经》。我说你对《金刚经》怎么看法?没什么,像两桶水倒过来倒过去,他说看了佛经,释迦牟尼佛很会说大话,我们一般人说不出来的他都能说出来。那是个名教授,高级知识分子,而且是专攻考古学的,还有这样的偏见,那一般所谓学者我们就可想而知。也正印证了《华严经》上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要什么人来讲?有修有证的人,他就不会讲错,如果不是有修有证,很容易起误会。为什么?像这里说一首偈里头含义无有穷尽,我们一般学文学的人看到,这是形容词,这是夸大,这不是真实的,总是以这种想法来解释,而不知道称性功德的意义。称性很难讲解,佛经里头有比喻,也比喻得很好。佛把自性比喻成大海,我们众生这种想像的念头好比一滴水,这一滴水滴到大海里面去,跟整个大海融成一片,这就好比一首偈跟自性相应,它投到性海里面去,与自性相应,就没有边际。佛这个比喻,比喻得好,一滴水,离开大海的时候是一滴,很小,滴到大海之后找不到了,在哪里?整个大海都是。比喻只能比喻彷佛,没有办法比喻到恰好。所以确确实实一字一句,佛要是来讲,就是明心见性的人他来讲,意思都说不尽。佛说经怎么个说法?有原则,看对象,你的程度浅,给你浅说,你的程度深,给你深说,佛无有定法可说,同样一句偈,有无量无边的说法。一首偈如是,一部经亦如是,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看《金刚经》,这大家熟知的。《金刚经》分量不大,在中国流传很广,你看看自古至今讲《金刚经》的人,注《金刚经》的人,有多少?五百家,每个人注的不一样,每个人讲法不一样,如果一样那就跟古人雷同,你就不能传下来,不一样。为什么他讲的不一样?讲经法师他出生的时代不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讲法就不一样。所以佛经是活的不是死的,要谁去讲?真开悟的人,开悟的人他活泼,不是开悟的人,完全照古人的讲法来讲,把经都讲死了。这我们见到,许多讲经的法师,老法师,都是根据古人的注解来讲。那我们得想,它是唐朝人的注解,讲的是唐朝人那个时候,那个时代的需求,换句话说,要我们回到唐朝去做唐朝人,你才能得受用,现在用不上。如果在外国,那问题更严重,对外国人讲经,用唐朝的注子,叫外国人去做中国人,还得做中国唐朝古人,他能干吗?这种讲经的方法不切合实际,让人不得利益。但是你要晓得,自古以来朝朝代代这些注解你都可以参考,你要是真会的人,懂得的人,你一看他的著作,就晓得那个时代的人他需要什么,你看他讲的,他适合那个时代。每一个朝代它不一样,你就能看出他当时讲的那个对象,对象的根机、对象的程度、对象的需求,统统都在里头。今天我们是看二十一世纪的时代,我们从那个地方吸取经验、吸取教训,融会贯通,今天的人需要什么,所以世世代代有参考价值。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是要依照古人的复讲吗?那什么?那是训练,那不是你出去讲经,是给你扎根,是给你打基础,必须要遵守老师的教训,老师怎么讲,你就怎么讲,不能加一个字。可是他时间有限,五年,所以五年你必须遵守。为什么?这种方法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你守规矩就是持戒,你一门深入就是修定,真的叫你修定。你看你讲这一部经,不需要你查参考资料,老师怎么讲,你就怎么讲,复讲,你有你自己的意思,不准发挥,修忍辱波罗蜜,你不能不忍,你不能忍,你就不能得定,你能忍后头才有定。真正定下来时候他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老师开放了,什么你都可以看,什么你都可以学,智慧开了广学多闻,智慧没有开不可以,跟定老师。这个方法在中国行了几千年,几千年当中出了多少高僧、多少大德,都是这个方法训练出来的。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也是这个老方法,他叫我守五年,五年之内限制很严,只能听他一个人讲经,别的人,出家在家都好,一律不准听,听他一个人。看书,不管是佛经还是世间的这些书籍,关於文字部分都要经过他同意,他不同意的不准看。第三个条件,我没有亲近他之前我亲近过方老师、亲近过章嘉大师,还算很单纯,过去亲近两个老师,时间不算长。我亲近前面的老师大概是四、五年的时间,他不承认,你以前亲近过的老师,他们教你的我一概不承认,到今天你拜我做老师,从今天起完全听我的。所以我要讲方老师怎么讲的,你别说,那个不算数,章嘉大师讲也不算数,受这个严格的训练。这个真的,这叫持戒,这叫修定。你也没得想,不准你想,讲东西完全复讲他的,他怎么讲你就怎么讲,可以漏掉,但是你不能增加。很笨的方法,可是我们学了三个月就有信心,为什么?烦恼轻了,你看很多东西不能看、不能听,只能听他一个人的,看的东西都经过他同意的,三个月就觉得妄念少了,心清净了,六个月就非常明显,生欢喜心,不怀疑了,老师这个方法高明。

  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这是古人传的方法,我们以为是李老师的方法,真高明。到以后,十几二十多年以后,我遇到演培法师,在新加坡,才知道这就是古人讲的师承,老祖宗的老方法,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什么?演培法师从小出家,跟谛闲法师,谛闲法师也是这三个方法教给他,他没接受。我是李老师这三个方法教给我,我完全接受。所以我到五年,我见老师,我非常感激他,我说老师,我遵守你这个方法,我再加五年,他笑起来。根扎得稳,我自己感觉得我五年这个根不够深,我遵守他这个方法,就是三个条件,十年。怎么学出来的?就是这个笨方法学出来的。这个方法一般人不相信,我刚刚接受的时候心里在想,这个老师这样专制、这么跋扈,目中无人,好像除了他之外天下就没有人了,最后想想,既来之则安之,就接受了。接受以后慢慢知道这个方法好(不知道这是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老方法),我们就更有信心。演培法师那时候也年轻,他就不能接受,他是偷偷的离开谛闲法师,走的时候没有告假,没有跟谛闲法师打招呼,他跑了,跑到厦门去,太虚法师在那里办佛学院,他就跟太虚法师去,所以他是闽南佛学院的学僧。但是他承认,真正学讲经都是复小座,都是从复讲出身,他讲经也是以复小座为基础。所以这是过来人,知道祖宗的方法巧妙,世代相传。现在的人不知道,把它废弃掉,认为这是古老的东西,不合现在科学方法,要用现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很遗憾的一桩事情。所以古老的方法它是五年成就你的戒定慧,戒定慧是你修学的基础,那就完全靠自己。所以我学了五年之后觉得还不够,所以再加五年,然后才展开广学多闻,在《大藏经》里面看古今大德的注疏,讲经就不再依靠老师所讲的,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纲领,真想学的人不能不知道。

  最后的一条,「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这是说「如来为诸众生处处现身说法,犹如虚空,了无形相可得,随缘应化,自在无碍也」。这个说法我们能理解,我们能相信,不会怀疑,为什么?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叫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这个诸位要知道。天台大师讲六即佛,第一句讲「理即佛」,那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当然是佛。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从理上讲的,没有一个不是佛。第二个讲「名字即佛」,这就事论事,你现在是凡夫,你迷失了自性,造作种种业,受种种果报,你现在学佛了,功夫不得力,受了三皈五戒,也做不到,这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不是真的。初学佛都是这个境界,希望你提升,提升一层,叫「观行即佛」,观是止观,修定修慧你真干,而且功夫得力,叫观行位中。六道众生里面真正功夫用得好的都在这个位置上。在我们净土宗里面讲,念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观行即佛,决定往生。学其他的法门你没有成就,为什么?你烦恼没有断尽,你现在的功夫只是把烦恼控制住,没断,所以叫观行即。烦恼真正断了,见思烦恼真断了,那你位置就提升,那叫「相似即佛」,跟佛很像,不是真佛。这是哪些人?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头叫相似即佛。为什么不是真佛?他还是用阿赖耶,虽然用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佛用真心不用妄心,所以虽用阿赖耶,但是他能够把佛的教诲统统做到,做得很像,很像佛,他这个不是真的,他没有用真心。再提升,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真佛,这就不是假的,「分证即佛」。就是说什么?他证得了,他没有圆满,像《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从初住到等觉,都是分证即佛。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尽了,那就是最高的,那是圆满的,叫「究竟即佛」,究竟圆满。

  这是天台智者大师给我们说的六种佛,我们是哪一种?当然理我们决定是有的,我们现在麻烦是什么?在名字位中,观行没有得到。名字位中往生极乐世界不可靠,观行位可靠。观行位中临命终时没有人助念也能往生,有人助念更好。但是名字位中,临命终时有人给你助念,未必你肯往生,这个世间放不下,五欲六尘放不下,最难的是亲情,你能放下吗?你放不下,到那时候就成障碍,去不了。所以这种情形不能不知道。真的,遇到净宗法门,这一生不能往生这叫太可惜!要真正能往生,没有别的,很简单,把这个世缘、亲情要放下,不能放在心上。对你的儿孙不是不爱护,爱护,好好教导他,自己往生极乐世界比爱护儿孙更重要,因为你怎么样爱护儿孙,你都没有办法跟他长期在一起,你会老死,你死了以后不能照顾他。如果你要生到极乐世界的话,你在极乐世界成佛了,你的儿孙无论在哪一道,你都能看得到,你有天眼通,他现在是什么状况,清清楚楚,什么时候你去帮他,他能接受,你自然就会去了,这才叫真正利益众生,真正叫爱护儿孙。

  所以佛菩萨是大孝子,我们世间人不懂,佛菩萨自己成就了,生生世世的父母、家亲眷属他没有不照顾的。他有能力身遍诸处犹如虚空,你就晓得,他能照顾一切众生,特别是过去生中跟自己有关系的,这是佛法里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缘分最深的,家亲眷属、亲戚朋友,无论你沦落在哪一道,你能接受的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他知道,只要你听到佛法不反对,他就来。如果强烈的排斥,他不来,为什么?他来你造罪,你造罪业,那你堕落得会更重,受苦的时间更长,所以他不来是慈悲,你能接受,不反对了,他就来,来不来都是大慈大悲,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接触广大的群众,也要懂得这个道理,他不反对,我们把佛法介绍给他,他不相信,绝口不提。为什么?提,他反驳,他不高兴,那就是他在造毁谤三宝,那造更重的业,这个我们不可以,就不说。所以永远记住,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不喜欢的决定不可以强加於他,再好的法,对他有再大殊胜功德利益的,他不相信决定不要提。不能接受的强说的话,确实是让他造罪业,这是不智、不仁。弘法利生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要有真实智慧,要能观机,真的是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活活泼泼,不是一个呆板的,深说、浅说、长说、短说都要观机。

  我们现在利用高科技网路、电视,这个也是对有缘的人,他自己打开这个频道,他喜欢听,他就听,他不喜欢,他不打开这个频道,那就是无缘,打开频道天天在听,这有缘。过去没有这个设备,我在早年的时候,最初利用这些工具是无线电广播,我们在中广买了一个频道,讲了几部经。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成本大幅度的降低,这是很好的工具。这个工具在早年方老师就跟我谈过,他说电视是个好工具,它就像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问题在用的人。如果用的人在那里宣传暴力色情、宣传杀盗淫妄,那就是在破坏社会,制造灾难。如果是弘扬伦理、道德、宗教教育,方东美先生看宗教是教育,他说那可以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这就好事。所以那个时候他就叫我要留意这个工具,要好好去用它。但是那时候我们不敢想像,为什么?电视广播费用是论秒算的,我们哪有这么多钱!

  刚刚出来讲经前十年很辛苦,没人供养。所以出家人,有钱的出家人是什么人?做经忏佛事、做法会的,他们有收入,我们这些讲经的没收入,生活非常艰苦。我那个时候得力有一位甘太太,甘立初将军的夫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也是李老师的学生,她帮助我。她找了十五个朋友来护持我,每一个朋友每个月就是台币十块钱,所以她每个月给我寄一百五十块钱,那是我的生活费用,支持我十年,我那时候收入就这么多。这桩事情李老师知道,李老师告诉我,一百五十块钱是极限,如果再多你就不像出家人。所以我就遵守老师,也就接受甘夫人的帮助,这样子安心在台中跟老师学习。所以这个路走得很辛苦,可是佛菩萨照顾,没有饿著,也没有冻著。十年之后接受的供养比较多,那时候老师告诉我,他很谦虚,他说我只能教你五年,很客气,五年之后,我介绍个老师,你跟他学。我说哪一位?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我说印祖已经圆寂了。《文钞》在,天天读,依教奉行。我就听明白了。老师谦虚,能不能成就,关键是在你肯不肯真干。

  所以我的讲经就始终没有中断,从出家那一天开始。我三十三岁在临济寺出家,出家,白圣法师知道我在台中学经教,他问我,我说;我学过十三部经,都能讲。他说那好,他在十普寺办了一个三藏佛学院,就请我在那里做教师。我在佛学院里教书,一个学期讲一部经,教一部经,一年教两部经。我在台中学的十三部,三藏学院三年就毕业了,用上六种,还有七种用不上,以后我对佛学院就兴趣不大。我这十三部经在台中是花多少时间学会的?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你看,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三部,在佛学院里面学不到。十三部学得都能讲才行,李老师教我们的目标,你不能讲你不算学会,讲的时候要讲给他听,他点头了你才可以学第二部,一部一部的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在那里学的进度很快,都是小部经,大概一部经一个月的样子,所以学得很高兴,法喜充满,有成就感,你看一个月我完成一部经。所以有人请我去讲经,我都很喜欢去,我不拘束听众多少,也不需要讲堂。所以有很多人请我到他家里讲经,家里面他自己家人还有几个朋友,一般都是十来个人,在他家客厅,一个星期一次,这就讲开来了,星期一在张三家,星期二在李四家。不讲不行,一定要讲,讲台才能够出讲师,没有讲台哪来的讲师?所以我这一生讲经的成就就是没有离开讲台。

  以后大概我从四十一、二岁遇到韩鍈居士,她对我很大的帮助,就是每天替我找听众,每天动脑筋找讲经的场所,有时候借朋友的办公室,晚上不办公,借他的办公室,有时候租借场地。租借场地很多,一般可以能租两个月、租三个月,所以我们讲经的地址就常常移动,不稳定。到我讲经二十年,我是三十三岁开始讲经,到五十三岁我们才有个图书馆,就是景美华藏视听图书馆,才有一个固定的地方。韩馆长往生之后人事上就有变化,我们不能不离开,又开始流浪。所以讲经是很辛苦的一桩事情,非常不容易,要有坚定的意志,不怕死、不怕苦,才可以走这个路子,要怕死、要怕吃苦,这路子走不通,肯定走不通。这个里头因素很多,都必须要知道。得佛这样的自在,八种自在,那当然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凡事起步难,起步必须要扎定三个根,如果出家,要扎四个根,《沙弥律仪》,根深蒂固。好好的把文言文的钥匙拿到,每天不离开经典,不离开古大德的注疏。佛是我们的老师,注解的这些人是我们的学长,要得学长的帮助,尊师重道,我们这一生才会有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0八0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本分,最后一段「别陈其名」。

  今天我们从第四「生贵住」,看清凉大师的注解,「生佛法家,种姓尊贵故」,我们世间人所谓贵族,在世间这是帝王将相,贵族,在出世法里面佛是最尊贵。生佛家,这个意思是你修行证得佛的果位,这生佛家,当然世出世法最尊最贵是你成佛。在《楞严经》上讲,「生贵住,谓由前妙行,冥契妙理,将生佛家,为法王子,故曰生贵」。这个地方介绍得清楚,前面的妙行,就是二住修练成清净洁白,在前面三住「巧观空有,增修正行」,为妙行。冥契,冥,实在讲是自自然然,佛法里面讲法尔如是,妙理就是自性,完全与性德相应,这是法王之子。我们中国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句话跟另外一句话,「夫妇有别」,我讲得很多,这两句话很重要。无后并不是说你的儿孙多,不是这个意思。你儿孙里头有没有人才能够继承你的家道,继承你的家业,那叫后。如果没有人继承,子孙再多,还是家败人亡,那不叫有后。有后,世世代代都有人继承,这是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的!

  男女有别,我说得很清楚,男女结成夫妇建立一个家庭,家庭里面两桩大事情,一个是物质生活。所以从前男主外,女主内,男女是平等,并没有说男尊女卑,不是这个意思,是平等的。但是他所负的责任不相同,男主外,担负起家庭的经济生活,物质生活。这个女在家里面要肩负起相夫教子,而相夫教子里面,教子摆在第一非常重要。你的家能不能出贤人?能不能出圣人?能不能出人才继承你的家业?完全靠母亲。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说轻视妇女,要是轻视妇女,那对中国文化不了解,那是冤枉古人。中国古人没有轻视妇女这个意思,这是我们读圣贤书的人应当要明白。不但不轻视妇女,而且对妇女的尊重超过男子,为什么?她是圣贤之母。所以在中国,你看自古以来称妻子为太太,这个太太的名字太尊重!太太从哪来的?周朝开国帝王都是圣人,王季有圣德,太王有圣德,太王是周文王的祖父,王季是周文王的父亲,有圣德生下来圣贤。所以文王的祖母太姜,就是太王的夫人,太姜;他的母亲太任,王季的夫人;他自己的夫人叫太姒。你看文王夫妻两个,生武王、生周公。我们读孔子书,孔子文字记载,对於文武周公是他心目当中最尊敬的大圣大贤。谁教出来的?母亲教出来的,他们家出了三太,太姜、太任、太姒,你看生下来文王、武王、周公。尊称妻子为太太,就是期望太太要能够继承周家的三太,把自己的儿女都教成大圣大贤。这是家能不能兴旺、能不能发达,太太负一大半的责任,你说这个对妇女是多么的崇敬!这应该要晓得。他各人有各人本分的职责,这个相夫教子。

  现在说这一位菩萨怎样才能够契入佛境界?契入佛境界就是佛的传人,这真正是佛的后代。你不能够续佛慧命,利益众生,这不是佛子。佛子要继承佛的道统,佛的道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真正的佛子。真正的佛子当然得佛威神加持,当然得一切护法神照顾你,这肯定的。真修才能够冥契,不肯真修不但是假的佛子,就是冒名的佛子,这个过去我都讲了很多。他生佛家为法王子。下面引的是「经云」,这个引用的是《楞严经》,「行与佛同,受佛气分」,这个两句话很重要。此地说的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行这个字的意思很广,包括身语意,身与佛同,戒律清净,标准就是十善业道。身的三业清净;口与佛同,口四种净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心与佛同,不贪、不瞋、不痴,这是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得佛力的加持。「如中阴身」这是比喻,「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底下是个比喻,像中阴身它去找它的父母,中阴身是一个人死了以后,灵魂还没有去投胎,这个时候叫中阴身,它去找父母。怎么找父母?是自自然然的缘,跟父母的缘成熟出现。佛讲的四种缘,讨债、还债,与父母没有四种缘不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四种关系。

  所以我们看到,世世代代都看到,这个人家出孝子,儿孙非常好当然靠教育,还有什么?他是报恩来的孝子贤孙。如果是报怨来的,是讨债、还债来的,你给他受很好的教育,能把这个事情化解;如果你不好好的教他,他长大的时候,肯定我们一般讲败家子,不孝父母、不敬祖宗,为什么?他是来报怨来的。讨债一般都很乖巧、很听话,他债讨完了,他就走。如果父母欠他少的,三岁、五岁他就死了,债讨完了;如果欠他多的大概到二十几岁、三十几岁,你看是大学毕业、博士学位拿到,可以在社会工作,他走了,这欠他多的。所以如果我们有天眼通,就会看得很清楚。他欠父母的,他是来还债的,对父母物质生活会照顾,没有孝顺心,没有恭敬心,这是什么?还债的。他欠父母欠得多还得多,对你物质照顾,生活很丰盛,照顾得很好;欠得少的,仅仅够你吃得饱、穿得暖,就够了,他不会多给你,世法如是。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待人要不要厚道?不能刻薄待人,刻薄待人将来你欠了他的,就变成这种情形,待人厚道。即使是地位很低,贫贱之人也不敢轻慢,学圣贤!佛菩萨对乞丐都尊重,决定没有轻慢心。在中国孔子、孟子亦复如是,《礼记》开头第一句,「毋不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用什么心对待?诚敬。《礼记》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你看在佛法里面许多忏仪,你一打开第一句话,「一切恭敬,一心恭敬」,这是佛教导我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头一个「礼敬诸佛」,这个要懂!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一个见人是用轻慢心,没有,都是做到至诚恭敬,我们学佛从这个地方学。对待一切众生,要用孝顺心对待,佛在经上讲的话是真的,我们一般都讲是比喻,其实是真的。《菩萨戒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中国人讲孝道,佛法这孝道发展到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真孝。自自然然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就像中阴身求父母是自然的。中阴身,阴信冥通,菩萨修行契入性德的时候,他就入如来种,这叫生贵住。

  下面第五「方便具足住」,清凉大师给我们讲「带真随俗,习无量善巧,化无住故」。文字不多,讲得非常好。带真随俗,就是《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真是他证得的,真是真性,所以他是佛,他是真佛,天台大师所说的分证即佛,《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证得法身的人,是真佛,他能随俗,俗是十法界,十法界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他怎么应?无量善巧,善巧下面叫方便。他是方便具足,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方便两个字意思,就是最适当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最殊胜的方法,所以这个方法上面加上善巧,善是好极了、巧妙极了。他为什么?为化这一个字,化什么?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不著教化众生的相叫无住,不著教化众生的念头,佛家讲三轮体空,就是无住。教化是三种布施里面的法布施,实在讲三种布施里面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分不开的。法布施里面有没有财?当然离不开财。我们知道佛菩萨没有财,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都到外面乞食,他不接受人家的财布施,只是一钵饭,所以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身上没有钱。在那个时代出家人身上都没有钱,用什么布施?用智慧、用精神、用时间、用体力这叫内财,内财布施胜於外财。我们今天讲的义工,义工是属於内财布施,这个布施的福报超过外财。外财的布施是有量,内财的布施是无量,哪个福报大你就很清楚。

  所以施舍布施,不著能施的相,也不著哪些人接受我布施的相,连布施什么也不执著,心里面干干净净。也就是说天天行布施,心住在空中,住在空中痕迹都不落,这个福德可不得了。为什么?他跟自性相应,跟自性相应就跟我们前面所学的一样,他的功德、他的福德没有边际,跟自性一样无有边际。如果他著相呢?著相就有边际、就有大小。我做了多少好事,哪些人接受我的好处,我对他好处哪些人,都很清楚,我给他到底有些什么好处,将来果报这个福德就有限。如果布施完之后,把它忘得干干净净,痕迹都没有,那个福报就跟自性一样,称性。所以教化一定要懂得无住,教化众生要三轮体空,在什么地方做?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所以会,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不是菩萨道,没有一样不是成佛之道!我在厨房里面做义工,这是不是佛道?是的。是不是菩萨道?是的。我能把菜饭尽心尽力做得很好,供养大众,用我的智慧、用我的劳力,供众,众欢喜。自己三轮体空,一丝毫执著没有,他在那里行佛道,他跟自性相应。所以问你会不会?那个在厨房里工作的人是佛,不是别人。他供养的呢?供养的是众生。

  在中国古时候这种例子很多,最著名的天台山国清寺,智者大师道场。在古时候,我们佛门里头记载的有三个人,寒山、拾得,这两个人在厨房打工的义工,一个是烧火的,厨房大灶烧火,一个是挑水的。还有一个丰干和尚在磨房里面推磨,磨米的,都是做些苦力的工。以后这三个人的身分被发现,发现的是太守,到这个地方去上任,中途他母亲生病他去求医,结果来了一个出家人说他懂得医,能够给他母亲治病,果然把他母亲病治好。他就问他,问这个法师住在什么地方?他说:我住在国清寺里。他说「国清寺里有哪几位是高僧大德?我去上任,正好是在这个地区(归他管辖的),我会去拜访一下。」从前做官的都相信佛,都是佛门弟子。他就介绍,「有,有文殊、普贤、阿弥陀佛。」有这样的人?「是,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化身,丰干和尚就是阿弥陀佛。」他听了高兴得不得了,上任之后就到国清寺去拜访佛菩萨,问寒山、拾得。先问文殊、普贤没有人知道,问寒山、拾得,大家知道,疯疯癫癫的,语无伦次。太守见到他就下拜,而寒山、拾得不还礼傻笑,根本就不理他,两个人就走了。他去追,追到之后,看到走到一个山上,山裂开两个人走进去,山就合起来不见了,再也见不到。丰干和尚也不见了,才跟大家说。这三个人没有一个人瞧得起,疯疯癫癫的,丰干是阿弥陀佛,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然后大家知道这个身分之后,从前他们唱歌,墙壁上写的这些诗词,把它搜集起来,现在《大藏经》里面还有。

  你看佛菩萨示现做义工,侍候大众,照顾得都很周到,给我们做榜样。这个时代有没有?肯定有,我们肉眼凡胎不认识,往往我们所瞧不起的、轻慢的,不晓得他是佛菩萨再来。那怎么办?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你看每个人都是佛菩萨,那就不会漏掉,就不会错。人人都是佛菩萨,行吗?行,修行人就得要这样做法。这个人见我就生欢喜心,是佛菩萨;那个人见到我,他就不高兴,也是佛菩萨。这经里面教我们修怨亲平等,就在这境界里头锻炼,锻炼什么?锻炼清净心。顺境、善缘好,不能起贪恋心;逆境、恶缘不好,不能起怨恨心。清净心、平等心,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成的,锻炼成功的叫会修行。不能说这个人我讨厌他、我不喜欢他,那个人我喜欢他,你七情五欲还没有放下,你是凡夫。真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真练功夫。带真随俗,一定要懂得学无住,你看《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生其心就是前面习无量善巧,要生这个心,帮助一切众生断疑生信,帮助一切众生改过迁善,帮助一切众生转凡成圣。在我们现前真正帮助众生往生净土,那就是转凡成圣。

  这个《楞严经》里面讲的,「由前妙行,既与佛同,则自行利他,善巧方便,具足不缺」,这个话讲得很清楚。「经云,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经里面讲的是比喻,道胎是比喻佛道,就好比人投胎的时候,在母亲胎胞里,这是接受如来的教诲,自己直下承当,愿意做佛的继承人,觉就是佛,胤就是佛的后代,就是佛子,真正要发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如胎已熟,这在胎胞里面长成人,这出生,所以人相不缺。用这个比喻来比喻菩萨自行利他,善巧方便,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叫方便具足住。由此可知,方便具足是利益众生,真的,将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做出来,完全兑现。

  第六「正心住」,《疏钞》里面讲「成就般若,故闻赞毁,真正其心,念不动故」。般若是智慧,智慧,心才正,这个第六是正心住,心才正。比我们儒家讲得详细,儒家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在第四;佛法在此地,正心是在第六,成就智慧。所以有智慧,听到人家赞叹,心里如如不动,对待人谢谢,心里没有觉得赞叹就生欢喜。如果赞叹你你很欢喜,毁谤你你就很怨恨,你不行,你是凡夫,你在佛法上没有得受用,你还是愚、迷不觉。真正智慧开了,觉悟了,不一样,跟佛一样,闻赞叹,谢谢,不放在心上;有毁谤也谢谢,也不放在心上。这个心清净,这才叫正心,所谓是「八风吹不动」,不会受到外面境界影响,你这个心才得其正。如果外面小小境界动,你就受影响,我们今天讲心浮气躁,你什么都没学到。所以这个不能不知道,这个正心,念不动。

  《楞严经》里面说,「正心住,谓前行相,虽与佛同,心相有异,未名正心」,前面无住,心行跟佛相同,但是心相有异,不一样。「至此则心相不异,方名为正」。行跟相的差别在哪里?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如果契入佛的境界,自然心相同。这是什么人?如果没有见性做不到!佛的相是圆满的相,这个诸位要知道,因为相由心生,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正心住的人,这个菩萨他跟佛所示现的,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前面行同佛,相不同;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相也跟佛一样,这就说明他修行的功夫成熟。相是自然转,有念转不过来,为什么?念是烦恼,分别是烦恼,执著是烦恼,这要记住,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有烦恼,佛的相不能现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没有八十种好,八十种好是讲细相,佛的三十二相非常明显,转轮圣王有,没有佛那么明显。相是福报,佛现这个相自然的,绝对没有意思,为什么会现这个相?随众生心而应现,众生希望佛来度他,他就现佛相;众生喜欢菩萨,他就现菩萨相,都会现的是圆满的相,这是感与应的现象。不是菩萨有意,所以经上常讲「法尔如是」,就是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

  我们看到正心,中国古人也是这样教我们,标准跟佛法当然有差别,可是也很高!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国人从小就接受这种教育。我们这种教育,现在丢掉几十年,将近一百年,这桩事情我们要知道。在古代,一个人生下来父母就教,父母会教,他为什么会教?他的父母从小教过他,所以他也要如法炮制去教下一代。教什么?教格物,物是物欲、欲望。格物就是要对欲望一定要控制,欲望有,人皆有之,一定要控制它、要约束它,不能让它扩张。佛法对於欲望是叫你要断掉,儒家不是断掉,儒家讲控制,有限制,自己能克制,这就是格物。致知,欲望要不能克制,智慧不会现前,你所求得的我们现在人讲知识,你可以求得知识,你不可能求得智慧。这都要从小教!格物致知落实在哪里?落实在《弟子规》。不但格物致知在《弟子规》里面,诚意正心也在里面,做人的基础。智慧有了,你对人、对事、对物你会有诚信,那就是诚意,没有虚妄,这个心才得其正。诚意,你处事待人接物那个心就得其正,这是中国传统教导的。我们看到佛法里面讲的正心,它是心相不异,与佛一样才叫做正,这标准高。所以这引用经说,这个经是《楞严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我们再看第七「不退住」,清凉大师讲,「入於无生毕竟空性,心心常行空无相愿,止观双运,缘不能坏故」。这是讲的不退,入於无生毕竟空性,这个入是契入,也就是心里面与空性完全相应,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放下起心动念,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大乘法里面常说的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菩萨都住在这个境界里头,起心动念尚且没有,怎么会有分别执著!不退的标准是依这个说的。从现相上,法身菩萨与遍法界虚空界十法界里面的众生起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现相,虽然现相,常行空无相愿。这里头是三桩事情,一个是空,一个是无相,一个是无愿,它这个无字是贯下来,无相、无愿。「空、无相、无愿」,在大乘教里面,小乘教也讲,叫三解脱门。为什么要「住空」?一切法体性空寂,你不能把一切法常常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错了。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读大乘经,知道这桩事情,如果我们常常能够保持空性,这个好!为什么?什么烦恼都没有,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的道业在这一生当中会圆满的成就。如果心里面有,有什么东西?有六道轮回。说老实话,四圣法界没分!

  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万法皆空」,「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那你把它放在心上,不就错了吗?佛法能不能放?不能放。为什么?《金刚经》上讲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它说的法就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世尊讲得很好,为什么这些法要舍?这个法就像筏喻一样,像我们坐船过渡,过渡在从前用竹筏,或者是用木筏渡过去,现在讲渡船。渡过去之后你就把它丢掉,你就不能再要它,用这个比喻。我们现在是坐渡轮渡河,过去之后我们就离开渡轮,把渡轮舍掉你才能够上岸,你要不肯离开渡轮你永远上不了岸。所以佛经的筏喻是这个意思,你要能舍。坐在渡船上,心里就没有执著渡船的念头,何况到达彼岸你上岸。佛这个比喻说,这个水就是六道,苦海无边,渡船就是佛法,苦海你要舍掉它,渡船也要舍掉它,你才能到彼岸,这个比喻很好。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要放在心上,要舍掉;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也要舍掉,你真的达到彼岸。彼岸是什么?彼岸是自性,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不可以说我要依佛法,要是依佛法,你就留恋佛法,你就不肯放下佛法;换句话说,你有这个障碍你就见不了性。这种开示才叫真正究竟的大法。我们今天没见性,还没成就,我们得用它,这是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成就。我们成就了,这个工具不要!好比生病我要吃药,病好了药就不能再吃,再吃就又生病了,就这个道理。所以病好了药就舍掉,我们见性,法就舍掉,不舍掉不能见性。所以说空的义理很深,应当要学。

  第二「无相」,不要执著相,相有没有?相有。为什么不要执著?相是幻相不是真的,现在我们知道刹那生灭。弥勒菩萨讲得很好,念,念头是能现相,相是所现,相里面就有识。他说念、识,实际上它是讲三个字念、相、识,这是阿赖耶三细相,念是业相,相是境界相,识是转相,阿赖耶三细相。极其微细不可执持,它的速度非常快,生灭的时间非常之短,你无法执持。所有一切现象它的体就是阿赖耶,阿赖耶能变,法性能现,阿赖耶能变,这才真正叫从根拔除!好,这个方法教得好。我们对於一切相,可以受用、可以欣赏,不能够执持。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看电视这是屏幕里面,你可以欣赏,你不能说是我要控制它,我要得到它,我要占有它,那就错了,你永远得不到。所以你要晓得相,佛在经上常常用「梦幻泡影」来比喻,真的是像梦幻泡影,所以你要认识它,你就不执著它。这个愿,「无愿」也叫无作,我们要不要作?要作,作而无作就对,你才真正得到解脱。解是把烦恼化解,脱是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脱离烦恼生死,脱这个,这三种解脱门。对於相不执著,对於作也不能执著,作不为自己为众生。菩萨来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为众生,是来帮助这苦难众生,这个人是菩萨。凡夫生在这个世界上为谁的?为我,为我的家。所以他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他是有作,心里头真有作。菩萨事上有作,理上无作;相上有作,性上没有作。所以在事相上要发愿,在性理上要空寂,这个道理很深!

  止观双运,缘不能坏,缘是境缘,我们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用这个字,它不能破坏你,它不能够干扰你,你如如不动。止是放下,观是明了,止中有观,观中有止,止观不二叫双运。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如如不动,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善知识,听善知识的教诲那是观,明了!止是不动,不被境界所转,他还是老老实实念佛求生净土,不会被其他法门动摇,这是止。听许多善知识的教诲那是开智慧,他样样明了,样样明了样样都不动心,这样一生圆满成就无上道。特别显示在念佛法门,这不可思议,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学《华严经》你会真有成就。怎么样应用在我日常生活当中?譬如吃饭,吃饭里头修止观,这个饭菜色香味你知不知道?知道这就是观。这个好吃,多吃一点;那个不好吃,少吃一点,你就被境界转。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里怎么样?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止。没有好恶,把好恶止住,没有贪瞋,叫你止这个。你能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外面的境界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样样都知道这是观,如如不动这是止。也就是说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是止,一切法了了分明是观,观是属於智慧。

  《华严经》,佛菩萨给我们表演,表演修定,在哪里修?在百货公司、在市场里面。我们现在讲逛市场,市场里面新的产品,他样样都在看,看得很欢喜,这样样清楚,这是观,这修观;心里怎么样?如如不动这是修止。如果你看到,这个我也想买,那个我也想得到,那你心被外头境界转,错了。哪个地方不是修行地方?真的在修行。所以宗门大德问你,「你会么!」这句话意思很深,如果会,你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全是道场。道场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离开道场,成无上道!不是说单独一处,没有处所。就是晓得一切法因缘所生,大乘论里面所讲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我是佛说,一切法缘聚缘散不是真的,别当真,包括身体,身体四大五蕴众缘和合现的色身,你怎么可以认为是自己?你想控制它,你想占有它,哪有这个道理?它也是刹那生灭,也是《般若经》上讲的「不可得,毕竟空,无所有」,都得要清楚。真的明白之后,起心动念放下很难,能把分别执著放下,不错了。放下分别执著念佛往生净土,我们冷静观察,这个人肯定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为什么?他有这样的功夫,往生的时候佛光先照他,佛光一照他的功力提升一倍,那不就是实报土!所以修行环境,会修的人不要去选择环境,不会修的人才要重视环境。所以过去中国古代,祖师大德建立道场接引大众,道场都建筑在深山,我们一般人都称之为风水宝地。

  曾经有人问我,是不是从前出家人都会看风水?我的回答很简单:不见得。为什么这些道场都是风水宝地?这个道理不难懂,因为佛在经上讲「境随心转」,这些出家人都是圣贤,他住在那个地方,那个风水当然跟他转,就变成福地。他是三宝之一僧宝,所以地也就变成宝地,应该是这个道理。由此可知,境随心转这是真话,心随境转不是真话。这个地方是个风水宝地,你的心行不正,你在那里住不上几年,风水就坏了。所以我们古大德常讲,「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最重要的,你是不是一个有福报的人?你是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你有德行你就有福报,德行跟福报加起来,你住的这个地方就是福地,不必选择,无论住在哪个地方都是福地。所以佛家讲的这两句话很重要,「相由心生」,我们的心地善良,相貌就善,心正,相就正,相随心生;「境随心转」,居住的环境一定是跟心在转变,你心地善,这风水就善,你心地不善,住的环境风水就不善,就这么个道理。所以祖师大德需要看风水吗?不需要。先正其心,先修其德,哪个地方不是宝地!风水家也说叫风水轮流转,它不是这个地方是宝地,永远是宝地,宝地会变坏,那个坏的风水地方会变好,这才能讲得通,这个与佛经上所讲的它才相应。

  「不退住」,在《楞严》上说,「谓前心行二相,既与佛同,则佛身佛心二种合成,日以滋益,渐渐增长,唯进无退」。这话说得好!所以我们真的要努力,我们的心是存心,我们的行是行为,要跟佛同。佛是什么样的心?你看在初住里面讲过「大菩提心」,初住菩萨住大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这个心。我们修净土,在最近大概有二十年,我在美国加州跟同修们讲菩提心,我用《无量寿经》的经题来说明,深心,大家好懂。菩提心的体是真诚,我们用真诚心待人接物,我们跟佛同,不要跟凡夫同。我们用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对待自己,这就自己的存心待自己,我们用慈悲心对待别人。所以我讲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要用这个心就是佛心,你跟佛心同。心跟佛心相同,佛身自然就同!佛身是什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这是佛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是佛身,身口都是身,这佛身。所以十善业里面身口七支是佛身,不贪、不瞋、不痴是佛心。在我们修菩萨行的时候,我们要修菩提心,菩提心是觉而不迷,我们才能真正落实十善业,十善业就是佛身、佛心。这样不断的向上提升,不断的向上增长,有进无退,这叫不退住。

  所以我们讲十住,总的来说,不要说十住,四十位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我们学净宗统统住阿弥陀佛,决定没有错误,住阿弥陀佛就是住大菩提心。有人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讲也很难讲清楚、讲明白,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好,真的,古来祖师大德没讲过,他第一次讲出来,念佛的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话讲得太好了。对於教理没有去探讨研究的人,听到这句话你就照做,你有没有发菩提心?念阿弥陀佛就是发菩提心。他不发菩提心怎么能往生?那是十念必生,念念都是无上菩提心,这话讲得好,讲绝了!可是念佛那就是什么?死心塌地一句佛号,真的是放下身心世界,一生当中圆满成就,古今有不少的大德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三年前深圳有个年轻的居士,三十才出头,他听说古大德一心念佛,万缘放下,三年就成功,他说:我来实验一下,我也下定决心放下万缘,老老实实念三年佛。向小莉居士护持他,居士闭关每天的功课,就是一部《无量寿经》,其他的是佛号,佛号不间断。两年十个月,你看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真的不是假的,还差两个月满三年,给我们做证明,这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古人能做到,今人也能做到,问题就是你能不能放下?能放下真行。所以这个法门成就,不要很长的时间,从理上讲,《弥陀经》上讲「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所以古大德注解,说根性利的一天就行,彻底放下;纵然根性不十分利,七天也可以圆满。我们业障太重,烦恼习气太深,要用三年的时间,功夫成片,没有病苦,佛来接引,自在往生。让我们亲眼看到,亲耳闻到,这不是假的。下面说「经云,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这跟清凉所讲的相应。

  下面第八童真住,「心不生倒,不起邪魔破菩提心故」,这叫童真。心不会生颠倒,这个颠倒是什么?心里头原本没有,你生了,就叫颠倒。心里头原来有什么?给诸位说,心里原来什么都没有。所以起心动念就颠倒!心是真心,是自性,也叫法性。佛说明这个名称说得很多,事情就是一桩事,一桩事为什么说这么多名称?这是佛说法的密意,很深的意思,叫你不要执著,不要执著名字相,名字性空。你只要懂得这意思就行,名词术语不重要,言语文字也不重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就对了。所以这是真如自性,自性里面什么都没有,虽然没有,它能生万法,惠能大师见性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性是什么样子?清净,一点染污都没有;自性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大般涅盘。自性本自具足,《华严经》上讲得清楚,具足什么?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本自具足智慧、德、相,本自具足,虽具足不现,佛法讲隐现,它是在隐的状态之下,不现。什么时候现?众生有感它就现,众生没有感它就不现,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它是寂静的,它不是动的。后面说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众生有感,它就有应,应就生万法,不应,万法就没有。

  我们看到这些万法,好像没有发现它中断的时候,万法存在,我们晚上睡觉还会作梦,它也没有中断,这就说明自性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没中断过。这个中断,不是说别人,完全说的自己,这个道理要懂。我自己这个念头、妄念要是断了,万法就没有,你就回归自性。你回归自性之后,你跟诸佛如来一样,自自然然与十法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你就会有应,那个应就很自在。像前面我们学的八种自在,在我们佛法讲,你是再来人,乘愿再来的。我们现在没有断这个,是业力变现的,这个业力是善、恶、无记,无记不谈它,我们专门讲善恶、染净。六道里面染业,染业里头善恶,善业现三善道,恶业现三恶道。如果没有善恶那就是净业,净业现四圣法界,四圣也是功夫浅深不一样,功夫浅的声闻、缘觉,功夫深的这佛菩萨,统统都是应现。

  所以童真住这个地位的菩萨心不动,这个心不生倒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邪魔怎么能破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所以不起邪魔破菩提心。由此可知,邪魔能不能破菩提心?不能。如果邪魔能破菩提心,那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心不全被他破除?破菩提心的人是自己,自己破菩提心,这个道理要懂。成就自己的是自己,破坏自己的还是自己,与外头境界相不相干?不相干。佛菩萨教我们修十善、修五戒、修六度,好事情,我们会依教奉行,真干也是你自己。外面这些邪魔遇到,「你修这个干什么?你不要修」,你要是真听话,不是自己破自己吗?你不理会他,不就没事吗?他怎么能破你?佛经里面常常有个比喻,「火烧功德林」,人修积功德可不容易,发一顿脾气功德就烧光,就没有了。所以你说你修了多少功德?你就想到,什么时候到现在没发脾气,那功德在;一顿脾气发了,光了,没有了,烧光了,火烧功德林。是不是他烧的?不是,是你自己烧的。你自己要能够不接受,不就没事!听佛的话,不能听邪魔的话,这就对。邪魔教你什么?教你贪瞋痴。佛教你什么?佛教你无贪、无瞋、无痴,听佛的话,不要听魔的话。佛有没有帮助你成功?没有,是你自己听话,自己成就自己。魔有没有害你?没有害你,你自己听他的话,你自己起贪瞋痴,那没有话说。你要是把这个事情真相搞清楚,你永远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自作自受。外面力量永远不会侵犯你,永远不能够破坏你,这个道理要懂得。

  《楞严》里面讲「童真住,体微曰童」,童子,小孩,「谓其体虽微,已具佛十身灵妙之真相矣」。虽然他刚刚证得法身自性,我们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刚刚成就。虽是刚刚成就,一证一切证,如来果地上的十身真相他具足。所以「经云,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一证一切证,证得的时候它现不现?那不一定,看缘分。他住佛实报土他现身,他现果地上的报身;他要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他不会现这个身。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这个世间,现的是劣应身,为什么?我们人看到他的时候对他很尊敬,也不会感觉得奇怪,佛跟我们差不多,只是身体高大,身体强壮,相好光明,并没什么特殊。如果现报身相,我们会感到惊讶,佛的十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看到会害怕。不但没有见过,听也没听说过,这是我们要知道的。这叫童真,童真是个比喻,最重要的就是真性现前,邪外永远不会干扰你,八住菩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推薦閱讀:

在寺廟錢被偷了是什麼預兆?
為什麼我這裡省佛協在流通夏蓮居老居士的彙集本無量壽經,而且省佛協會長還讚歎凈空老法師和彙集本無量壽經?
造過重罪的人是否能往生凈土?
修正法師20171016開示:

TAG:法师 | 净空法师 | 净空 |